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476章

黄天之世-第476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击败了董卓,收复了洛阳。
  晋封将军,加为万户侯,那个时候是他最为荣耀的时候。
  与之伴随而来的,则是数不尽的流言蜚语。
  陈都之中,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传出一些流言蜚语,甚至其中还有不少的细节。
  栽赃他孙坚要谋反的,又有言说功高震主,狡兔死,走狗烹等等……
  “我刘协在此郑重起誓。”
  在东明殿内,刘协举起了手掌,郑重其事的开口许下了誓言。
  “若有朝一日,我背弃今日之誓言,听信谗言,而杀害功臣,则天命永不眷我汉室!”
  那番誓言,至今犹在其耳,掷地有声。
  对于陈都之中发生的事情,孙坚虽然不通政治,但是他又是如何不知道。
  刘宠心中的想法,王允等人对他的轻视,刘表的不信任。
  宫廷之中的风言风语,朝堂之上的明刀暗枪,全都被刘协所挡了下来。
  送到兖州大营的物资从来没有延误,刘协没有背弃他曾经许下的誓言。
  初平四年(193年),十一月十八日。
  在一众朝臣的反对声之中,天子力排众议,仍然下诏,诏令他为北伐军主帅,统领北伐一事,全权总理,并赏财帛百车,以犒赏北伐众军。
  随着封赏诏书而来的,还有一封帛书,那是刘协给他的私信,帛书之上,并没有长篇大论,只写了短短的八个字。
  “东明之誓,从未忘怀。”
  ……
  这天命若是真的不再眷顾汉室?
  为什么要给其中兴的机会。
  为什么要给他们这样希望?
  莫非真如太平道所言,苍天真的已死……
  那所谓的中兴之机,只不过是苍天垂死之际做出的挣扎,最后的回光返照……
  孙坚倚靠着古锭刀缓缓站直了身躯,面对着许安而立。
  死亡即将到来,但是在这一刻,孙坚却是感到内心无比的平静。
  他的胸腔已经不再灼热,他的心神逐渐的平静了下来,他赤红的眼神也逐渐的清明的起来。
  他只是可惜没有早一步攻下繁阳,若是能够早一步攻下繁阳或许一切都能被改写。
  只是历史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过事情无法变更。
  他们败了,只能将恶果吞入腹中,接受失败。
  就算他能够逃出生天,但是他也没有脸面去面见天子。
  气力正随着那些他的身上流淌而下的鲜血而慢慢的消失,他的身躯也越发的冰冷,甚至让他连保持着站立都无比的艰难。
  孙坚再度抬起头环顾着四周,他看到那些环卫在他身边甲士早已经是疲惫不堪。
  这些一直以来从江东、从吴郡便跟随着他的军卒,却只剩下了这最后的十余人。
  许安看着的他的眼神冰冷无比,孙坚知道自己绝无幸免之理。
  落在许安的手上,死亡是最终的归宿,但是绝不会立即迎来死亡。
  甚至就算是死亡都可能不会解脱。
  曾经,他们就是那样对付张角,对付黄巾军。
  死后,那些亡灵仍然得不到安宁。
  他们身前受尽了困难,死后仍然被毁坏身躯。
  孙坚缓缓拔出了腰间的宝剑。
  宝剑出鞘,寒光摄人。
  剑刃映照出了孙坚那布满了血污的面容。
  “君臣不相负,来世复君臣……”
  孙坚面色平静,凝望着远方落下的夕阳,披戴着落日的余晖。
  他用尽全身的力气,举起了手中的宝剑,松开了用来支撑身躯的古锭刀,凭借着自己的力气的站了起来。
  许安的看着孙坚,心情复杂无比。
  他和孙坚自始自终都是敌人,但是这并不妨碍许安敬佩孙坚。
  乱世之中,各路诸侯心思各异,就是刘氏的子弟,都有自己的算盘。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诸侯作壁上观,只有孙坚领军北上,义无反顾……
  许安敬佩的其实并非是孙坚,而是孙坚的品德。
  在国家危难之时,仍然有人抱着对于国家的忠诚,就算国家已经百孔千疮,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
  天地反覆兮,火欲俎;大厦将倾兮, 一木难扶。
  明知大厦将倾,但是他们仍旧不愿意放弃,哪怕是粉身碎骨,他们想要挽救他们的国家。
  “大汉帝国!”
