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264章

黄天之世-第264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布咧开了嘴,放肆的笑了起来。
  他的笑声猖狂无比,彷佛面前那四千余名西凉军健勇根本就是无物一般。
  ……
  “贾文和才智过人,西凉军悍勇,同等人数战力确实要胜过我军,他若是效仿之前明公在汾水之战半渡而击之……”
  阎忠指着沙盘上的汾水南岸,沉声的说道。
  “那么必然会集中兵力,一举击破我军先锋,挫败我军锐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以此迫使我军退兵。”
  “按照我对贾文和的了解,他的主攻方向,绝对会在此处!”
  许安举目望去,阎忠所指的地方,正是吕布所在的区域。
  “所以,我给他准备了一份大礼……”
  阎忠眼眸之中闪过一丝狡黠(xiá)。


第五百零二章 长驱直入
  河东郡,闻喜城。
  闻喜城作为大军的囤粮之地,对于汉军意义非凡。
  所以闻喜城除了原先的守备军卒外,贾诩还又调遣了一批兵丁过来,现在闻喜城有近三千的步卒驻扎。
  现在的闻喜城,其实除了作为粮仓以外,还有转兵的作用。
  而就在刚刚,大量的军卒被调动了起来,汉军的军官骑乘着骏马呼喊着,前线已经开战了。
  黄巾军从多地对河东郡发起进攻,不只是汾水的主干爆发了激战。
  支流浍水的绛邑至翼城一带也爆发了大战。
  于夫罗那边连连告急,黄巾军大部分的骁骑营骑兵和胡骑似乎都在进攻他们的防线。
  听说领兵的人,是黄巾军之中地位仅次于许安的第二号人物——阎忠!
  许安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而阎忠则是现在太平道的大医。
  太平道之中,领袖被成为大贤良师,那是原先天公将军张角的称号。
  而地公将军张宝和人公将军张梁则被称为大医。
  现在的太平道经历了许安完善和整改之后,道中分为
  启蒙、开悟、闻道、悟道、得道、方主、大医七个等级。
  原本太平道之中所通用的渠帅之类,都被新的条例替换掉了。
  现在的渠帅,统一被称为方主。
  许安在太平道道众的信徒之中,是黄天的化身,而他又是张梁的亲传弟子,持有太平道仙经《太平经》,自然没有人质疑许安的颁布的命令。
  要知道许安现在的威望在太平道之中,可谓是无人能及,甚至已经是远超张角。
  如今太平道的渠帅,也就是方主,依旧是龚都、刘辟、何曼、郭泰、黄龙、张燕六人。
  而周仓、裴元绍等地位原先略逊一筹的黄巾,还有吕布、张辽等后来加入的现在被拜为将军的人,在太平道之中基本都是处于得道这一次等级。
  如今的太平道之中,大医和大贤良师一样都只有一位,而那人就是阎忠。
  阎忠除去大医一职外,还是黄巾军之中的谋主,虽未如同许攸、杨绩等人一般封官,但是地位却一直是除去许安之外的第二位。
  闻喜城中,卫仲道此时一阵烦闷。
  就在不久前,家里给他订下了一门婚事,对方是大儒蔡邕的独女,名为蔡琰。
  本来计划就在这几月就正式迎娶蔡琰,但是却不想这个时候,那许贼却在这个时候南下侵攻河东。
  现在城外不少的匈奴胡骑在外面请求他派出援军,言说黄巾军攻势凶猛,再不派遣援军恐怕就要全线崩溃了。
  他已经派了两曲的骑兵前去支援,但是那些匈奴胡骑,过了没有多久,又来请求援军。
  现在闻喜城只有两千的正卒,虽说还有数千的新兵,不过这些新兵没有经历过什么战阵,是牛辅准备作为预备队,补充损失兵员使用的。
  现在卫仲道不可能再派兵援助了,但是那些匈奴人却是一直催促,让卫仲道不胜其烦。
  一名侍从匆匆忙忙走入府衙,向着卫仲道回禀道。
  “都尉,城外匈奴的胡骑说,不派遣援军也行,让我拨一些军械给他们,他们说他们现在有些军卒还拿着骨器,锈兵,断刃,根本挡不住黄巾军骑军的猛攻。”
  “说是没有甲胄都可以,他们只要兵刃就行,还说运输都可以不要我们帮忙,他们可以自行搬运。”
  “自行搬运?”
