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旌再上前一步,压低声音沉声喊道。
许攸没有回头,只是向着周旌的丢下了一句话。
“想活命,就相信我。”
周旌闻言一顿,他脸上神情不停的变幻,但终究还是没有再劝阻许攸。
他的双目盯视着眼前的那鹰卫。
牙白色的白鹰服,是鹰卫百户官的身份象征。
等同于绣衣使者的金印使,也算是鹰卫中的高级官员,他的护卫肯定在不远处,而且肯定有办法能逃出绣衣使者的追捕。
许攸要借着鹰狼卫的势力来逃出这里。
冀州已经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了,他已经上了绣衣使者的追凶榜。
左右皆是一死,唯一的活路,就在于眼前的鹰狼卫,如果这鹰狼卫真有传闻中那么厉害的话,那么他们必然能逃出绣衣使者的追捕。
张平面色凝重,他此前跟随过阎忠一段时间。
眼前的男子的气度不凡,有一股书卷气,倒是和阎忠看起来相仿,不似平常人。
对于许攸的话,张平也不由的信了五成。
“我知道张百户,对我的话并未全信,此事颇为复杂,眼下大雨瓢泼无法行走,我可以慢慢说给你听。”
许攸看着张平将信将疑的脸色,接着说道。
“鹰狼卫势力庞大,有精于探察之人,获取高邑的情报想必不难,到时候只需要派人高邑探查一二,便可轻易的查明真相,知晓我所言非虚。”
“绣衣使者指挥使蹇硕已至高邑,我等筹谋废帝之事败露,冀州牧王芬畏惧惩罚,服毒而自杀,此事要不了多久就会传遍天下。”
张平眉毛一挑,心中有些震惊。
冀州牧王芬,居然在图谋废帝之事!
“高邑绣衣都尉沈玉带着绣衣使者就在我等后方,而且在四方调集重兵,于四面阻塞山道,就是想要找出我,将我拘捕,只要张百户愿意救我,我愿将冀州的情报全部献于黄巾军,并为黄巾军运筹帷幄,出谋定策。”
张平面色凝重,他本来以为那些围追堵截的官兵是发现了鹰狼卫的踪迹。
想不到鹰卫却是遭遇了无妄之灾,那些人本来是要抓捕许攸等人,却是牵连了他们。
张平沉吟片刻之后,便将手中环首刀收回鞘中,展颜笑道。
“太平道从不会拒绝真心归附之人。”
许攸心中一松,他知道自己的命多半是保住了。
“咻————”
一声响箭传来的声音转瞬之间已是划破长空。
许攸面色一变,霍然转头看向南方。
山神庙中,众人再度拔出了腰间的兵刃。
周旌知道这响箭声意味着什么。
一道闪电划破长空,一瞬之间将整个庙宇照耀的亮如白昼。
闷雷声滚滚而来,敲击在每一个人的耳中鼓膜。
光亮之下,数十名手持刀兵的绣衣使者,已经从山林之中疾步走出。
第三百四十三章 满目疮痍
绣衣使者的密报悄然送入皇宫。
近一个月没有上朝的刘宏,终于重新召开了朝会。
王芬密谋废帝的消息被天下人所知,没有人能承受天子的震怒。
绣衣使者在当日朝会结束后,便被派往了寿张县,还有南阳郡和沛国。
那是王芬、许攸、周旌三人的宗族的所在之地。
谋逆之罪一旦泄露,便是身死族灭之罪!
刘宏怒气冲冲的返回了厚德殿,张让想要跟随他一起,却被刘宏直接了当的拒绝了。
回到厚德殿的刘宏依旧余怒未消,边郡州郡叛乱便罢,但是他委以重任的州牧也背叛了他。
“不愧是朕的好臣子。”
刘宏坐在床榻之上,看着厚德殿外的光亮之处,阴冷笑声从他的喉咙之中传出。
他已经不相信朝堂之上,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
那些假仁假义的朝臣,脑子里想的尽是争权夺利,那些满口忠君爱国的人,其实尽是巧伪趋利之徒!
