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157章

黄天之世-第157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璋站在第一排,转过头便看到了,台下由三千余名黄巾军的武卒组成的军阵,所有的人目光都停留在他们的身上。
  面对直冲而来的匈奴胡骑,田獐没有过紧张,面对逼迫而来的汉军锐士,田璋没有过紧张,但面对三千余名袍泽的目光时,他却紧张了起来。
  更让田璋紧张的是,就在不远处,还站着一众黄巾军的将校。
  身穿百花锦袍的那名战将,面色肃然,两道剑眉下的双目中透出迫人的目光,只是望之亦不由暗自生惊,此人多半是以勇武著称的吕布吕奉先。
  而另一名穿着素袍的战将,面色温和,目若朗星,身形健硕,看起来颇为内敛。
  黄巾军中穿素袍的武将只有一人,那人就是徐晃。
  田璋有些激动,这是他第一次如今近的距离看到一众黄巾军的将领。
  而他们的前方,站立的正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许安。
  田璋努力的挺直背脊,心里已是万分激动。
  许安已经缓步走向他们,身后数名顶盔掼甲的黄天使者捧着锦盒跟在许安的身后,田璋看到了锦盒中摆放的东西,是一枚枚是五角星的形状铁块。


第三百五十四章 漠南勋章
  “朔方血战,北定漠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许安站在六十名武卒的面前,慨声言道。
  田璋再度将背脊挺直了一些,双眼目视着前方。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逝者已逝,而生者亦需继续前行。”
  “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带着我们死去的袍泽,死去的同道,他们的志向,他们的愿望而活下去,并为之拼搏!”
  田璋的眼眶有些湿润,一路走来,熟悉的人离开了不知有几何。
  朔方血战,那匈奴人疯狂、狰狞的面目彷佛再度出现在了眼前,血流成河的战场,奋力厮杀的军卒……
  “你们是武卒营中,战功最为卓著的人。”
  “正是因为有你们奋战,所以我们才能战胜匈奴人,正是因为有你们舍生,所以我们才能北定漠南。”
  “我代表太平道对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许安将右手放于左胸的心脏之处,庄重的言道。
  黄天使者双手捧着锦盒递到了许安的手边。
  许安郑重其事的从锦盒中取出一枚圆形的勋章。
  勋章外围是一圈蟠螭纹,而正中央则是一面绘着兽纹的盾牌。
  王起就站在第一列的第一位。
  此时他看着许安手握着勋章,缓步走了过来。
  王起只感觉一阵口干舌燥,身躯更是僵硬无比,他没办法做出其他的动作,只是尽可能的保持挺拔的站姿。
  “你叫王起对吧。”
  许安走到了王起的身前,同时询问声也在王起的耳旁响起。
  王起看着眼前面色肃然的许安,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的紧张开始慢慢的消失。
  “为武卒营队率,朔方战前队下共有五十三人,朔方血战阵亡二十三人,伤十一人,”
  王起没有言语,不是他不想,而是从心中涌起的悲伤使他难以言语。
  三十四人埋骨朔方,每一个人的名字,他都记得,那是他的部下,是他的战友,是他可以托付生命的袍泽。
