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366章

黄天之世-第366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嵩心中真的悔恨。
  他后悔没有杀了阎忠,当初阎忠劝他进位之时,他确实动摇了……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阎忠曾经和他的说的言语。
  他让阎忠追击,却给了阎忠机会,也给了那个从下曲阳逃出的无名小卒许安一个机会。
  他扑灭了八州的大火,却没有发觉一点火星掉入了太行山,掉入了装满了干柴的太行山中。
  潜龙入渊,再也无法阻拦。
  北境已经燃起了熊熊的大火,那大火难以熄灭,也无法忽视。
  那北境的大火正向着南方,向着他们,带着无尽的怒火席卷而来。
  如今两京沦陷,群雄割据,诸侯心思各异,正应了那句流传广泛的谶'chèn'言。
  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
  皇甫嵩闭上了双目,依靠在身后的软榻上。
  这八年来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天下已经变得面目全非。
  在来自陈都的天使传诏命他和盖勋两人北上援助两关之时,皇甫嵩也得知大概的情况。
  孙坚其实已经是被困在了东郡,三面合围之下,形势岌岌可危,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不知道过了多久轘辕关外如雷的战鼓声缓缓停息了下来,那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也慢慢消散了下去。
  皇甫嵩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眼神之中充斥着皆是疲惫。
  他不再年轻,疾病折磨着他的身躯,一路的奔波让他难以坚持下去。
  房舍之外,传来的一道脚步声,很快敲门的声音出现在了皇甫嵩的耳畔。
  “进来。”
  皇甫嵩将身躯往上方移了移,发出了声音。
  木门应声打开,一身风尘仆仆的长史梁衍走入了房舍之中。
  “蛾贼退了?”
  “暂时退了。”
  梁衍的脸色有些凝重。
  “加固后的城墙还是挡不住蛾贼军中的‘霹雳车’,恐怕还是需要另觅他法。”
  “城墙必须要加固,否则蛾贼可以一直凭借着霹雳车,可以无惧任何关卡阻碍,进而掌控主动权……”
  梁衍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注意到了皇甫嵩萎靡的神色。
  “将军……”
  皇甫嵩生病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曾经的旧伤也在这个节骨眼发作,每日每夜折磨的皇甫嵩难以安眠。
  “不碍事。”
  皇甫嵩止住了梁衍继续询问,问出了自己的问题。
  “许安来了吗?”
  “来了。”
  皇甫嵩双目微凝,他虽然早有料到,但是听到梁衍肯定的回答,还是心中微震。
  许安是张梁的弟子这个是事实,《太平经》多半也在许安的手中。
  下曲阳之战。
  张角被剖棺戳尸,传首京师,张宝被重重围困于下曲阳城府衙力战而死,张梁于下曲阳城外密林之中力歇被捕,最后送回京师,被施以炮烙之刑。
  广宗、下曲阳,命丧于他手的黄巾军何止有二十万人……
  “果然。”
  皇甫嵩面色凝重。
  “还有其他的消息吗?”