刘宏看着厚德殿中站着的宦官,还有绣衣使者,眼中也露出怀疑的神情。
这些人似乎也有问题,张让、赵忠可能已经手深入了其中,这些当值的人很可能都要害他。
刘宏的心中,生出了赶紧召蹇硕回京的想法。
这原本熟悉的皇宫,让刘宏感到有些恐惧。
“咳咳……咳咳……”
刘宏再次的剧烈的咳嗽了起来,他用白色的手巾捂住口,鲜血在他手中的白巾侵染开来。
“幽州急报!”
厚德殿外突然传来人声。
刘宏面色微变,向着一旁站着的一名老宦官言道。
“让他进来禀报。”
刘宏若无其事的将手巾收回了袖内。
厚德殿的小门打开了一些,一名身穿着盔甲的绣衣使者匆匆走入了厚德殿。
“念。”
刘宏并没有多言,只是冷漠的吐出了一个字。
那送信的绣衣使者,连头也不敢抬起,不敢直视天颜。
“上谷郡、代郡两郡同时受到乌桓骑兵袭扰,有太行贼匪从飞狐陉出,现已占据代县。”
刘宏面若寒霜,冷笑道:“这就朕的忠臣良将,丢土失城,好一个忠臣,好一个良将。”
那绣衣使者不敢抬头,不敢言语。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终止了刘宏的咒骂。
“把那个废物幽州牧给我免了,加封刘虞为幽州牧,分管幽州事宜。”
刘宏半躺在榻上,厉声言道。
“直接下诏!”
“诺。”
那绣衣使者浑身一颤,不敢迟疑,领了刘宏的命令快速的退出了厚德殿。
刘宏收回目光,看着案桌上的地图,面色慢慢的冷了下来。
那是大汉的疆域图。
地图上,凉州、并州、幽州三地已经被其他的颜色给涂抹了。
属于红色的地区正慢慢的缩小。
在长沙,在益州,在内地,有无数大大小小的图案和颜色。
汉帝国就像是一块大饼一般。
北面被咬去了三部分,而在中央,又有很多蛀虫将其咬的百孔千疮。
刘宏有些恍然,昔日强盛的大汉为什么突然变得如此的孱弱。
那一个个孔洞,一处处缺口彷佛都在嘲笑着他的无能。
刘宏心中突然涌出了一种无力感。
他感到了一些可笑。
他觉得自己的这一生,似乎是个笑话。
他以为四海升平,以为海内昌明,以为大汉的天下稳如泰山。
有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段颎三人在,有中央的禁军,地方强军在,外族、宵小胆敢犯上作乱者,即时便可诛灭。
就算凉州三明等一干老臣接连去世,但朝中仍有皇甫嵩、朱儁等人为他的臂膀。
虽然有黄巾之乱,但转瞬之间百万黄巾便被扑灭。
大汉不是理应国祚万古吗?
但是到底是为什么,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天下变成了如今这样?
朝政日非、民不聊生、外族侵犯、朝廷之上的明枪暗箭未有断绝。
刘宏双手撑在案桌上,看着眼前满目疮痍的大汉疆域图,感到了一丝嘲弄。
他沉迷享乐时,四海清平,但他如今励精图治,设立新军,建立绣衣使者时,大汉却是江河日下。
刘宏目光停留在了那片黄色的地域。
那是并州的地域,是黄巾军占据地方。
“许安……”
刘宏低声的念叨着。
好像事情开始恶化的时候,就是他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开始。
随着他听到许安的次数增多,大汉的境况便一日不如一日。
“许安!”
