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144章

黄天之世-第144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中飞鸟,惟雕难射。草原雕,一般翼展两到三米,喜欢停留在两三百米的高空,寻找猎物,然后俯冲下去攻击猎物,可以猎食羊鹿之类较大的动物。
  草原上的射雕手,无一不是人杰,箭术高超,几无虚发。
  这些射雕手隐藏在骑阵或者步卒军阵之中,伺机射杀处于军阵之中的黄巾军军官。
  匈奴射雕手所用的狼牙重箭,用的是精铁打制的箭簇专门用于破甲,强弓手用的箭矢也是属于汉军的重箭,黄巾军的军候穿戴铁甲根本没有办法阻挡。
  只是短短的半个时辰。
  许安便已经收到了四五名军候被射杀,还有大量的队率还有符祝被射杀的消息;。
  甚至于一名军司马也被暗藏的射雕手射中,幸好距离尚远,那军司马身穿两层重甲,箭矢扎在了他的胸口。
  黄巾军对此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军中终究还是缺少善射的弓手。
  许安只能是下令,尽可能让军中的将校隐藏在军阵之中,让护卫保护。
  但是饶是这样,那些技艺高超的射雕手,仍然能找到机会,不时造成杀伤。
  匈奴人亦是常常集中强弓手,射雕手在某一处,进行攒射,以此打开缺口,策应冲击骑兵破阵。
  阎忠面无表情的盯视着战局,那些正在发生的惨剧,并没有对他的情绪产生丝毫的波动。
  他已经是见惯了生死,他所求的只是胜利。
  “呜————”
  又一声匈奴的号角声响起。
  阎忠双目一凛,手中绢扇猛然落下,砸在望杆车上的栏杆,发出了一声轻响。
  “请明公命令黄天使者、陷阵营,出战!”
  听到阎忠的言语,许安猛然挥下了手中的军旗,大声喝令道。
  站在望杆车下,早已是急不可耐的高顺、龚都两人当即轰然应诺。
  望杆车下,甲叶的摩擦声登时响做一团,高顺、龚都两人带着身后的亲卫快步返回了各自的军阵之中。
  短促而尖锐的木哨音响起,只是顷刻之间,黄巾军的中军已是人声鼎沸。
  黄天使者高大的虎纹战旗在风中飘扬,上千名黄天使者,跟随在龚都的身后,向着黄巾军大阵的外围迅速移动。
  而陷阵营亦是丝毫不慢,那些身披重甲的陷阵营死士,跟随着陷阵营玄黑如墨的高大旌旗,亦是向着黄巾军外围急速的冲去。
  黄天使者、陷阵营只一加入战阵,瞬间便打破了原本僵持不下的局面。
  甚至连匈奴的强弓手,都无法在中近距离,对身披着重甲,手持利刃的黄天使者、陷阵营造成太多伤害。
  而匈奴的精锐步卒,面对着黄天使者和陷阵营的军兵更是不堪一击。
  匈奴毕竟是马背上的部族,他们擅长的并非是步战。
  匈奴的步卒能取得优势,只是靠着匈奴强弓手和射雕手高超的箭术,还有匈奴冲击骑兵,时不时的冲击。
  他们根本不通什么战阵之法。
  而黄天使者和陷阵营却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几乎武装到了牙齿的重甲步兵,是黄巾军中最强的战力。
  实际上双方的人数相差不多,甚至于有些地方的匈奴人更多,但黄天使者和陷阵营的军士,排列的军阵,而匈奴步卒却是各自为战。
  一个匈奴步卒往往要同时面对从三面而来的进攻,同时面对数名敌人。
  而他们手中握着的钝器,根本没有办法接触到列阵而来的黄巾军重甲步兵。
  终于,处于阵中的一众匈奴步卒,他们终于感到了恐惧。
  让他们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
  他们很多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他们拼死作战,是为了胜利,为了自己的部族。
  他们害怕毫无价值的死亡。
