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571章

黄天之世-第571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如今他眼前又出现了这样同样的一副光景。
  许安踩着血潭,环视着营垒之中犹如地狱一般的惨状。
  最后跟随着刘协一起进入这所营垒的军卒足有万人,进攻战并不顺利,进攻这座汉军最后营垒所耗费的时间,所伤亡的军兵,甚至比起之前进攻九里山、彭城、还有击破其余十余座营垒的代价都还要巨大。
  他们依托着营垒的墙壁拼死反击,犹如当初坚守广宗的黄巾军一般。
  刘协似乎预想到了这一局面,在汉军这座最后的营垒之中,汉军各种器械的准备也最为完备和精良。
  汉军强而有力的反击使得明军第一波进攻被打退。
  许安没有继续强攻,一直等到后方的投石车进入之后,才再度发起进攻。
  十数架投石车一字排开,发出了怒吼之声,以摧枯拉朽之势击垮了汉军营垒的外墙,还有营垒之中的建筑。
  在进行了半个时辰的连续抛射之后,许安下令再度发起了进攻。
  但是这一次的进攻,汉军的抵抗却并没有减弱半分。
  他们排列着军阵,依托着营垒之中的建筑,依托着地形和明军鏖战,竭力阻挡着明军的进攻。
  营垒之中虽然没有抛车、投石机,但是汉军在营垒之中布下了大量的床弩,这些弩车的布置都是由郭嘉所完成,彼此射程交错。
  想要毁坏其中的任何一架床弩,都将会同时遭到其他床弩的打击,且还有那种移动的弩车,效彷明军所制作的弩车,作为移动的火力支撑点,支援步兵的防守。
  正是这些床弩,使得陷阵营和黄天使者无法任意施展,很多地方都只能推行盾车进攻。
  毕竟就算是身穿数层重甲,但是床弩仍旧能对其造成巨大的威胁,那重甲之下终究也是血肉之躯。
  刘协似乎早就将这座营垒当成了他的坟墓,当成了他的殒命之所,他预想到了这一局面,于是将这座巨大的营垒变成了他的棺木。
  汉军这座最后的营垒变成了一架绞肉机,汉明两军的军卒不断的投身于其中,又被其绞的粉碎,亡命于其中。
  直到最后的,明军用撞车撞开了汉军营垒的最后一道防线,杀入了汉军的中军大营。
  刘协手持利刃,披甲上阵,最后的汉军在他的带领之下,于绝境之下仍然没有屈服,全部阵亡。
  跟随刘协御驾亲征的官员无人投降,不是阵亡便是自刎而死。
  郭嘉死在了阵中,黄忠被陷阵营围杀,力战而亡。
  在刘协阵亡的消息传出之后,营垒之中除去羽林、虎贲两支军队还在坚持之外,其余的汉军相继放下了兵刃。
  彭城终战,汉军的阵亡超过万人,达到了七成。
  而明军也在营垒之中丢下了三千多具尸体,这其中有不少的是黄天使者和陷阵营的军卒,他们承担了最艰难的攻坚任务。
  许安在腾骧卫的护卫之下,一路走到了中军帐外,这里是厮杀最为惨烈的地方。
  除去清理出来的一条小路之外,其余的地方都被死去军卒的尸首所堆满。
  其中大部分都是汉军的尸首,但是也有不少明军的尸首。
  中军帐外,身罩着长袍,口鼻佩戴着棉面罩的军卒正在打扫着战场,检查还有没有人活着并没有死去。
  伤重者未死者被他们抬上了担架,无论是汉军还是明军,都是一视同仁。
  而死亡者,他们也会尽可能的收拢尸首使其尽可能的保持着完整。
  从明国建立之后,明军的各项规章制度都变得完备。
  从开设专门的后勤部队,再到军中的记功,再到各种各样的细化分类,医疗兵、炊事兵……
  随着太平道医学院的建立,大量的学生从其中毕业,投身于军中,成为了军医。
  这些军医在军中教授普通的军兵医疗的知识,在其中挑选优异者,选为战场上的临时医疗兵。
  这些医疗兵会在战争之上对于受伤的军卒进行临时的伤口处理,然后交给其他的军卒将其送下战场。
  正是这一行为,还有许安当初颁布的卫生条例,医学的进步,正确的护理措施,使得明军如今军卒伤后的存活率比起之前要高了数倍有余。
