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他们并没有站起来,迫不及待的围拢过去,一直等到夕阳西下,营地中燃起了点点的火光,黄巾军的军卒大声的呼喊开饭时。营地中的民众才井然有序的拿着各式盛物的器皿,排着队前去领取粥饭。
不过他们现在如此井然有序,也并非是因为懂得礼貌谦让,遵守规定。
此前分发饭食的,其实并没有现在的井然有序,相反还十分的混乱是,甚至还发生了打架斗殴和踩踏的时间。
但是纪昂早就料到了这种的事的发生,他下达了严令,禁止闹事,哄抢。
但有吵吵嚷嚷,争论不休,唯恐落于人后,争于人先者,统统处罚,而且失去当日取饭的资格。
甚至于纪昂还处死了几个因为争抢,而打翻了煮着粟米粥陶罐的闹事者,因此这件事,有了前车之鉴,众人的情绪才逐渐趋于稳定,到了开饭的时候,也轻易不敢拥挤和插队了。
为了便于管理,基本上每一处行军的队伍,一个营地中的人,都是大概属于同一个地方的,作为护卫的黄巾军军卒,就是直接分离出来的壮丁。
壮丁们头缠黄巾重任军卒,由纪昂派人带领,行军的时候就在道路的两侧,护卫官道中央那些老弱妇孺的安全。
……
大帐之中,灯火没有人添置,帐内的灯光正在慢慢的黯淡下去。
纪昂看着案桌上的地图,双眉紧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地图是豫州鹰卫缇骑呈给纪昂的,也不知道鹰卫的缇骑从什么地方带来的,倒是颇为详细,将周边的情况都画的十分清楚,甚至连一些地形都标注的比较详细。
鹰卫缇骑给带来的好处远远不止一张地图,些许的情报,这些被派往四州支援太平道起事的鹰卫缇骑,无一不是曾经在各军中的斥候精锐,起事之后,这些鹰卫缇骑也开始重操旧业,做起了老本行。
纪昂在地图上点了点,微微舒展开了一些眉头。
之前让他皱眉的不是汉军的袭扰,而是行军的速度确实太缓慢了,到现在已经是八月二十七日了,他们才终于离开了豫州的地界,到达了徐州的彭城国境内。
而这个时候豫州的汉军终于是回过了神来,豫州汉军沿着官道已经是跟了上来。
而这个时候,一个不好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兖州刺史桥瑁集结郡兵,连结豪强世家的乡勇,在山阳郡,一举击溃了兖州的黄巾军主力。
兖州黄巾一部分向北撤离,另一部分则是向着与兖州山阳郡接壤的徐州彭城国,想要和纪昂,还有处于徐州彭城国右侧的下邳郡黄巾军会和。
不过也并非没有好消息。
现在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徐州的黄巾军击败了徐州汉军的主力部队,如今徐州汉军新败,不敢擅自出击,也就是说徐州还是比较安全的。
只是现在兖州汉军和豫州汉军,就在彭城国的西北部和西南部方向,紧紧的尾随着撤到彭城国的兖州黄巾败军,和纪昂统领的葛陂黄巾军。
他们是绝对不会就这么轻易放任黄巾军安然北撤到济北国,和青州黄巾军胜利会师的。
……
九月四日。
葛陂黄巾军、兖州黄巾败军、下邳黄巾军,三股黄巾军在徐州东海郡,阴平城成功会师,决定以豫州太平道渠帅纪昂为主将,徐州太平道渠帅张辏В╧ǎi)为副将。