  “有。”
  “许安带了骁骑、西凉两营的骑军……”
  梁衍停顿了一下,随后继续说道。
  “还有四营武卒。”
  “四营武卒……”
  梁衍话音未落,皇甫嵩的脸上已经是露出了笑容。
  “一万五千名武卒,两营一万余名骑军,再加上轘辕关外的并州营和两营锐士,许安这一次真是快拿出了所有的家底了。”
  太平道有鹰狼卫,汉室也有绣衣使者。
  太平道中的一些细节汉庭很难知道,但是对于军队的编制,绣衣使者也是下了极大的功夫,大致的规模还是被汉庭安插的间谍弄的较为清楚。
  直属于许安的部曲,步卒共有八营,四营武卒、四营锐士,共计有三万人。
  骑军有骁骑、武骧、并州、上谷、西凉五营,共计二万五千人。
  这一次,除去龚都带领的武骧营和两营锐士,还有留守洛阳的上谷营外,全都到达了轘辕关外。
  四营武卒、两营锐士两万余人,骁骑、西凉、并州三营一万五千骑军,共计有三万五千人。
  这绝对是许安目前能调动所有精锐战力。
  梁衍的脸色凝重,黄巾军的战力今非昔比。
  昔日在下曲阳面对着十六万黄巾大军梁衍的脸色都没有多少的变化,但是这一次三万五千余名黄巾军却是让梁衍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朱儁败在了许安的手上,卢植也败在了许安的手上。
  韩遂、马腾麾下的十数万西凉骑没有能够奈何许安,一死一降,凉州不到一年便被安定。
  董卓麾下将兵过十万,华阴一战,五万大军灰飞烟灭,土崩瓦解。
  似乎没有任何事物能够阻止黄巾军的前进,似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击败如今那如日中天黄巾军。
  “稍后你去召集诸将参加军议。”
  皇甫嵩原本有些萎靡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别样的潮红。
  他撑着软榻,有些艰难的站了起来。
  梁衍快步上前,一把扶住了皇甫嵩有些颤颤巍巍的身躯。
  “义真……”
  梁衍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和皇甫嵩两人少时就是友人。
  从雁门郡到庙堂之上,他一直都是皇甫嵩的谋主,他和皇甫嵩相识多年。
  这是他第一次见到皇甫嵩如此的衰弱,如此的萎靡。
  “这个世间无人能够长生,那自称大贤良师的张角也逃不过生死,我不过一介凡人,又如何能够犹如松柏一样长青不倒?”
  皇甫嵩的脸色并没有如同梁衍一般改变。
  在梁衍的扶持之下,皇甫嵩终于是站稳了身形。
  “先扶我出去。”
  梁衍的搀扶着皇甫嵩向前缓缓走去。
  皇甫嵩迈开了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起初他还需要将身躯大部分的重量都压在梁衍的手上,而随着逐渐迈开的步伐。
  原本很久之前便消失在皇甫嵩身躯之中的气力又慢慢的回归到了皇甫嵩的身上。
  皇甫嵩的步伐慢慢的变得坚定了起来,慢慢的变的沉稳了起来。
  “哗——”
  木门拉开,门外的天空之中已是一片火红。
  夕阳西下,黄巾军这一天再度在轘辕关下无功而返。
  但是皇甫嵩很清楚,许安已经领着黄巾军的主力抵达了轘辕关外。
  明天,黄巾军将发起对于轘辕关外最为猛烈的攻击。
  皇甫嵩此时已经不再需要梁衍的搀扶了,他抬起了手,接住了一道从西面落下的余晖。
  皇甫嵩陡然有些恍惚,眼前的场景和八年前那一天的场景出奇的相似。
  天空的颜色和落下的余晖,简直如出一辙。
  皇甫嵩闭上了双目,耳畔再度回响起了张梁那一声声愤怒的质问。
  “尔等丰衣足食,便以为这天下俱是如此?真是可笑至极!”
  “天下大旱,反而税赋日重,我等升斗小民但求一生,又有何错!”
  “呼——”
  皇甫嵩睁开了双眼,吐出了一口浊气。
  他没有办法回答张梁这个问题。
  谋逆之罪,必须株连九族,不然不足以震慑天下,他从来没有后悔过他的选择。
  “荀子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许安确实要比他的老师张梁要出色的多。”
  皇甫嵩放下了伸出去的手。
  “只是终究还是太过于年轻……”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他老师张梁明白的道理,他却不明白。”


第六百五十四章 前进!
