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350章

黄天之世-第350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风吹拂而过,吹动了飘扬在上空的旌旗。
  许安偏头看向身侧,手持着虬龙旗枪的一众腾骧卫牵引着战马护卫在他的两侧。
  在他身后还有大量的黄天使者随行,无论是滕骧卫还是黄天使者,都曾经虔诚的跪在太平观中,向着黄天起誓,愿意为黄天之世献出一切,哪怕是他们自己的性命。
  “许久未见,阎公威势犹胜当年。”
  看到牵引着战马缓缓而来的阎忠,许安脸上也随之露出了笑容。
  “明公什么时候学会了奉承之语。”
  阎忠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笑道。
  “离开凉州太久了,本以为会有些不适应凉州的气候,结果却是恰恰相反。”
  “到底还是难离故土啊……”
  阎忠的眼眸之中闪过了一模哀愁。
  他在外仕官多年,唯有父母去世守孝之时返回了凉州,如今想来,青年离家独自踏上仕途之后,便和家中父母几乎没有了往来。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不过阎忠终究是阎忠,很快便恢复了过来,重新调整了情绪。
  他仍然是那个五十余岁却仍旧雄心壮志,敢于深入太行,投身于当时仍旧前路未卜的太平道中。
  “凉州牧事务繁重,责任重大,辛苦阎公了。”
  许安双手作揖,郑重的对着阎忠行了一礼。
  凉州和并州相隔甚远,凉州地方情势复杂,羌汉混居,难免有矛盾产生,一直以来凉州都并不安分,东汉一朝,几乎都是处于动荡不休的状态下。
  虽然现在的凉州的情况因为黄巾军的介入变得与之前截然不同,但是要想妥善管理凉州,也并非易事。
  “明公领兵平定凉州,如今凉州地方安宁平静,羌氐臣服,其实在冀县做凉州牧倒是比之前在晋阳要轻松了不少。”
  阎忠微微摆手,示意无妨,随后指向长安城的城门,笑道。
  “长安就在眼前,明公不妨先入城中,于庆功宴时再一起闲聊?”
  “阎公说的是。”
  许安从善如流,耽误在长安城外的时间也确实有点太久了。
  随后许安和张燕简单的交流了几句,便不再停留。
  许安双脚踩在马镫之上,轻轻踢动马腹,座下的奔霄迈动了马蹄向前缓缓而行。
  阎忠和张燕两人也牵引着战马汇入了后续的队伍之中。
  贾诩自觉的让开了许安身侧位置,让阎忠并入。
  张燕则是加入了身后一众黄巾军将校的队列之中。
  马蹄声凌乱,钉上了马蹄铁的战马踩踏在官道之上发出的声音,比起普通的马蹄发出的声音要清脆的多,也要有力的多。
  许安抬头看向身前的城门,眼前的城门高大无比,晋阳城的大门与眼前的城墙相比,简直便是小巫见大巫。
  城墙之上,土黄色旌旗招展,一名又一名的军卒肃立在其上,守卫着长安。
  从远处看长安城,便已是让许安感到了震撼,临到近处,更是让人心生震动。
  汉时的长安城全城共有十二个城门,每门有三个门道。
  东面自北而南为宣平门、清明门、霸城门。
  南面自东而西为覆盎门、安门、西安门。
  北面自西而东为横门、厨城门、洛城门。
  西面自北而南为雍门、直城门、章城门。
  安门是汉长安城南城墙正中间的门,安门也是汉长安城南面的正门。
  安门北对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的武库,从门内进入的大街贯通全城南北,是汉长安城的主干大道。
  安门的得名,因为寓祈求城市平安与安全。
  汉武帝时,从汾阳获得古鼎并由此门进入长安,所以这座城门后来也称鼎路门。
  王莽执政时,将其改名光礼门,后来刘秀再兴汉室,城门的名字又变回了安门。
  城门的甬道内也站满了黄巾军的军卒,许安驱马缓缓进入甬道。
  清脆而有有力的马蹄声在城门的甬道之中回响,旌旗的猎猎声,盔甲的碰撞声,战马的喘息声,在城门的甬道之中都被放大了数倍。
  长安城的城墙全部用黄土夯筑而成,高约十二米,宽足有十五米上下,城墙之外有壕沟,宽约八米,深约三米。
  安门作为长安城主干大道的南大门,自然是修建的高大的无比,仅仅是进入安门,许安心中便泛起了波澜。
  刘邦建国后不久,便将秦朝的兴乐宫重加修饰并改名为长乐宫,将都城从栎阳迁于此,萧何随后又主持修建了太仓和武库。
  长安现在的城墙是汉惠帝时开始修建的,汉武帝太初元年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和上林苑,前后历时九十年,方才建成。
  因城墙建于长乐宫和未央宫建成之后,为迁就二宫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墙建成了不规则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墙南部和南墙西部向外折曲,过去称长安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或称为“斗城“。
