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23章

黄天之世-第23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挣扎的撑起身子,抬头看向前方,拥挤的人群中又有两名背着靠旗,身披重甲的黄巾军什长走了出来。
  而在不远的人群中,一杆土黄色的军旗下,数十名握着长戟的黄巾军军士也正向着他的方向移动。
  耳中没有喊杀声也没有哀嚎声,有的只是越来越响的耳鸣,青牛角突然感到脖颈处传来一阵冰凉的感觉。
  再然后好像有一只大手抓住了他的束发,青牛角只感觉眼前一片雪白,便永远的坠入了黑暗之中。


第五十五章 黄龙
  矮山一战,随着青牛角和李大目的死而结束。
  近六百名贼匪倒在了许安所统领的黄巾军的兵刃之下,而黄巾军自身的伤亡却只有一百多人。
  甚至如果不是因为斩杀青牛角死伤的四十余名军士,伤亡人数连一百人都不会有。
  原本青牛角和李大目两家流寇建立的简陋营寨,如今却成了关押他们的地方。
  营寨被四千多贼匪塞的满满当当,这四千多山贼中,其中有两千两百人属于李大目麾下,另外两千人便是青牛角的部下。
  这也是由于最后青牛角临死反扑造成的伤亡。
  ……
  矮山山顶上原本树立的各色旗帜还有凌乱的营帐,差不多都被黄巾的军士清理一空了,土黄色的旗帜飘扬在了矮山的山头。
  此时半云山的寨墙上,一名身穿着一套汉军的铁甲,披着土黄色战袍,蓄着短须的中年男子正诧异的看着不远处的厮杀,这人正是太行山中的黄巾军领袖黄龙。
  他早就注意到了山外的厮杀,本来在堵住半云山出入的山贼们好像是被袭击了。
  不过黄龙并没有贸然带兵出寨,毕竟情况不明,就算真的被伏击了,也多半是敌非右。
  中部太行山最大的一股黄巾军势力就是自己,南部和北部的黄巾军也陷入了僵局,不可能这么快就收到他被围攻的消息过来援助他。
  远处的厮杀已经平息了,寨门前的山道上,突然闪过了一匹骏马,马上的骑士头裹着黄巾,倒提着一把眉尖刀,身后也跟着十数名骑士,俱是顶盔掼甲。
  突然出现的骑士,倒是让寨墙上的黄巾军们发生了一点小小的骚动,不过很快便被寨中的将校弹压了下来。
  袭击外面贼匪的莫非是另一部黄巾军?
  黄龙心中正疑惑的时候,那黄巾骑将已经走到了猎弓的射程范围边缘了。
  “大统领……”
  旁边一名黄巾军的军候看见黄龙没有动作,忍不住上前出声提醒道。
  “先不要放箭,看看他们说什么。”
  黄龙回过神来,制住了骚动的弓手们,漏出了半个脑袋从寨墙上的豁口处看向寨外的一众骑士。
  当黄龙的目光刚看到寨墙外骑士的脸的时候,他瞬间就激动了起来。
  “快,快,快,打开寨墙!”
  “大统领,这……”
  一旁的军候不由的愣了一下。
  “快打开寨墙!”
  “诺!”
  黄巾军的军候不敢多问,拱手领命了下去。
  不一会儿宽大的寨门在一阵吱呀吱呀的声音中被打开了。
  这一幕倒是给刘辟看的目瞪口呆,虽然同属于黄巾军,但是还没有确定身份,刘辟一行人还等着黄龙派人来确认身份,然后再商量进行谈判……
  身旁的一名骑士颇有些不敢相信,低声说道:“这,渠帅,这不会有诈吧……怎么这黄龙主动打开了寨门?”
  刘辟皱了皱眉头也觉得有些不对劲:“确实有点不对劲……”
  这时寨门处一阵人声鼎沸,突然出现了一大队的军卒。
  刘辟紧了紧手中的眉间刀,情况一有不对,他就会立即调转马头。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大队的军卒中传来:“敢问阁下可是汝南太平道渠帅刘辟刘渠帅?”