  “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
  轘辕关上,皇甫嵩依靠着在残破的关楼之上俯瞰着关外黄巾军的大营。
  天色微明,鸡鸣声已响,远方的群山之间已经出现了一抹亮光,天色很快将会亮起,笼罩着大地的黑暗很快便将会被光明彻底的驱散,只能躲藏于墙下灰暗之处。
  太阳高高在上,任何黑暗在其光芒之下都无所遁形,都会被其同化。
  皇甫嵩面色凝重,一切都在按着计划行事,但是皇甫嵩的心情依旧沉重无比。
  一力降十会,现在的黄巾军在许安的带领之下就如同一个正值壮年的格斗家。
  三万五千大军,其中有两万余名精锐步卒,还有一万五千名精锐的骑军。
  攻城战骑军没有多少的用处,但是正是这一万五千名骑兵让汉军只能束手束脚,被死死的束缚在轘辕关中。
  无论是出城野战,还是夜袭,都没有办法成功,更不用提派兵出关反击。
  黄巾军的骑军冠绝天下,无论是幽州的突骑,还是并州的弓骑,还是西凉的铁骑,都是其手下败将。
  皇甫嵩清楚的知道装备着新式马具的骑兵,相比较于此前的骑兵战力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出关反击,夜袭之类的战法,都不可能实现。
  现在皇甫嵩麾下的部曲,一共只有两千名骑兵。
  步卒便是原来轘辕关中的两千余名守军之外,豫州阳城的三千守军。
  陈都之中的三千城防军被皇甫嵩全部带了出来,八千禁军,只余下了两千,还有各个郡国征募而来的五千名郡兵。
  三者加起来共计有两万余人。
  除了这两万人外,皇甫嵩还通过诏令在颍川郡募集了八千人郡兵。
  不过这些人说是郡兵,实际上就是颍川郡各世家的家兵和家将,以及族人。
  昔日汉灵帝刘宏采纳了刘焉的意见之后,改置州牧,允许自行募兵,后来四州黄巾并起,中原动荡不休,刘宏又允许地方编练乡勇协防。
  冀州之战时,卢植掌控的近十万大军,其中很多其实都是乡勇部曲。
  这些乡勇的实力或许不如正规的部曲,但是他们吃得饱,穿得暖,也有力气,比起那些揭竿而起的普通黄巾军来说,要厉害的多。
  世家豪强之中,不乏通晓兵法与练兵之术的人,这些乡勇演练军阵,习战法,其实有些优秀的乡勇部曲比郡兵的训练还要严苛。
  动荡之世,人命贫贱如草芥,他们必须要拥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武装力量保护自己的家族,使得自己的家族不会成为这个乱世的又一牺牲品。
  乱世风云起四方,有兵就是草头王。
  这个道理,并非是什么太过于深奥的道理。
  乱世之中,能够起决定作用的,只有手中的刀兵,只有身上的盔甲,只有绝对的武力!
  文章?
  再锦绣的文章,在乱世之中也难敌刀兵。
  西汉未央宫藏着的锦绣文章何止千万篇,但是那些锦绣的文章,那恢弘的史诗,只需要一把大火便可付之一炬。
  轘辕关外,黄巾军大营早已经忙碌了起来。
  旌旗在疾风之中飘扬,大量的骑兵奔驰在黄巾军大阵的左右两翼护卫着步卒的两翼。
  一道道拒马横在黄巾军的军阵之前,虽然黄巾军知道汉军缺乏骑兵,没有任何的机会出城反击,但是他们仍旧做好了该做的准备,一丝不苟的犹如做工精细的木偶一样按照既定的程序一板一眼的行动着。
  “咻————”
  关外的哨音仍旧是那么的刺耳。
  皇甫嵩双目微眯,他实在是反感那尖锐的哨音,那哨音就如同催命的信号一般,直刺入他的耳中,让人无比的不适。
  轘辕关外,一辆接着一辆高大的投石车被缓缓的推出了大营。
  那些庞然巨物被战马,被黄巾军的军卒拖拽着缓缓向前移动着。
  皇甫嵩的呼吸微微粗重了起来,那些在黄巾军之中被称为“配重抛石车”的战争兵器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
  抛射石弹的距离居然超过了百步,而且转进自如,可以随意的移动,不需要大量的人力来操纵。
