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突破口涌出。
“万胜!”
“万胜!”
“万胜!”
无数黄巾向着他们的渠帅龚都高声欢呼。
但是欢呼声并未持续多久,大地之上便响起了隆隆的马蹄声。
不远处骁勇的三河铁骑正在向此间推进,另一侧的汉军也已经整队完毕从后方包围而来。
广宗城城门大开,皇甫嵩的大纛旗已经涌出城外,殿后的黄巾已经被其一扫而空。
黄巾军已经从三面被包围了起来,汉军的骑士已经咬住了黄巾的后军。
这时在军阵外等待许久的黄巾军的马队终于动了,平常黄巾的马队出击之时,总是会大声向着黄天祷告。但此时的他们与平时的表现简直是天壤之别,没有祷告之声,也没有狂呼酣战。
除了马蹄声,只有甲叶碰撞的声音。他们已存死志,黄巾军的马队和披挂重甲的黄天使者一样,尽皆是狂热的太平道教徒。
他们被张梁留下迎击汉帝国最为骁勇的三河骑士,来为大军赢来喘息之机。
迎着午时刺目的阳光,黄巾的马队迎上了冲锋着的三河骑士。
第十章 黄天使者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黄巾军中的黄天使者是被挑选出来在人世间传播黄天教化的使者。
他们在成军开始,便是由太平道最虔诚的弟子组成,他们披挂着黄巾军能找到的最好的盔甲,他们手持坚固的大盾和锋利的兵刃一直以来都奋战在战场的最前线。
当张梁带领黄巾大军冲破汉军军阵向北撤离的时候,最后一营的黄天使者尽数被留在了官道的路口。
黄绍将手中的长枪插在脚边的土地之上,摘下了头上已经浸满了鲜血的黄巾,郑重其事从怀中掏出一块黄巾重新戴了上去。
他身后是由两千黄天使者组成的人墙。此时这群狂热的太平道教徒肩并肩,互相紧贴着,将高大的塔盾竖在胸前,无数戟戈从塔盾的缝隙中伸出。
前方最后一支被咬住的黄巾也倒在了汉军的刀剑之下,皇甫嵩火红的大纛旗又开始缓缓前行。
汉军的步卒排列的军阵缓缓压来,黄绍缓缓的拔出了插在地上的长枪。
眼前尽是高举着兵刃蜂拥而来的汉军甲士,冷森森的兵刃反射着太阳的刺目光芒,黑漆漆的盔甲在跑动中作响,装饰着猛兽图案的大盾如同潮水一般涌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喊杀声疯狂的冲击黄天使者的军阵。
“嗖。”
一枝羽箭从天上攒落,凌厉的羽箭透盾牌间的缝隙狠狠的钉在了一名黄天使者的头盔,黄天使者吭都没吭一声,便一头栽倒在了沙场上。
前阵的黄天使者也遭受了箭雨的进攻,一枝羽箭几乎是贴着大盾的边缘掠过,射中了后排一名黄天使者的大腿,中箭的黄天使者吃痛之下摔倒在地,顶起的大盾也随之落下,他两手抱着中箭的大腿努力不想让自己发出哀嚎。
箭雨接踵而至,很快他就不需要再努力忍受这种痛苦,因为有一支羽箭已经贯穿了他的脖颈,露出的缝隙还使他身边的袍泽受到了箭雨的牵连。
如蝗的羽箭伴着呼啸的风声射入黄天使者的军阵之中,羽箭从汉军的强弓中射出,透过大盾的缝隙射穿了一个个黄天使者披挂的盔甲,在黄天使者的军阵之中带起阵阵惨呼。
“威武!”
