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安放下了手中的千里镜,他准备下令留下一营的武卒和一营的锐士,戒备繁阳府衙之中的魏军,然后带领大军向着邺城出发。
黎阳、还有卫国一带的城池,许安已经传令让左校部合入李恒的麾下,由李恒带领,顺着黄河沿岸一路东进,占据黄河沿岸的所有城池和渡口。
同时也命令于毒征召太行军区的军屯兵,也征募了一部分河南郡的军屯兵。
这一次攻占的区域实在太多,常备兵已经不够用,若是分散到各城防守,那么可以用于进攻的兵力将会越来越少,最后可能连稍大一些的豪强坞堡都难以攻下,军屯兵的素质虽然没有常备兵高,但是他们都接受了一定的军事训练,野战虽然勉强,但是作为守城部队来说,他们还是合格的。
“徐鸿……”
许安开口准备下达军令,但是就在这时,前方的一阵骚动引起了许安的注意。
一名背插着令骑的斥候骑乘着战马疾驰而至。
斥候一路快马,飞驰到许安前方不远,还未有等战马停步,便已经是翻身下马,甚至跟着战马奔跑了几步,昂首挺胸行了一个军礼,禀报道。
“繁阳府衙中,魏军派出使者,请求面见道君,使者自称审配,自称是魏庭的太尉。”
“审配?”
许安的眼神微凝,露出了狐疑之色。
“审配在繁阳?”
许安有些疑惑,审配若是想逃,怎么可能么有办法逃走,他们和汉军在城外的鏖战许久,审配有着足够充足的时间撤离,但是留在繁阳,却是出人意料。
审配少忠烈慷慨,有不可犯之节,他早年为太尉府属官,后又因正直不得志于冀州牧韩馥。
原本的时空之中,袁绍领冀州,委审配以腹心之任,以为治中别驾,并总幕府。
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配峙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
这一选择和沮授及田丰的判断相违背,但是并不能说其在军事上的眼光有错误,袁绍当时占据优势,官渡之战其实胜算极高。
审配政治虽然短视,但是在军事上的目光却并不差。
只是后来袁绍选错了所有的选项,最终导致兵败官渡。
官渡之战战败,审配二子被俘,反因此受谮见疑。
袁绍病死,审配等矫诏立袁尚为嗣,导致兄弟相争,被曹操各个击破。
后曹操围邺,审配死守数月,终城破被擒,拒不投降,慷慨受死。
受刑之时,只说了短短的一句话,“吾主在北,不可使我面南而死!”乃向北跪,引颈就刃。
命因昏主丧,心与古人参。
忠直言无隐,廉能志不贪。
“请他过来。”
许安沉吟了片刻,应允了请见。
审配既然选择留下,自然有他心中的盘算。
许安也想听听看,审配想要说什么,说实话他很好奇。
他这只蝴蝶扇动翅膀引起的风暴,已经使得整个世界变得面目全非,无论发生什么,他都已经是见怪不怪。
前来禀报的斥候匆匆离去。
许安从院墙搭建的瞭望台中走下,走回了指挥部所处的放射之中,坐在首座,一旁的徐鸿已经开始安排起了警戒的任务。
虽然只有审配一人,但是徐鸿仍然没有放松警惕。
许安所在的地方是在城东的一处大宅之中,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了明军临时的指挥处,许安所在的位置便是正堂,而随军的参谋处则在偏房之中。
庭院是军令处、随军鹰卫的办事地点,负责收发军令,整理信息,绘制地图等等事务。
如今明军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一整套有序的规章制度,军队正在向着正规化,有序化靠拢。
稍许片刻,庭院之外马蹄声响起,这一次没有战马冲入庭院。
许安举目向庭院望去,人群来往,一名身穿着戎装,头戴着铁冠的中年男子引起了许安的注意。
来人身形比起常人来说要更为高大一些,神色深沉,看不出任何的喜怒,身上带着一种莫名的威严。
倒是和当初阎忠给许安的感觉相仿。
“审配,拜见道君。”
审配在腾骧卫的引导之下走入了堂中,低下了头,恭敬的行了一礼。
他的头颅垂的很低,低到许安几乎看不清审配的神色。
“免礼。”
许安挥了挥手,淡然道。
“审太尉有话可以直说,时间宝贵,不必绕弯?”