  城内主要建筑群有长乐宫、未央宫、北宫、桂宫、武库等,未央宫由前殿、椒房殿等四十余座宫殿组成
  新莽以后,长安城中的宫室、城门、武库先后被毁,虽然其后历代都有营造修饰,但最终还是未能恢复昔日西汉之时的盛况。
  不过汉时的长安城却和唐时的大不相同,也和晋阳等城邑不同。
  汉时的长安城中,主要由皇家宫室及其附属设施构成,市集和民居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居民都居住于长安城的城外。
  能居住在长安城的民居者,无不是达官显贵,地位显赫之人。
  长安城的主干大道左侧西面是未央宫,右侧东面是长乐宫。
  长乐宫自汉惠帝居未央宫后,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太后之宫。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在原来秦时章台的基础上修建而成,位于汉长安城地势最高的西南角龙首原上。
  许安偏头看向西侧,那是未央宫的方向。
  未央宫是帝国的政治中心,国家的象征,大朝正殿位于长安城的最高点,从主干道上,一眼便可以看到大朝的正殿。
  “非壮丽无以重威……”
  贾诩目光微动,不由赞到,洛阳的皇宫比起长安城来说,终究是逊色了良多。
  许安神色微凝,进入长安城中,他才真正的见识了未央宫的壮观。
  他想起以前看汉初历史时,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着一个传说。
  秦朝时有条黑龙从南山出,饮渭水,经过的路线后来变成山脉,长六十多里,头临渭水、尾达樊川。
  萧何建造未央宫,“斩龙首而营之”,“山即基阙,不假筑”。
  “山即基阙……”
  未央宫几经战乱,纵使经过了多方的修缮,但是据说仍旧不复当年盛况。
  许安望着眼前的雄伟非常的未央宫,实在是难以想象。
  不仅是许安,跟随在许安身后的一众黄巾军将校,还有军卒看着长安城内的景象也难以维持着淡然。
  随行的队伍之中开始传出了些微的喧嚣声。
  “真的如同进京赶考一般啊……”
  许安目光凝重,他没有回头去看身后的队伍,连他的心神都被长安城所动摇,其余的将校看到这里的景象必然心中也会泛起波澜。
  许安突然有些明悟,他原来对于董卓有些瞧不上眼。
  但是他现在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董卓本来占据了优势,但却在进入洛阳城后就开始昏招频出,就这样丢掉了掌控天下最好的机会……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长安城的南部和中部实际上都已经属于汉皇宫的范畴。
  安门北对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的武库,进入安门之后的是一条贯通全城南北大街,这条街虽然是汉长安城的主干大道,但是这里闲杂人等皆不得进入。
  城中的居民,坊市之间的人绝对不允许,也不可能到达这里。
  未央宫和长乐宫被这条贯通全城南北大街分开,但是在之间又建有阁道相通。
  “长安城中武库的武备被董卓取用了许多,比起我们预想的要少的多。”
  阎忠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天气一年比一年寒冷,现在虽然已经入五月,但是在这黄昏之时还是让人感到一丝寒意。
  “里面的铁甲不过千副,戟戈刀枪加起来也不到万柄,倒是箭矢囤积了不少……”
  阎忠的心绪并没有同其他的黄巾军将校一般受到什么波动,长安城他已经来过了无数一次了,他青年出游,到达的第一站便是长安,他也曾在长安任官,未央宫、长乐宫的景象已经不能让他感到惊讶。
  阎忠和许安并驾齐驱,两人并没有分什么先后。
  阎忠向着许安低声叙说着长安城中的情况,还有西线和北线的情况。
  虽然很多的事情许安都已经从文书之中得知,但是许安也并没有打断阎忠的话语。
  许安微微偏头,看了一眼旁侧的阎忠。
  他注意到阎忠似乎有一些驼背了,明明以前阎忠就算是日夜伏案处理公文,他的脊背都不会弯曲。
  初见阎忠的时候,那个时候的阎忠还是意气风发,满头的黑发。
  但是不知道何时开始,一道又一道的皱纹爬上了他的额头,爬上了他的眼角。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阎忠鬓角头发上开始出现了白霜。
  这一次再见到阎忠时,阎忠的头发已经全部变成了白发,他的眼睛也不再如同以往一般清明。
  阎忠说了一会,突然问道。
  “有七年了吗?”
