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259章

黄天之世-第259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后汉书·列传·吴延史卢赵列传》:
  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
  夫蜂虿起怀,雷霆骇耳,虽贲、育、荆、诸之论,未有不冘豫夺常者也。
  当植抽白刃严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
  君子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


第四百九十一章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日落西山,黑暗迅速袭来,转瞬之间便已经笼罩了整个大地。
  王越背着刘协沿着几乎看不清踪迹的山道一路艰难的行走,一刻也不敢停歇。
  月黑风高,王越虽然没有夜盲症,但是一路也是走的磕磕碰碰。
  前行的道路昏暗,王越没有注意,被一根藤曼绊住,一个踉跄,整个人猛然向前倒去。
  本来若是只有王越自己,就算是摔倒,他也有办法重新调整身形,不至于直接摔下去。
  但是他背上此时还背着刘协,王越根本不敢不调整身形,只能是背紧了刘协,整个人结结实实的摔在了地上。
  刘协因为王越的保护,他并没有受伤,只是感到了一些震荡。
  刘协心中颇为紧张,连忙问道:“王先生,没事吧。”
  众人手忙脚乱的扶起王越和刘协两人。
  王越手忙脚乱,查看着刘协,焦急的问道:“陛下可有伤着?”
  若是自己让刘协摔伤,那真的是万死难辞了。
  “我没事,王先生先看看自己吧。”
  刘协摇了摇头,言道。
  王越听到刘协声音并没有改变,借着黯淡的月光,也看轻了刘协没有受伤,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有亮光!”
  一名卢植的家兵,指着前方略微激动的喊了一声。
  “应该是接应我们的部曲。”
  谨慎起见,他们还是只派了两三个人前去,众人将刘协护卫在中央,一有不对便准备撤离。
  索性有惊无险,那光亮正是卢植安排接应刘协等人的家兵。
  听闻卢植留下断后,一众家兵皆是知道自己的主公只怕已经是凶多吉少。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一众家兵,落泪者甚众。
  众人扶着刘协登上战马,还是由王越和刘协同乘一马。
  接应的人足有上百人,这样让众人安下了心来。
  山道狭隘,他们的马匹都丢在了山中。
  就算西凉军真的追了过来,他们也必然没有战马,在平地之中,他们手持短兵,如何能敌得过上百名骑兵。
  这里已经不是董卓所能控制的范围了,这里是关东,这里是洛阳八关以外。
  刘协看着四周的骑士,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于是问道:“卢公安排我们去哪里?”
  领头的骑士微微一愣,不过既然是刘协问的问题,他必然是要回答的。
  “如今关东有多股勤王之军组成讨董联盟,袁绍被推举为联盟盟主,现在驻兵于河内郡怀县,计划是往河内郡怀县去。”
  刘协听到袁绍的名字,便想起了此前的宫变。
  蹇硕曾经和他说了很多内幕的消息,他自然是知道、当初袁绍、曹操等人皆是他哥哥刘辩的支持者。
  对于袁家,蹇硕曾同他说过,袁家图谋甚大。
  袁家之所以拥护何进,就是想要再进一步,不仅仅是满足于四世三公。
  “我们不去怀县。”
  火把的火光在刘协的眼眸之中跳动。
  众人皆是一惊,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协的身上。
  此刻的刘协面不改色,冷静非常,根本不似一个九岁的孩童,倒是像一个成年人一般。
  “那我们现在应当去哪里?”
  虽然刘协不过还是孩童,但他终究是曾经的天子。
  而且还是如今关东联军如今认定的天子,毕竟关东联军的起兵口号便是要求恢复刘协的帝位。
  刘协双眉紧蹙,袁家无法证明他的忠心。
  绣衣使者对于袁家也有评定,刘协实在是不敢相信袁家。
  刘协虽然也想不到太多的关窍,但他觉得袁绍绝对不会像蹇硕那般待他。
  蹇硕对他的父亲刘宏忠心耿耿,所以才对他尽心尽力。
  但是袁家,无论是从绣衣使者那里听到评论,还是从蹇硕口中听到的断定,都是不可信。
  刘协对于关东的情况,知之甚少,他困于宅邸之间,根本不知道外界的事情。
  “关东联军,都有哪些人?”