三股黄巾军势力合兵一处,渡过了徐州彭城国,想从豫州鲁国,向着北面的兖州济北国方向进发。
徐州琅琊郡黄巾军,没有与三州黄巾军会和,而是向北撤离,通过北面青州的北海国,然后经乐安国,向着平原郡进发。
九月八日。
纪昂统领的三州黄巾军前军与豫州军接战,豫州军占据地利,击退了数次黄巾军的突击。
九月十日,破晓。
纪昂再度点起大军,亲临战阵,黄巾军前军一鼓作气,击破了防御的豫州军,豫州刺史只能带领豫州军残部退守城池,失去了野战的能力。
九月十五日。
三州黄巾军在泗水开始过渡。
一直到九月二十八日,三州黄巾军共计四十万人终于渡过了泗水。
但在渡河的途中,就算纪昂严防死守,但四十万人渡河,还是没有防备住豫州军的袭击。
三州黄巾军在泗水河旁,抛下了一万余具尸体。
十月四日,甩掉了豫州军后,三州黄巾军的行军速度也加快了不少,终于在这一天进入了济北国境内。
豫州刺史无可奈何,但是他也不能带兵出州,而且也力有未逮,只能眼看着纪昂领着黄巾大军,往济北国撤离。
兖州刺史桥瑁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鲁国属于豫州,没有命令,他也不能去干涉豫州的战事,带兵出州,形同谋反,尤其是现在废除了刺史改置为州牧,绣衣使者监察地方。
放走黄巾军事小,被认定成谋反,那却是极为不值。
至于兖州的济北国,桥瑁完全没有想法,因为此时的济北国,已经被青州黄巾军所占领,十余万青州黄巾军就在济北国,还有之前被桥瑁击溃的兖州黄巾军残部,如今三州黄巾军渡过了泗水,北上济北国,也就是说济北国还要再加上将近四十万的三州黄巾军。
除非桥瑁是疯了,不然他不可能任为只凭着自己麾下这一万多名郡兵,加上部分乡勇,在没有地利的情况下,能同时应对五十多万的黄巾军。
豫州军借着鲁国的地利,都没有能抵挡住三州黄巾军北上,反而是损兵折将。
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兖州黄巾军主力已经被桥瑁击退,这也是大功一件。
现在的兖州,是黄巾复起的四州之中损失的最小的州,而且还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现在最好的情况,就是维持现状,若是兖州军进攻济北国战败,恐怕兖州也可能演变成青州那般糜烂的局势。
第三百七十六章 冀州风云
十月三日,冀州的气氛越发的紧张起来。
并州黄巾主力在许安的带领下,凭借着攻城利器配重抛石机,接连攻克了常山国的蒲吾和真定、巨鹿郡的下曲阳和鄡县('qiāo)四座城池。
控制了常山国的中部进入井陉的区域,以及巨鹿郡的北部地区。
鄡县南面漳水上此时搭建了不少的浮桥,一队队手持兵戈的黄巾军军卒,在将校的指挥下井然有序的向着漳水的南岸行去。
此时漳水的南岸已经聚集了不少的黄巾军了,作为先锋的乌桓突骑,早已散步在漳水的南岸警戒。
而由归降的南匈奴的骑兵,也就是并州义从,他们也在骁骑营的带领下,直奔着南面不远处的阜城(fù)。
“嗬哈——嗬哈——”
渡口处,黄巾军的力士们憋足了力气,用力的拖拽着手中的绳索。
“一、二、拉!”
“嗬哈——嗬哈——”
“嘭!”
