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330章

黄天之世-第330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原本的时空之中,四州复起的百万黄巾都分崩离析,战败覆灭,泰山黄巾军满打满算不过一二十万。
  说实话,泰山黄巾就如同棋盘之上已经被困住的棋子一般。
  虽然取得了局部性的小胜,吃掉了对方的一部分棋子,但是却已经是被四面合围,落败只是早晚之事。
  很残忍,但是也很无奈。
  许安自问就是将自己放在了卢盛的位置,恐怕也没有在强敌环绕的泰山郡杀出一片天地。
  就在前些日子,孙坚偃师得胜的消息也传入了并州。
  主动权重新被孙坚所掌握,连番的损兵折将,董卓只怕是短时间无力再战,洛阳守不住了。
  许安面色凝重的看着案桌上的堪舆图。
  孙坚战胜,打乱了他的原本的部署。
  原本许安以为董卓能和孙坚对峙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曾经击败过一次孙坚的徐荣,这一次没有再重演昔日的战例,而是兵败偃师,董卓麾下两员大将一死一擒,华雄战死,张济被生擒。
  生擒张济的汉将是许安曾经在书中看到的一个极为熟悉的人——许褚。
  而且许安也确定了,那生擒了张济的人,正是历史上威震淮汝,被拜为虎侯的许褚,而并非是同名同姓之人。
  一切都已经乱了套,曹操如今还只是一介济阴郡的郡守。
  许褚并没有投靠于曹操,孙坚听闻了许褚的名声,派遣使者前去谯郡征辟许褚。
  四州黄巾军复起之时,许褚聚集壮丁和宗族数千人进入坞堡来抵御黄巾军的进攻。
  许褚一手逆曳牛尾,行百馀步。
  黄巾军众皆惊,遂不敢取牛而走。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许褚致命皆畏惮之。
  现在陈都朝廷中,陈王刘宠幕下有郭嘉、戏志才、荀彧等人为谋士,而孙坚现在又得到了许褚。
  可以遇见,原本的时空之中,那些名将谋臣将会陆续走出幕后,走到台前。
  鹰狼卫在冀州的实力最强,虽然袁绍成立的魑魅对鹰狼卫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冀州大部分的消息对于许安来说都算不上是秘密。
  界桥、龙凑、平原、巨马水、鲍丘五场决定着北方大势走向的大战,虽然看起来麴义、高览等将功不可没,但是实际上之所以能够获胜,也离不开袁绍幕中的谋士。
  田丰、沮授两人是制定方略的主要人选,攻略幽州的计划几乎都出自田丰、沮授两人之手。
  鹰狼卫之所以能知道内情,并非是在袁绍军高层有暗探,而是因为连番的战胜之后,田丰和沮授两人受到的赏赐最多,地位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袁绍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而田丰作为别驾,已经是袁绍以下最高的官员,所以袁绍只是赏赐了田丰大量的田土宅院和钱财。
  关于扬州的情报,鹰狼卫也收到了一点,不过是陈都之中听来的传言。
  孙静领精兵两千前往扬州,编练新军。
  孙策和周瑜两人也加入了孙静的队伍之中,听闻孙静到来之后,大部分的豪强世家都抛弃了严白虎,重新转投孙静。
  孙静在扬州练练取胜,孙策也于扬州之战中展露了头角,严白虎麾下数名将校都被孙策所击败,甚至有人被孙策生俘。
  孙策虽然年少,但却是勇武过人,严白虎军中竟然无一人能可以当之。
  甚至于严白虎军闻孙策之名而退避,因此军中皆称孙策为“小霸王”。
  霸王是项羽的绰号,项羽力举千斤,威武无敌,“小霸王”三字,无异于将孙策比作项羽,冠以“小”名,则是因为孙策太过于年轻,只有十七岁。
  青州现在也是一片混乱,袁谭接任青州别驾之后架空了焦和,本来一路高歌猛进,田楷被前后包夹,其军大败,自己也是力战而亡。
  就在袁谭准备一鼓作气,击溃青州最后的抵抗力量——刘备。
  但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异变,却是打乱了袁谭所有的节奏。
  盘踞在辽东的公孙度突然派遣了大量的海船,自辽东郡出发,先是占据了东莱的一处港口,再然后便趁着青州兵和刘备相争,剿灭地方叛乱之时,一口气占据了大半个的东莱郡。
  公孙度麾下的部曲骁勇善战,占据着东莱,依靠着坚城和有利的地形真真设防,青州兵根本没有办法快速的收复东莱。
  袁谭完全没有料到居然会有敌人从海上到来,东莱郡起初根本没有留下多少的军兵,袁谭将绝大部分的军将都调集到了青州的东方。
  青州的水师完全就不是公孙度麾下水师的对手,不到了旬月的时间,整个海域能够游戈的便只剩下了公孙度麾下的水师,青州的水师不是龟缩于港口,就是已经沉入了海底深处。


第六百零三章 破局点
  “东莱……”
  许安眼神微凝,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东莱郡离泰山郡可并不遥远,他们中间似乎只隔了一个北海国。
  很快许安便从地图堆里,找出了一张青州地区的郡国图。
  他的记忆并没有出错,现在公孙度占据的东莱郡,距离泰山郡并不远。
  “赵乐!”