  这根本不是在作这是屠杀,他们的死的毫无价值,他们甚至无法对那些戴着面甲,彷佛九幽之地而来的重甲步卒产生一点的伤害。
  匈奴的步卒彻底的崩溃了,但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是,撤退的道路已经被封死,缺口已经闭合。
  四面皆是列阵而来的黄巾军军卒。
  黄巾军大阵中的骁骑营和白袍军两支骑军,在黄天使者和陷阵营出击的同时,也发起了进攻。
  虽然匈奴人对这两支黄巾军阵中的骑兵,早有防备。
  但是他们还是远远低估了骁骑营和白袍军的战力。
  在吕布的带领下,骁骑营几乎如同砍瓜切菜一般,以势如破竹之势,击溃了妄图抵抗的匈奴骑兵和步卒组成的方阵。
  有一名匈奴的射雕手想要射杀吕布,反而被吕布反手一箭当场射杀。
  须卜双手因为用力而变得颤抖,他面色煞白,双目赤红,几乎要喷出了火来。
  就在之前不久,黄巾军的军阵已经是犹如风中残烛一般。
  但转瞬之间,攻守之势已经变化。
  而他麾下大部分的精锐步卒,还被困在了黄巾军的大阵,眼看便要全军覆没了。
  但是不仅如此,黄巾军的攻势还没有结束。
  一黑、一白两条用骑兵组成的长龙,已经从黄巾军土黄色的大阵飞跃而出。
  只是瞬间,便将大阵外围的匈奴骑兵冲的支离破碎。


第三百二十四章 孤注一掷
  “吹角!”
  须卜高高擎起手中的长槊,冷声的喝令道。
  “举血旗!”
  就站在须卜身旁的一众匈奴骑兵,皆是拔出各自了兵刃。
  伴随着低沉的角号音,一面猩红色的旌旗缓缓升起。
  几乎是同时,无数的匈奴骑兵已经是纵马奔驰而出。
  血旗升起,即为不死不休,那是亡族灭种的预示,那是赴死的旗帜。
  拨云见日,振聋发聩的喊杀声响彻天际,似乎天边的白云都被那喊杀声震的消散一空了。
  尖利的鸟鸣转瞬间划破长空,一只巨大的草原雕从不远处的天际一掠而过。
  草原上无比的激烈的动静,引起了它的警觉。
  锐利的雕目下,是极为恐怖的画面。
  方圆十几里内,几乎整个草原,都已经被匈奴骑兵组成的黑潮给湮没了。
  只有在最中央,还存在着一块极为庞大的,犹如泥土般颜色的磐石。
  匈奴骑阵的最前方,是一匹全身墨黑,并无一丝杂毛的骏马。
  这是一匹无比神骏的宝马,是一匹真正意义上的千里马。
  马背上,须卜面色凝重,他紧紧的握着手中的马槊,驱策着座下的骏马急速向前。
  他是匈奴的撑犁孤涂单于,他想要带领自己的部族走向繁荣,走向昌盛。
  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令人可笑。
  匈奴的敌人,那些自称为黄巾军的汉人,他们的战力远远超乎了须卜的想象。
  战争进行此时,这一战无论从什么地方去推测,不管匈奴人如何的挣扎,但是占据更大的赢面好像永远都是黄巾军。
  虽然匈奴还有整整三万名骑兵没有加入战场,但是须卜清楚的知道,他们一定赢不了。
  趁火打劫的事,在草原上是稀疏平常之事。
  须卜不相信,黄巾军千里追击,北方的乌桓人还有南方的凉州羌骑会坐视不理。
  他们现在一定就徘徊在不远处,等着战争的天枰开始倾斜。
  若是匈奴能击败黄巾军,那么一切安好,匈奴还有拥有一片牧场。
  但是若是匈奴露出颓势,那么上谷郡的乌桓和凉州军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如同草原上的群狼一般将匈奴部族吞噬殆尽。
  至于臣服黄巾军……
  须卜从来没有想过,他有他的骄傲。
  匈奴已经卑躬屈膝太久了,与其苟延残喘,摇尾乞怜,那样的活着,不如去死!
  就算是一成的机会,他也愿意为之拼搏。
  “大匈奴!”
  须卜高高擎起手中的马槊,仰天怒吼。
  “万岁!”
  玄黑色的大纛旗猛然一急,急速的向前奔驰而去。
  “大匈奴万岁!”