  但即便如此,依照如今的医疗条件,也将会有许多的军卒在痛苦之中不甘的死去。
  看着一名又一名被抬在担架之上的军卒,许安的心中没有半分得胜的喜悦。
  他亲手将这些军卒送上战场,让他们在战场之上浴血奋战,但是那些受伤的军卒当看他的时候,眼神之中却没有任何的怨恨,他们甚至挣扎着想要起身向他行礼。
  只要出现战争,就必然会出现伤亡。
  但是有些战争,却是不得不进行,不会因为你不想而终止。
  有的时候,别无选择,只能是两相其害取其轻。
  伤亡还在统计之中,现在禀报上来,阵亡的人数已经是超过了六千人。
  彭城一战,明军大胜,纵使是称为史诗大捷亦不为过。
  以七万军兵进攻有二十一万余名军兵镇守彭城,只是阵亡六千余人,伤亡不足一成。
  这样近三十万战兵交战的大战,一般都将会持续数月乃至是半年以上,甚至是超过数年的对峙。
  但是结果却是明军在不到一天的时间,便击败了在兵力之上占据着优势,甚至还占据着地利的汉军。
  当然这一切也因为有内应的存在,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优势。
  而最后因为刘协的最后的命令,大量的汉军成建制的投降,几乎没有多少抵抗,使得明军的伤亡极大的减小。
  许安的目光在中军帐外的一处拒马前停留了下来,这里是尸首比其他地方要多的多,很多甚至是堆叠在了一起。
  就在前不久刚刚和他见过了一面的刘协,身躯依靠在拒马之上,双目微闭,正坐在血潭之中。
  他的胸腹部都有创口,但是却没有鲜血从其中流下,他的胸膛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起伏,就静静的坐在拒马之前。
  在他的身旁,一众身穿着红袍的亲卫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透过他们的甲胃,依稀可见内中所穿戴的绣衣。
  一名身形高大的军将趴在刘协的身前,那名军将外披玄甲,身穿绣衣,身被数创,早已生机断绝。
  看起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旧在竭力保护着刘协。
  许安踏过尸首,走了上前,半蹲而下,弯腰拿起了那军将腰间的腰牌,也得知了这名军将的身份。
  “王越……”
  许安凝视着手中的腰牌,心中万般的思绪全都化作了一声叹息。
  他听过王越的名字,很久他在书中见过王越的名字,桓、灵两帝在位之时,王越以剑术闻名洛阳,而史阿学其剑术,教于曹丕。
  曹丕后与宴席之上与时任奋威将军邓展比较剑术,三击其臂,第四次比试,直接刺中其面门,赢下了比斗。
  后来听到王越的名字之时,是因为鹰狼卫,那个时候的王越已经成为了绣衣使者的统领,羽林卫的主官,有传闻说,昔日被一众军将护卫的何进,就是被王越所杀。
  若是没有王越,恐怕当日的宫变,到底是蹇硕获胜,还是何进获胜又在两可之间。
  “忠臣、奸臣……”
  愚忠也好,封建也好,这些绣衣使者坚守了他们的道义,以身殉道。
  在一众的降兵之中,没有一人穿戴着绣衣。
  时代如此,并无对错。
  许安将王越的腰牌重新放回了王越的腰间,重新站起了身来。
  满目的疮痍、遍地的尸骸,可以使得一切胜利的喜悦都化为灰飞。
  许安一步一步登上了营垒中央的望台,台阶之上沾满了鲜血,那些鲜血此时正顺着楼梯的边缘缓缓滴落而下。
  楼梯之上的鲜血使得楼梯变得湿滑,许安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脚下。
  营垒之中、尸横遍野、死者相籍,耳畔并没有欢呼的呐喊声,有的只是伤者的哀鸣声。
  入目之处,皆是狼藉。
  远处一处汉军营垒之中,还燃烧着大火,火焰并没有停息。
  “那是?”
