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55章

黄天之世-第55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这个世界上真有仙神?难道这世上真有黄天?
  许安看着众人震惊的神情,重新坐回椅子上。
  他知道东汉末这段历史的走向,他一直以来都隐藏在心中。
  但他这段时间却发现,自己其实根本没有必要隐瞒,他现在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是近十万黄巾军的领袖。
  他麾下的这些将校,徐晃,阎忠,龚都等人知道他真能未卜先知,料敌机先,只会更为的信服他,而太平道的教众也只会更为狂热。
  而且许安有《太平经》在身,一切的事务都可以推给《太平经》,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四个人看过《太平经》一书,张角,张宝,张梁,还有他许安。
  黄巾军的营寨中,无数军士的欢呼声也逐渐整齐,最终汇聚成了一句同样的话。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第一百三十五章 出阵!
  寅时四刻(4点)离天亮还有一个时辰左右。
  葵城外的汉军大营还有西北侧黄巾军营寨都已经开始埋锅造饭,连绵不绝的号角声在各个营地中响起,打破了寂静的黑暗,灯火在营地中连成一片,犹如地上的星海一般璀璨。
  汉军的前锋已经从营门中踏出,往着既定的地点行进而去,他的任务就是为大军站住阵脚,驱逐黄巾军的游骑。
  杨木低着头吃着手中的肉脯,周围没有人说话,大家都在大口大口的吃着各自的食物。
  太行山的黄巾军虽然在许安的命令下训练了多日,但实际上这还是他们真正直面汉军的主力。
  身后踏步声缓缓而来,杨木回过头去,来人正是他们的队率赵绩。
  “还有半刻钟,抓紧时间。”
  众人默默的吃完饭后不一会,聚兵的战鼓声便从营寨的中央响了起来。
  黄巾军的军士们纷纷从地上站起,以什为单位列阵而立,然后跟随着各自的什长汇聚在队率的旗帜之下。
  队率的旗帜慢慢向前移动,杨木走在队列之中,眼睛盯着王起背上的靠旗微微有些发愣。
  黄巾军的军士越聚越多,人头攒动,各队的旗帜高高耸立在阵中,军候和军司马的旗帜也飘扬在风中。
  ……
  黄巾军中军大帐外,阎忠,徐晃,周仓,何曼四人分列于大帐两侧。
  三通鼓已停,许安深吸了一口气缓步走出了大帐。
  张季已经牵着他的枣红马在帐外等候多时了,他的亲卫曲和黄天使者也已经列阵以久。
  许安翻身跨上枣红马,此时天色微明,四方的营寨尽是点点的星火,不远处葵城外的旷野上汉军的游骑和步卒的方阵被许安尽收眼底。
  “出阵!”
  许安骑在战马之上,猛然挥动手中长戟,遥遥指向南方。
  “诺!”
  帐外四将具是高声应诺,中军大帐外顿时一阵人声马嘶。
  卯时一刻,太行黄巾出阵!
  黄巾军骑兵在龚都带领下早已开赴到了葵城外的旷野上,张燕和于毒两人也带着军士从营寨中出发。
  中军位置,阎忠指挥着弩兵还有一部军士率先走出大营,何曼领着两部锐士为后续,许安就领着亲卫曲和黄天使者,行进在两部锐士的正中央,最后作为预备队则是徐晃带领的两部武卒。
  张燕、于毒两人只留了数百人守寨,各领了七千余名军士出阵。
  太行黄巾,此番出阵共计31000余人。
  ……
  葵城外的汉军大营此时也是喧嚣异常,无数汉军甲士从营门处鱼贯而出。
  一道道红色溪流从各处营地中流出,成千上万的汉军甲士汇聚在军旗之下排列成密集的队列。
  骑着高头大马的汉军将校游走在队列的间隙中,大声的鼓动着军士们的士气,述说着往日的功绩,向军士们描绘着战后的军功。
  “呜————”
  威严而响亮的角号声在汉军的中军大帐外响起,短短的时间便传至了整座汉军的大营。
  众人皆是转头看向中军的方向,只见那面代表着朱儁的火红色大纛正缓缓向前。
  朱儁身穿赤炼铠,罩着一身鲜红色的战袍,站在华贵的车架之上。
  四周是他的亲卫甲士,围绕在朱儁车架周围的甲士则是他从家乡带来的家兵和家将。
  火红的大纛旗向前,朱儁的威名犹如定海神针一般,让一众士气低沉的汉军重新看到了希望。
  “汉军威武!”