高大的抛石投石机终于被拉上了渡船,不小的重量使得渡船向着一旁倾斜了一些,也溅起了不小的水花。
渡船微微向着一旁侵斜了一些,船上的黄巾力士见状也是不敢放松,再次一起用力将抛石投石机拉到了船的正中央,渡船这才开始慢慢重新稳定了下来。
“咻————”
木哨音响起,六艘渡船缓缓地驶离了鄡县的渡口。
风帆扬起,渡船的速度也在慢慢的加快,随着水波的摇动,渡船也开始慢慢的摇晃了起来,但仍旧是向着南岸的方向移动而去。
六艘渡船之中,五艘都是运载一辆投石车,但是还有一艘渡船却并没有运送投石车。
这一艘的渡船上的旌旗也比其余五艘渡船更多,渡船上站着不少的兵丁,这处渡船上正是许安的座船。
许安收回了看着渡口的目光,虽然已经是十月了,但是冀州的天气还是有些炎热。
“军师,渡河大概还需要多久。”
许安转头向一旁的阎忠询问道,后勤、统筹这一方面许安都是交给阎忠来管理的,渡河也在阎忠的管理范围之内。
阎忠微一思索回答道:“按照现在的速度,今日酉时之前,应该能全数渡河,步卒过河时间要早一些,主要还是运送攻城器械过河,实在是有些耗费时间。”
许安双手交叉放在胸口的前方,目光微微有些闪烁:“那就是说,要到明日我们才能抵达安平国的阜城。”
“十月四日,离预定计划还有十六天……”
许安目光凝重的看着浮桥上正在慢慢前行的黄巾军军卒们。
四州的黄巾军如今才刚刚渡过黄河不久,还在平原郡的平原城附近,根据之前鹰卫的汇报,聚集在平原城的四州黄巾军,总人口已经是超过了一百二十万人。
给黄巾军撤离留下的时间确实有些紧张,只剩下了短短的十六天,半个月的时间。
不过平原城的西北面就是清河国,算是处于边界地带,现在的清河国已经有大半,都落在了乌桓峭王的手中。
颜良、文丑、高览三人虽然也是名将,但冀州军先天性不足,确少骑兵,并且无论是兵力,还是兵员的素质都在交锋之中远远处于劣势。
乌桓峭王带领的五万步骑,其中的骑兵基本都是骁勇善战的乌桓突骑,他们骑术精湛无比,就好像在马背上生了根一般,甚至可以做出各种各样不可思议的姿势,而且因为攻破了幽州数郡,他们也获得了不少的武器补给,不再是如同以往那般武备非常落后。
当然他们若是面对的是边郡之地的汉军骑兵,他们自然是比不过,但是对于处于冀州这种内地的汉军骑兵来说,这些乌桓骑兵根本是难以抵挡。
而且乌桓峭王此次带来的步卒,有不少也是张举军中的精锐,比内陆的郡兵也要强上几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力相差悬殊,颜良、文丑、高览三人战阵经验不凡,但依旧是没有办法抵挡乌桓峭王带领的步骑南下。
于是,乌桓峭王就这样大摇大摆的攻入了冀州的腹地,位于河间国和渤海郡的冀州汉军主力无力抵挡乌桓峭王的军队,就更不要提清河国的那数千郡国兵了。
而且张举的燕国军不仅劫掠清河国,其触手也伸到了和清河国东部,接壤的平原郡。
现在正处于平原郡的四州黄巾军,已经和张举的燕国军成功的建立了联络。
不过之前许安还担心,乌桓峭王带领南下的军队会不会和四州的黄巾军发生冲突,但实际情况告诉许安,他实在是想的太多了。
冀州太过于富庶,此次南下的乌桓峭王军,几乎抢的盆满钵满,他们更热衷于抢那些富得流油的豪强和世家,直接在仓库里面抢夺军营。
对于苦哈哈,看起来就没有什么油水的黄巾军,他们根本看不上眼。
劫掠黄巾军有什么好处?不仅可能引得黄巾军的反击,而且最多就劫掠一些少许的钱财和一些粮食。
四州黄巾军虽然攻破了不少的城乡,也拿到了不少的钱财和粮食,但是持有的钱财并不多,大部分的车架都用来装运粮草了,些许金银都被瓜分一空,到了兵丁将校的口袋里面了,根本没有集中起来。
有这个功夫,还不如去抢清河国和平原郡的大户,这样不仅来得轻松惬意,而且还不需要承担多少风险,毕竟这个时候冀州清河国的郡兵,都龟缩在城池中不敢出来。
四州黄巾军上百万人,怎么说也是个庞然大物,攻击四州黄巾军,不说和黄巾军交恶后,张举会不会惩戒。
甚至要是牙口不太好,还没等找到什么好处,反而有损兵折将的危险。