  “当匈奴步卒突击时,你并没有退后,而是高举着队率旗,带领着剩余的军卒奋战,被创五处,中三箭,直到援军赶到。”
  “全队得战功一百零二级,斩杀匈奴百长两名。”
  黄巾军战场上的战功,以敌人的左耳计算,一只左耳,即为一级
  许安念出了王起小队的战绩,他花了一整夜的时间,将六十名被选到授勋的官兵名字和战功都背了下来。
  这些军卒跟随着他转战千里,出生入死,如果可以,许安想要记住所有人的名字。
  不仅是活着的人,死去的人也是一样。
  许安很早的时候就想过修建忠烈祠,用来祭奠那些战死了的军兵。
  只可惜军中的文吏短缺,没有办法所有人的姓名记录下来,没有那么多的简牍,没有那么多的人力。
  也没有一个安稳的地方,可以让许安将忠烈祠建起来。
  虽然连番的大胜鼓舞了黄巾军的将领,鼓舞了太平道的信众。
  但是许安却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楚汉帝国潜藏着的力量,他清楚东汉末年这一段混乱的世道,将会掀起怎样的风暴。
  不过,现在许安已经下定了决心。
  许安准备在晋阳的北城,修建一座高台,修建一座广场。
  战死者魂归黄天,也当铭记在后人之心中。
  “我代表太平道授予你朔方勋章,以证明你们参与了朔方之役。”
  许安将手中的勋章,郑重其事的挂在了王起的胸口。
  雾气浮现在王起的眼前。
  “我代表太平道授予你漠南勋章,以表彰你们在朔方血战中的英勇奋战。”
  许安再次将一枚勋章挂在了王起的胸前。
  随后许安伸出了自己的右手,握住了王起的右手。
  许安紧紧的握着王起的右手,郑重的言道:“我会永远的记得你立下的功勋,太平道亦会永远的记得你们立下的功勋,我绝不会忘记,黄巾军不会,太平道不会,站在我们身后的民众也绝对不会。”
  “我会在晋阳的北城,修建一座崭新的广场,我会让工匠雕刻一座丰碑立于广场的中央,将为黄天而战,死去军卒的姓名尽数刻于其上,世代受香火供奉,让世人永记。”
  “等到我们建立黄天之世的那一天,所有人的都能在忠烈碑前,看到那些曾为黄天之世而奋战的先驱者。”
  “诺!”
  王起大声的应喝着。
  他擦干了眼前的泪水,眼神再度变得坚毅了起来。
  许安拍了拍王起的肩膀,向右侧走去。
  一枚漠南勋章、一枚朔方勋章被许安授予了陈伍。
  再然后便是杨木和田璋。
  田璋目视着前方,他的余光看到许安已经将勋章佩戴在了杨木的身上。
  许安将他们的战功,还有名字都清晰的念了出来,并没有丝毫的错漏。
  甚至连杨木是赤石岭之战后归降的军卒,这样的细节都记了下来。
  许安再移一步走到了田璋的身前,
  田璋压抑着激动的心情,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他有些惶恐,他盯着许安的下巴,不敢抬头直视许安。
  出乎田璋意料的是,许安并没有先给他授勋,也没有跟他说话。
  而是伸出了双手,整理了一下他有些皱巴巴的衣服。
  “田璋,朔方之战斩功十三级,救援队友,斩杀匈奴百长一人。”
  “我代表太平道授予你漠南勋章,以表彰你在朔方血战中的英勇奋战。”
  待到整理完田璋皱巴巴的衣服后,许安才将漠南勋章郑重其事佩戴在了田璋的胸口。
  田璋鼻子微酸,眼眶也红润了起来。
  “我代表太平道授予你朔方勋章,以证明你参与了朔方之役。”
  许安将第二枚勋章佩戴在了田璋的胸口。
  一枚枚勋章被许安将起佩戴在了六十名武卒的胸前。
  校场伤鹰狼卫的缇骑捧着木匣,将一枚枚铁铸的勋章,交付到各队队率的手中。
  木匣中盛放的正是“朔方勋章”。
  朔方勋章,是他们参与朔方之役的证明。
  “万胜!!!”