  震天的呼喊声再度回荡在葵城外的旷野之上。
  ……
  葵城外的旷野上,黄巾军和汉军在各自大纛的指引下相向而行。
  作为前锋的汉军步卒在韩当和祖茂两人的带领下已经稳住了阵线,汉军的游骑和黄巾军的斥候分成数十股在葵城外的旷野上奔驰厮杀。
  双方的骑兵都想将对方彻底赶出战场,随着双方大军的缓缓压迫而来,旷野上能供骑兵的活动空间也逐渐变得狭小起来,双方的骑兵也纷纷回阵,只留下一些零散的斥候骑兵还在战场中央对峙。
  朱儁将汉军分成四阵,分前中左右四阵列于葵城外的旷野之上。
  前阵由别部司马孙坚统领,领汉军甲士两千,锐士一千。
  左阵由别部司马张超统领,领汉军甲士三千。
  右阵由佐军司马王恩统领,领汉军甲士三千。
  中军则是由朱儁亲自统领,有亲卫甲士五百,家兵四千余人。
  河内汉军此番出阵共计13000余人。
  一辆辆巢车从双方的军阵中升起,葵城外的旷野地势平坦,各军的主管都需要凭借这个来观察敌情,指挥阵型和调动军士。
  两军的大纛旁,两方的辅兵都在热火朝天的忙碌着,不多时两座简易但坚固的高台便被架了起来。
  在隆隆的战鼓声中,双方士兵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相对列阵。
  朱儁端坐于高台之上,扫视着不远处正在列阵的黄巾军。
  数里长的阵线上,入目尽是土黄色的人潮,一个个巨大的军阵簇拥着巢车前行,令旗飞舞,尘土飞扬,在尖锐的哨音中黄巾军的步卒源源不断的步入战场。
  在朱儁的眼前汇聚成一片片绵绵无际的枪戟之林,刀枪如麦穗戈戟似麻林,旌旗蔽空接天连地。
  朱儁神色严肃的望着土黄色大纛的方向,心中却是已经掀起了万丈的波澜。
  黄巾之乱,朱儁面对的黄巾人数皆是远超眼前太行的黄巾军,但他们纵然十万之众都没有眼前黄巾如此的威势。
  朱儁从没有见过军阵如此严整的黄巾军,就算是曾经击败过他的黄巾军渠帅波才麾下也不存在。
  “张懿败的不冤啊……”
  朱儁眉头紧锁,翻看着手中张懿给天子的文书。
  辰时一刻(7点15分)。
  汉军率先列阵完毕,中军大旗摇动,汉军各阵纷纷应旗。
  葵城外的旷野一片火红之色,势若焚天之火一般,汉军阵中是震天的威武之声!
  许安负手站在高台之上,朔风猎猎,卷起了高台上土黄色的大纛旗。
  “左阵已经列阵完毕!”
  一名背插着负羽的黄巾军斥候终于匆匆踏上高台,在汉军应旗之后,黄巾军也终于列阵完毕。
  战场中央厮杀的斥候骑兵也纷纷返回各自大阵之中。
  “咻————”
  尖锐的木哨声瞬间传遍了整个黄巾军的大阵,旷野之上所有军士的目光全都集中在那面土黄色的大纛旗上。
  高台之上大纛旗动,黄巾军大阵中无数旌旗亦是齐齐摇动。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从阵中各处响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许安目光一凛,将手中令旗猛地扔下高台,厉声喝道:“前军出阵!”
  高台上令旗混动,四处隆隆的战鼓声陡然响起。
  “大纛有令,前军出阵!”
  何曼双腿一夹马腹,座下的粟马打了响鼻,迈开四蹄向前小跑而去。
  “大纛有令,前军出阵!”
  军令一级一级传下,无数黄巾军军士在将校的呼喝声下大踏步向前。
  看着眼前黄巾军前阵缓缓压来,朱儁目光坚定,此时心中已是重回平静。
  朱儁一挥手中旌旗,大声命令道:“前阵出击!”
