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66章

黄天之世-第66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这黄巾军的哨卒好像听见了什么,他微微躬低身子,向着周围的军士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
  瞭望塔内的其余两名军士也屏气凝神,竖起了耳朵,向着八尺山的山下望去。
  山风吹拂而过,隐隐有刀剑碰撞,金戈相击的声音夹杂在其中。
  瞭望塔上的黄巾哨卒脸色一变,他知道官道上是有着己方的游骑的,此时厮杀声传来,定然是己方斥候游骑正在和敌军接战。
  “你们继续警戒,我去禀报将军。”
  黄巾军的哨卒对着身旁的两名军士匆忙说了一声,便从一旁的木梯上疾速滑落而下。
  瞭望塔下,传来了哨卒身上箭袋和兵刃的晃动声,随后哨卒的身影便隐没在了层层的军帐之间,瞭望塔上另外两名军士则是恪尽职守留在其上。
  此时刘辟也已经醒来,他坐在中军大帐的首座,听着从其余三处营寨传来的斥候探报。
  就在这时外面也响起了喧哗的声音,刘辟眉头微皱,如今大战在即,营寨中万万不可出现异变,太行黄巾攻略上党郡一事不容有失。
  刘辟站起身来,军帐中一众黄巾军将校也是面目严肃的看向了帐外。
  就在这时,刘辟的一名亲卫甲士急匆匆的走入了帐中。
  “我军斥候正在八尺山下官道附近与汉军游骑接战,汉军主力可能就在其后。”
  刘辟左手按着腰间的环首刀,稳步走下首座,冷声道:“并州的汉军总算是坐不住了……”
  “左髭丈八何在!”
  帐中一名长髭黄巾军的将校听到刘辟喝令,赶忙走出了队列。
  “三日前,我军斥候探查到上党郡的汉军在南部二十里处扎营,如今汉军主力自阳邑出阵,上党郡的汉军必然前来袭扰,你早做准备。”
  “左校、郭大贤!”
  另外两名黄巾军将校听到刘辟的呼喊,也是拱手听令。
  “我再予你们两部各200名弓弩手,务必坚守住营寨不得有失,若无我将令不许擅自出寨追击敌军!”
  刘辟看向左校、郭大贤两人,命令道。
  如今刘辟身上责任重大,他必须要给在攻略上党的许安争取时间。
  不然并州这些郡兵南下,守卫上党郡城池的汉军增多,太行黄巾被拉入消耗战,那就是必输的局面了。
  所以刘辟须得慎重慎重,再慎重。
  刘辟转身看向帐中一众黄巾军将校,沉声言道:“大贤良师在上党郡南部围攻晋城,上党北部防线绝对不容有失。”
  “军中若有人敢言退者,立斩不赦!战死者魂归黄天,逃亡者必将受尽这世间的万般刑法!”
  刘辟拔出腰间环首刀,冷冽的寒光顿时出现在中军大帐之中,刘辟的目光游走在帐中一众将校的身躯之上,一双虎目之中透露出嗜血而残忍。
  作为曾经的黄天使者统领,刘辟本人也是一名虔诚的黄天使者,他会不折不扣的执行着许安的命令。
  ……
  午时一刻。
  八尺山旁的官道之上,汉军的斥候骑兵正在增多,原本一直在官道附近游戈的黄巾骑游骑正在退却。
  山中精锐的黄巾军骑兵大多都被许安带到了南边,如今刘辟麾下这些黄巾军的游骑或许被称之为骑马的步兵更为贴切一些。
  一开始还能凭借人数取得一定的优势,等汉军的骑兵逐渐增多,他们又如何能胜得过那些骁勇善战的并州狼骑。
  不过黄巾军的骑兵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被刘辟叫回了营寨之中。
  刘辟登上了八尺山的高台,远方已经能看到大队徐徐前行的汉军了,一队又一队的汉军正在八尺山北面大概五六里的平缓地带集结。
  那犹如长龙一般的队列无疑让刘辟感到了压力,此战责任重大,刘辟只感觉身上压着千钧的重担,他必须要坚持到许安北上攻克屯留。
  而且一个更为不妙的消息传到刘辟的耳中。
  领兵的汉将大纛旗上绣着的“卢”,而不是张懿的“张”。
  能够资格使用大纛旗,还是姓卢,刘辟的脑海里只能想到一个人卢植!