  山呼海啸般的声音传来,授勋仪式已经结束。
  阎忠看着台下一名名面色激动的军卒,看着台上一众激动不己的军卒。
  他此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许安要命令工匠赶制这些所谓的“勋章”。
  现在阎忠明白了,他远远的低估了那些勋章的力量,所起到的作用。


第三百五十五章 乌桓使者
  出兵日期定在了五月十三日,日期在忙碌的时候渐渐的迫近,黄巾军各部也已经行动了起来。
  许安从原来的匈奴部族征调了一万两千骑,编为并州义从,随军出征,作为大军的先锋。
  而这一万两千名并州义从,也从美稷等地赶到了晋阳的城外。
  如今的晋阳城外,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军兵,来自各地的精锐部队都集结在了晋阳城外。
  至于攻城的器械,早在晋阳军议之前,就已经被许安全部调集去了雁门郡的东部,毕竟攻城器械速度缓慢,若是随军出征,只怕是要耽误很多的时间。
  许安还征集了一批工匠去往北地,打造攻城器械,但是攻城器械现在还是颇有些短缺。
  不过这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了,今年八月的时候,就是和凉州、幽州两股势力约定出兵的时间。
  原来许安是想要拖延一下时间,让黄巾军也能有更多的准备时间,黄巾军连续作战定然会有些疲惫,许安也是看在了眼里。
  但是各地越来越活跃的绣衣使者,却是让青州等地太平道信众的活动越来越困难。
  甚至于每一段时间,都有太平道的信众被抓走,然后传道的地方被绣衣使者查处。
  奉命潜伏在青州等地的鹰卫都暴漏了一些。
  时间已经是不能再拖延下去了,再拖延下去,只怕是绣衣使者就会发现青州等地黄巾军的图谋,发现许安的计划,进而让汉廷起了警惕之心。
  这功亏一篑的结果,许安实在是无法接受,而黄巾军和太平道也是无力再承担这样严重的打击。
  想到这里,许安心绪不由的有些焦虑和不安。
  阎忠也发现了许安有些坐立不安,于是开口问道:“明公似乎有些心烦意乱啊。”
  “军师,你说我发起两郡之战,是不是有些仓促了。”
  许安叹了一口气,言道。
  阎忠心思灵活,自然是知道许安为什么心烦意乱,当即宽慰道:“张举叛乱,看是声势浩大,但幽州无险可守,张举一介武夫,汉廷尚未反应过来,所以让他得了先机。”
  “冀州人口众多,联通司隶,青州多地,等到汉军缓过神来,平灭张举易如反掌。”
  “此时若不取代郡、上谷郡两郡,只怕下回便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许安微微皱眉,说道。
  “我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我还是有点担心,连番作战,军队战斗力下滑,到时候无法接应青州等地黄巾军,毕竟如今的汉廷的冀州可不容小觑啊。”
  许安看了一眼身前的地图,因为刘焉早了一年上表,所以现在的冀州要远比历史上188年的冀州,更为强大。
  不仅是郡兵增多了不少,地方豪强和世家也乘机编练了不少乡勇和家兵。
  冀州两经战乱,本就人心惶惶,残存的世家豪强谋求自保,凉州、并州、幽州三州之地愈演愈烈的动荡,更是让冀州的豪强世家急切了起来。
  毕竟幽州到冀州,可是一马平川,根本没有什么关卡可以阻挡乌桓的骑兵南下。
  这也是为什么不能拖延发兵的时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阎忠摇了摇绢扇,笑道。
  “明公所忧虑之事,无非是我军主力久战疲惫,恐难敌冀州汉军,使得青州黄巾转进失败,被困于青州之地。”
  “不错,正是如此”
  许安苦笑着,点了点头。
  “其实明公无须忧虑此事,我军进取代郡、上谷两郡,收下的可不仅仅是两郡之地。”
  阎忠合起绢扇,点道。
  “上谷乌桓部众约有近三十万人,乌桓突骑骁勇异常,乌桓马的冲击力优于匈奴等部,乌桓突骑更有‘天下名骑’之称。我军只需要给予征募的乌桓突骑甲胄、兵刃,即可让其变为媲美于骁骑营的强军!”
  “我军疲惫之师乃是武卒营、锐士营等步兵营,但仍然有骁骑营,夺取两郡,亦可收上谷郡乌桓之心,冀州地势开拓,便于骑兵作战,有乌桓突骑何愁战事不胜?”
  “更何况明公如今又降伏匈奴,可以征募义从,充实军队,匈奴善射,只要让其装备强弓,何愁不能压制冀州强弩?”