许安没有多少和审配绕弯的打算,直截了当的问出了问题。
审配面色微僵,但是很快他便再度恢复了常态。
“在下愿意助道君收取冀、幽两地,并率所有兵马归附太平道,只请求道君能够宽恕袁氏罪孽,保全宗族。”
许安举目看向低垂着头颅的审配,他明白了审配话中的意思。
保全宗族,袁氏大部分都在汝南,在河北的袁氏一族,只有袁绍这一支。
所谓保全宗族,就是让许安饶了袁谭、袁熙、袁尚三人的性命。
“你的意思是说,放过袁潭、袁熙、袁尚三人,保全他们的性命?”
许安站起了身来,居高临下的俯视着审配,寒声道。
“我军应联盟之情,出兵洛阳,你们却是出尔反尔,背信弃义。”
“若非是营州出兵,只怕是二十万泰山黄巾将会尽数被袁潭屠灭,我放过了袁谭,那谁来承担其责?”
“袁熙盘踞幽州良久,纵兵劫掠三郡乌桓,肆意妄为,压迫乡民,若是放过了袁熙,三郡乌桓如何服气?幽州乡民如何归心?”
第七百九十一章 交换
“审太尉,恐怕还没有弄清楚现在的情况。”
许安俯视着审配,冷声道。
“繁阳城外汉军主力早已被我郡击溃,孙坚已被阵斩,而皇甫嵩也为我军所擒,三郡乌桓是我军内应;公孙度是我大明之辽州巡抚,漠南已靖,常山郡、中山郡皆被我军击破。
“如今偌大的冀州,不过只有清河郡、渤海郡、巨鹿郡、安平郡、河间郡、赵郡、魏郡七郡尚未解放,但是此七郡,战兵合计不过万人。”
“此间之势犹如昔日益州;七郡之地,不过传檄而定;如何能够算做条件?”
许安指着身后挂在墙壁之上的堪舆图;直接了当道。
“袁熙早已经是瓮中之鳖,被四面合围,插翅难逃,幽州之地尽为我有。”
“洛阳地区早已经与你们断绝,洛阳守军需要河内粮草支援,他们不投降我军,便只能投降汉庭,其家小亲眷俱在河内、冀州等地,审太尉觉得,他们会怎么选?”
许安顿了一顿,指着青州的方向继续说道。
“麹义也已经归降,北部青州之地此时也已为我军所有。”
审配瞳孔微放,抬起了头来,平静的看着许安。
“道君若只是想要攻取河北之地;那么可以当我今日所说的话都没有说过,将我立斩于此。”
“但是若要解放天下;我却可以作为道君之助力。”
许安双目微眯,看向审配,审配的话语引起他的注意,他有些好奇,审配为什么这么说。
有时候最了解你的,其实并非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
审配作为魏庭的太尉,魏庭三公之首,魏庭几乎所有军事上的方略都是他在制定,甚至于魑魅呈递情报,不仅是要给袁绍呈递,还需要给他呈递一部分。
所以当初那些目中无人的魑魅见到审配的时候,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克制。
“你知道我想要做的是什么吗?你知道解放天下的含义吗?”