  轘辕关上也有抛石机,都是固定在关墙之上的,需要大量的军卒拖拽,借助力量才能拉动抛石机,向着关外射击石弹,射程甚至不到黄巾军抛石机的三分之二。
  皇甫嵩双眉紧蹙,盯视着轘辕关外整整缓缓行驶的的“霹雳车”。
  大量的骑军围绕在霹雳车队的旁侧,护卫着霹雳车。
  汉军如果想要派遣精锐部曲来捣毁黄巾军中的霹雳车,那么他们必须要先突破了由三千余名骑军组成的包围网,随后面对着数曲全副武装的黄巾军武卒。
  “咻——————”
  轘辕关外,传来了第二声哨音。
  第二声的哨音相对于第一声的哨音更为长,也更为刺耳。
  “黄巾军马上就会发起进攻,请将军暂时离开关墙,很快黄巾军的抛石机就会向着关墙抛射石弹。”
  梁衍上前了一步,提醒道。
  轘辕关的关楼早已经是残破不堪,毁于了黄巾军的炮火轰击之下。
  皇甫嵩没有动身,梁衍的话语似乎没有被他听进去。
  皇甫嵩伸出手放在旁边断裂的一处栏杆之上。
  他的思绪有些发散,那巨大的抛石车,让他不禁有些胆颤心惊。
  新式的马具,还有这可以自由移动,快速转进,不需要多少人力的抛石车,让他感到了危险。
  城池无用,关隘无用,唯一有用的便是地形。
  最终受益的……
  似乎是那北地的胡人。
  鲜卑、匈奴故地,根本没有办法控制。
  草原之上,不能耕种,胡人众多,难以设立郡县,难以管理。
  北地的胡人一茬接着一茬,似乎永远不会灭亡一般。
  走了匈奴,还有娄烦,走了娄烦还有东胡。
  等到他们都走向了衰亡之时,鲜卑又再度从匈奴、娄烦等部落的故地之中崛起。
  就在皇甫嵩陷入了思索之时,轘辕关外,黄巾军的抛石车已经停了下来,抛石机旁侧,无数黄巾军的军卒正在忙碌。
  “将军,还请立即离开关墙。”
  梁衍再度上前了一步,加重了语气。
  昨天许安抵达了轘辕关,今天这一波的攻击,黄巾军推出了更多的抛石车,还动用了大量的步卒,绝对不是虚张声势。
  黄巾军这一次的攻击必定如同惊涛骇浪一般。
  梁衍跟随着皇甫嵩征战多年,他看得出一支军队的精气神,也能从一些细微的变幻之中看出敌军主帅的心理活动。
  现在黄巾军,好似一个满腔怒火的拳手刚刚登上了拳台,那挥出的第一拳必定是最为犀利的一拳,
  现在的许安,在压抑着愤怒……
  ……
  轘辕关外。
  许安牵引着座下的战马缓缓向前,走到了一处土丘的顶点。
  轘辕关是洛阳八关之一,位于偃师与登封、巩义交界处的轘辕山上,为洛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
  关处鄂岭坂,在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故称轘辕关。
  轘辕关的地形,就算是黄巾军拥有配重投石车这样的战争兵器,依旧不好进攻。
  自古以来攻城战的守方可以依靠着城墙,可以依靠着有利的地势,精良的守城器械占据大量的优势,从而以劣势的兵力抵御数量远多于其的军力。
  轘辕关的地形经过了鹰狼卫的考察,大致的地形许安已经了解。
  轘辕关根本不能让进攻方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轘辕关山径崎岖,仅容行人之鳞次,石,莫济舆马之驰驱。
  民国时期,从黄河北征用民工对鄂岭口路段进行了扩修。
  因山高道险,施工难度大,民工伤亡颇多。扩建后,路面因石多土少,仍坎坷崎岖,形成十八弯盘旋上下,后称为“十八盘”。
  轘辕关上,山势雄伟险要,石壁嶙峋似剑,中有道路曲折盘桓,怪石嵯峨,晨雾遮掩,行人来往其上,从山下向上看,好似神仙腾空驾云一般,故有“轘辕早行雾中游”之说。
  陡仄轘辕道,翠屏列上巅。
  高峰常碍日,密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