  领头的家将,沉思了一会,说道。
  “如今关东之地,已有十八路勤王之军,拥护陛下。”
  “其中有州牧五人,分别是冀州牧韩馥、豫州牧孔伷、兖州牧刘岱、徐州牧陶谦、幽州牧刘虞。”
  “郡守国相将军共有十二人,分别是勃海太守邟乡侯袁绍(káng)、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奋武将军曹操、济北相鲍信、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北海国相孔融、颍川郡太守李旻。”
  “最后一路是陈王刘宠,如今陈王已经率领军队,进驻阳夏。”
  听到那家将的言语,刘协的第一反应,便是去寻刘虞。
  十八路勤王军中,刘协听过的名字只有一半。
  除了刘虞之外,刘协只认得八人,袁绍、袁术、曹操、鲍信、韩馥、孔融、孙坚、刘宠。
  这其中刘虞的评价在蹇硕和他的父亲口中都是最高的。
  “奉公克己,可托大任。”
  但是这个想法,刘协并没有说出口,因为刘虞离得太远了。
  而且刘虞那里也不太安全,中山国北部六城好像已经被黄巾军所占,黄巾军已经成两面包夹之势。
  虽然幽州的叛乱,当初刘协听蹇硕说,好像已经是平定了。
  丘力居等三郡乌桓弃暗投明,张纯被手下王政杀死,伪燕国已经是土崩瓦解。
  张举北逃塞外,一路逃遁到了鲜卑。
  刘虞派遣使者,北上鲜卑部,命令鲜卑部交出张举。
  鲜卑部听闻是使者乃是刘虞所派,毫不犹豫的交出了张举给刘虞的使者,并派遣军卒护送使者返回幽州。
  张举被斩首示众,弃尸稿街,自此幽州叛乱平定,但黄巾军威胁仍在。
  而且不仅是黄巾军,刘协也担忧,恐怕自己到不了幽州,就要被截下来。
  权臣的恐怖,刘协也听闻过
  蹇硕给他讲冲质二帝的旧事,现在刘协还记得很清楚。
  刘虞那里不能去,可有选择的余地,就又少了一些。
  袁绍、袁术、曹操、鲍信、韩馥五人,还有其他刘协没有听过名字的人都直接被刘协排除。
  剩下的便只有孙坚、孔融、刘宠三人了。
  昔日董卓废帝之前,召开了多次的议论,孔融与董卓多有争辩,言辞激辩,常有匡正的言论。
  因为孔家的原因,董卓不好直接杀掉孔融,于是董卓将孔融转任议郎。
  随后又暗示三府举荐孔融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想借黄巾之手除掉孔融。
  孔融的忠心虽有,但是那里匪患仍存。
  四州大部分黄巾军虽然进入了并州。但是还有一些留在了四州之地,这其中又以青州最为严重。
  时至今日青州的黄巾之祸仍然未消散,反而不知道为何还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势。
  刘协叹了一口气,北海也不安全,不能去。


第四百九十二章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
  长沙太守孙坚……
  陈王刘宠……
  刘协仔细的回想着,他之前所看的地图。
  他依稀记得,好像陈国在豫州,长沙是荆州,都是洛阳以南。
  听卢公说,似乎各地的勤王都云集洛阳八关之外。
  南部的勤王军,似乎都是云集在一处。
  刘协问道:“那这十八路勤王之军,如今都在何地。”
  “回陛下,如今勤王之军,多集中三处,一处是兖州酸枣,一处是司隶河内郡怀县,还有一处是荆州南阳郡鲁阳城。”
  领头的家将犹豫了一下道。
  “鲁阳城距离陈王所在的阳夏并不远。”
  刘协接着问道:“孙坚也在鲁阳?”