无数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严阵以待的黄天使者碾压而去。汉军的攻势犹如潮水一般,一浪接着一浪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站在黄天使者排列的军阵最前列的黄绍身为主将更是成为了汉军围攻的重点,十数名汉军将校轮番上阵,试图击杀这名手持长枪的黄巾军主将。
黄绍手中长枪舞动,长枪如同毒蛇一般出击以一个刁钻的角度穿透了一名汉军队率的胸腔,然而还不等黄绍拔出,身旁汉军军候带着大盾将黄绍狠狠的撞开。
与此同时一名汉军的军候也已走上前来,手中的环首刀狠狠的向黄绍劈来。
黄绍双手发力,长枪带着那名汉军队率的尸体砸向持刀来袭的汉军军候,那军候被汉军队率的尸体砸的一偏,手中的环首刀便失了衡,被黄绍轻而易举的躲了过去。
电光石火之间,不等两名汉军军候再有所反应,黄绍已经拔出腰间的利刃,寒芒一闪,利刃已经从两人颈间一扫而过,血光乍起,两名汉军军候跪倒在地,人却犹未断气,在血泊之中呻吟。
围攻黄绍的汉军又何止这三人?还未等黄绍有喘息之机,一柄环首刀已经疾刺而来,锋利的刀尖一下子穿透了黄绍的左腿。
趁此间隙,一杆大戟横扫而至拍在黄绍的左腿,黄绍再站立不稳,闷哼一声跪倒在地。
“去死吧!”
一名汉军屯长紧随而上,手中大戟疾砍而下,生死关头,黄绍在地上用力扭转身躯,一个翻滚滚向一边,右手的利刃顺势划破了汉军屯长的衣甲,破碎的脏器便纷纷从伤口里汩汩流淌而出。喷溅出来的血液再度染红了黄绍头上的黄巾。
黄绍左手持枪费力将身子直立起来,一侧的那名汉军军候舞动着长戟再度来拍来,
“死!”
黄绍眼疾手快,身字一转避开了汉军军候的长戟,手中环首刀疾砍而去,直接从面前汉军军候的口腔而入自脖颈而出,锋利的环首刀一瞬间将汉军军候的下巴和脖颈分成两半,露出了颈部血肉模糊的喉管。
两名汉军将校惨烈的死状不由让一众汉军将校为之胆寒,看到黄绍如此悍勇,一时间竟没有人敢再上前去。
“想拿我的首级去领赏吗?”黄绍喘着粗气看着眼前的胆怯的汉军将校放声大笑:“那就来吧!”
两军甲士用手中的戟戈刺入对方将士的胸腹,带出了片片血雾还有白花花的肚肠。锋利的环首刀每次挥出,都会斩获到一声失去肢体的哀嚎,抑或是临死前的细语。
无数汉家儿郎正在血泊中挣扎哀嚎。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只是今天很多人注定无法踏上回乡的路。
黄天使者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汉军的将校越聚越多,黄绍机械的舞动着手中的利刃,也不知斩杀了多少敌人,身上也不知道添了多少道伤口,他只感觉到眼前越来越模糊,身躯越来越轻盈,天边彷佛有仙音在回响,指引着他乘风而上。
震天的喊杀声开始慢慢平息,汉军的士卒低垂着头颅矗立在官道之上,没有一丝得胜的喜悦。
殿后的黄天使者们早已魂归黄天,完成了他们曾经的在张角面前许下的诺言,他们战至到了最后一个人也没有后退。
黄绍此时瘫坐在地上,背靠着数名死去黄天使者的尸首,再也无力起身,战马的喘息声在他身前作响,汉军士卒已经将他团团围住。
冷森森的环首刀停留在黄绍的脖颈,也将他的意识从天边拉回,最后映入黄绍眼前的是一面火红的大纛旗,随后永恒的黑暗便吞噬了这名无比虔诚的黄天使者。
至此,广宗黄巾所有的黄天使者尽没于此役。
广宗一战,汉军于夜勒兵,鸡鸣出兵,突袭黄巾军阵地。黄巾军仓猝应战,大战至午,遂被击溃。
斩蛾贼四万余人,尽灭广宗黄天使者,黄巾贼骑,贼首张梁往下曲阳逃遁。
汉军入广宗,悉虏黄巾军家属,焚烧大批辎重,筑京观于广宗城外以示天下。