  随后一名身披土黄色战袍的中年男子大踏步走了出来。
  刘辟看到来人的脸庞,也不由的露出的欣喜的神情,大笑道:“居然是你?”
  “弟子黄明拜见渠帅。”
  黄龙再度上前一步,俯身下拜。
  “拜见渠帅!”
  身后一众军卒,甚至位于寨墙上的军士也是尽皆下拜。
  “想不到名震太行的黄巾军统领黄龙居然是你!?”
  刘辟翻身下马,忍不住放声大笑,本以为要多费一番口舌,没曾想到这黄龙居然是自己曾经的弟子黄明。
  黄龙上前恭敬的说道。
  “恩师十年前对我便有救命之恩,不曾想今日不仅又救了我黄明一条性命,还救了寨中数千同道。”
  刘辟拍了拍黄龙的肩膀笑着说道:“山外那群杀才,一群乌合之众罢了,就是我不来,想你黄明的本事,只怕也是叫他们有来无回。”
  刘辟一行人在黄龙的带领下来到了寨墙后的营帐中,各分主次坐下。
  虽然遇见了自己曾经的授业恩师,但是黄龙内心还是有些疑惑,为什么刘辟会进入太行山。
  亲兵将肉食送上后,黄龙便忍不住发问道:“恩师不是在大贤良师麾下征战冀州吗?”
  提起大贤良师,刘辟的脸色也阴沉了下来。
  黄龙毕竟处于太行山中,消息不太灵便,而此时距离下曲阳大战也不过半月的时间,黄龙没有收到这个消息也属正常。
  “难道……”
  看着刘辟阴沉的脸色,黄龙心中不由一沉……
  “大贤良师还有两位将军已经魂归黄天了……”
  “我们在下曲阳和官兵决战……”
  ……
  听刘辟说完下曲阳的大战。
  黄龙只感觉一口闷气憋在心中。
  听到皇甫嵩将战死的黄巾筑成“京观”
  更是差点掀翻面前的案桌。
  “恩师,那你们是怎么来到太行山中的?”
  刘辟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从井胫关”
  提到井径关,倒是让黄龙的脸色有些难堪了起来。
  毕竟黄龙就是因为进攻井径导致实力大损,无力再控制山中群匪。
  刘辟也知道井径关让黄龙想起了战败的事,于是另起了话头问道:“如今,太行山中部,群匪已除,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
  “打算……”
  寨外也不知有多少黄巾军,但是李大目和青牛角两人出兵讨伐他,怎么也得聚拢小五千人,刘辟他们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击溃这近五千人,只怕是也有一定的势力了。
  黄龙自从实力大损后,每日就是处理和周围的贼匪纠纷,还有就是不停地为了养活寨中包括妇孺在内五六千张嘴奔波。
  进攻井径关失败后,光是在群匪之中生存下去就已经是难上加难,他也确实没想过之后的打算了。
  黄龙做了一辑,郑重的对上首的刘辟说道:
  “愿为黄巾军中一司马。”


第五十六章 整合军力
  从许安等人进山起,不到短短的一月之间。
  盘踞在中部太行山的四股势力,于氐根,李大目,青牛角三人授首,黄龙归附。
  当李大目和青牛角寨中留守的部队看到他们大当家项上人头的时候,还有寨外人头攒动的黄巾大军时,全都不出意料的放弃了抵抗。
  矮山一战,黄巾军俘获青牛角两千余人,李大目两千两百余人,两人寨中留守的部队分别有五百人和四百人。
  从许安等人进山起算起,不到短短的一月之间。
  盘踞在中部太行山的四股势力,于氐根,李大目,青牛角三人授首,黄龙归附。
  当李大目和青牛角寨中留守的部队看到他们大当家项上人头的时候,还有寨外人头攒动的黄巾大军时,全都不出意料的放弃了抵抗。
  矮山一战,黄巾军俘获青牛角两千余人,李大目两千两百余人,两人寨中留守的部队分别有五百人和四百人。
  真正忠心于青牛角和李大目的部卒早已死在了矮山一战,贼匪中头目无论大小也被一个个揪出来。
  两百多具无头的尸体和头颅叠在了一起,在半云山的寨墙外堆叠成了一座小山。
