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是如今太平道大贤良师的旌旗——许安的大纛旗!
队列之中的鹰狼卫缇骑尽皆是停住了脚步,面向着旌旗的方向,举起了手中的雁翎刀,向着那支骑军致敬,而队列外的行走的黄巾军军卒,也是满脸激动的高举着手中的兵刃
许安骑乘着披着土黄色马衣的骏马行走在队列的最前方,护卫着他的近卫骑兵尽皆是披挂着同样的马衣,只是为了有所区别,那些近卫骑兵的马衣都是纯色,只有许安战马的马衣之上写着经文。
每名近卫骑兵皆是持着一杆土黄色的旌旗,背插着负羽,跟随在许安的身后。
朔风吹入阵中,旌旗招展,负羽飘扬,黄衣玄甲,恍若那黄天之上下凡的天兵天将一般。
三面旌旗一字排开,列于队列的最前方。
土黄色的大纛旗居于中央,两面旌旗居于两侧,一面上书“太平道大贤良师”,另一面绘制着一名威风凌凌的神将,上书“黄天”两字。
一百余名近卫骑兵和四百余名骁骑营的精锐甲骑,紧紧的跟随在许安的身后。
快马扬鞭,一众甲骑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簇拥着许安从官道的沿侧奔驰而过,原本嘈杂的官道因为许安的经过而变得安静了起来。
这段时间,营地中可能出现疫病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回事,不胫而走,不知道是军卒泄露了情报,还是说民众队伍之中有人猜测引发的传言,亦或是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想要引起恐慌。
有整个汉帝国支持的绣衣使者,现在已经算的上真正意义上的庞然大物,大汉十三州都有绣衣使者的据点,都有绣衣使者的暗探。
距今为止,鹰狼卫已经从四州民众的队伍之中,抓出了七十多名绣衣使者安插的暗探了。
多方面的影响之下,四州迁移的民众队伍现在确实是人心惶惶,纪昂也正是因为这些事一直在忧心。
但是当许安的大纛旗出现之后,彷佛是有人向他们施下了什么魔咒一般,大部分人都平静了下来。
昔日信都会师,成千上万衣架鲜明的并州黄巾军,给四州的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安当时还带着骁骑营巡视了整个四州黄巾军的队列。
如今当四州的百姓再度看到许安之时,他们重新恢复了信心,也恢复了对于并州的向往。
犹如闷雷一般响动的马蹄声渐渐的远去,众人收回了目光,队列之中重新恢复了嘈杂,但是这一次他们所议论的却是关于进入并州之后的生活,所有人再度燃起了对了并州的向往。
……
马蹄声越来越近,招展的旌旗几乎遮蔽纪昂的视野。
纪昂眼神逐渐的清明了起来,他看到了一个极为熟悉的身影,罩袍束带,一身戎装,相貌堂堂,威而不怒,亲而难犯,正是许安。
许安轻拉缰绳,座下骏马低嘶一声,随之放缓了脚步,身后一众甲骑皆是齐齐勒马。
马蹄声不断,马嘶声,骑士的喝止声登时响做了一团,战马一路奔驰到离纪昂不过五六步的距离。
许安翻身下马,从马上一跃而下,战马自然而然被一旁的徐大牵住,没有再继续上前。
纪昂见许安缓步走来,心中愧意更甚,若非是狼卫的千户赵绩察觉,恐怕就不止这十几个营地需要隔离了,染病的将多达数十万,甚至是全部染病。
前线的军卒拼死奋战,他只需要指挥着民众迁移,却是连这件事都没有办好,实在是有负许安昔日所托。
“末将纪昂,有愧大贤良师所托,实在无言再为将军,请大贤良师革去军职。”
纪昂向下拜去,诚恳的言道。
“纪将军,言重了。”
许安见到纪昂下拜请罪,连忙走上前扶起了纪昂。
“我之前听问鹰狼卫禀报,说纪将军因为疫病之事,五日之间头发已经是花白,起初还有些不信,今日一见才知道所言非虚。”
许安看着疲惫不堪的纪昂,感叹道。
当初信都会师,纪昂当时跟在许攸的身后意气风发非常,也算的上是威风凛凛,仪表不凡。
要知道,纪昂领导的起义,正是那震动汉廷的荥阳黄巾起义,一路从荥阳,带领则十数万黄巾军一路北上,队伍增至数十万人,突破了汉军的围追堵截之后,这才抵达青州。
再之后,信都会师,许攸带领东路军前去拦截颜良、文丑两人带领的冀州北路军,漳水渡河的事宜便被全权交与纪昂。
今日再见却是叛若两人,如果不是纪昂站在最前方迎接他,许安甚至都可能认不出来。
现在的纪昂,可以说是几乎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眼神之中布满了血丝,虽然努力的挺直着脊背,但是许安也看的出来纪昂精神也快要到极限了,一直是在强撑着。
因为随军的符祝大部分都前去整治疫病,民众每日的用度,迁移的安排,还有谣言的传播,都让纪昂忙得不可开交。
兵力捉襟见肘,疫病影响的不仅仅是民众,还有军队,民众害怕疫病,军卒更是害怕。
不断有逃兵出现在队伍,纪昂狠下心,连斩杀了二十多名逃兵,这才阻止了逃兵的行为,不过后面又再度出现了苗头。
直到漳水大胜的消息还有扶柳大胜的消息相继传来,援兵马上就到的消息让一众黄巾军的军卒总算是安心了下来。
“纪将军好好休息,其余的事情以后再说。”
许安向纪昂身后的几名将校示意了一下,身后两名将校一左一右扶住了纪昂。
“营地之中的事,我会问其他的人,纪将军只管休息便可。”
纪昂还待说些什么,但是许安已经先说话,不由分说让左右带着纪昂走了下去。