广宗一战,四万五千余名黄巾魂归黄天,一万七千名余汉军魂归苍天,六万二千名汉家儿郎殒命沙场。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第十一章 传道
天色已近黄昏,一支黄巾军正在官道之上慢慢行进着,随着他们的脚步,远方的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一座巍峨的城池,黄巾的队伍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又一阵的欢呼之声。
这支黄巾正是从广宗城突围而出的广宗黄巾军,皇甫嵩似乎并不急于吃掉这支逃遁的黄巾,又或许是害怕遭到张梁的伏击,所以黄巾军在连续数天的急行军后终于是离开了汉军视野。
张梁看到下曲阳的城墙之时也是长舒了一口气,放松了下来,不远处的几处小土丘也出现了下曲阳的哨骑。
所有人都在欢呼,但没人知道,历史上的下曲阳之战比之广宗之战更为惨烈,连投河自尽的机会都没有,皇甫嵩在十月击破广宗的黄巾之后,十一月初便在廮陶会合巨鹿太守郭典的军队,随后北上讨伐驻扎于下曲阳的张宝。
汉军和黄巾两军在下曲阳列阵而战,双方激战多日,汉军以堂堂正正之阵大破黄巾,阵斩张宝,斩杀、生俘黄巾十万余人。
大战结束后,皇甫嵩还命令汉军收集黄巾军的尸首,在下曲阳城城南筑成“京观”显示其战功。自此,席卷大汉八州引起天下动乱的黄巾之乱得以平息。
好不容易逃离广宗,又到了下曲阳。
一队打着“地公将军”大纛旗的人马从官道上疾驰而来。
“三弟!”
还未到近前,就听到了张宝的大喊,张梁阴沉的脸终于有了一丝笑容,也是策马迎了上去。
“三弟,广宗被围多日,我派出的援军都被郭典那贼子截了下来,要是再没你们的消息,我就要放弃下曲阳带兵去救你和大哥了。”
听到张宝提起张角,张梁的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了起来,张宝也立即发现了张梁的异常,他看着张梁,张了张嘴,努力扯出了一丝笑容,再说话声音都有些颤动:“大哥没事吧?”
前排的黄巾士卒都默然不语,缓缓让开了身子,露出了载着张角棺椁车驾。
“兄长已经魂归黄天了。”
张宝看到车驾的一瞬间几乎都站立不稳,张梁赶紧上前将其扶住。
··············
听闻张角死讯的张宝悲伤过后便是暴怒。此时算上张梁带来的三万黄巾士卒,整个下曲阳附近已经聚集有近十四万大军。
哨骑四出,下曲阳附近的渠帅,军司马尽皆被召回城池。四周的黄巾义军也陆续收到了来自张宝的号召,各地的黄巾开始慢慢向下曲阳靠拢。
一支支令旗发出,一队队兵马扬尘而去,一个个营寨被黄巾大军建起。前往下曲阳的交通要道,战略要地都尽皆被黄巾尽数占领。
下曲阳的十四万兵马被张宝撒向四周,连成一片,整个下曲阳被张宝防守的密不透风。
··············
此时皇甫嵩带领的汉军也已经抵达廮陶会合了巨鹿太守郭典,双方合兵一处。与历史上不同的是,皇甫嵩带领的汉军在广宗城损失惨重。
于是廮陶周围的汉军便收到了皇甫嵩军令,一队队乡勇,郡兵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下开始往巨鹿开拨。
廮陶此时像一片湖泊,四周的汉军如同溪流一般一点一点汇入。最终将汇成大海,化作赤潮,将下曲阳的黄巾拍成粉碎。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决战即将来临。
那些历史上在原本在各地平叛的名将也齐聚廮陶
··············
下曲阳城外的一处营寨中,黄巾的辅兵热火朝天的搭建着营帐,营寨外挖开了一道道壕沟,立上了拒马。
一队队黄巾力士在营寨中来回走动,一座庞大的土黄色军帐外,站立着数十名身披重甲的黄天使者,帐前竖着张梁土黄色的大纛旗,此处正是张梁的居所。