  令旗舞动,孙坚收回目光,策马举刀奔驰在阵前,厉声喝道:“大纛有令,前阵出击!”
  “汉军威武!!”
  前阵汉军齐声高呼,火红的将旗缓缓向前。
  两军高台令旗飞舞,一道道军令传至四方,背插着负羽、令旗的传令兵飞驰在军阵之间。
  “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声回荡在葵城外的旷野上。
  赤黄两色的浪潮已经纠葛在一起,双方军士列成大阵,肩并着肩,无数长矛刺来,无数长戟刺去,毫无躲闪之地。
  黄巾军前阵出击的乃是何曼统领的锐士,这些身穿革甲,手持长戟的锐士并没有辜负许安的期望,他们顽强和汉军的甲士战做一团,寸步不退。
  “杀!!!”
  孙坚虽然前番遭逢败绩,但此时威势却不减分毫,双手持刀势大力沉的一记横扫,身前数支长戟应声而断,孙坚踏步上前连战黄巾锐士十数人。
  阵中一名黄巾锐士的队率举戟相迎,却被孙坚一刀劈翻在地。
  四周黄巾锐士无不骇然,孙坚身后亲卫甲士紧随着一齐向前,黄巾军的锐士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被杀的节节后退。
  虽然黄巾军的军阵在节节败退,但孙坚脸上却不见丝毫的喜色。
  按照他之前和黄巾军作战的经验来说,只要他击破军阵的第一道防线,黄巾军的军阵就会很快溃败掉,但是眼前这支黄巾军却顽强的坚持了下来。
  “呜————”
  就在孙坚迟疑之时,眼前的黄巾军锐士却如同波开浪裂一般分开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一杆高大的将旗出现在孙坚的身前。
  只见一名头裹着黄巾,身着两当铠的黄巾军战将带着一众黄巾军甲士涌出了阵来。
  “孙坚!纳命来!”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何曼怒吼一声,持着精铁长棍兜头便是一棒。
  “来的好!”
  孙坚冷哼一声,举刀接下了何曼的长棍。
  刀棍相碰竟有火星飞溅,何曼和孙坚两人战成一团,方圆数米,竟成了一片空旷,胆敢靠近者,无不倒伏在两人的脚下。
  双方军士见此更是奋起全力,葵城的原野上犹如一座巨大血肉磨坊一样,急速的消耗着两军士卒的性命。


第一百三十六章 苦战
  “呜————”
  汉军前阵突然响起苍凉的号音。
  何曼脸色一变,果不其然,汉军阵中突然涌出无数手持盾戟,全身披挂重甲,几乎毫无缝隙的重装步兵,那是汉军的锐士!
  “咚!”“咚!”“咚!”
  急促的汉军步鼓声响起,祖茂,韩当两人带着汉军的锐士疾步踏出了军阵。
  侵略如火的汉军锐士挺盾撞入黄巾锐士结成的大阵。
  黄巾军的锐士虽然选拔是黄巾军在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但实际上也只是和普通的汉军甲士战力相当。
  如何能匹敌百里挑一的汉军锐士?皮革制成的铠甲又如何能挡得住锋利的戟戈?更何况还有韩当,祖茂两名悍将冲锋在前。
  汉军锐士一切入军阵,便在黄巾军锐士阵中掀起了一阵血雨腥风。
  黄巾军前阵的锐士军阵一个接着一个被汉军的锐士所击破,整个前阵的崩溃就在须臾之间。
  “咻————”
  尖锐的木哨音自黄巾军阵后响起。
  黄巾军中军旗动,又有金鼓声响起,前阵的黄巾军锐士如蒙大赦,跟随着各自军阵主官的军旗慌忙向后撤去。
  何曼在阵中自然也是听到了撤退的鼓声,但他却已是被孙坚凌厉的刀法逼得险象环生。
  他身旁的黄巾军锐士听闻号鼓之声,已是纷纷向后逃窜而去,身前汉军的甲士正汹涌而来。
  何曼知道此时若是不走,只怕会被孙坚就此留在阵中。
  “给我开!”