刘宏双手按住案桌,他睁大了眼睛,眼睛布满了血丝。
他盯视着那黄色疆域,眼眸之中尽是怒火。
若是朱儁没死,若是没有失去河内那一万多大军。
那么上党郡也能保留,并州和河东郡也不至于被其尽数夺去。
刘宏看着太行山的位置,他有的心中突然泛起了一丝懊恼。
他当初不应该听那张让和赵忠的鬼话,将皇甫嵩调去凉州平叛。
若是皇甫嵩还在,可能结果会变的完全不一样。
皇甫嵩对他的话言听计从,肯定会尽力进剿太行山,趁着那许安还没有发展起来,就抢先一步歼灭了许安。
但是懊悔无法改变历史,现实便是王芬对进剿之事完全只是敷衍,结果坐视太行山内的黄巾军势力一步一步的扩大,一步一步的发展了起来。
终于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成为了大汉的心腹之患。
不知不觉之间,大汉已经已经离深渊越来越近。
“天子……”
刘宏有些恍然,他看着案桌上的地图,嘴唇颤动着惨笑道。
“真是可笑……”
他以为何进是个蠢人,可以让他掌控,但何进却被党人所操控。
而原本应该忠心于他的十常侍,也投入了何进的阵营。
刘宏伏在案桌上,病魔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
却也让他的思绪变得清晰无比。
皇甫规、张奂、段颎、朱儁、杨赐、桥玄、陈耽、刘陶……
那些为他征战,那些在他面前诤谏的臣子从他的眼前若隐若现。
刘宏心中有愧,他实在是无颜面对这些忠心与他的臣子,他实在是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先祖。
呼啸的狂风从皇宫外刮过。
刘宏抬起头看向殿外,殿外虽然光亮,但光线并没有太多透入厚德殿,殿中依旧是处于在阴暗之中。
殿内的宫灯,散发着昏暗的光芒。
听着窗外呼啸的狂风,刘宏感觉自己的身躯也越发变得轻盈了起来。
第三百四十四章 茶馆说书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好!”“好!”
民屯中央的茶馆中喧闹无比,人声鼎沸。
此时的茶馆中已经聚集了很多刚刚下工的工匠,而在外围,还有不少刚刚做完了农活回来的农户。
民屯中的茶馆,是太平道所开办的产业。
说是茶馆实则不过一间用简易的木头搭建的棚子,就在民屯聚集地的黄巾军驻地署衙处外。
卖的也不是什么茶,只是一处提供清水的场所。
“啪——”
惊堂木落在案桌之上,拍案声响起。
茶馆之中的喧闹声,在这一刻也停了下来。
众人没有再继续言语,皆是全神贯注的看着站在那案桌之后的说书人。
“就在那匈奴的单于须卜,大肆捕杀那些敢反对他人时,却没想到,在四面八方,早已经是被大贤良师派兵包围了起来。”
茶馆正东侧摆放着一张长桌,桌后站着的说书人,是一名身形好似瘦竹竿一般,面容瘦削,皮肤略白的中年男子。
此时那瘦竹竿的般的男子,外围众人,而他就在正中央侃侃而谈,毫无怯场之色。
“匈奴内部的纠葛,早已是被大贤良师算的是清楚万分,围剿匈奴之计乃是大贤良师亲自制定,名为四面张网,八面合围!”