  孙坚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宝剑,慷慨激昂,怒吼出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孙坚的身上,无论是汉军还是明军。
  “万岁!”
  孙坚面色赤红,因为激动,他的胸腔剧烈的起伏着。
  宝剑挥下,孙坚手执宝剑,向着许安所在的方向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大汉帝国,万岁!!!”
  包围圈中,一众汉军皆是被孙坚所感染,他们皆是怒吼出声,跟随着孙坚向着前方冲锋而去。
  许安目光闪烁,一众明军军卒亦是为之而动容,就算是作为敌人,但是勇士能够得到所有人的敬佩。
  “咻——————”
  明军的军阵之中,哨音再度响起。
  一众原本止步的黄天使者,再度向前。
  血红的夕阳映照着血染的大地。
  尸横遍野万籁俱寂,人如蝼蚁命如草芥。


第七百八十七章 大鹏一日同风起
  天边,落日正在渐渐隐去了自己的光芒。
  血红色的晚霞逐渐消失在众人的眼里,黑暗正逐渐吞噬着大地。
  旧日即将落下,新日即将升起。
  但是黎明之前黑暗将会一直笼罩着整个人间。
  苍穹之上,星月黯淡。
  许安的眼前慢慢的模糊了起来,他已经快要看不清包围圈中的景象了。
  就在这时;先是一团火焰浮现在了他的眼前,随后越来越多的火把被人所点燃,重新照亮了许安的视界。
  厮杀声已经彻底的消失,许安抬起头环视着四周,此时所有的人目光聚拢在了他的身上。
  许安没有言语,他举目看向包围圈之中。
  黄天使者坚决的执行了他的军令;现在包围圈之中已经再无一名汉军站立。
  武将失去了战马;便如同常人失去了双腿。
  就算是勇猛如同项羽也不可能在这种大军合围之下的情况杀出重围。
  如墙徐进的武卒军阵,再如何勇武的武将都难以缨其锋芒,更何况是比武卒更为恐怖的黄天使者。
  许安抬起头,最后看了一眼还燃着点点星火繁阳城。
  “回营,今日于城外过夜,命锐士营打扫战场,上谷营、并州营戒备,武卒营护卫中军。”
  许安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尸横遍野的战场。
  “在繁阳城外,修筑墓地两座,右侧安葬我军的军卒,左侧安葬汉军的军卒。”
  “同为炎黄苗裔,不可让其曝尸荒野。”
  许安调转了马头,向着后方汉军的大营行去。
  汉军主力已经溃;汉军的瓦解也使得明军不必要再修筑营寨;直接使用汉军的营地即可。
  虽说连番的两次大战,汉军都以完败收场;繁阳城南汉军大营里面的军兵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现在只怕是应该全部逃走了,里面应当是没有军兵了。
  但是负责警卫的徐鸿还是带领着黄天使者检查了整个营地,确认安全之后,才迎着许安进入了营地之中
  等到许安踏入营地之中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营地之中照明的火盆被点了起来,汉军下的是明营,没有任何隐藏的想法。