  三万余名匈奴骑兵,霎时间山呼海啸般的咆哮了起来。
  他们举起了手中的长矛,抽出了腰间的箭矢,追随在须卜的身后,追随在他们的单于身后,向着前方严阵以待的黄巾军大阵席卷而去。
  金戈铁马,烟尘滚滚,其势恍若天倾。
  三万名余名匈奴的骑兵在须卜的带领下,犹如滚滚的铁流一般,汹涌向前。
  匈奴最后一支部队,投入了战场。
  须卜已经亲自下场,南匈奴部也揭开了所有的底牌。
  输赢在此一掷耳。
  ……
  “时机已到!”
  看到须卜的单于旗动,阎忠也是豁然站起了身来。
  “明公,胡人一惯逐利如鸟集,兵败如云散,此战如此悍勇,皆因为须卜一人,煽动了匈奴整部,致使其同心并力,而血战不退。”
  “匈奴内斗,须卜铲除了所有的对手,登上了单于之位,已经再无人有威望可以将匈奴部族再度整合起来,此战只要斩杀须卜,万众无首,立时便可反转局面,降伏匈奴!”
  “此时须卜亲自领军冲阵,匈奴士气如虹,只需要挡下第一波攻势,再令白袍军、骁骑营同时出击,覆手之间便可取下须卜首级。”
  阎忠双手作揖,请求道。
  “匈奴胡骑第一波攻势,定然极为凶狠,此战最大的变数便在于此,所以,在下想请明公亲临前阵,以为督战。”
  “不可。”
  何曼横眉立目,当即上前反对道。
  “大贤良师乃是军中主将,如何能亲身犯险?!”
  何曼言罢,转身过来,低头对着许安请求道。
  “有黄天使者、陷阵营在,前阵定然无忧,如若明公还不放心,末将亦可带亲卫营前去助阵。”
  骑兵冲阵实在是过于凶险,尤其是匈奴的单于亲自带领冲锋,更是激起了匈奴胡骑的血性。
  虽然何曼也相信前阵的军卒,但他也不想让许安身处险地。
  毕竟许安是太平道现在的领袖,若是许安有任何的不测,那么对于现在的太平道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传令,将望杆车推至前阵!”
  许安没有思索,当即下令道。
  “明公!”
  何曼有些急切,还想劝说。
  但是许安已经抬手止住了何曼的言语,
  “不过是区区匈奴罢了。”
  朔风吹来,将许安的身上的战袍吹的鼓起,许安沉声道。
  “敲响黄天战鼓,吹响长哨,将我的望杆车推到前阵,我要让所有的军卒都能看到我的大纛!”
  “有万千军卒为我奋战,如果连亲临前阵都不敢,又谈什么解放天下的壮志!!!”
  “诺!”
  军令传下,望杆车下,黄巾军的军卒将绳索系上车架,驱赶着拉车的驮马。
  载着许安土黄色大纛旗的望杆车缓缓向前。
  望杆车慢慢向前,车架的平台之上,许安犹如磐石一般,坐在座椅上,继续发布着号令。
  “大纛传令,命黄天使者、陷阵营,急速赶赴前阵!”
  “白袍军、骁骑营于驱散两翼匈奴游骑,保护两翼安全。”
  ……
  一道道将令下达,一名名背负着令旗的传令兵带着许安的军令,从军阵之中的间隙飞驰而去。
  黄巾军的大阵急速的移动起来,一支支精锐的部队向着前阵开赴而去。
  大阵内外,充斥着正在行动的骁骑营骑兵还有白袍军的骑士。
  一面又一面黄巾军属于将校的旌旗,云集在望杆车旁。
  高大的望杆车上是许安的麾盖,还有那面上绣着“大贤良师”的土黄色大纛旗。


第三百二十五章 落下帷幕
  左髭丈八身边的亲卫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逐渐的变得稀少的起来。
  左髭丈八怒吼一声,身躯再度涌出一股气力,让他得以艰难的挥动着手中的长戟,将身前一名面目狰狞的匈奴胡骑刺下马来。
  但是那匈奴胡骑手中的短锤也砸中了他的脑袋。
  左髭丈八只感觉脑袋一震,彷佛他的耳边有一面战鼓狠狠的在敲击,又彷佛炸雷在耳边响起一般。
  猩红的鲜血从头盔中,顺着额头流进了他的眼中,
  但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查看自己的伤势,眼前越来越多黑色的旌旗,越来越多的披发左衽的胡骑靠近了他所在的方向。
  “列阵!”