那中年男子,神情时而紧绷,时而舒缓。
抑扬顿挫的语调从他的嘴中流露而出,时而缓慢,时而着急。
讲到那朔方血战之时,那说书人声音也是高昂了起来,面做怒目天神之状,语速也是愈发讯急。
说到精彩之处,茶馆众人不由的连声叫好,叫好喝彩声一时间甚至压过了说书人的声音。
那说书人也不恼怒,只是不急不缓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润一润颇有些干渴的喉咙。
等到茶馆之中的喝彩声降了下来后,说书人又继续口若悬河的诉说着双方的大战。
故事渐入佳境,茶馆之中的听众也似愣了神地一般,目不转睛紧紧地盯着前方的说书人。
众人的心绪也随着那说书人的声音而起伏不定,跟随着那说书人口中的语言缓缓的飞向那血肉横飞的战场。
有人捏紧了拳头,想要知道大战的结果。
有人屏住了呼吸,生怕打扰那说书人口中述说的故事。
围在那说书人旁的民众俱是提起了一颗心,茶馆的外围聚集不少下工不久的农户,他们也是紧盯着那茶馆之中,侧耳倾听着说书人的讲述。
众人的心绪被其牵动,时而露出轻松表情,时而又露出严肃的表情。
“眼见那战场纠葛万分,骁骑营、白袍军犹如两条长龙,将那外围的匈奴胡骑,尽数绞杀……
说书人提高了声音,怒声呼喊,似乎就在那金戈铁马的战场之上。
“匈奴单于须卜大怒不已,目如明星,发上指冠,亲自领着那三万匈奴胡骑,从山坡之上直冲而下!”
众人的心不由的被提了起来,之前已经说到了四万多匈奴胡骑将黄巾军的大阵团团围住,如今再加上三万匈奴胡骑,那岂不是危险万分?
“啪——”惊堂木倏然拍下。
众人的心绪也被说书人从那金戈铁马的战场拉了回来。
说书人清了清嗓子,抬起了卓上的水碗,朗声言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待明日分解。”
喧嚣吵闹声再度传来。
围在茶馆周围的民众,很多都是忙完农活,就赶紧赶到这里来听评书的。
乡聚之间本来就没有休闲娱乐的活动,就在前不久,在河东郡的大街小巷,乡聚之间,民屯之中,突然出现了很多说书人。
这些说书人好像都是太平道的信徒,太平道开设了许多饮水点,还有市集,而那些说书人就在那些地方讲述着一个个故事。
故事有很多。
比如刚刚那说书人说的便是极为受人欢迎的《北征匈奴》,讲述的是黄巾军北佂匈奴,在朔方何匈奴的血战。
还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有关于神鬼志怪的,有关于神仙道人的故事,诸如什么石猴之类。
不过更多的却是关于太平道,黄巾军之类的故事,有讲述鹰狼卫缉捕凶盗,有讲述太平道的符祝治病救人,有讲述军民一家,互帮互助。
现在每日听讲评书,几乎是所有人有时间的人,平日里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了。
“再说些,再说些吧……”
茶馆外围,那些扛着农具的农户,有些急切的喊道。
虽然听过一两回,但是说书人每次断下,但是他们还是如同百爪挠心一样,迫切的想听讲评书。
那说书人停下了收拾的动作,有些迟疑的看着茶馆中的人。
茶馆内顿时又喧嚣了起来,一群人皆是恳切着。
“既然如此……”
那说书人将手中的惊堂木放下,有时候说得尽心,听的人多,这些说书人也愿意再讲上一小段。
说书人行了一礼,笑声道:“那在下便再为大伙说上一小段。”
“好!”
茶馆之中再次传来了一阵叫好喝彩之声。
“不过这次说的,却非是那《北佂匈奴》之事……”
说书人的眼中透漏出了一丝狡黠。
“那先生准备讲些什么故事啊?”
果然立刻便有急不可耐的人高声疑问道。
“这故事,倒是发生在我们绛邑之中。”
说书人微微一笑,朗声笑道。
“在下将要说的故事,名字便唤作《雁翎刀》,讲的正是发生在我们绛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正是绛邑的鹰狼卫百户——赵绩!”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说书人先是念了《雁翎刀》的开场白,亦是也不由的心潮澎湃了起来。
这些故事的编写之人,正是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许安,而且每一个故事的开场白都是朗朗上口的诗句,而这些开场白尽皆也是许安说写。
说书人慷慨激昂的说着《雁翎刀》的故事,心中对许安更是敬仰非常。
第三百四十五章 《四要》《四不》
茶馆之中,喧闹非常,熙熙攘攘。
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