  光合七年,黄巾八州并起之时,天子刘宏便拜卢植为北中郎将,命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率领北军五校的将士,前往冀州平定黄巾军。
  当时张角统率黄巾大军在冀州连战连捷,一路高歌猛进,但遇到卢植后,却是被卢植率领的汉军屡屡击败,一路溃败最后只能退守广宗城。
  然后卢植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并挖掘壕沟,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城。
  只是小黄门左丰到卢植军中检查工作,有人劝卢植向左丰行贿,卢植拒绝。左丰没讨到半点好处,于是怀恨在心。
  同年六月,左丰返回洛阳后,便向刘宏进谗言言说卢植能轻易攻陷广宗,但却按兵不动,居心叵测,引得天子刘宏大怒,不仅免去了卢植的官职,还用囚车将其押送回洛阳。
  然后朝廷又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在冀州平定黄巾军,但结果自然是董卓战败。
  黄巾军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后,击败了继任的董卓,再度大胜汉军。
  直到皇甫嵩平定了兖州东郡黄巾军后,汉庭改派皇甫嵩前往冀州平叛,这才再次将张角逼回广宗。
  卢植或许战功并没有皇甫嵩卓著,军略也不如皇甫嵩闻名,但就凭他对阵张角的战绩来看,但其实卢植不逊色皇甫嵩多少。
  并州汉军有卢值统领,胜算无疑多了几分。


第一百五十七章 八尺山之战(二)
  刘辟神情肃穆的眺望着远处正在安营扎寨的汉军主力,汗珠从他的背脊上渗出。
  卢植带给他的阴影却是有些严重,或者说卢植带给整个冀州黄巾军的阴影都非常之严重。
  要知道,当时张角统领的黄巾大军士气正盛,连战连捷,正值如日中天之际。
  却遭到了卢植带领汉军的迎头痛击,遭受大败,一路溃败到广宗这才稳住局势。
  卢植麾下汉军调动井然有序,刘辟带领黄天使者击破刚击破一阵汉军,就马上会被另一阵的汉军缠住,掩护被击破的汉军安全撤退。
  汉军在卢植的指挥下,进退自如、攻守有序。
  不管张角麾下的黄巾大军对其发动多少波攻击,甚至就是刘辟和黄邵两人带着黄天使者也压了上去。
  卢植麾下的汉军都能顶住攻势,如同磐石一般屹立在原地。
  一直等到黄巾军的士气和耐力持续下降,疲惫不堪之时,披坚持锐的北军的锐士轻而易举的便击溃了张角统率的黄巾大军。
  如果说朱儁用兵侵略如火,攻势连绵不绝,如火之燎原;皇甫嵩用兵其徐如林,步步为营,堂堂之阵徐徐推进。
  那么卢植用兵防守之时军阵严密,不动如山一般,进攻之时则如疾风一般,迅捷无比。
  如果真是卢植,那么刘辟现在面临的局势,比当初太行山军议之时许安所预料的局势还要严峻数倍。
  刘辟眉头紧锁,此事已经超出预料,他需要尽快联络许安,传递此处的军情。
  午时三刻,就在黄巾军和汉军两军埋锅造饭之际,数名黄巾军的信使悄悄隐没于群山之间,向着南方的晋城而去。
  汉军的营地在刘辟的注目下慢慢的建造成形,汉军的游骑飞驰在官道之上。
  甚至几名汉军的骑士马还拖拽死去的黄巾军斥候的尸首,这些汉军的骑士挥动着兵器,在黄巾军的营寨外耀武扬威。
  营寨内的一众黄巾军虽然气愤不已,但他们就算出寨也无法追上那些来去如风的汉军骑兵,更何况还有刘辟严禁主动出击的将令在前。
  八尺山北部五里,三木山,未时三刻13:45。
  并州汉军的中军就驻扎于此,中军大帐外,汉军的军士已经架设了一处简易的望台。
  卢植火红色的大纛高高耸立在帐外,其余汉军的将校的旌旗如众星捧月一般环卫在旁侧。
  八尺山附近的山川地势图已经被挂在了高台旁,供卢植还有一众汉军的将校查看。
  卢植微微阖目,背负着双手看着身前的地势图。
  黄巾军的驻扎的具体地点已经被汉军的斥候确定。
  八尺山东北侧两里处,有一处丘陵名为青石岭,驻守黄巾军将领为左校。
  西北部一里半处,有一处矮山名为安山,驻守黄巾军将领为郭大贤。
  汉军无论攻击哪一处,都会将自己的侧翼暴露在八尺山黄巾军的攻击范围,根本无法全力进攻。
  而且通往八尺山、青石岭、安山顶上的道路都颇为狭窄,无法容纳太多的军士,就意味着,汉军在局部攻势中,战场的兵力是处于劣势的。
  ……
  未时五刻14:15。
  山风轻拂而过,刘辟端坐在八尺山的将台之上。
  整个战场的局势被他一览无余,汉军的任何异动都无法逃过他的眼睛。
  刘辟的耳旁已经听到汉军集结的鼓声了,远方三木山一阵人声鼎沸,无数红旗摇动,赤色洪潮在山间涌动。
  咚!咚!咚!
