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212章

黄天之世-第212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为了能获取胜利,许安可以狠下心肠,将麾下的军将毫不犹豫的拉上前线,拉上绞肉的战场,甚至亲自冲锋在前,黄巾军没有后路,太平道没有后路,一旦失败等待着他们的是比步入地狱还要凄惨的境地。
  这几日麾下军将的死伤,让刘虞一直是愁眉不展,连一丝的笑容都没有。
  不过好在刘虞意志还算是坚定,他知道如果他不能率先击破张燕带领的黄巾军,被冀州军捷足先登,对于那些四州的百姓来说,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正是这一决心,使得刘虞虽然因为麾下军将死伤而忧心,但依旧是较为坚定,也没有干涉邹靖的指挥。
  而这几日幽州军的猛攻其实有一部分也要得益于刘虞,正是刘虞爱惜军将,在每次战后都亲自前往军中探视伤兵,又命人抚恤亡卒亲属,说是视卒如爱子亦不为过。
  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正因为刘虞的举动,幽州军的军将无不是感激涕零,甘为效死,作战之时争先而恐后。


第四百二十三章 惊变
  “咚!”
  “咚!”
  “咚!”
  昂扬的战鼓声再次从汉军的军阵之中响起,如同潮水一般的汉军甲士在急促的战鼓声缓缓出阵。
  战鼓声如雷,无数汉军的甲士扛着简陋的攻城器具,在各自将校的带领下快步向前。
  邹靖的目光一直都在身前不远处的营寨之前,此时汉军的骑兵早已经护住了大军的两翼,由于一柄三叉戟一般刺入了官道。
  黄巾军的两处营垒,被汉军骑兵三支戟尖包在了形成的两处空间之中。
  “咚!”“咚!”“咚!”
  急促的战鼓声从黄巾军的营垒之中响起,大量黄巾军的军卒登时站起了身来。
  “咻————”“咻————”
  尖锐刺耳的哨音充斥在黄巾军的营垒之中,一队又一队黄巾军军卒顺着营帐之间的道路向着营墙的方向快速挺进。
  他们是黄巾军的武卒,他们是黄巾军的锐士,他们击溃了一部又一部的汉军。
  他们在葵城击败了“威声满天下”的朱儁,他们在汾水击溃了金吾卫袁滂,他们在永安将嚣张跋扈的南匈奴部打的抱头鼠窜。
  他们在朔方将南匈奴部的大单于斩于马下,他们在两郡之战,长驱直入为太平道夺下了幽州两郡之地。
  大量的伤亡使得悲伤情绪萦绕在黄巾军营垒之中,但是当战鼓声响起,当号角声响起,当那熟悉的木哨音响起,这些黄巾军的精锐,再度显露出了他们的峥嵘。
  邹靖面无表情的举起了手中的长枪。
  “呜————”
  连绵不绝的号角声从邹靖的身后陡然响起。
  “威武!!”
  成百上千的汉军甲士,踏出了军阵,扬起了滚滚的烟尘,向着不远处的黄巾军营垒杀将而去。
  烟尘滚滚,朔风吹袭而来,飞向天边,似乎将整个天空都布上一层阴霾。
  “杀!!!”
  汉军的甲士顶着箭雨杀到了近前,一架又一架带着倒勾的短梯被汉军搭在了营墙之上。
  后方汉军的步弓手也已经到达了射程,开始对着营墙之上的黄巾军弓手开始精准的点射。
  弓箭手的培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黄巾军的武卒的弩机不过只是临阵之时,用来限制敌军冲势,和杀伤的一种手段。
  黄巾军的弓手相比于汉军的弓手还是要弱上不少。
  当汉军的弓手开始发出声响之时,本来黄巾军还算繁多的弓箭都停止了声响。
  黄巾军的弓手并不愚蠢,他们的军官也不愚蠢,汉军的弓手明显要比黄巾军的弓手更为精准,对射只会造成弓手大量的损失。
  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么愚蠢的事,从尸山血海之中一路历练过来的黄巾军将校做不出来。
  “嘭!”