  许安扫视着营地之中的布置,他见过很多敌军的营地,但是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严整有序的营地。
  各部、各曲、各屯之间的道路完好,就是大雨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因为不会有多少的积水,而且各个地方的哨塔也安排的恰到好处。
  许安收回了目光,凝望着前方敞开的大帐。
  若是能够得到皇甫家的家学兵法,恐怕整个军事学院和讲武堂的学员素质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兵家四派之中,最为适合作为统帅的流派,无疑是兵权谋。
  兵权谋家,即战略家,班固言其特点为“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技巧者也。”
  战略方面的学问,就是在讲武堂也没有多少相关的知识。
  兵权谋家注重军事战略研究,又兼通形势、阴阳、技巧各派之长。
  许安走入了大帐之中,虽是行军的大帐,看起了陈设简单,但是实际上却是难以想象的奢华。
  首座的坐席甚至都是丝绸的外罩,而并非是普通的席子,跪坐在其上,腿脚根本不会半点的不适,帐中还有着各式各样的器具,一看便是价值不菲,就是饮水用的漆器也是难得的良品。
  与汉军奢华的大帐相比,明军的营地便要简单的多。
  许安的大帐之中,最贵的就是外面的帐篷,里面日常只有十余张凳子,还有一张桌子,都是用普通的木料简单的加工而成,加上舆图等军事战略能用得上的物品,根本没有其他任何多余的陈设,一切以方便为主。
  众将进入了汉军的大帐也是被这样的奢华所震惊,。
  他们都见过了长安城中宫殿楼宇的奢华,但是其中很多太平道出身的人却并不知道原来一处行军大帐,都可以装扮的如此华丽,就是马超、庞德等一众凉州军的将校也是有些咂舌。
  汉军如此怎能不败?
  一支军队在高层之中都已经开始兴起了奢靡的风气,还有愈演愈烈的情况。
  就是作为止欲将的皇甫嵩尚且如此,若是其他汉军的将校恐怕是更为不堪。
  恐怕汉军之中不乏吃空饷,喝兵血的将校存在,汉军的武备参次不齐,从这几战许安也能看出来。
  “咚。”
  许安轻轻了敲了敲身前的案桌,将众将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
  案桌之上,正放着一张魏郡的舆图。
  大帐之中一众将校如梦初醒,皆是回过神来了,短暂的好奇很快便被过硬的军事素质所压倒。
  许安将目光投向了白饶的身上。
  白饶心领神会,没有等许安询问,便已经是先一步跪坐着直起了身躯,恭敬的回答道。
  “汉军右阵也已经被我军击溃,斩首、俘虏也在计算之中,暂时没有发现汉军右阵主将凌操的旌旗。”
  “左阵情况如何?”
  许安转头看向许攸,凌操跑了并不是什么大事,他其实更为关心的是左阵的情况,毕竟统领汉军左阵正是刘备。
  他虽然指挥着大军,但是有些时候,一些具体的信息却是没有办法掌握。
  许攸也是直起了身躯,微微昂首,回答道。
  “汉军左阵已经崩溃,大半离散,斩首及俘虏还在清点之中,左阵主将刘备,被我军阵斩!”