  “乌程侯确实在鲁阳。”
  得到了肯定了回答,刘协心中也有了定计。
  “往阳夏走,我们去陈国。”
  陈王刘宠是他的长辈,蹇硕跟刘协曾经提起过刘宠的事情,所以刘协还有是有一切了解。
  这个时候,自家人总是要比其他人让刘协感到安心。
  蹇硕言说,刘宠勇猛过人,善长使用弓弩,其箭法高超非常,十发而十中,中皆同处。
  中平年间,黄巾军起义,郡县官兵都弃城逃走。
  当时刘宠拥有数千张强弩,于是征召境内兵士,屯驻都亭,守卫陈国。
  陈国人平素知道刘宠善射,因而惧怕他,不敢叛变。
  而且其治国有方,天下饥荒时,各个封国的王、侯都已不再享有租赋收入,反而不断遭到抢掠,有的两天才能吃上一顿饭,流离在外,死于荒野。
  唯独只有陈国仍很富强,邻郡的百姓纷纷前去投靠。
  当时蹇硕以此例告知刘协,让刘协学习刘宠的治理之道。
  不过去陈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孙坚。
  孙坚的名字,刘协听过很多次,事迹也都有耳闻。
  绣衣使者为其也拟定了评价:“文武兼备,勇若猛虎,忠义可鉴。”
  刘协命令既下,一行人重新找寻方向,向南方急行而去。
  而这时,身处于怀县被尊为盟主的袁绍,刚刚收到消息,还在准备迎接着刘协的到来。
  所有人都不知道,刘协一行人已经调转了方向,向着南方而去。
  ……
  “吾素闻西凉名马无数,今观世局,董贼犯上,挟持天子令群臣。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卓为甚……”
  “……州郡当各整戎马,陈兵待发,以挽将倾,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如律令!”
  永汉元年,六月初。
  袁绍于河内郡怀县发出《讨董檄文》,正式宣告讨董联盟的成立。
  张邈、张超、曹操、刘岱、桥瑁、袁遗、鲍信等人屯兵酸枣,曹操自陈留募兵,与张邈两人合兵一处。
  袁术屯兵于鲁阳,此时的孙坚也已经是及时赶到了鲁阳。
  孙坚听闻京城巨变,毫不犹豫的便带上了所有的部曲。
  从长沙出发,一路急行,最终在六月初,抵达鲁阳与袁术会和,至于长沙郡的匪患,早已是被孙坚平定多时。
  如今孙坚麾下的兵马,皆可称得上的键卒。
  豫州牧孔伷、颍川郡太守李旻则是屯兵颍川,冀州牧韩馥则留在邺城,给联军提供军粮。
  “陈留王为何会到阳夏去?!”
  袁绍霍然起身,脸上布满了寒霜。
  他赶在刘协到来,提前发出檄文,成立讨董联盟,已经是掌握着先机。
  只要刘协到来,他便是名正言顺。
  拥戴刘协重新为帝,战败了董卓,那么他的威望也将到达天下顶峰。
  届时所有的看不起他的人,都得仰视着他。
  万人敬仰,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但是现在刘协却没有按照计划前往怀县,而是到了阳夏,到了陈王所占的地方。
  他身为盟主,但是所尊称的天子,却没有与他在一起,那么这个盟主,无疑便是一个笑话。
  底下的官吏皆是战战兢兢,不敢直视袁绍。
  他们都清楚,袁绍这副脸色,正是将要发怒的征兆。
  但不管袁绍再如何愤怒,一切都已经是无法挽回。
  ……
  绣衣使者和卢植的家兵,一路隐蔽的护送着陈留王刘协进入阳夏。
  后来得知了消息的陈王刘宠,当即率领大军,出城三十里相迎,接刘协进入阳夏。
  五月十五日。
  陈留王刘协在阳夏重新登基为帝,年号依旧是永元。
  陈王刘宠将原本陈国的治所陈县让出,作为临时国都,名为陈都。
  刘协前往陈都,建立朝廷。
  此前关东联盟自称的官爵,也得到了刘协的认可。
  袁绍的车骑将军,曹操的奋武将军,还有刘宠的辅国大将军等等都被认可,孙坚也刘协一道诏令晋封为破虏将军。
  豫州牧孔伷、颍川郡太守李旻等人俱是派遣使者,朝见刘协。
  后一众诸侯,也是纷纷遣使觐见。
  至此。
  天有二日,地有二主!