  许安看着远处的大火微微蹙眉,下意识问道。
  “我等攻陷此处营垒之后,北营最后的营垒也燃起了大火……”
  贾诩顺着许安的目光看去,回答道。
  “营垒之中的汉军大都放下了武器走出了营垒,但是似乎统领北营的荀或,并没有走出来……”
  荀或镇守北营,被太史慈截断了道路,没有办法回援,只能困守孤寨。
  贾诩并没有说完,据那些归降军兵所说。
  在看到刘协所在的营垒之上飘起了明军赭黄色的旌旗之后,荀或命令他们放下兵刃投降,不必跟随着一起殉葬,他让众人先行出营,他之后也会跟着他们一起走出营垒。
  但是在众人走后,荀或并没有走出营垒。
  营垒之中很快燃起了大火,无数军帐被引燃,化作了一片火海,根本无法进入。
  据最后离开营垒的几名汉军军卒所说,他们看到了荀或走入了火海之中,与他一同而行的,是那些一直跟随着其身侧的家兵。
  东方的天空此时正在越发的明亮。
  星汉暗澹,皎月渐隐。
  苍穹放光,东方渐明。
  远处的原野,正托着那初生的旭日一步一步向上升起。
  太阳已经从地平线之下完全的显露了出来,那遮蔽着天空的阴云早已散去。
  没有了阴云的阻碍,耀目的金光毫无阻碍的洒落于地,照耀着的彭城内外。
  温暖的阳光洒在了旷野之上,也落入了明军的军阵之中,落在了每一名明军军卒的身上。
  他们的身上沾满了尘土、沾满了泥泞、沾满了鲜血,但是他们的眼眸之中却是充斥着神采,他的身带着金光。
  劲风呼啸,掠过阵中,无数赭黄色的旌旗在疾风之中猎猎而动。
  入目之处,犹如奔腾的黄河一般,气势昂扬。
  从太行山到彭城,他们翻越了崇山峻岭,走过了万里的河山,一路的风尘,他们早已经是疲惫不堪。
  这条本来骑乘着快马只需要飞驰数日的道路,他们却是走了十四年才终于走到终点。
  到了今日,他们终于赢得了胜利,他们推翻了汉庭,他们一起建立起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
  不需要再忍饥挨饿,不需要再卑躬屈膝。
  在这个国家,他们是“民”,他们获得了“人”的尊严。
  但是此时此刻,他们的心中却都沉重无比,没有昔日战胜的喜悦。
  他们成功了,他们胜利了,他们抵达了终点。
  他们站在这里,站在终点,但是很多人却是倒在了路途之上,倒在了胜利的前夕……
  许安站在望台之上,环视着营垒的四周。
  所有的军卒此时目光都看向了望台,看向了他们的道君、看向了他们的大贤良师、看向了他们的领袖。
  他们的眼眸之中重新出现了神采,他们的脸上重新有了表情。
  在万众瞩目之下,许安缓缓的举起了手臂,握紧了拳头。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传遍了四方,响彻了八荒!
  “属于我们的时代,来临了!”


第九百章 传檄而定
  陈都城内,一片死寂。
  宫门紧闭,街道寂寥。
  彭城的消息已经传入了陈都之中,所有人都得知了彭城之战的结果。
  彭城之战的结果就是想要隐瞒,也不可能隐瞒下来。
  而且,就算是隐瞒又有何用?