  许安面色微变,转忧为喜。
  “这……却是我想岔了地方。”
  这么久来他却是钻了牛角尖,陷入了死胡同里面。
  一直想着用麾下的黄巾军来应付冀州汉军,却忘记考虑了乌桓、匈奴两个部族。
  现在阎忠一点拨,倒是让许安恍然大悟了。
  “明公如今要做的,便是扩大工坊的规模,全力打造甲胄、兵刃,好便于武装匈奴、乌桓义从。”
  许安摇了摇头。
  “工坊规模如今快到了极限了,但是并州的工匠人数就这么一些,基础终究是还是薄弱了一些啊。”
  招募工匠、培养工匠也不是那么好办的,主要还是人口缺乏。
  现在并州种地的人都缺少,现在的并州连乞讨之人甚至都见不到了,乞讨的人都被黄巾军集中了起来,发放农具,集中建立民屯。
  只有很少不愿意事生产的懒惰之人还做乞讨之事,不过那些乞讨的人已经上了鹰狼卫的黑名单,一到某地,就有鹰卫的缇骑去揭露他们的真实情况。
  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打断了许安和阎忠的言语。
  敲门声从门外响起,随后许安亲卫统领徐大的声音从门外传了进来。
  “启禀主公,乌桓使者安仆延、外务使田仲求见。”
  许安和阎忠对视一眼,眼中皆是露出了疑惑了神色,两人都有些困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候,安仆延和田仲怎么突然到了晋阳城。
  关于攻略代郡、上谷郡两郡的计划已经全部告知了上谷乌桓。
  就在前几天,难楼也写了回信,答应了要求。
  甚至正如张燕所说,上谷的乌桓将姿态放得很低,难楼也没有一开始见田仲时的趾高气昂。
  计划许安是命令田仲带去的,而是也让田仲作为使者随难楼一起出征,也便于和乌桓的沟通。
  但是如今黄巾军还没有出发,田仲明明还有任务在身,却是和乌桓的使者安仆延一起,又从上谷乌桓的驻地返回了晋阳城。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联姻?
  “让他们进来吧。”
  许安端正了一下身子,应承了一声。
  随后门外便再度传来了一阵脚步声。
  木门被守在房舍外的黄天使者缓缓拉开拉开,露出了田仲和安仆延两人的身影。
  守在门外的徐大将安仆延腰间佩戴的短刀拿了下来。
  随后田仲和安仆延两人一并走了进来。
  “外务使田仲拜见大贤良师、阎军师。”
  “乌桓使者安仆延拜见大贤良师、阎军师。”
  田仲和安仆延进入房中,一齐下拜道。
  田仲是符祝出身,对于许安自然是崇敬无比。
  而安仆延是乌桓的使者,晋阳典礼黄巾军的威势却是让安仆延心悦臣服,更是放低了身段。
  所以两人只是刚一进入房中,便是一齐下拜,向着许安行礼。
  许安和阎忠两人没有站起来,坐着回了一礼。
  见礼完毕,田仲和安仆延两人没有停留,迈步走入房中,然后跪坐在了许安的身前不远处。
  许安面露疑惑之色,他没有绕弯子,而是直接了当的问道:“田仲你不是应该和安仆延两人在上谷乌桓部,此行去而复返却是为什么而来?”
  田仲面色古怪的看了安仆延一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面色有些犹豫。
  许安和阎忠同时注意到了田仲奇怪的神色,两人对视了一眼,皆是感觉疑惑不已。
  “有话直说即可,不必遮遮掩掩,你们上谷乌桓部此行过来,到底是所谓何事。”
  许安再度出声问道,现在时间宝贵,他不可能一直在田仲和安仆延身上耗费时间。
  更何况,许安还需要田仲去上谷乌桓部待在难楼的身旁。
  注意到田仲的目光,安仆延似乎也是下定了决心。
  安仆延跪坐在地,双手握成拳撑着地板,伏低了身躯,他的头几乎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