  卫仲道眉头微蹙,有些疑惑的说道。
  “对,这一次匈奴的胡骑来了有小一千人,让我们多多少少给点兵刃,说黄巾军甲坚利刃,他们武备太差实在难以支撑了。”
  那侍从犹豫了一下,那匈奴的使者给他塞了不少的银钱,他想了一想,还是决定给匈奴说点好话。
  “那些胡骑很多人都是带着伤的,鲜血淋漓,恐怕前方的战事确实不容乐观。”
  “唉……”
  卫仲道叹息了一声。
  匈奴人的情况,他负责武备,又怎么不清楚。
  为了防止匈奴人作乱,给他们的武备少之又少,而且还要收回。
  这一次虽然给了三千人的武备,但是大部分都在汾水主流战场,绛邑一带恐怕真的有些难以坚持。
  卫仲道思索了良久,终于是一咬牙,有了决断。
  “拨给他们三千杆长枪,再给他们一些箭矢,你带他们去武库拿,其余杂乱的东西也可以给一点,但是甲胄和弩绝对不能给他们……”
  “咳咳——”
  卫仲道的言语被一阵剧烈的咳嗽声所打断,他的脸上泛起了一丝病态的殷红。
  侍从见状,唱了一声诺便退了下来。
  卫仲道似乎有一个小毛病,体质不好,并非是秘密,但是卫仲道最忌讳别人提起。
  所以侍从一看到卫仲道这般模样,便立即告辞离去。
  守在府衙外的匈奴使者看到那侍从走出府衙,当即凑了上去,忐忑的问道。
  “上官,情况如何?”
  那侍从笑道。
  “算你们走运,都尉愿意给你们拨三千杆长枪,还有一些箭矢,不过按照说好的,你们要自己来搬运。”
  “多谢上官!多谢上官!”
  那匈奴的使者听到侍从的回话,忙不迭的向着那侍从行礼道,并又塞去了一个小钱袋。
  那侍从假意推辞了几下后,便将钱袋不着痕迹的塞入了袖口之中。
  得到钱财的侍从还沉浸在赚钱的喜悦之中,并没有注意到那匈奴使者低头一瞬间,眼眸之中泛着淡淡的杀意。
  数百名匈奴兵进入了闻喜城之中,守卫在城门处的汉军军卒只是斜了一眼他们,便没有再继续打量,甚至还向旁边走去,离那些匈奴兵远了一点。
  这些匈奴人身上的味道实在是有些太重了,正常人都不会想靠近他们。
  钱午看着城门下经过的一众匈奴兵,握着手中的腰刀不由的紧了一紧,他看了一眼四周的汉军军卒,嘴角不由的微微扬起。
  “轰!!!”
  卫仲道霍然起身,城内的喧哗声让他感到极为不安。
  “怎么回事?”
  卫仲道走出了庭院,府衙之中守备的兵丁也是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喧哗声是从东门处传来,卫仲道的面色微变,那里是匈奴兵所在的位置,多半是入城匈奴兵和他麾下的军卒起了什么冲突。
  卫仲道冷着脸,他现在的心情本来就很乱,这个时候闻喜城又生事端。
  真以为他卫仲道是泥胎木塑的雕像,没有火气?
  一众甲骑紧随着卫仲道向着东城驰骋而去,就在这时,街道的转角却突然窜出一匹战马。
  也幸好卫仲道反应极快,一把拉起缰绳,止住了前行的战马。
  身后一众甲骑也是跟着卫仲道纷纷勒马止步。
  卫仲道正想破口大骂,但眼前的景象却让卫仲道脸色大变。
  那突然窜出的战马身上,一名军卒衣甲之上,沾满了鲜血。
  “都尉……不好了……”
  那军卒看到卫仲道,却是突然陷入了崩溃,哭嚎道。
  “那帮匈奴人杀了守城的兵丁,现在都涌入了城来……”
  卫仲道神色猛然一变,身形如遭雷击。
  “轰!!!”