  何曼奋起全力,挺起手中精铁长棍,一棍荡开孙坚的古锭刀,也顾不得什么将校的威仪,翻身滚入身后亲卫的人群之中。
  孙坚正想要在追,破空声乍响,两点寒芒陡然从人群之中飞射而至。
  电光火石之际,孙坚一转古锭刀,只听“叮”“叮”两声,那两点寒芒应声坠落在地。
  孙坚再回头看向前方,何曼的亲卫甲士已经带着何曼离此处有十数米之遥的距离了,两名手持弩机的黄巾弩手也迅速隐没在了人潮之中。
  黄巾前阵此番出阵共计六曲,三千余人。
  分为三道防线,每道防线都由两曲的锐士组成抵抗汉军。
  虽然中军下达了撤退的军令,但并不是一齐后撤,战阵之上撤退一个不慎便可能演变成败退。
  “咚!咚!咚!”
  汉军的步鼓之声也越发急切。
  汉军锐士正驱赶着黄巾军的溃兵继续向前,他们对和黄巾军作战已经驾轻就熟。
  只需要驱赶着溃兵,就可以冲散后方黄巾军的军阵,进而引发连锁反应,甚至一举击溃整个前阵。
  虽然眼前这股黄巾贼比之他们之前遭遇的黄巾贼要坚韧不少,撤退也还算井然有序。
  但在汉军锐士更是百战精锐,黄巾军锐士所组成三道防线几乎被其一口气尽数击破。
  孙坚有了祖茂和韩当两将相助,更是如虎添翼。
  “咻————”
  尖锐的木哨声从黄巾军锐士第三道防线后面陡然响起。
  “列阵!”
  与此同时孙坚也发现了黄巾军阵中的异变,他面色一肃,横刀立于阵前,高声喝令道。
  急促的步鼓声猛然一滞,然后为之一缓,冲锋在前的汉军甲士闻令齐齐止步。
  身披革甲,手持长戟的黄巾军锐士如潮水一般退去。
  汉军眼前是列阵徐徐而来的塔盾军阵,无数长戟自塔盾中伸出,塔盾后方是一名名顶盔贯甲的黄巾军军士。
  一面熟悉的土黄色将旗出现在了孙坚的眼前。
  孙坚双目赤红,滔天的杀意自他胸腔中涌出。
  他认出了那面军旗的主人,正是昨日那名黄巾军的骑将。
  “杀!!”
  孙坚虎吼一声。
  身后汉军甲士排列着军阵齐步向前,双方军士再度战至一团,战况逐渐陷入僵局。
  “大荣,义公随我破阵!”
  孙坚一举古锭刀,身后亲卫甲士闻令踏步上前,身前汉军锐士陡然让开一条道路,亲卫甲士猛然丢出手中所持的短兵。
  黄巾军武卒的军阵瞬间被打开了一个细小的缺口。
  但就在其余的黄巾武卒准备填补这个空缺之时,孙坚已经疾步而来。
  孙坚手中古锭刀一荡,身前四五名黄巾军武卒猛然栽倒在地,祖茂手持着双刀紧随着孙坚杀入武卒军阵,韩当亦是不甘示弱跃入了阵中。
  黄巾军武卒虽有铁甲护身,盾戟遮挡,但在孙坚、祖茂、韩当三名悍将的猛攻下却还是被杀的节节败退。
  孙坚麾下三百亲兵汹涌而去,汉军的锐士也是不甘示弱。
  黄巾武卒中一名屯长自持勇武,丢弃了手中的塔盾,挥戟直取孙坚。
  孙坚毫不退让,同样挥刀去迎。
  刀戟相碰,那武卒屯长只感觉一股巨力传来,虎口一阵刺疼。
  古锭刀已经顺着戟杆而来,武卒屯长眼前一片雪白,随后一股血泉冲天而起,一颗大好的头颅已经跌落在地。
  还未等孙坚喘息,又是三支长戟从前方刺来,孙坚长刀一荡,臂膀夹住来袭的长戟,踏步上前,三名武卒尽栽到在地。
  四周黄巾军武卒皆是不由自主的向后退去。
  “主公小心!”
  就在此时,孙坚耳旁却突然传来祖茂的示警声,孙坚眉头紧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