因为疫病,还有民众迁移的事情,纪昂几乎接连几日都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了,现在已经是钻入了牛角尖中。
其实这件事根本不能怪罪于纪昂,疫病的爆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弄清源头和原因。
虽然有些征兆,但是要想及时发现实在是太难了。
汉军的威胁就在不远处,三路汉军同时合围而来,黄巾军必须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力量,用来冲破汉军的包围,打破汉军对四州迁移队伍的封锁,解除外围的威胁。
而这个时候,正是四州迁移民众队伍之中黄巾军控制力最为薄弱的时候,大量的精锐的军卒被调派于外。
保护四州民众的,只有一小部分军卒,这些军卒说起来其实就是壮丁被按行伍的编制编练在一起,拿着农具,连汉军的乡勇都无法比拟。
除去这些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军卒,黄巾军的军中只剩下一小部分的符祝,还有一千多人的鹰狼卫,管理的文吏和官员更是稀少无比。
无论是谁,就算是阎忠,恐怕也没有办法很好的制止这种情况,及时的发现疫病。
疫病爆发虽有征兆,但是黄巾军对于民众队伍的控制力实在是极为有限,所幸赵绩最后发现之时,疫情并未蔓延太过,而且感染之人,刚好就在南北岸的营地之中,这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而疫病爆发的源头,大概就在迁移队伍的后方。
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太巧合了,实在是太巧合了,若说是疫病的源头是原本四州的百姓,这不应该,不然为什么四州百姓从四州过来,一路上都没有感染,都没有多少人发病,这种疾病的潜伏期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进入清河郡的时候,虽然因为乌桓步骑的劫掠,黄巾军的行进的路上,遇到了很多死去的百姓,但是如果是那个时候感染上的,疫病应该是要在信都会师之时才会爆发。
但是偏偏就是在许安带着黄巾军主力和卢植带领的冀州汉军主力主力大战,还有其余两路军队也在接战之时,疫病在四州民众的队伍之中爆发。
让人不得用最坏的恶意去揣测,去怀疑,这其中是否是有人故意为之,为的就是将想让疫病感染四州迁移往并州的民众……
第四百三十五章 招揽
越过重重的营帐,片片的枪戈之后,有一顶颇大的青幕大帐。
原本颇显空旷的大帐周围此时却是占满了军兵,一名又一名披挂着重甲,按着雁翎刀的黄天使者警警惕的看着四周,一队又一队佩刀的甲士在外围巡逻,审视着一切可疑的事物。
青幕大帐之前高竖十余面旌旗,除去原先树立的纪昂的将旗之外,其余的十余面旌旗皆是属于跟随着许安一起到来的其余黄巾军将校的。
此处便是四州黄巾军大营的主帐所在。
许安高坐于首座,阎忠落座在许安的身后右侧近前,刘辟落座在许安的身后左侧近前
其余诸将皆是列座于帐中的两侧,龚都、成廉、魏越等人皆是正襟危坐,纪昂麾下的一众四州黄巾军将校因为许安的原因,皆是拘谨非常,甚至有人不敢直视许安。
之所以有这种情况,一部分因为鹰狼卫的推波助澜,传言之中的许安已经是被神话,成为了黄天的化身,一些太平道的信众甚至认为未经过允许,直视天颜是不尊敬的表现。
另一部分则是因为许安的威望和身份。
“主公,人都到齐了,赵绩也到了。”
当最后一人步入帐中落座之后,刘辟微微倾身,对着还在专心翻阅文书的许安提醒道。。
许安放下手中的文书,扫视了一眼帐中的诸将。
他刚刚翻阅的文书,正是鹰狼卫呈上来的有关于疫病的情报。
粗略的一眼看去,他便看到了在略靠近帐门的位置,身穿赤狼服的赵绩正襟危坐,紧挨着他的是一名身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
虽然那中年男子的布衣之上还有几处破烂,但是却并没有让其看起来显得邋遢和不堪,看上去却是气度不凡。
许安收回了目光,他知道那穿着布衣的中年男子应该就是华佗。
鹰狼卫的禀报向来是事无巨细,华佗献出了治疗疫病的办法,许安自然是早就得知了华佗的存在。
所以这一次会议,他特地嘱咐传令的令骑将华佗也请了过来。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还研制出了用于外科手术的麻沸散。
现今战事频繁,许安麾下的黄巾军伤亡也有不少,之后若是刘宏一死,群雄并起,逐鹿中原之时,许安养精蓄锐之后,必定是要出并州加入角逐天下的队列,到时候伤兵只会更多。
现在的并州黄巾军治疗伤兵多半是军中医者和符祝治疗,除了本身的医学姿势外,就是依照着许安编写的护理手册来治疗伤兵病患。
护理手册,就是许安当初在上党郡时,想到了南丁格尔的事迹后,将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还有防疫手段,记录于上,编订成册,此举也使得黄巾军的伤兵痊愈率大大提高。