  汉军最后的机会就在于彭城,而现在汉庭已经失去了所有的机会。
  如今的汉庭还堪用的军队只剩下了袁术的兖州军和刘表麾下的荆州军,他们尚且有一战之力。
  但是这一战之力,也真的只是一战之力。
  面对着明军,他们毫无胜算。
  苍天陨落、汉室倾覆。
  彭城一战吸引了天下万众的目光,牵动着数以千万人的心绪。
  没有人聊想到,这一场震惊天下的大战,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落下帷幕。
  彭城一战。
  三万五千余名汉军魂归苍天,六千名余明军魂归黄天。
  四万一千余名汉家儿郎殒命沙场。
  余众十余万汉军尽皆放下了兵刃,选择了投降。
  刘协身死的消息犹如疾风一般传遍了汉庭五州三十三郡。
  刘协的身死的这一消息对于天下来说,不亚于一场十级的地震,天下为之而震动。
  天子代天牧民,及于万物,尊贵无比。
  王者父天母地,为天之子也。
  自汉立国以来,从未闻斧刃加于天子……
  刘协的身死,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士气和他们心中的观念。
  很多人其实都已经忘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没有听过这句话。
  四百年的时光足以让人忘记很多事情,抹去很多的事迹和痕迹。
  光武中兴,再造强汉,彷佛天命永世无法更替。
  昔日那八州并发,内外俱起,震动天下的黄巾之乱也再旦夕之间被扫平……
  没有人想到只是短短的十数年时间,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不再只是一句妄言,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太尉府中,一片沉寂。
  一众军将、官员沉默的跪在府内府外。
  他们不甘心,他们不想接受这个战败的事实。
  四百年的大汉,四百年的国家,这是生养他们的国家,哺育他们的土地,他们难以割舍。
  他们跪在地上,请求刘宠主持军务、政务,立刘辩为帝,南下迁都,与明庭化江而至。
  刘协身死,并没有留下任何的子嗣。
  但是刘辩还没有亡故,刘辩自从长安归来之后,先后被迁移了两次,后被转封至扬州卢江郡为卢江王。
  但是刘宠自始自终都没有踏出府衙一步,没有去见任何前来拜见他的任何一人。
  阁楼之上,身穿着红缎锦绣深服,头戴铁冠的刘宠沉默的看着府衙内外跪在地上,想要重新掌管朝政的一众大臣。
  他没有那些大臣那么天真,他曾经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藩王,一切直到骆俊担任国相,他才慢慢的改变。
  而后刘协东逃,潜入陈都。
  说实话,对于皇位他确实也曾经动过心,也有人向他进言可以趁机控制刘协……
  他并没有选择那样去做,他没有办法下手。
  当初他犯下大错,被官员弹劾,那些人想要将他置于死地,刘宏最后力排众议赦免了他。
  刘辩那个时候被董卓所挟持,刘协是刘宏留下的唯一血脉,他没有办法对于刘协下手,他选择去做一名从臣。
  “天命……”
  刘宠抬起头,他没有再去看那跪倒的人群,看着远方的景象。
  二十余万大军一夕瓦解,出战的明军不过只有七万余人。
  明军大部分州郡的军兵甚至都没有行动,他们便已经是丢盔弃甲吗。
  他看不到任何的胜利的希望。
  刘宠握紧了手中的帛书,将其捏成了一团。
  这些帛书之上所记载的城邑,都是在这一段时间投降于明庭的城邑。
  很多地方在彭城之战的结果传来,明军的使者都还没有到达之际便已经是提前举起了黄旗,派遣使者前去彭城请求归附。
  局势崩坏至此,就算是再立刘辩为帝,又能如何?
  军心已乱,民心背离……
  刘宠闭上了眼睛,他第一次不喜欢这万里的晴天。
  那天边高悬的太阳照耀的他几乎睁不开眼睛。
  “国相……”
  骆俊神色微动,自从卸任了陈王之位,晋为车骑将军之后,他便也成为了车骑将军府的长史。
  刘宠晋升为太尉之后,他也成为了太尉府的属官,他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刘宠再叫他国相。
  “我记得你是会稽人,可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