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593章

黄天之世-第593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将功成万骨枯,同样,一个国家的强盛也是踩在一众国家的头顶。
  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自己的残忍。
  对待敌人,许安从未心慈手软过半分。
  如果有必要,他愿意背负污名,只要对于国家有利。
  对于削弱附庸国的实力、许安心中没有任何的负担。
  而且这一条,其实还是许安率先提出的。
  无论道路再远,只要一直前行总能抵达尽头。
  伴随着大明钟悠扬的钟声,百官应诺,先行入殿,一众使臣则是被留在了殿外。
  一众使臣皆是不敢擅动,他们战战兢兢的站在殿外,等候着传召。
  殿内礼乐阵阵,似乎有人在言语,但是他们站在殿外却是根本听不见具体说了什么。
  听不到殿内的声音,没有一人敢于抱怨,他们也没有资格抱怨。
  他们只不过是附庸国,他们和明国的身份本就不对等。
  大明是朝,而他们只是国。
  不知道过了多久,殿内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终于停下。
  一名身穿着戎装的军将踏步走出了宣政殿,一众使臣的目光纷纷向着他投去。
  那明军的军将,展开了手中的诏书,高声传召道。
  “宣,万国使臣进殿,觐见帝君!”
  紧接着,上百名黄天使者齐声传召,犹若仙神之音,在众人的耳中响彻。
  “宣,万国使臣进殿,觐见帝君!
  ”
  “宣,万国……”
  宣政殿内,百官肃立,玉笏金绣,班行整齐。
  二十四尊铜炉对应二十四处行省,分列于宣政殿内两侧,缕缕白烟自铜炉之中流出。
  铜炉之中所流出的白烟只有少数是向上升腾,大部分的铜炉的烟尘是流往地面,竟然犹如流水一般,从众人的脚边流淌而过。
  步入宣政殿内,薄雾飘渺。
  犹如身处云端,置身神国。
  这些对于大明的一众文武百官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之事,但是对于一众使臣来说却是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白雾沉地,在众人的脚边流动。
  那漂浮在天空之上的云雾怎么会沉在地上!
  左侧是一众身穿袍服,目光凛然的文官。
  右侧是一众身穿戎装,杀气凛冽的武将。
  许安头戴太清鱼尾冠,穿着一身赭黄色的道袍,正襟危坐于紫座之上。
  金光照耀入殿,云雾飘扬,在光柱之间飘渺,在许安的身旁因绕,烘托的许安犹如是天上的神明一般威严。
  一众使臣步入,本就是心中戚戚,此时心中惊惧更甚。
  有人心中惊惧万分,战栗失色,浑身忍不住的发抖,甚至连牙齿都在打颤
  “冬——”
  一声闷响显得尤为清晰。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穿属国使臣满脸煞白,跪伏于地,浑身颤抖。
  没有人嘲笑他,没有人说些什么,所有的使臣都没有办法云澹风轻。
  那跪地的使者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得一众使臣忘记了事先的演练。
  一众使臣不由自主,纷纷跪倒在地,将头深深的埋在低下,俯下了身躯,但是他们不敢忘记说出臣服的话语。
  宣政殿内,也响起了一众使臣的声音。
  “属国使臣,拜见上国天君————”
  丹陛之下,阎忠仿佛没有看到一众使臣的失态一般,缓缓展开了手中的诏书。
  诏曰:
  “奉天承运,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
  “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冰洋,西抵丛山、东临海疆,铁骑成群,玉轴相接……”
  “四海昌平、天下一统……”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于戏,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
  “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方。”
  “母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如律令!”


第九百二十七章 黄天之世(大结局)
  大明历六年(199年),九月,秋。
  苍穹之上,阴云万里。
  长安城的上空,天色昏暗的可怕,明明现在是午时,但是天色却暗澹的如同夜晚一般。
  阴云遮蔽在长安城的上空,苍穹之上没有丝毫光亮能够透漏而出。
  凛冽狂暴的寒风卷着尘土冲击着长安城内的坊市。
  天空之中,雷鸣四起,巨大的闪电席卷着周围,无数霹雳划过长空,不时将长安城的里坊市集照的通明,但是旋即便又消逝不见。
  苍穹之上,电闪雷鸣,乌云密布。
  阴云之中,似有无数狰狞龙头,穿梭其中,摇首摆尾,随着雷鸣发出高声嘶吼。
  原本行走在街道之上的行人全都已经返回了家中躲避。
  天象恐怖,非人力所能撼动。
  纵使是如今已经容纳了数十万人的长安城,在这天地的伟力之下也不过是犹如暴风雨下的一叶扁舟一般,颇有一种摇摇欲坠的感觉。
  雷霆浮动,如有万千天兵在其中勐烈擂鼓,震耳欲聋。
  雷声轰鸣,好似万千蛟龙在其中剧烈翻腾,愤怒的发出着咆孝!