  浑厚的战鼓声在三木山中响起,未时三刻,并州汉军出阵!
  一队队手持盾戟的汉军军士在汉军将校的带领下缓步向前,他们排列着密集的军阵缓缓向着青石岭,安山压迫而去。
  汉军军阵之中旌旗摇动,鼓号声不断在汉军军阵之中响起,举着塔盾的汉军甲士正在前行,他们的目标是青石岭的左校军营寨。
  “放箭!”
  随着汉军进入射程,大量的羽箭也从黄巾军的营寨之中飞出。
  虽然汉军有塔盾防护,但这波箭雨还是让十数名汉军失去了作战的能力。
  不过些许的伤亡并没有太过于打击汉军的士气,汉军在塔盾的掩护下,甚至推进速度还正在进一步加快。
  两军相隔越来越近,等到黄巾军又一波箭雨刚过,前阵的汉军盾阵霍然放开了顶部。
  汉军军阵中,弓弦震动的响声和箭矢破空的声音霎时间响成了一片。
  虽然黄巾军有寨墙防护,还有地势的优势,但并州汉军弓手素质又岂是这些普通的黄巾军弓手所能相比。
  并州汉军弓手握持的弓皆是汉军的制式弓,射出的也是重箭,根本不是左校营寨中黄巾军手中那种轻飘飘的软弓。
  黄巾军的寨墙后,登时传出一阵阵的哀嚎声。
  左校麾下的黄巾军军士,只有什长才装备着单薄的革甲,但就算是这种革甲护身,又怎么抵御汉军的重箭。
  但很快黄巾军的反击也随之而来,寨墙上五架床弩猛然被黄巾军的力士激发。
  巨大的矛枪带着无与伦比的冲击力一下子没入了汉军的军阵,矛枪直接刺入了那高大的塔盾,带走了盾后汉军甲士的性命,在汉军阵中引起了一阵骚动。
  紧接着密集的箭雨便再度飞出黄巾军的营寨,透过矛枪破开的豁口射入其中,汉军阵中的军士接连倒下。
  八尺山上令旗挥动,驻扎于山岭中间的黄巾军闻令也开始向着青石岭、安山方向增援。
  山岭地带不便于骑兵调动,汉军的骑兵若是仰攻,根本毫无价值,还不如步卒。
  骑兵宝贵,可不是这样毫无意义的用来牺牲的。
  汉军多日探查黄巾军的营寨,也并不是全无准备,他们提前打造了一批攻城的器械。
  数辆装备的盾牌,兽皮的攻城车出现在了人群之中,汉军的力士呼喊着号子,推着攻城车大步向前。
  于此同时支援的黄巾军也已经赶到了汉军的侧翼。
  火红色的大纛下,令旗飞舞,汉军的军阵向着侧翼方向开始运动。


第一百五十八章 八尺山之战(三)
  八尺山望台,刘辟端坐在土黄色的黄巾军将旗下。
  山道上,传令的军士一刻不停的穿行在其中,一份份前线的军情被送到了八尺山的望台上。
  “汉军正对青石岭第四波攻势,左校尉请求将军增派弓弩手支援青石岭!”