  ……
  关东剧变,刘协重新登基为帝,让董卓暴怒不已。
  因为刘协的原因,联军气势更甚,关东的联军的军力,在短短的月余时间,便已经膨胀到了整整十五万大军。
  虽然其中的人数有很大的水分,但是还是让董卓有些心惊。
  玄庭卫更是送来了消息,盖勋和皇甫嵩似乎正在密谋着什么,这个消息让董卓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要知道皇甫嵩如今可是有三万精锐兵力,驻扎在右扶风。
  驻扎在长安的京兆伊盖勋手上兵力不多,但是皇甫嵩若是和其一起举兵,和关东联军呼应,便可形成两面包夹之势,这对于董卓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在军略上,董卓完全没有半分胜过皇甫嵩的把握。
  他见识过皇甫嵩在战场之上的表现,也正是因为如此,而恐惧于皇甫嵩。
  如今董卓麾下虽然有五六万的大军,但是面对皇甫嵩的三万军卒,董卓却仍然感觉胜算不大。
  不过,对于皇甫嵩,董卓并非是全然没有办法。
  得知了盖勋似乎和皇甫嵩在密谋之时,董卓立即用天子的名义下诏,征召皇甫嵩入京,作为城门校尉,又征盖勋为议郎。
  皇甫嵩应召将行,长史梁衍劝他起兵抗拒董卓,与袁绍呼应。
  皇甫嵩拒绝了长史梁衍的建议,天子相召,身为臣子不能不应。
  盖勋无法说服皇甫嵩,又因为兵微将寡不能独立,也只能是应命到达了洛阳。
  皇甫嵩一到,主管官员便秉承董卓之意,上奏朝廷,罗织罪名,将皇甫嵩下狱,计划处决皇甫嵩。
  皇甫嵩虽然和董卓交恶,但他的儿子皇甫坚寿跟董卓关系尚可。
  听闻消息之后,星夜从长安跑到洛阳,求见董卓。
  董卓当时正摆设酒宴,大会宾朋,皇甫坚寿抢步向前,与他辩理,且责以大义,叩头落泪为皇甫嵩求情。
  在座的宾客深受感动,纷纷替皇甫嵩求情。
  董卓这才离席而起,拉皇甫坚寿和自己同坐,并派人释放皇甫嵩,任命他为议郎,皇甫嵩得以免死。
  关中之地在此时也被董卓尽数收入囊中。
  董卓吞并了皇甫嵩麾下的三万战兵,又招募了一批新卒,麾下兵力也膨胀到十二万人。
  董卓的权势也在这个时候,膨胀到了顶峰。
  兵力的膨胀,让董卓心绪稍安。
  只是就在董卓厉兵秣马之际,欲和关东联军作战之时。
  司隶的河东郡却在这时传来了一个极为不妙的消息。


第四百九十三章 于夫罗
  晋阳城府衙。
  许安坐在首座,看着跪在堂中的男子。
  那男子的打扮颇为怪异,身上穿的是裘衣,披发而右衽。
  在许安的案桌前,放着一枚小巧金印,还放着一封帛书。
  这小巧印章,既不是黄巾军的印章,也不是汉官的印章。
  上面刻着五个端端正正的小字:“匈奴右贤王。”
  这金印,正是于夫罗的金印,就是如今屯驻在河东郡匈奴骑军的统领。
  于夫罗,也就是栾提于夫罗,持至尸逐侯
  中平四年的时候,许安出兵河东郡,河东郡汉军连战连败,旬月之间河东郡北地诸城几乎尽破。
  占据了河东郡北部,黄巾军似乎还没有停止的想法,兵锋直指河东郡南部,似乎要一战侵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