许安缓步走下了首座,站到了审配齐平的位置。
审配的身高和他相仿,此时他们两人的目光几乎保持在了同一水平线。
“不敢欺瞒道君,在下确实不知道解放天下是为何意,也不知道君心中所想,志向几何。”
“但是我知道道君想要在冀州做什么。”
审配目视着许安,没有退让。
他有一个许安无法的拒绝的条件,而他的所要求的条件;其实许安也能够接受。
“袁谭、袁熙身为青、幽两州州牧;罪责难脱;若是道君不愿放弃惩戒,在下也无话可说,但是袁尚年岁仍幼,虽然顽劣,但是却并没有犯下任何罪孽,道君素来以公正闻名,依《太平律》,袁尚最多受牵连之罪,判劳动改造。”
“《太平律》中有云,戴罪立功者,依照功绩大小,可以相应减轻罪责。”
“益州南部豪强世家因此得以少受责罚,道君修改汉律,定下《太平律》以治理邦国,言称‘以法治国’,在下翻阅了昔日的记录,律法之中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特殊的规定,莫非道君是想要违背自己立下的律法?”
许安微微一怔,《太平律》中确实有这一条律法,这一部分是专门为这个时代的特殊情况所写的。
一棍子打死一船人,将所有的人都强行的推向对立面,那么无疑是给自己增加困难。
想要解放天下,实现变革,那么绝对不能让大部分人都在其对立面。
投诚、起义等等都具有积极性,就好比麹义愿意归附的话,明军便可以兵不血刃的取下整个黄河以北的青州地区,并且收获五万余名有作战经验的军卒。
若是强行定罪,非要斩杀麹义,那么一旦麹义倒向汉庭,那么他麾下的五万余名军卒,将会成为明军的敌对,到时候在战场之上恐怕会对明军造成巨大的伤亡,明军也没有办法快速的掌控黄河以北的青州,由此又将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问题。
而益州的南疆也是如此,益州南疆的豪强世家,许安若是不减轻其罪责,要将其赶尽杀绝,那么他们必然和南疆的那些部族合并在一起,负隅顽抗明军的进攻。
到时候,明军将会被拖入丛林战的泥潭之中,胜利虽然不难,但是也必然需要消耗明军不少的有生力量和粮草等物资,反而是得不偿失。
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
袁谭和袁熙两人,没有丝毫商量的可能,所以审配提出来之时,许安直截了当的便回绝了审配的请求。
当初泰山黄巾军一路南逃,路上追击的部队,便是袁谭麾下的青州兵。
袁熙在幽州作为幽州牧,尊从袁绍的命令在幽州大肆征兵,在州内征收高税。
永汉元年(189年),黄巾军东征三郡乌桓,在濡水击败了三郡乌桓组成的联军,汗鲁王乌延被阵斩,三郡乌桓势力便逐渐衰弱。
后来三郡乌桓在征讨公孙瓒之战时,加入了袁绍的麾下,后面袁绍击败了公孙瓒之后,袁绍对待三郡乌桓还算是良好。
只是到了后面东郡之战,还有青州之战等等大战一起,又要驰援漠北,制衡当时如日中天的太平道。
袁绍也开始在三郡乌桓之中征募兵员,强行要求派兵作战,甚至还要收取税收,而冀州军在面对着三郡乌桓的时候基本没有好感,毕竟他们曾经南下掳掠过了冀州。
当初乌桓峭王南下一路攻破了渤海、清河等地,掳掠走了大量的钱财,还毁坏了不少的城邑,因此结怨。
所以魏军对于三郡乌桓的政策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发生了转变,从原来以盟友相称,到后面成为君臣,再到成为主仆。
对于三郡乌桓,魏庭的态度只是将其作为仆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也因此在三郡乌桓部落之中留下了祸根,这也是为什么后面塌顿派遣密使进入长安求见许安的原因了。
连年的征战,大量的乌桓人死于战场之上,他们不说抚恤金就是连军费粮草都没有得到多少,魏军将乌桓骑只是当作消耗品和炮灰在使用。