  更大的响声从东城传来。
  哭嚎声,惨嚎声,喊杀声,兵刃的碰撞声相继传来……
  卫仲道双目赤红,几乎要滴出鲜血一般。
  “那群匈奴人,怎么有这个狗胆!”
  卫仲道只感觉一阵天旋地转,喉中一甜,一切的事情便都不知晓了。
  ……
  钱午用脚踩在一名倒在地上汉军军卒的胸膛之上,缓缓的拔出了带血的长刀,此时的城墙之上已经没有一名还站立着的汉军军卒。
  钱午淡然的看着城门处正在蜂拥而过的匈奴胡骑,他知道闻喜城已经完了。
  就在闻喜城外,大队的匈奴胡骑正沿着官道向着闻喜城急速而来。
  朔风吹袭,钱午头顶的黄巾在风中不断的飘动着。
  河东郡疯狂的扩军,也让鹰狼卫按下了不少的钉子,钱午就是其中最出众的一个。
  他现在的军职,已经是汉军之中的屯长,这里的城门,就是他所守备。
  内应外和,他们轻轻松松便拿下了城门的控制权。
  钱午不屑的看了一眼倒伏在地上的汉军军卒,没有绣衣使者,现在在河东郡的地界之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掣肘他们鹰狼卫的了。
  至于玄庭卫?那是什么废物?
  ……
  高顺目光平静,垂手站立于武卒方阵的后方,此时他身穿重甲,几乎没有多少的缝隙,甚至连脸上都戴着防御箭矢的恶鬼面甲。
  九百七十二名陷阵营的重甲军卒,已经是严阵以待。


第五百零三章 关键点
  汾水南岸的望台之上,贾诩的面色慢慢的变得凝重了起来。
  “陷阵营……”
  那支在冀州一举扭转了临平之战战局的关键的部曲。
  所将八百人,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
  陷阵营律令,未能陷阵,出战者皆斩!
  陷阵营于临平一战扬威,贾诩如何不清楚陷阵营的战力。
  只是贾诩没有料到,许安居然在第一时间里,将本来应该是作为底牌紧要关头使用的陷阵营,放在了渡河部队的第一梯队之中。
  贾诩没有迟疑,又点出了两支部队,支援李傕、郭汜等人。
  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若是真让黄巾军在西凉四将的围攻之下站稳了脚跟,那么到时候士气受挫的就不是黄巾军了,而是他们西凉军。
  贾诩已经注意到了望台上一众河东军将校脸上的惊容,连这些将校都在恐惧,那么普通的军卒只怕是更为不堪。
  士气此消彼长,战争的结果自然是必败无疑。
  贾诩眼神微动,向牛辅投去了征询的目光。
  “黄巾军已经动用陷阵营,如今黄天使者是许安的亲军,许安不动,黄天使者也多半不会行动,要想击破陷阵营,非具装甲骑和重步兵不可。”
  牛辅的迟疑只有一瞬间,他看着贾诩郑重的点了点头。
  贾诩上前一步,将手中的旌旗猛然挥下。
  西凉军中战鼓声陡然一滞。
  西凉军的前阵突然犹如波开浪裂一般分成了两半,数百名骑兵从西凉军的前阵飞驰而出。
  望台上一众河东军将校,皆是脸色微变。
  西园禁军如今已成过去,他们的装备和人员都被董卓所获取。
  董卓调用了其中的重甲和兵刃,选拔悍卒组成了一支崭新军队,是为“玄甲军”。
  顾名思义,身穿玄(黑)甲,腰佩环首刀,持盾握锤,腰配弓箭。
  玄甲军之中人人都会使用弓箭,而武备也从原本的全部是利刃,装备上了铁锤之类的破甲钝器。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动,便是因为陷阵营在临平之战击破西园禁军之战。
  同样装备了重甲的军卒互相交战的过程之中,利刃难以破甲,反而是钝器更容易对披甲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