  所有从寨门进入的河谷内的贼匪们只需要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座耸人听闻的“京观”。
  再算上了原本黄龙寨中的两千九百多名军士,此时许安的麾下的军力已经膨胀到了一万两百多人。
  黄巾军土黄色的大旗高高的竖立在了半云山的寨墙上,只是曾经的黄龙寨已经不复存在。
  许安的大本营也正式的从鹿台山移居到了半云山的河谷处,也就是原本黄龙驻扎的地方。
  半云山河谷内地形开阔,海拔远低于其余山脉,加上犹如缓坡般的半云山,寨中容纳上万人完全绰绰有余,甚至在河谷的河畔还有着为数不少的田地。
  河谷内设施完备,连军寨都有,毕竟当初黄龙拥兵也达上万人,井陉关大败后,这些军寨就因为无人居住而荒废了。
  一车又一车的粮草被运进了河谷内的仓库中,一队又一队畏惧的贼匪被压入了河谷内的营寨中。
  四寨的军士被许安全部打散重组,分为成了四部。
  每部若是满员共有两千五百八十人,有军候五人,屯长二十五人,队率五十人,什长二百五十人。
  许安自领一部,军候至队率皆由黄天使者充任,什长则是由鹿台山三家子弟充任,部中的军士大半是由原本黄龙寨中的军士充任,而且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其余的部卒则是挑了其余三寨中一些相对而言颇为老实的人入伍。
  除去了担任军官的黄天使者,还剩下了七十二人,这次许安没有再将他们再划到军中,而是留在了身旁作为亲卫队,交给了徐大统领。
  其余三部则由刘辟、龚都、黄龙统领,黄龙原本剩余的部下都被编入了刘辟和龚都的部中。
  这三部中只有军候和屯长是由黄天使者充任,队率则是由军候选任,什长由队率来选任。
  除了数十名亲卫外黄龙如今统率的部卒,基本上都是的其余三股贼寇的势力混编而成。
  军中的旗手只有屯长级别才拥有专门的掌旗官,队率和什长都只是背负着一面土黄色的靠旗,便于军士识别。
  之前矮山之战中,尖锐的鸣叫声则是由树木削成的木哨发出的。
  许安以前学过哨子的做法,落虎山中也有十余名工匠,倒是也让他做出来了一些。
  哨声尖锐具有穿透力,山地作战中战鼓又不方便在山道上移动,木哨小巧玲珑,就挂在了军候们脖颈处方便携带。
  山中的号鼓奇缺,这些贼匪平日里作战,也多半是靠着山中各个头目呼喝,看着旗帜的地方胡乱厮杀,哪有听什么号令行事,而且他们对号鼓所表达的意思也难以理解,毕竟没有受过什么正式的训练。
  这些山中贼匪虽然聚啸山林,在太行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他们毕竟还不是历史中被张燕聚集起来融为一体可以和袁绍争锋的黑山军。
  河畔一处大宅院已经被收拾了干干净净,穿戴着甲胄的黄天使者将此处围得水泄不通。
  这处宅院此时就是许安现在的居所。
  院内一名名将校正挨个向着坐在案首的许安禀报着军中的情况。
  从两百余人扩展到如今的上万人,许安逐渐感到了有些力不从心,忙的几乎焦头烂额。
  虽然刘辟斩杀头目的办法确实有所成效,而且那些贼匪在看到堆叠成的“京观”,确实老实了不少。
  但是许安知道,是时候要停一下扩张的脚步了,现在的情况,就如同蟒蛇吞象一般,若不是黄龙的加入,许安的肚皮只怕是都会被这数千贼匪给撑破。
  时间一晃,已经到了年关,但是河谷内却没有一丝新年的气氛,军士们依旧如往常一样在校场中训练。
  当许安处理完最后一件政事后,太阳早已经落入群山之间,宅院内的灯火也已经被卫士点亮了。
  许安看着漆黑的窗外,不由感叹了一声:“居然已经这么晚了……”
  “咚咚……”
  门外传来几声敲门的声音,卫士的声音紧跟着从门外传来。
  “刘渠帅和龚渠帅请见将军。”
  许安放下手中的《太平经》,站起了身来说道:“只要两位渠帅过来,就不需要通报。”
  “诺。”
  门外的卫士应了一声马上便拉开了木门。
  看到门外阴沉着脸的刘辟和龚都,许安心中一沉问道:“怎么了?”