  许安站起身来,目光明亮,对着房舍外高声喊道。
  房舍之外,很快便响起了略微有些慌乱的脚步声。
  木门被拉开,赵乐扶着头上的帽子,慌慌张张的走入了房舍之中问道。
  “明公,有什么吩咐?”
  “把之前派去接触公孙度的使者回禀的文书在哪里,带我去找。”
  许安阔步走出房舍,赵乐听到许安的命令,连忙一路小跑上前,为许安引路。
  他虽然不知道许安为什么这么着急想看之前的外务司文书,但是他有一个习惯,就是不管许安说什么,他只回答,从来不提问。
  翻阅着外务司的存档,许安紧蹙的眉头也慢慢的舒展了开来。
  公孙度就是破局点!
  公孙度并没有直接拒绝许安派遣出去的使者,相反还比较礼遇,双方交谈也比较愉快,可谓是宾主尽欢。
  许安又找来辽东的地图,鹰卫绘制的辽东地图颇为详尽,将公孙度的地盘大致标明。
  公孙度如今占据辽东郡、辽东属国、乐浪郡、玄菟郡,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收服夫余。
  辽东境内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中原人士因战乱多远走避难于辽东。
  这个公孙度,野心并不小,也有胆略。
  袁绍如今将公孙瓒围困于易县,公孙度也趁乱将辽西郡的北部地带全部收入了统治之下。
  不过公孙度也有自知自明,他知道如今凭借他麾下的军力远远不及袁绍,因而并没有继续南下,反而是取道海上,攻取了东莱。
  “辽东王……”
  许安目光闪烁,沉吟了半响。
  公孙度是一个人物,并非是如同张举、张纯那般,贸然就想自称为帝的奇葩,恐怕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将田仲从太行工坊调出来,派他出使辽东,这件事要是能办好,外务司外务令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许安偏头想着一旁的赵乐沉声说道。
  “还有,调集一批鹰卫,一定要是精锐,一旦我们和公孙度达成协定,便将他们送到辽东,然后让公孙度送他们前往东莱。”
  陆路的交通现在被隔断,想要在四州之地安插鹰卫,现在已经是越来越难,唯一可行的办法便是走海运,而恰好公孙度现在的所拥有的水师冠绝北境。
  情报的缺失,路途遥远,也让许安难以和泰山黄巾军建立联系,帮助其脱离目前的困境。
  扩大四州情报部门的力量对于现如今的太平道来说,正是迫在眉睫之事。
  泰山黄巾的事情算是解决了大半,根据卢盛的回信,他已经和臧霸达成了协定,双方攻守互助,互以为援。
  臧霸需要泰山黄巾军为他阻挡西方的敌人,这样他才能腾出手来,安心的进攻徐州的中部和南部地带。
  至于幽州的事情,许安也是无可奈何。
  公孙瓒还是走上了老路,开始了他的摆烂生涯。
  如果说摆烂有段位,董卓是摆烂届的大师,那么公孙瓒应当就是摆烂届最强王者。
  董卓占据关中之地,建立郿坞,纵情声色,但是他也并非是全然不管朝廷大事,军权依旧被其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朝政的大权也在其手中。
  但是公孙瓒的摆烂,确实实实在在的离谱。
  公孙瓒放弃了幽州几乎全部的地盘,带领着麾下的剩余的所有军卒,进入了易县。
  值得一提的是,易县不在幽州,而在冀州河间国的最北部,也就说实际上袁绍已经是完全占据了公孙瓒统治的地盘,完成了大概的统一。
  公孙瓒在易县筑“京”以为防御,易县也因此北称为“易京”。
  “京”的含义就是指用泥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土丘。
  公孙瓒临易河挖十余重战壕,又在战壕内堆筑高达五六丈的土丘,丘上又筑有营垒。
  堑壕中央的土丘最高,达十余丈,公孙瓒自居其中,以铁为门,斥去左右,令男人七岁以上不得进入,只与妻妾住在里面,又囤积粮谷三百万斛。
  公孙瓒又让妇人习为大声,使声音能传出数百步,用来传达命令。
  公孙瓒又疏远宾客,致使身边没有一个亲信,谋臣猛将都渐渐疏远了。
  “我昔驱畔胡于塞表,当此之时,谓天下指麾可定。至于今日,兵革方始,观此非我所决,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百楼不攻。今吾诸营楼樐千里,积谷三百万斛,食此足以待天下之变。”
  说是如此说,但是实际上公孙瓒已经彻底是失去了争霸天下的雄心。
  其实公孙瓒败的如此之快,许安要负很大的责任。
  如果不是他促使四州黄巾军提前复起,并策划千里迁移的计划,也不会引得卢植带领西园禁军进驻冀州。
  卢植带领着西园禁军进驻冀州后,刘宏病危,卢植也被召回,董卓乱京一系列的事情相继发生,最后这支西园禁军被袁绍所得。
  袁绍依靠西园禁军为主力一步一步的崛起,漳水之役,西园禁军之所以输给了黄巾军,并非是输在了正面交锋。
  漳水之役,西园禁军用实打实的战绩告诉了众人,他们仍旧是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军队,就算是当时的黄天使者,也离他们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面对着不是人力所抵御,突如其来的抛石机,和连番的变故,这才导致了漳水之役的战败。
  不过现在说什么都晚了,许安花了半年多的功夫,安定了整个凉州,慑服了凉州羌胡诸部,将凉州纳入了太平道的辖内。
  而袁绍也没有落后,占据了幽州,还有徐州北境。
  现在的天下大势,再度变化。
  陈都朝廷占据着豫州、兖州、扬州、徐州(南部)四州。
  长安朝廷则占据着司隶、冀州、青州、幽州、徐州(北部)五州之地。
  而许安则占据着凉州、并州、还有幽州两郡和司隶一郡。
  中立的州只有益州、交州、荆州三州。
  荆州的刘表似乎在暗地里酝酿着什么,一直没有什么表态。
  刘表自从成功统一了荆州之后,似乎一直都忙于清剿内部的敌人,根本就不管外部发生了什么。


第六百零四章 河内?