  许安先是一楞,随后便反应了过来,他知道阎忠再问什么。
  “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就整整七年了。”
  许安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容,回答了阎忠的问题。
  中平二年(185年),他击败了盘踞在太行山南部的杨奉,太行山北部的张白骑、郭大贤等人紧皆宣布归附太平道,八百里太行尽归黄天,他完成了当初的誓言,让黄天的威名,响彻了群山。
  九月底,等到他击破晋阳之后,领兵折返回山后,何曼、周仓、裴元绍三人听闻了许安在太行山中的事迹,带领着麾下的黄巾前来投奔,阎忠当时也随着三人一起投身到了太平道中。
  太行河谷之中,阎忠管理民政,将八百里太行打理的井井有条。
  葵城一战,阎忠指挥着中军,成功的瓦解了朱儁麾下汉军的攻势,就此作为太平道的谋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阎忠的雄心虽然并没有衰退,但是他身体却是已经是难以为继。
  当初阎忠跟随着皇甫嵩一路征战,领着十数名家兵进入太行山中时,其实就已经五十岁了,到了天命之年。
  现在一晃八年的时间已过,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亲提马槊上阵杀敌的将校了。
  他的背脊不再挺拔,他的眼神也不再清明,他的头发也已经被白霜所染成了白雪的颜色。
  “到了。”
  阎忠勒住了战马,指向前方。
  许安也随着一起勒住了前行着的战马,抬头看向未央宫的方向。
  未央宫四面均有宫门,南宫门与西安门中门道南北直对,为单一门道,无门阙,在宫门处有两道宫墙,每道宫墙上各有一座宫门,两座宫门形制相同,南北相邻,宽有三米六。
  未央宫的东门和北门有阙,东阙在东司马门外,正对长乐宫西阙。
  宫城之内的干路有三条,两条平行的东西向干路贯通宫城,中部有一条南北向干路纵贯其间。两条东西向干路将未央宫分为南、中、北三个区域。
  许安现在就是要从东阙进入未央宫,东西两门有门阙,其重要性或仪式功能也比其他宫门要高。
  汉时以右为尊,未央宫于长安城右侧,也就是西面。
  太平道此前的中心在于晋阳,太平道的主要司衙都在晋阳,晋阳在长安的东方。
  从东门进入未央,自东而入西,登临高位。
  自西而入东,却是好像在走下坡之路。
  这一切都是阎忠的安排,许安从善如流,并没有反对。
  虽然许安并不迷信这些的事务,但是汉时人笃信鬼神,天命之说深入人心。
  现在许安是天下太平道的魁首,一方道主,确实应该按着这些所谓的规矩来行事,这样可以增加正统性,也能建立更高的威望。
  从东门进入未央宫,许安并没有下马,也没有让麾下的将校下马。
  本来按照礼制,皇宫之中除去少数人外肯定是不能乘马,乘驾,但是许安却是并不在意这些礼制。
  阎忠虽然颇有微词,不过他也没有反对,许安离经叛道的事情做的多,而阎忠本身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自然不会和许安因为这类小事而纠结。
  未央宫的占地面积比明清紫禁城的六倍有余,主要建筑有四十余座。
  而如此多的宫殿之中,最高大的便是未央宫的前殿。
  未央宫的前殿,居于全宫正中,台基南北长四百米,东西宽两百米,最高处达十五米,前殿内又分为前、中、后三大殿。
  未央宫本就建在龙首原地势最高点,又修筑夯土台基,这也使得未央宫的前殿更为高大。
  一路行进,高大的未央宫前殿也离众人越来越近。
  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嶪'jíyè'。
  亘雄虹之长梁,结棼'fén'橑以相接。
  未央宫以清香名贵的木兰为栋椽,以纹理雅致的杏木作梁柱,屋顶椽头贴敷有金箔,门扉上有金色的花纹,门面有玉饰,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各色宝石。
  回廊栏杆之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窗户为青色,雕饰着古色古香的花纹。
  殿前左为斜坡,以乘车上,右为台阶,供人拾级,础石之上耸立着高大木柱,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间以珍奇的玉石。
  许安从战马之上下来,看着眼前高大的未央宫前殿,平静下来的内心忍不住又泛起了波澜。
  “且夫天子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萧何的话并没有说错,后世确实没有可以超越这座宫城的宫殿了。
  许安没有言语,抬起脚踏上了前殿的台阶,一步一步缓缓的拾阶而上。
  这一次阎忠没有伴随在许安的左右,刘辟、龚都、吕布、贾诩等人也是没有上前,全都默契的落后了许安四五个身位的距离。
  一阶又一阶,许安抬头看着上方的大殿,他所处的位置随着他的步伐在缓缓的上升,眼前的宫殿也逐渐变得清晰了起来。
  太阳逐渐西斜,逐渐已经到了黄昏。
  熔金色的阳光没有任何的阻碍,洒在了正在登阶的许安身上,为许安镀上了一层金芒,将许安包裹了在其中,就如同那神话传说之中有神光护体的仙神一般。
  阎忠看着被阳光照耀着的许安,不由自主的停下了脚步,刘辟、龚都等人也纷纷驻步。
  张辽目光扇动,他想起了曾经在晋阳府衙之时,许安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那时他和郝昭坐在房舍之中,房舍之外,在金黄色的阳光的照耀之下,那些身穿着披坚持锐的甲士身上铁甲反衬的光芒,映照着其好似天上的天兵一般。
  而沐浴在阳光下的许安,更是如同那天上的天神显得无比的神圣庄重。
  “天命……”
  当许安说自己就是天命之时,张辽心中确实产生过怀疑,不过那一份怀疑随着时间慢慢的被冲淡。
  而在如今,看着一步一步向上走去的许安。
  张辽再度回想起了当初许安曾经说过的言语。
  张辽偏头看向身旁的郝昭,郝昭此时也正好看向他,两人眼眸之中尽皆是流露出了一丝别样的神色。
  阎忠双目微眯,阳光让他感觉有些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