  许安眼神微凝,他本来以为会收到刘备逃走的消息,但是却听到许攸说出刘备被阵斩的消息。
  许安一时间有些沉默,他有些不相信,刘备会这么轻易的死去。
  但是从许攸口中说出来的消息,却不可能是谎报的军情,许安很清楚许攸的为人。
  刘备……
  许安想起了第一次看到刘备名字的时候。
  携民渡江伪君子,泗水不流真小人。
  后世有些人称刘备为伪君子,所谓的携民渡江不过只是为了拿百姓当作挡箭牌罢了。
  但是他们在这时却忘记了一件事,忘记了当初在徐州是谁下的命令使得泗水断流。
  在汉末三国这众多的诸侯和军阀之中,真正将寻常的黎明百姓当作人来看待,恐怕也只有刘备一人了。
  只可惜……
  只可惜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刘备虽然仁德,但是他终究是封建贵族,终究是士大夫,以匡扶汉室为己任。
  他们永远只会是敌人,而不会是朋友,永远不可能坐在一起交谈。
  许攸注意到许安的神色微黯,他心中有些疑惑,但是他分得清场合,因此没有出言询问。
  “何曼。”
  许安从短暂的走神之中清醒了过来。
  他很清楚,只有自己夺取了天下才能改变未来,才能改变一切。
  就算刘备真的三兴汉室,汉室天命稳固,自此起始千年稳固,国祚绵长,但是底下小民的生活却绝不会得到多少的改善。
  汉帝国的情况并非是一名仁德的君主可以改变。汉帝国的建立,还有制度已经决定了汉帝国的发展,决定了汉帝国内普通的小民的生活。
  “你派一些人进入繁阳城,我要知道繁阳城中的情况。”
  “诺。”
  现在对于繁阳城,许安仍旧是一无所知。
  魏军在他们大战的时候没有出来搅局,许安只看到了魏军的骑军突然溃散,大量的人逃出了繁阳。
  天黑之后,繁阳城中的灯火黯淡,城墙之上还亮着的灯火只有数盏。
  现在还并非到完全胜利的时候,许安仍然保持着谨慎。
  许安的目光重新放在了舆图之上,汉军渡江,共计占据了五座城池,从左至右,分别是河内郡的朝歌、魏郡的渡口黎阳、邶城,内黄城,还有东郡的顿丘。
  如今朝歌已经被于毒拿下,但是还有四城掌握在汉军的手中。
  邶城只有六千余名守军,于毒正在围攻,沦陷只是迟早的事情。
  顿丘和黎阳不重要,汉军主力已败,恐怕溃兵和消息一到这两地,两地的守军直接便会逃向南方,许安顺便派一支偏师南下便可以收取这两座空城。
  只是内黄城却是一个细微的变数。
  如今据守内黄城的正是袁术,他的麾下还有上万名汉军,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骑军。
  是否应该派人前进截断袁术南下的道路,夜晚不方便大军行动,但是却无法阻拦信使报信。
  孙坚绝对已经在明军抵达繁阳后不久便已经派遣信使传信,袁术多半知道了繁阳城发生的情况。
  袁术知道主力战败,绝对不会蠢到带着麾下的上万名军兵前来和明军决一死战。
  他最大的可能是趁夜逃往黎阳,然后渡河南下。
  许安沉吟了片刻,最终还是放弃了派遣骑军拦截的打算。
  现在已经入夜,这一次行军,他们并没有准备多少的火把,而且就算是有充足的火把,夜晚赶路也是比较危险,尤其是在道路泥泞不堪的情况之下,战马很有可能因此崴脚受伤, 军队行军可能造成不少的非战斗减员,还不一定能够拦截到南逃的汉军。
  最重要的还是明军其实也冒雨行军了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大雨,但若是处理不好,恐怕疫病会在军中流行,这一次的行军匆忙,明军可没有带多少的药材,一旦发生了疫病,那么进军的计划将会不得不延迟,反而是得不偿失。
  就算是放袁术回去,其实也无伤大雅。
  汉军的主力已经覆灭,汉庭差不多已经是完全失去了争霸天下的机会。
  袁术麾下的汉军大多是南阳出身,只是比兖州兵强一些,比豫州兵要差上一筹,骑军也不过千人。
  许安从亲卫的手中接过了毛巾,擦干了脸上的水珠,将目光重新投在了舆图之上,投向了青州的平原。
  接下来,决定天下大势是否会彻底倒向太平道的地方,不是现在的冀州,也不是在幽州,而是在青州,在平原这座城。
  一切,就看麴义作何选择。


第七百八十八章 弃暗投明、麹义归明
  青州,平原郡,平原城。
  从青州撤离的魏军主力如今就驻扎在平原城中。
  平原城中气氛一片沉闷,街道之上行人稀少,官道之上人迹罕见。
  战争,带来的大量的伤亡; 带来的是各行各业的衰落。
  匪寇如同过江之鲤,难以禁止,现在还在行商的商队,也只有冀州的几家世家敢于行商,毕竟他们商队的护卫众多,又有官方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