  现在天下的形势逐渐开始明朗了起来。
  益州和交州两州无关紧要,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刘焉和士燮两人自己内部的事情都还没有理清。
  益州州内情势复杂,原本的时空之中,益州虽然没有遭到太多外患的威胁,但是内乱却并不少,前有黄巾军马相起义,后有贾龙叛乱。
  刘焉病亡后,其子刘璋掌权益州,又有沈弥、娄发、甘宁等人的叛乱,再然后又有东州兵兵变,赵韪叛乱,益州的内乱似乎永无止境。
  许安盯视着眼前的巨幅堪舆图,贾诩和许攸两人分别站在许安的旁侧。
  现在太平道占据凉州、并州二十二郡之地,又占据着幽州的代郡、上谷郡两地,以及司隶校尉部的河东郡,冀州的常山国、中山国也有不少的地方是被太平道所占据和控制。
  从原先的只有太行山中部一小块区域,再到上党、再到并州、再到如今的跨州连郡,虎步北境,占据二十五郡之地,四百万之民。
  现在攻下了凉州之后,益州也暴露在了黄巾军的兵锋之下,董卓所处于的关中之地,也被许安从东、西、北三面同时包围。
  许安在迟疑,经过了休整之后的黄巾军,应该攻取何地。
  益州?
  但是现在的益州,可不是后世的巴蜀之地。
  现在的益州交通困难,有天险为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并非是什么虚言,而是无比真实的写照。
  古语云:
  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后治。
  虽然这句话并不全队,但是也侧面反应了蜀地的交通到底何等的艰难。
  现在益州牧还是刘焉,刘焉其人,可不是什么善茬。
  原本的时空之中,汉帝国经历了黄巾起义,还有连番的变故之后,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
  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
  汉灵帝刘宏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刘焉之所以献出此策,便是先领最南面的交州,图谋发展。
  不过后来刘焉因为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为益州牧。于是以刘焉为监军使者、益州牧,被封为阳城侯,命其前往益州逮捕郗俭,整饬吏治。
  刘焉更造作乘舆车具千乘,皆是按照天子规格所制。
  后又有荆州牧刘表上言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
  现在刘焉的所作所为,也没有和原本的时空之中有太大的出入。
  刘焉其人,居心叵测,且有王霸之心,更兼有不俗的手段。
  中原大乱之下,南阳、三辅一带有数万户流民进入益州,刘焉将其悉数收编,称为“东州兵”。
  刘焉如今占据益州已经有三年,马相被杀,任岐、贾龙两人也被刘焉诛杀,正是声威最盛之时。
  这个时候去攻打益州,只怕是将会遭到刘焉强有力的阻扰,甚至引起激烈的反扑。
  配重投石车这样的大杀器,在巴蜀之地却基本没有什么用处,巴蜀之地关隘险峻非常,很多地方根本难以运送如此大的战争机器前来。
  而要攻下那些关隘,无疑就是要命去填,黄巾军没有那么的兵力填往益州,局势也容不得许安去拿人命去填。
  攻取益州,现在并不可行。
  现在已经是初平二年(191年),原本的时空中,刘焉在194年时,疽发而死,其子刘璋继承益州牧之位。
  益州、交州与之隔绝,中原的纷争,北境的战乱基本造不成什么影响,刘焉多半会如同原本的时空一般疽发而死。
  194年,也就是三年以后,那个时候,刘焉病死,正逢政权交替之时,那个时候才是进军益州的最好时机。
  张鲁占据着的汉中之地,倒是可以在考虑的范畴之中。
  “汉中郡如何?”
  许安指着堪舆图上的汉中郡出言问道。
  虽然汉中郡名义上属于益州,但是张鲁在汉中得势后,却杀死了刘焉所派的别部司马张修,吞并了张修的部众,截断交通,并斩杀汉使,刘张两家由此结怨。
  汉中之地,只要面对着张鲁一家,张鲁麾下的军将并不多,就算坚守关隘,也不会对黄巾军造成太大的伤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