  下一瞬间,倾盆的大雨轰然从苍穹之上掉落于地。
  应天府内,所有的宿卫都站到了长廊和屋檐的底下。
  雨水不断的增多,犹如天上的银河泛滥了一般,从九霄之上狂泻而下,甚至形成厚重的雨幕。
  这样的大雨,再站在雨中,就是铁打的人也要病倒。
  应天府内各部各府的官吏文员也都慢了下来,这样的天气之下办公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很多地方公文的传递都暂时中断,因为没有廊桥相接,若是要传递公文只能冒雨行进,这般大雨,公文必定会被淋得湿透。
  大雨仿佛无穷无尽一般,从天上倾泻而下,迅速的在低洼之处汇成积水,侵蚀着所能触及到了每一寸土地。
  应天府内顿时多出了数条溪流,若非是应天府的排水系统在数年前得到了完善,恐怕要不了多时水位便会上涨到小腿之处。
  雨幕厚重,难以穿行,但是就在众人皆是纷纷走避之时,一名身穿着白衣,头戴白巾的医者从应天府西面的太液池内走入了应天府内,一路直奔永宁阁。
  天空落下的雨点几乎连成了线条,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泄了下来。
  永宁阁内,许安观阅着手中的文书。
  内阁呈递上来都是好消息,但是他却是一直感觉着胸口压着一块大石,极为难受。
  年初之时,除夕刚过。
  张辽领下了安西军区兵备道的职务,远赴西域。
  张燕领下了南洋军区兵备道的职务,前往了南洋。
  三支远洋船队离开了港口。
  两支船队自扬州出发,他们带上了罗盘,一路向东,远渡重洋去找寻那地图上描绘的大陆。
  另外一支船队则是向着南方进发,前去找寻南方那一座巨大的岛屿。
  南洋舰队自交州番禺启航自扬州左侧的大岛夷洲(今台湾),一路向着东南群岛远行而去。
  他们受到的命令,是将大明的旌旗树立在整个东南群岛之上。
  整个东南群岛,只能存在一种旌旗,整个东南群岛也只能有一种颜色。
  贸易的繁荣,无数白银黄金的涌入。
  那些在外拓荒的人赚的盆满钵满,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
  随着讯息的接踵而至,明国的国内不可遏制的掀起了一阵拓荒热。
  在极为丰厚的条件之下,大量的民众报名前往北地、辽东、西域、南疆拓荒建设,加入军区之中作,作为开拓民。
  安西、南洋两大军区的征兵令,更是引得无数人的响应。
  毫无疑问,现在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了时代,一个可遇不可求的黄金时代。
  大明已经走上了正轨。
  研究工坊的各项发明正逐渐的成熟。
  水力的利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能够用于武备制作的水力锻锤已经初具条件。
  要不了多久的时间,等到水力的利用更上一层楼之后,工坊的工匠将能够更为廉价的量产甲胃和兵刃。
  火药的研发也已经是日趋完善,各项技术都正在不断的革新。
  一切都正向好的地方发展。
  只是,不知道为何他的心却是怎么也静不下来。
  风雨声之中,混入了一道其他的声响。
  脚步声凌乱。
  许安抬起了头来,一眼便看到了跌跌撞撞走入了阁内的樊阿。
  樊阿身上的白衣被雨水所侵透,白巾之下的头发都沾满了雨水。
  一道霹雳划破长空,一瞬间照亮了永宁阁的上下。
  许安握着笔的手僵在了半空之中,就在刚刚樊阿告诉了他一个消息,一个来自太液池的消息。
  许安转过头对着坐在一旁的贾诩笑着说道。
  “我昨日刚刚见过阎公,阎公的精神尚好,他居然说阎公病危,真是好笑……”
  但是贾诩注意到,许安的声音都在颤抖,刚刚握在手中的炭笔此时也已经是掉落在了桉桌之上。
  许安内心远远没有他表现的那么平静。
  樊阿摘下了头顶的白巾,无力的跪在了地上,他不敢去看许安的眼睛。
  回天无力……
  纵使是医术再如何高超的医者,都无法阻止人体的自然衰老。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彭!
  ”
  桉桌倒地,原本放置上面的文书笔墨也全都散落了一地。
  “你们在开什么玩笑!”
  许安双目赤红,眼眸之中凶光毕露,声音宛如从九幽之下传出一般令人感觉冰寒蚀骨。
  贾诩第一次看到许安生出如此大的怒气,他也第一次看到许安如此暴虐的一面。
  “要是阎公有事,你们都……”
  许安没有说完后续的话,他意识到了自己有些失控。
  在最后的一刻他的眼神之中的赤红之色退散,他的眼神重新变得清明了起来。
  “备马!”