  汾水南岸,正在厮杀之中的李傕听到身后的鼓声陡然一缓,又听无数的号角声共鸣,他知道贾诩也拿出了他们西凉军之中的精锐。
  李傕看着不远处的吕布飘扬的旌旗,忍不住一阵气血翻涌。
  鏖战如此之久,居然只是将战线推进了些许,那些黄巾军的武卒,还有陷阵营的重甲兵真的是难缠无比。
  他第一次收起了骄傲的心态,正视着眼前的黄巾军。
  这些黄巾军的武卒,要害部位都有铁甲保护,前方的军卒手持塔盾和环首刀,后方的军阵手持长枪,组成枪阵。
  而不时,黄巾军武卒之中的弩手还会向着他们射击,黄巾军之中的步弓手也不时向着他们侵泻箭雨。
  那些箭雨有效的阻碍了西凉军后续部队的支援速度。
  黄巾军武卒的军阵配合默契无比,李傕派出了不少的精锐前去破阵,但是都没有办法建功。
  甚至于李傕都亲自带着亲兵下场,这才击破了黄巾军一阵推进了一些。
  但是紧接着接踵而至的黄巾军武卒,再度挡住了他们的攻势。
  李傕也只能是带领亲兵暂时退下前线。
  不只是李傕,董奉那边的情况也不是很好,他们攻击的地方是黄巾军的战车布防位置。
  高大的战车彷佛城墙一般挡住他们的去路,骑兵不冲,步卒不能前,弓手难射,弩手难破。
  那四轮战车似乎都是厚木板修建而成,甚至一些地方还蒙上了兽皮,更是大大增加了防护力,寻常的弓弩根本无法穿透。
  就在李傕咬牙准备再组织一波冲锋之时,中军的军令在此时也传递到了李傕的位置。
  ……
  “玄甲军……”
  千里镜之下,西凉军之中任何的一件举动都没有办法瞒过许安的眼睛。
  “终于动了。”
  许安的嘴角微微上扬,他一直在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贾诩的智谋如果说是顶尖的话,那么贾诩的军略绝对称不上顶尖,起码在这个时候算不上顶尖。
  不过这也是正常,贾诩如今的官职还不过只是平津都尉。
  贾诩是举孝廉出身,起家郎官。进入武威郡守张奂账下,成为军司马董卓部将,他没有指挥数万人大战的机会。
  严格来说,这是贾诩第一次指挥数万人的大战。
  贾诩精于谋划,能断天下大势,但是军略却要欠缺一些,尤其是这种涉及到数万人的大战。
  为将者,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悉局势,调兵遣将方能自如。
  贾诩并没有许安长久以来的大战场作战经验,也没有千里镜,可以看清战局的细节。
  一道狼烟缓缓从许安所处的望台之后飘摇而起。
  贾诩眼皮微跳,他知道这件事绝对不同寻常,这道狼烟肯定代表着什么。
  果然就在这时,就在吕布部曲旁侧,张辽所在位置,一面面土黄色的旌旗飘摇,一面高大的虎纹战旗竖起。
  贾诩面色微变,他没有想到许安竟然同时派出了陷阵营和黄天使者,就在大战刚刚开启之时,还是最为凶险的渡河战。
  他难道就不怕西凉军吃掉他的这两只部队吗?
  贾诩有些疑惑,他本能感觉不对。
  江面之上的汾水水师已经占据了上风,黄巾军的舰船已经消失了三四艘,不是沉没,就是受创太过严重推退出了战场。
  而汾水水师却是几乎没有什么损伤,马上贾诩就可以让汾水的水师切断浮桥,吕布和张辽两部的浮桥,暂时断绝援兵。
  等到黄巾军的水师补充好兵员,再度来战的时候,恐怕吕布和张辽两部的军卒都被西凉军全部吃掉了。
  马上西凉军的床弩也要就位,床弩面前,重甲和无甲根本毫无区别。
  贾诩看着不远处的汾水战场,他知道许安绝对不会看不出这么简单的问题。
  肯定是有一点,肯定是有一个可以扭转战局的关键点,被他所忽略!
  贾诩面色凝重,他扫视着四周,目光不断的游走着。
  现在吕布和张辽的战场已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