  龚都声音颤抖的说道:“韩忠也败了……”
  刘辟仿佛被抽空了所有气力的一般,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十万黄巾亡于宛城,荆州的黄巾也败了……”
  虽然许安早已知道结果,但是听到韩忠败亡的消息,心中仍然涌起了一阵苦涩。
  如今天下两支最大的黄巾势力都已经消亡,这对其余各州还在奋战中的黄巾军的士气简直是灾难性打击。


第五十七章 星星之火
  中平二年(185年),乙丑年,春正月,大疫。
  同年,京师洛阳发生大火,烧毁南宫。
  宦官中常侍张让、赵忠等劝说灵帝税田亩以修缮宫室、铸铜人。
  谏议大夫刘陶见此,上疏言政事八条,认为天下之乱,皆由宦官。
  于是大为宦官所忌恨。诬其与外贼交通,因此下狱。狱官拷问甚急。刘陶自知难免一死,在狱中自杀身亡。
  天子刘宏(汉灵帝)听信谗言,丝毫不顾及黄巾初平,天下仍在纷乱之中,诏令天下,除正常租赋之外,每亩还需要加税十钱,用来修缮宫室。
  又诏发州郡材木文石,运送京师,宦官从中为奸,刺吏、太守复增私调,百姓怨恨。
  此外又规定,刺史、太守及茂才、孝廉迁除,全部都要交纳助军和修缮宫室的钱财,除授大郡者要交纳钱二、三千万。
  甚至于在新官上任之前,竟然还必须要先去西园讲定钱数。届时交请,或有无法交齐而自杀者。
  故新官上任,必竞为搜刮百姓,聚敛财富以为补偿。
  瘟疫四起,战乱初平,而赋税益重,天子的诏令从洛阳发出,彻底压垮了早已经不堪重负的贫苦农民……
  神州大地从来不缺乏勇士,就算成千上万黄巾军的尸首堆砌而成的“京观”还在立在广宗、宛平、下曲阳三城的城外。
  无数义军蜂拥而起,如同星星之火般燃起,甚至汇成了燎原之势!
  最大的一股义军当属张牛角,张牛角于博陵起兵,与褚飞燕合兵一处,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双方合并近三万进兵攻打瘿陶,震动了整个冀州。
  瘿陶城外,一眼望去尽是土黄色的旗帜……
  人头攒动之下,尽是裹着黄巾的军士,透过破烂衣裳甚至可以看到瘦的见骨的胸膛……
  但是他们依旧击败了瘿陶城外不可一世的汉军,让那些穿着厚实的兵甲,吃喝着肉脯还有粟米的汉军龟缩在城中不敢出城一战。
  “咚——咚——咚——”
  震天的战鼓声再度响起。
  “万胜!!!”
  无数黄巾军士如同土黄色的浪潮一般拍向瘿陶城的城墙。
  无数云梯被搭起,一个又一个头裹着黄巾的军士,顶着破烂的圆盾向上攀爬。
  城墙上的汉军军候大声的呼喝着士卒,汉军的军士一刻不停的将手中的羽箭倾泻出去,滚石擂木一个接着一个的从城墙上被丢下,随后便带着黄巾军军士的哀嚎声跌落至城下。
  从天空的云层俯视而去,密密麻麻的土黄色蚂蚁几乎爬满了整个瘿陶城的西城墙,红色的汉军在城墙上苦苦支撑着……
  城外,张牛角坐在一处矮坡的上方,神情凝重的望着巍峨的瘿陶城,围攻已经持续了半月有余了,但是瘿陶城犹如一根难啃的骨头一般,难以攻下。
  瘿陶城是皇甫嵩和巨鹿太守郭典汇合的地方,只要攻下瘿陶城,武库中的兵备可以瞬间武装张牛角麾下数万大军,意义不可谓不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