但是限制于医者的能力,黄巾军的伤兵还是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仍然有不少的伤兵在痛苦之中死去。
若是有医术几乎全能的华佗帮助,不说其他,只需要作为老师,在道堂之中传道授业,太平道的医学水平绝对是要提高一大截。
不仅伤兵的痊愈率会得到提高,最让许安看重的是华佗还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妇科、儿科正是许安和太平道现在所需要的。
不同于后世完善的医疗设施,医疗设备,还有学习多年的专业医生,这个时代的分娩真的可以算是一场劫难。
就算是贵族,就算是世家,就算是皇家,甚至都没有多少办法保证产妇和胎儿安全,一尸两命之事,死胎之事都不是什么罕见之事。
如今的时代,很多现代不算是什么大病的疾病,在这个时代都是可以要命的疾病。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性命不长,人到七十古来稀,并非是什么虚言,在古时候就算是养尊处优的贵族也没有多少人能活到七十岁的。
让许安重视的第二点,便是华佗擅长“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五禽戏便是华佗创编而成。
虽然现在许安和一众黄巾军的将校都颇为健康,但是谁也不敢保证以后。
历史上的死于疾病的名将不再少数,张辽、周泰、马超等将皆是死于疾病,甚至到了明代相隔千年,还有是不少的名将死于疾病,鄂国公常遇春病卒柳河川,而魏国公徐达也是死于背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之事,这些并非是什么杞人忧天之事。
许安可不想这些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若是有华佗这般的名医在侧,自己身体的健康和黄巾军中一众将校的健康,无疑能得到很大的保证。
这其中,最让许安担心的其实还是阎忠的身体,阎忠今年五十有四,但是这几年却是越发的苍老,疲态尽显。
虽然许安很想让阎忠多加休息,但是黄巾军如今就像是一台机器一般,阎忠是作为核心的部件存在保证并州黄巾军的运行和管理,现在并没有人可以接替的阎忠作为核心部件。
许攸智谋有余,却只长于军略,杨绩、庞渤、傅祁三人各有千秋,却只长于其职,也没有办法替代阎忠的位置。
许安要处理的事,就更为繁多了,只是许安一直以来都在坚持锻炼,没有放松,而且也不过二十多岁出头,自然是能够撑得住。
中低层的官吏短缺,也是一大难题,黄巾军的道堂虽然能提供一定的人才,但是偌大的并州,各个摊子一并铺开,屯田,工坊,练兵等等,仍然有很大的缺口需要补充。
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阎忠的工作量。
阎忠今年已经是五十四岁了,为了黄巾军四处奔走,从太行山一路南下到葵城,再到上党郡、河内郡、再到并州,后来还到了北部太行和幽州两郡,再如今又跟着许安一路马不停蹄的带领大军开赴冀州。
车马劳顿,长久的奔走,已是让阎忠衰老的越发快速,现在的阎忠和当初和许安初见的阎忠已经是相去甚远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疫病蔓延,也让华佗走上了台前,许安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招揽华佗的好机会。
许安双眼微眯,心中思索了起来,华佗出身并不低,若是低微,根本无法接触医学,而且取得这么高的成就,他必须要想一个办法,留下华佗为己用的办法。
虽然华佗现在人在黄巾军的大营,许安要想强留下华佗自然是轻而易举。
但是强留下一个医生,可不是什么好办法,既然其精通药理,那么可以救人,自然也能杀人,甚至就算是害人于无形,也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虽然按照历史上描述的华佗来看,华佗并非是那般的人物,但是强留诀不可取。
华佗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用官职相诱肯定是不可能,至于金银钱财更不用提,以华佗的医术无论去何地,只要他想要求取钱财,愿意付出高额诊金之人必然是如过江之鲤。
第四百三十六章 异人
许安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了一下头脑的胀痛。
这几日他也没有得到什么休息,麾下数万军兵,还有和卢植的博弈牵扯了他太多的精力、
漳水两岸的事务没有处理,纪昂一人独木难支,百万民众的迁移更是问题重重,许安将大部分的防务交给徐晃后,便马不停蹄的带着骁骑营的骑军,先行赶赴到了樟水北岸四州黄巾军大营。
一件又一件的事情接踵而来,就算是许安为此筹备了良久,但是各式各样新的问题,他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却是与雨后春笋一般相继冒了出来,更是增加了处理的麻烦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