  许安恢复了平静,沉下了声音,他的神色阴沉的可怕。
  永宁阁内的一众官员皆是纷纷垂首,皆是不敢看向许安。
  许安身上刚刚的杀意几乎凝结成了实质。
  贾诩没有丝毫的犹豫,他跟随着许安也是一并向着阁外走去。
  永宁阁外的马匹几乎是十二个时辰都在待命,许安和贾诩两人走出永宁阁后,腾骧卫已经是备马以待。
  许安没有和任何人交流半句,只一步跨上了战马,驾驭着战马便向着太液池所在的方向飞驰而去,贾诩和一众腾骧卫的骑士都被落在了后面。
  从应天府到太液池许安纵马一路奔驰,没有在中途停留片刻。
  太液池、养心阁外。
  一众身穿白衣的医者站在屋檐之下,所有人的神色皆是凝重无比。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也在其中,但是他们也是一样,回天无力。
  阎忠病入膏肓,积劳成疾,舟车劳顿,早已经是强弩之末,坚持到整个时候其实都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全靠着心中提起的一口气。
  而这一口气,随着抵达长安,也终于消散了。
  到了长安之后,阎忠的情况便急转直下,看起来气色尚好,实则生机已如风中残烛。
  马蹄声从远至近,张仲景和华佗两人同时抬头。
  “道君……”
  许安手执的马鞭,立在雨幕之中。
  冰冷的雨柱漫天飞舞,犹如千万道银针飞射而下。
  但是许安对于这一切,皆是视若无睹,他的心神全在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身上。
  华佗和张仲景两人的神色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许安缓步的走到养心阁前,他没有再询问任何的问题。
  深吸了一口,许安双手微微用力推开了养心阁的外阁门。
  养心阁的前厅空荡无比,许安迈步走入其中。
  空旷昏暗的殿阁之中,许安沉闷的脚步声在厅堂之中回荡着。
  天色越发的昏暗,阁外风雨声一刻不绝。
  养心阁内往日里皆是明亮灯火,但是今日的灯火却是显得有些幽暗,似乎已经预示着不详……
  许安的心慢慢的向下沉去,他只感觉双腿犹如灌铅一般沉重,短短的路途犹如是一道天堑一般。
  但是许安却是不敢停下脚步,也不敢放慢脚步。
  房舍的门在许安的面前被拉开,许安一眼便看到了靠坐在床榻之上,微闭着双目,面色苍白的阎忠。
  许安站在了门口,停下了脚步,仿佛这样能够使得时间停滞一般。
  但他的脚步声引起了阎忠的反应,阎忠微微偏头,睁开了双目。
  “腐朽之躯,已不堪用……耽误国事,还请明公勿怪……”
  阎忠的眼睛浑浊,早已经不复此前的明亮,他的眼珠转了好一会才停留在了许安的身上。
  “阎公……”
  许安迈步向前,走到了阎忠的近前,缓缓坐了下来。
  万千的言语皆是汇聚在许安心头,但是一时之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转眼,竟然已是过了十五年……”
  阎忠浑浊的眼睛之中有光芒闪过,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悲伤,甚至还带着些许的笑容。
  “我很庆幸,庆幸当初是选择留在了太行山中。”
  “否则恐怕也无法活着见到这太平盛世,见证着新时代的到来。”
  许安努力的想要挤出一丝笑容,但是无论他如何的努力都没有办法改变脸上的表情。
  “若非阎公相助,天下恐怕仍在纷乱……”
  他的话并没有说完,阎忠已是打断了他的言语。
  “若是无我,你也一定能够统一天下,执掌这江山……”
  阎忠摇了摇头,否定道。
  “我很清楚这一点,你无须否认。”
  阎忠握住了许安的手,而后将其放在了许安的心口之上,无比的郑重。
  “我等所思所想,不过只是一家一姓之事。”
  “而你的心中所怀着的,是这神州的百姓,是这天下的万民。”
  阁外的风雨声越发的急切,狂风嘶吼,暴雨呼嚎,犹如千军万马正在奔腾一般。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
  “能以丞相之尊,首辅之贵,留名青史,虽死无憾,明公勿要悲伤。”
  许安双目微红,极力压抑着心中的情绪,艰难的点了点头。
  “好。”
  阎忠脸上带起了笑容,不过旋即那笑容便消失在了他的脸上。
  “唯一可惜的,终究是未能见到明公所说的那黄天之世。”
  许安强颜着欢笑,强笑着问道。
  “如果人生可以选择,你会选择生活在现在这个时代,还是生活在黄天之世已经实现的时代?”
  “黄天之世将会到来,并将永远延续下去,那陈旧的时代终将结束。”
  “跟随着明公一起去见证这陈旧的时代结束,是我此生的荣幸。”
  阎忠握紧了许安的双手,虚弱的笑道。
  “丧葬之事,记得要一切从简,勿要在其上浪费钱财。”
  “太行山中的半云谷内水草丰满,风景秀丽,枫林遍山,还记得当初明公所住的庭院,从其往下看,可以看到漫山的红林。”
  阁外电闪雷鸣越发的高昂,但是阎忠的声音却是越来越微弱,他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像是在回忆当初的景象。
  “我在凉州之时,从未见过那样的风景……”
  整个世界缓缓的清净了下来,那明明此前还震耳欲聋的风雷之声,不知道为何已是消散。
  阎忠靠在床榻之上,闭着眼睛,好像睡着了一样。
  许安低垂着头,只是紧紧的握着阎忠的手。
  一阵寒风不知从何处吹入阁内,烛火摇曳了一下,旋即一切都陷入了黑暗之中。
  北雁南飞,枫林如霞。
  半云河谷的庭院之中,那株枫树犹如是一顶巨大的伞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