  “我军第七部 ,第五曲军士已按计划击退了安山汉军的侧翼,攻击安山营寨的汉军主力正在后撤,但第五曲伤亡颇大,请求支援。” 
  刘辟眉头微皱,出言问道:“第五曲伤亡如何?”
  那传令兵立即回答道:“第五曲总人数523人,伤亡113人,此番是第二次出击。”
  “命令第五曲军士撤回山腰营寨休整,由第三曲接替第五曲协防安山营寨。”
  “再调100名弓弩手给青石岭营寨,将第二部 第一、第二曲的军士也派去青石岭侧翼协防。” 
  “诺!”
  两名传令兵应诺,快速的重复了一遍刘辟的将令后,从刘辟亲卫的手中接过了令旗,便匆匆走下了望台。
  刘辟望向山下越发激烈的战况,不由的握紧了腰间的环首刀。
  井陉的守备被刘辟交给了李恒如今是交给原来鹿台山的李家家主李恒。
  刘辟将井陉两部集训后的军士都带来了,为了完成许安交代的任务,截断上党郡和并州北部的道路,他只给李恒在井陉留下了没有怎么训练过的军队。
  不过井陉也还有三千多人,而且许安对井陉的防御极为看重,在原先的基础上防备的力量又加强了不少,应付冀州方向可能到来的侵攻绰绰有余,所以刘辟这才放心带着两部的军士赶往上党。
  至于军队的编制,许安为了便于将领清楚自己的部众,没有用那些复杂的名号,而是都改成了编号制。
  除了有名号的武卒营,锐士营,弓手和弩手外,其余十四部军士,就是从1开始向后编号,刘辟从井陉关带来的,就是第七部 和第八部的军士。 
  ……
  “安山侧翼,八尺山黄巾军再度出击,我军侧翼被击溃,主力正在后撤。”
  “第四阵已经出阵,正向青石岭方向进军。”
  卢植骑乘着骏马,站立在土丘之上,遥遥望着不远处激烈的战场。
  “想不到昔日张角麾下的一介武夫,今日已是一方大将了。”
  卢植冷笑一声,马鞭猛然挥下,厉声喝道:“命安山第五阵军士,即刻出击!”
  咚!咚!咚!
  汉军的战鼓声几乎一刻都没有停止。
  郭大贤以戟驻地,他半蹲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
  眼前的汉军一波接着一波,根本给安山的黄巾军有什么喘息的的机会。
  所幸黄巾军是提前来到此地,先行建立了坚固的营寨,再加上山道狭窄,汉军军力无法全部展开,这才顶住了汉军连绵不绝的攻势。
  喊杀声再起,郭大贤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安山营寨的寨墙外再度出现了汉军的旌旗。
  郭大贤有些恍惚,他的内心的中开始产生了一些,这样强大的军队真的是可以战胜的吗。
  他在太行山中盘踞一方,但就算是北部最强悍的贼首张白骑,麾下的军士也不过眼前这些汉军敢战精锐,而且指挥调度井然有序,攻势几乎没有停歇。
  “咻”
  红旗摇动间,安山营寨的东南方也响起了尖锐的哨音。
  郭大贤心中一安,他知道那是刘辟派来策应的军士来了。
  刘辟麾下的军士郭大贤早就见过了,军容士气比之他麾下这些黄巾来说简直要强上数倍。
  更别提刘辟亲卫队身上的那些铁甲了,要知道郭大贤军中铁甲一共都只有十三套。
  甚至郭大贤还听刘辟言语,大贤良师许安的麾下还有一支全军装备铁甲的武卒营,虽然不是汉军锐士穿戴的那种环身重甲,但也是极为恐怖的一件事。
  汉军步鼓声越发的急切了,郭大贤从亲卫手中接过递来的水袋,仰头猛饮了数口后,猛地将其丢在了地上。
  寨墙的黄巾军已经和汉军接战,此前汉军的攻城车已经打开了两处缺口,现在更多的汉军正从缺口处拼命的向涌入安山黄巾军的营寨之中。
  “儿郎们,随我杀敌!”
  郭大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