  八名汉军的力士奋力推动手中巨大的撞木,撞木狠狠的撞击在营墙之上,发出了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响,又引出了一阵令人牙酸的声响。
  营墙上站立的一名黄巾军伍长猝不及防之下,竟然从营墙之上摔落而下。
  无数杆长枪猛然刺出,锋利的枪尖一瞬间便刺破了那黄巾军伍长的身躯,鲜血顺着枪杆流淌而下,他的死亡并没有改变任何的事物。
  “嘭!”
  又是一声巨响,撞木再次狠狠的撞击在营墙之上,这处营墙之前本来就已经损毁,正是薄弱之处。
  汉军的力士对此早已经是有了经验,甚至凭借着经验,他们都能知道这出营墙,还需要多少次撞击才会倒塌。
  另外几处,汉军的军卒正在修复被黄巾军捣毁的土丘。
  说是土丘,实际上是一个用土堆积而成的缓坡,营墙低矮并非高大的城墙,堆积缓坡并不需要多久。
  用土修筑缓坡,营墙外的军卒可以顺着缓坡登上营墙,如同高大的攻城云梯一般。
  “放!!”
  黄巾军的营垒之中再度传来一声声嘶力竭的大吼,大量的箭矢陡然被激发而出,转瞬之间便在汉军阵中的带起了一声又一声的惨叫。
  身披着铁甲的汉军将校手持着锐利的兵刃,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成百上千的汉军甲士在隆隆的战鼓声和震耳欲聋的喊杀声之中疯狂的涌上了营墙。
  “汉军!!”
  最前方的一众汉军将校高高的举起了他们手中的兵刃。
  “威武!!!”
  前阵的汉军甲士再度爆发出一阵怒吼。
  在怒吼之声之中,大量的汉军军卒借着短梯的帮助,已经是登上了黄巾军本就残破营墙,双方的军士在营墙之上短兵相接。
  官道之上横戈的两处黄巾军营垒,就如同两座巨大血肉磨坊一样,急剧的消耗两军士卒的性命。
  张燕手持着雁翎刀,盯视着营垒外一面猩红的旌旗,那面旌旗的主人名字叫做邹靖,是汉军的破虏校尉,刘虞麾下第一大将。
  这一次汉军的攻击比之前的还要强上数倍,似乎汉军看出了黄巾军的虚弱,他们想要出动己方的底牌,毕其功于一役。
  甚至冀州汉军最为精锐的部曲——西园禁军!
  “万胜!!!”
  “危物!!!”
  呼喊声,喊杀声一阵接着一阵传来,金戈交击的声音一刻也没有断绝。
  邹靖面色冷冽,冷酷的看着正在拼死搏杀的军卒,无论是倒下了多少的军卒,似乎都对他的心境没有半分影响。
  不同于刘虞,在邹靖眼中,除了胜利之外,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只要能够获取胜利,他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这代价是成百上千名军卒的生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邹靖对于麾下普通军卒的性命看的十分的淡漠,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胜利更为重要。
  就算是一将功成万骨枯,那有如何,这才是世间的常理。
  一名又一名的汉军甲士倒在了营墙之上,但更多的汉军甲士已经是登上了营墙,营墙之上,黄巾军的武卒还有锐士和登上营墙的汉军甲士鏖战成一团。
  惨烈的肉搏战仍在在持续,接战不过半个多时辰,战斗却已经是进入了白热化之中。
  营墙的外侧有防御箭矢的挡板,但是内侧却没有任何的遮挡物。
  营垒之中的黄巾军的弓箭手乘此机会,向着登上了营墙的汉军甲士不断的射出羽箭,以此掩护己方的军卒。
  一处又一处薄弱的营墙被打破,汉军正开始向着缺口试着发起突击。