“诚如伱所言,《太平律》之中确实如此,只是袁尚身份特殊,就是戴罪立功,想要寻求赦免,也的需要看是什么功劳。”
虽然审配退步,但是许安没有直接答应审配的请求,而是让审配说出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许安知道审配一开始的目的,恐怕就是为了保全袁尚,至于袁谭和袁熙两人不过是先提出来,好方便退步,当然也是存在这一丝侥幸。
审配和逢纪两人向来为袁谭所厌恶,又和辛评、郭图有过节,怎么可能会坚持要求许安宽恕绕过袁谭。
至于袁熙,袁熙作为袁绍的次子,其实最没有存在感。
论继承权,袁谭是嫡长子,自然是第一。
而袁尚则是深得袁绍喜爱,为人有武略,又聪慧。
审配也没有为袁熙坚持的到底。
审配虽然忠心,但是他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私心。
原本的时空之中,袁绍死后,审配担心袁谭即位后加害,因而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
审配的宗族在袁氏治下亦有藏匿罪人之举。
“我审氏在冀州薄有根基,愿意作为表率,献出土地、林场、矿场,在下届时愿意劝说各地士人共同进献。”
审配深吸了一口气,继续沉声道。
“我与逢纪两人统领军事,在军中广有威望,且位居太尉,七郡之地,不劳道君刀兵,我可说服七郡军兵来投,归附黄天,为冀州免去刀兵之祸。”
“无刀兵之祸,冀州百姓也可安定数分,不误农事,冀州百万之民将会因此感怀于道君之恩德。”
审配停顿了一下,脸色有些挣扎。
“各地世家豪强暗中龌龊之事,我也知晓一二,道君若是入主冀州,配愿意为道君一一指明。”
审配闭上了眼睛,垂下了头颅,身躯微颤,颤声言道。
他说出这句话,其实便已经是将士林之中的名声置之不顾。
对于审配这等的士人而言,声名有时候甚至要比生命还要重要。
皇甫嵩当初为什么明知董卓劫持了天子,却还要奉诏,就是因为他不想承担违背天子诏书的坏名,他太过于爱惜羽翼。
若是他愿意名声受损,和盖勋两人合谋,依托着关中之地,起兵响应关东联军,凭借其威望,汉室也不会沦落至此。
“在下愿献出万贯之家财以换取赦免袁尚赦免。”
“袁氏恩重于我,犹如丘山,先……袁绍已亡故,我不能坐视其子嗣断绝,只求能够特赦袁尚,容我妥善安葬袁绍遗体。”
那句先帝终究是没有说出口,审配没有在许安的面前提起。
魏国现在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过去,明军已经攻入了河北的腹地。
如同许安所说,如今明军想要攻取整個河北,确实不需要他太多的帮助,只是需要多费一些手脚罢了,整个河北之地已经再没有什么势力可以阻挡明军前进的脚步。
明军一统河北,只不过是时间长短和花费的代价大小的问题,已经毫无悬念。
许安看着几乎完全失去了精气神的审配,微微摇了摇头。
人无完人,很多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的聚合体。
审配虽有私心,但是这个时候,却是愿意牺牲了自己的名望和几乎所有的一切,只是为了保全袁尚,让袁绍在这个世间的血脉能够延续。
“听说河北甄氏和袁氏定下了姻亲?”
许安准备给审配一个机会,审配开出的条件,确实并不低。
“甄氏……”
审配低声重复了一下,他不知道许安为什么突然问这件事情,但还是回复到。
“确有此事。”
河北甄氏确实和袁氏定下了姻亲,袁绍为了谋求同盟,让袁熙和甄氏第五女甄宓定下了姻亲。
甄宓今年不过十一岁,还没有到婚嫁的合适年纪,所以也只是定下了姻亲,并没有完婚。
甄氏是河北的高门,而且可谓是富可敌国,势力深厚,在冀州之地盘根交错。
“甄氏为恶多端,鹰狼卫情报之中,其侵吞良田,横行乡里等事多不胜数,在山中等地修有隐蔽粮仓,又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