不过相应的,乌桓峭王带领的军队,他们纯属是为了好处而来,说什么掩护四州黄巾军转移,实际上并非是主要的任务,只不过是顺带为之。
等到抢完了清河国,乌桓峭王肯定会带兵北撤,许安也不可能拿这个事去找张举要什么说法,大家早就是心知肚明了。
许安之前派使者让张举出兵策应,也只是害怕因为自己的出现,历史发生改变,张举可能不会派兵南下做的一份保险,而并非真的是将希望全部寄托于在张举军的手中。
“时间应该是够的。”
阎忠扫视了一眼船上忙碌的兵丁,沉声言道。
“不过我们好像低估了刘虞和蹇硕这两个人。”
阎忠面色有些凝重,走到许安的近前,低声言道。
“刘石那边已经被刘虞反制住了,常山国北部的郡国兵和中山国的郡国兵集结时间,比我们预计的时间要早很多。”
“蹇硕现在也已经整合魏郡、巨鹿郡、赵国、常山国南部四处郡国的郡国兵,现在麾下合计兵力大概有两万余人,现在屯兵于廮(yǐng)陶城,恐怕也是收到了我军四州黄巾在平原郡集合的信息,弄清楚了我们的意图。”
四州黄巾军闹出如此大的动静,一路突破了无数的封锁,全都往青州的平原郡集结,而许安又亲自统帅并州黄巾军主力从井陉关出击,一路攻破真定等城,甚至攻入了冀州的腹地安平国。
只需要摊开地图一看黄巾军的行军路线,就算是再无能的将军,也能明白许安这是想要从冀州,接引四州的黄巾军到并州去。
进入并州的各个关口全数被许安所控制,现在的许安,击败了南匈奴,获得了南匈奴部的效忠,又攻破了幽州代郡、上谷郡两郡之地,拉着上谷乌桓也加入了黄巾军的队伍,无论是实力还是潜力都今非昔比。
若是再让这百万黄巾从容的进入井陉,进入到并州之内,那么许安治下的总人口恐怕要迫近三百万大关,势力将会更加的膨胀。
这百万人口之中,有数十万的青壮,而且其中不少不少经历过了大战,见了鲜血合格的兵丁。
这无疑会使得黄巾军的势力膨胀到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
汉帝国的京城就在洛阳,距离并州黄巾军控制的太行陉天井关,其实并没有多远,只是说如果黄巾军要攻击洛阳,那么必须先攻破河内郡,然后渡过黄河,打破十数道关卡,方可进入洛阳盆地。
这对于之前只有两三万可以调动常备军的并州黄巾军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乌桓和匈奴毕竟是草原上的势力,居住于长城以北,他们也要戒备北方的鲜卑,无法全力支持黄巾军。
但是一旦四州百万人口加入并州,那么并州军只要韬光养晦一段时间,必然就会有威胁到洛阳的势力。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汉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四州百万黄巾就这样安然进入井陉,进入并州。
但许安和并州黄巾军的名声实在是,有些让人感到畏惧。
汉军与并州黄巾军的数次大战,皆是以汉军失败告终,“威声满天下”的朱儁死在了许安的手上,卢植被刘辟所击退,连叛乱的南匈奴和控弦之士上十万的上谷乌桓,都选择了臣服。
市井的一些流言如果不加以遏制,其影响的范围和深渊性,可能远远超过众人的想象。
光和七年,内外俱起,八州并发,百万黄巾揭竿而起,成跨州连郡之势,声势浩大无比,却被汉军以雷霆之势就此扑灭,天下皆为汉室之强悍而震动。
而就在这时,许安却是异军突起,自太行山起,一路辗转千里,重兴黄巾,再举道旗,连败汉军。
许安的种种战绩,汉廷根本没有办法去遮盖,于是各种各样的事情,也随着那些战绩,杀敌传向远方。
加上处于汉地少许鹰卫缇骑的推波助澜,更是让传言更为夸大。
甚至相当一部分的人,都认为许安确实是黄天化身的,给许安带上了一丝神话的色彩。
一人言市有虎,魏王不信,二人言市有虎,魏王疑之,三人言市有虎,魏王信之。
三人成虎,这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