  邹靖观察着战局,凄厉的哀嚎声回荡在他的耳畔,但是却没有影响到他一分一毫,他驱策着战马再度上前,沉稳的下达着新的军令,他麾下的部曲正在逐步推进。
  “张燕……”
  邹靖说完了最后一道军令,抬起了头来,看向了不远处营墙上那飘扬着土黄色旌旗,那是张燕的旌旗。
  绣衣使者的情报,让邹靖认识了这名黄巾军的将领。
  相比于威名赫赫的许安,运筹帷幄的阎忠,文武双全的徐晃,凶名在外的吕布等人,张燕似乎显得有些平庸。
  只是每一次许安都选择将一些重要位置交付于张燕,而张燕每次都没出太大的差错,大部分都很好玩完成了任务,履行了他应该履行职责,这一点却是让邹靖感到了一些奇怪。
  也正是如此,邹靖才没有急于求成,一直是比较小心谨慎。
  “冯校尉,现在可以命令禁军进军了,‘蛾贼’已经露出了疲态,只要我们再加上一把火,张燕就不得亲自下场……”
  邹靖嘴角上扬,露出了一丝莫名的冷笑。
  冯芳听到邹靖的言语,毫不犹豫的下达了进军的命令。
  其实幽州军真正的指挥官,并不是刘虞,而是邹靖,刘虞不通军事,所有的大事皆是交由邹靖,对于战场上邹靖的请求,或者说是命令,冯芳和赵融两人都是当作刘虞的命令去执行。
  “呜————”
  低沉而苍凉的号角声缓缓响起。
  一千余名西园禁军几乎是再同一时刻迈出了自己的双腿。
  土黄色的大纛旗之下,张燕站直了身躯,高高的举起了手中的环首刀,一名又一名头缠着黄巾军的军卒慢慢的汇聚在了他周围。
  决战的时刻已经到来了,张燕嗅到了空气之中蕴藏着危险的味道。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出车彭彭,旌旗烈烈,天子命我,征战四方!
  “威武!!!”
  随着西园禁军的加入,胜利的天秤也开始慢慢倒向了汉军一方。
  大量的西园禁军从原本汉军打开的缺口,从堆砌好的土堆之上冲入黄巾军的营垒之中。
  如果说黄巾军的武卒是精锐,汉军的锐士是精锐,那么西园禁军无疑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这些禁军无不是披坚持锐,黄巾军锐士的革甲在禁军锋利的兵刃之下被轻而易举的划破。
  那坚固的盔甲,弓弩根本难以射穿,黄巾军军中只有一些强弩可以在近距离射穿这些禁军的甲胄。
  战局一点一滴的偏移,就算是张燕亲自上阵,奋力杀敌,也没有能将败势所扭转。
  战场的胜负并非只是依靠勇气所能决定……
  张燕再度斩杀了一名突入阵中的西园禁军,粘稠的鲜血顺着他盔沿滴落而下,此时前方的营墙已经有大半落入了汉军的手中,剩余的营墙也只是苦苦支撑,马上将要不保。
  “呜————”
  西园禁军那独特的号角声再度响起,张燕再次抬起头看向不远处邹靖那猩红色的旌旗,又看了一眼身前大队涌入营寨中的西园禁军。
  黑压压的汉军甲士举冰冷的利刃,犹如潮水一般涌来,那犹如闷雷的战鼓声,一下又一下锤击在张燕的胸口。
  张燕向后退了一步,身旁的亲卫皆是上前了一步,将他环绕在中央。
  战局已经是极为不利,但此时张燕的脸上却并没有一丝惊慌。
  “咻————————”
  一声极为刺耳的尖鸣声陡然从张燕所在的位置响起,就好像是一只鸟雀临死的哀嚎声一般,让人毛骨悚然,心中甚至感到了一些颤栗。
  西园禁军的军阵之中,两名身材比旁人要魁梧一些的汉军战将面色陡变。
  事出反常必有妖,黄巾军不可能无的放矢,那从张燕所在位置响起的怪鸣声,必然是什么信号。
  就在众人还在疑惑之际,似乎是印证了他们的猜想。
  一面玄黑色的旌旗陡然出现,黄巾军的营帐之中突然被破开,一面又一面玄黑的旌旗被竖起,一名又一名全身披甲,手持盾枪,腰别锤斧的黑甲军卒聚集在玄黑色的旌旗之下。
  “呼————”
  朔风吹袭而来,卷起动了那如墨一般的玄黑色旌旗。


第四百二十五章 陷阵之志!