张梁此时坐在帐中的案牍旁皱着眉头观摩着手中的《太平经》,一名亲卫掀开了帐帘走了进来开口道:“许帅已到帐外。”
张梁闻言放下了手中的《太平经》,露出一丝笑意挥了挥手:“让他进来吧。”
“诺。”亲卫唱了一声诺后将许安引近了帐内。
“弟子拜见师父。”许安进帐后先对张梁行了一礼。
“坐下说话。”张梁指了指旁边的案牍也不急于开口。许安又行了一礼,坐在了张梁的身旁。
张梁打量着这个新收的弟子,广宗一战若不是何仪和许安前来接应,只怕自己此时已经是陷于广宗城中,头颅也被皇甫嵩筑成了京观。
行军路上张梁便收了许安作为弟子,本来只是奖赏之意却不料许安对于张梁所传授的太平道经义一点就通;当张梁又教了一些排兵布阵,行军作战之类的知识之后,许安也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学习能力后。
张梁终于开始正视自己新收的这个弟子,不仅将许安当成亲传弟子教导,还将何仪空出来的渠帅之位留给了许安。
“纸上谈兵和亲自上阵指挥大有不同,想必这几天你深有体会吧。”
听到张梁的问话,许安连忙回答道:“师父所言极是。”
之前张梁传授排兵布阵,行军作战的知识,经受过应试教育磨砺的许安倒是能凭着博闻强记让张梁刮目相看。但是一到实践便全乱了套,各种突发的情况让他一时间乱了手脚。
幸好只是负责两部黄巾力士的行军和安营扎寨,又有刘辟的帮助才不至于不可收拾。但是经历了两天的混乱之后,许安已经基本能独自领军。
许安又向张梁询问了一些行军作战,排兵布阵的疑问,张梁也一一作答。
张梁沉吟了一会,缓缓开口“前些日子你已粗通太平道经义,我太平道有,天,地,人三篇道统,皆为无上妙法,你想选哪一篇修习?”
“但凭师父教诲。”许安心中一突,天地人三篇可是太平经中的经文,传说这可是仙人所传的仙书。
虽然现实中可能没有仙人,但《太平经》既然有如此传闻,也必然有其不凡之处。
“各人缘法不一,修行也不一,听我道来……”
第十二章 下曲阳大战(一)
清晨,当斥候回报的军情送到皇甫嵩的军帐中时,皇甫嵩正和众将站在在一幅地图前观察着下曲阳附近地形道路做着战前的计划。
黄巾军前线的部署被久经战阵的汉军斥候几乎摸得一清二楚,营寨的位置,兵力的大致部署,顿时被画在了地图之上。
从廮陶前往下曲阳的两条官道都已被黄巾的营寨给占据,越过这两个营寨直接进攻下曲阳无疑是将后背露给了敌人。
此时下曲阳附近的黄巾军已经达到了十六万之数,官道旁的两个营寨接天联地,每寨黄巾足有三万之数。
在广宗城外还有两个如此庞大的营寨,其中一个营寨处在整个下曲阳防线的中间位置,这个居中策应的营寨高高竖着张梁的人公将军的大纛旗,而下曲阳城内则是由张宝亲自镇守。
皇甫嵩揉了揉太阳穴,此刻千钧的重担压在他的肩膀之上。面对如此庞大的军力,汉军虽然在廮陶重新聚集了六万多余名战兵,但任然力有未逮。
此战若是汉军战败,整个冀州便再无任何兵力来阻挡如日中天的黄巾大军肆虐。这种紧要的关头,皇甫嵩已经没有广宗之战的胸有成竹,整个天下的目光都已经汇聚在下曲阳这片弹丸之地。
此战必须要胜,此战不得不胜,此战也必须胜的堂堂正正,才能震慑大汉十三州内的宵小之徒,才能震慑大汉周围虎视眈眈的异族蛮夷。
皇甫嵩重新抬起头颅看向帐中环立的诸将,所有的将校此时都屏气凝神等待着皇甫嵩的将令。
皇甫嵩开口问道:“此战谁愿为我军先锋?”
话音刚落,破虏校尉邹靖便迫不及待越众而出:“卑职愿为先锋。”
皇甫嵩看到邹靖出列不由面露笑容,邹靖平叛以来,战功甚是显赫,连破黄巾数路,让邹靖做先锋再好不过了,正准备下令的时候。
孙坚出列先行了一礼然后开口说道:“邹校尉之前星夜领兵赶至廮陶,想来士卒精力多有不济,此战先锋不如让我孙坚代劳。”
邹靖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