  左髭丈八晃了晃胀痛的脑袋,愤怒的嘶吼着。
  他身旁站着十数名和他一般,几乎犹如血人的军卒。
  他们竭尽全力的举起手中的长戟,再度贴靠在一起。
  身后更多头裹着黄巾的军卒正在向其涌来。
  左髭丈八的胸甲、肩甲、裙甲乃至腿甲之上,几乎都插满了羽箭。
  远远看去,几乎犹如人形的刺猬一般狰狞可怖。
  不过得意于他身上的盔甲,大部分的箭矢只是留在表面,并没有对他造成伤害。
  但是有两支箭矢却是贯入了他的身躯,一支羽箭射穿了他裙甲,射中了他的大腿,让他几乎站立不稳。
  而另一支羽箭却几乎是致命,他射在了左髭丈八的右胸,这支羽箭的主人来自一名匈奴的射雕手。
  其实那羽箭应该是要射在左髭丈八的心脏位置的,但是在最后的关头,左髭丈八还是反应了过来。
  但是,这也不过只是减缓了左髭丈八死亡的时间罢了。
  左髭丈八面色惨白,他强忍着肺部传来的剧痛,将身躯靠在身后的亲卫身上,竭力站直了身躯。
  鲜血从左髭丈八的腹部流出,就在刚才的鏖战中,那里被一名匈奴胡骑的长戟刺中。
  厚重的铁甲虽然给长戟带来了一定的阻隔,但是那直冲而来的匈奴胡骑还是用锋利的戟尖在他的腹部上开了一个口子。
  脸上猩红浓稠的鲜血让左髭丈八的双眼几乎难以睁开,他眼前所看到的只有一片血色。
  左髭丈八也不清楚,自己眼前的鲜血到底是敌人的,还是自己的。
  汨汨的鲜血从左髭丈八的身躯流出,他的意识也随着流淌而出的鲜血而消散。
  郭大贤连续斩杀了数人,他已经状若疯狂了。
  “李三郎!”
  他大声的呼喊着左髭丈八,郭大贤和左髭丈八相识近八年,同为太平道的信徒。
  他只知道左髭丈八姓李,在家中排行第三,除此之外一概不知。
  但是,就在这多年,他们两人早已经亲如兄弟。
  郭大贤带着数名亲卫终于冲杀到了左髭丈八的身旁,赶来的黄巾军军卒也稳定了局面。
  左髭丈八隐隐听到有人在喊叫着他,但是鲜血已经彻底遮住了他的眼睛,他已经彻底的看不见眼前的事物了。
  他茫然的看向郭大贤的方向,本能的想要靠近。
  但他的身躯已经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气力,他身旁的几名亲卫也没有反应过来,左髭丈八就这样猛地向前直直的向下扑倒而去。
  郭大贤疾步赶来,一把扶起了左髭丈八。
  因为左髭丈八的倒地,他身后黄巾军的军阵之中登时出现了一片混乱。
  “兄长……”
  左髭丈八他听出来了,他知道那是郭大贤的声音。
  他抬起头,想要寻找郭大贤的方位。
  郭大贤一把脱下臂甲,用袖口擦去了左髭丈八眼前的鲜血。
  但刚一擦去,那猩红的鲜血又缓缓的从头盔中慢慢流淌下来。
  郭大贤心沉了下去,致命的伤,应该就是在于左髭丈八的额头。
  黄巾军中有不少的铁甲,匈奴的刀剑难以砍穿,所以这次的匈奴早有准备,他们准备了大量的钝器。
  左髭丈八的两名亲卫重新搀扶起了他。
  郭大贤用袖口堵住左髭丈八的额头,他怒声的呼喊着符祝。
  “没用了……”
  左髭丈八制止了郭大贤的举动。
  他的意识虽然逐渐的模糊,但他还是知道自己的情况,他伤势已经是到了无法挽回的程度了。
  “晋阳城,我监管不利……致使大贤良师身处险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