  狂风骤起,烟消尘散。
  和张飞一起隐藏在西园禁军军阵之中的关羽瞳孔微缩,狂风卷起了那如墨一般的玄黑色旌旗,露出了旌旗之上的两个斗大的汉字——陷阵!
  黄巾军的锐士,绣衣使者给出的评价是可以比拟寻常郡国兵,稍逊于边郡之兵。
  黄巾军的武卒,比之边郡精兵稍胜一筹,而要逊色于汉军锐士。
  对比汉军锐士和中央禁军的,在黄巾军军中一直都是黄天使者。
  黄天使者的诺大的名声,不仅仅是他们全部都是由狂热无比的太平道信徒组织而成,而打下的名声。
  昔日张角、张宝、张梁尚在时,麾下黄天使者共记录六十四战,六十四战虽然有胜有败,但是没有一次是无令而后撤。
  等到许安成为了大贤良师,重建黄天使者,黄天使者也没有出现过无令擅动者。
  广宗殿后战,黄绍带领两千黄天使者殿后,两千名黄天使者无一投降,尽数战死,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没有后退哪怕半步。
  这就是黄天使者为什么如此名声大噪的原因。
  但是朔方之战后,一支怪异的部曲出现在了绣衣使者暗探的视线之中,而这支部曲的名字便是名为“陷阵”。
  于在朔方之战、两郡袭取战大放异彩,展露出了峥嵘的骁骑营不同,陷阵营的表现看起来颇为平庸。
  而陷阵营之所以被绣衣使者的暗探所关注,便是因为非常奇特的一点——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所将八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
  只要是陷阵营参与的战事,战斗往往在转瞬之间便结束,汉军的军阵瞬息之间便已是被其攻破。
  其攻势迅猛,犹如疾风浪涛一般。
  “陷阵营……”
  张飞虎眼一凛,几乎是关羽同一时刻注意到突然出现的陷阵营。
  关羽一把按住张飞的肩膀,沉声喝道:“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张飞回头看向身后,那里是刘备所在位置,冯芬虽然是助军右校尉,但是他肯定是不会亲身上阵。
  西园禁军八名校尉的任职,其实并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有勇略,是否够资格,是否能带领军队。
  更多是一种妥协,一种利益的分配,权力的交换,皇帝建立西园禁军,让蹇硕担任上军校尉,将几营的禁军掌握在手中,但是也不得不的将一部分校尉分给世家。
  冯芬是已故大宦官曹节的女婿,推他上位只不过是因为他的身份罢了,至于打仗,冯芬自然是一窍不通。
  在洛阳的时候,冯芬就是蹇硕的应声虫,他的职责就是支持蹇硕的决定,就已经是足够了,这就是他的作用。
  调遣冯芬跟随刘虞平叛,也是刘宏看到冯芬忠心,刘虞虽然在北地有名望,但是刘宏害怕刘虞指挥不动幽州的骄兵悍将,还有赵融。
  虽然事实证明,刘宏的担心是多余的,刘虞在幽州的声望远远超乎了刘宏的想象。
  刘备看到关羽和张飞两人投来的目光,毫不犹豫将手中的长剑向前一压。
  “呜————”
  身后禁军的号手也吹响了西园禁军独有的角号。
  低沉的号角声,伴随着那刺耳的尖鸣声,骤然传遍了整个汉军的军阵。
  陷阵营的突然出现打乱了邹靖原本已经安排好了的计划。
  这几日的鏖战之中,邹靖自以为摸清了张燕军的底细。
  要知道,汉军的猛攻多次突入了黄巾军的营垒,甚至已经是占领不少营墙上的位置,虽然最后都被击退了,但是那是张燕亲自下场,带着亲卫奋战之后的结果。
  正是因为张燕的下场,让邹靖看准了机会。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黄巾之乱时,就已经跟随着他作战,三人皆是勇武过于常人,尤其是关羽和张飞两人,斩将夺旗几乎犹如探囊取物一般轻松。
  这也是为什么在得知刘备被弃官免职之后,邹靖极力邀请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加入军中,并向着刘虞极力举荐刘备三人。
  刘备被封为南部都尉,关羽、张飞两人被封为军候,邹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