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安皱了皱眉头,他还是低估了后勤的压力,这次追击损耗实在是太大了。
这十一日的消耗,远胜于内地作战一月的钱粮耗费,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
甚至若不是附近归附的匈奴部族也可以提供一些粮食给黄巾军,补给的压力会更大。
难怪汉武帝时期北征匈奴,甚至耗费了几代人积累的钱财。
“报!!!”
就在许安和阎忠低声交谈时,一声大喊让许安瞬间抬起了头。
“前方二十里处,发现匈奴大军的踪迹!!!”
一名风尘仆仆的黄巾军斥候,满脸兴奋的纵马而来,大声的向着许安禀报着。
许安转头看向阎忠,两人的眼中皆是出现了欣喜的神色。
终于找到了!
许安抬头看向天空,此时才是辰时,还有很多的时间。
“通令全军,缓步前进,保存体力,准备迎接大战!”
黄巾军的行军队列之中在收到发现匈奴人的踪迹消息后,瞬间响起了震天的呼声。
十一日,整整十一日的时间,他们终于发现了匈奴人的主力。
……
午时三刻。
黄巾军缓缓进入了匈奴人布置的战场。
南匈奴部依靠在一处土丘扎下了大营。
许安面色肃穆的看着审视着眼前匈奴人的营地。
匈奴人的营寨的规模,如同昔日下曲阳城外那些汉军一般庞大。
浪花翻腾,入目之处,漫山遍野尽是那匈奴的骑兵,不可计其数。
但许安却没有一丝惧意。
匈奴骑兵在这里严阵以待。
这里是须卜骨都候选定的决战地点,南匈奴想在这里击退黄巾军。
想必须卜骨都候也是发现了凉州军和乌桓人没有止步的原因,知道只要击退了黄巾军的追击部队,就可以重新掌控部分的局势,解除现在的危局。
远方,匈奴的大阵。
人嘶马沸,无数的骑士来回的跑动,扬起阵阵尘土。
黑色旌旗汇聚在一起,披散的黑发迎风飘扬,在草原上形成了一片片黑色云彩。
许安牵引着显目枣红马,站立在土黄色的大纛旗下。
军令已经下达。
无数的土黄色旌旗摇曳。
黄巾军的军阵有条不紊的慢慢向前铺开。
伴随着嘹亮的战鼓声,还有黄巾军独特的木哨音,黄巾军缓缓的步入了战场。
第三百一十九章 撑犁孤涂单于
黑衣玄甲的骁骑营在吕布等多名骑将的带领下越出军阵。
骁骑营轻而易举的将那些游戈在黄巾军外围的匈奴游骑,尽数驱逐了出去,为后续的黄巾军清理出了一片可以立足的场地。
黑色的大纛旗下,一众身穿铁甲的匈奴骑兵,簇拥着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须卜。
须卜牵引着跨下不安的黑色战马,冷眼看着不远处正在列阵的黄巾军。
南匈奴部的营地和黄巾军之间,并没有任何的障碍物,战鼓和哨音在黄巾军数里长的阵线上回响,清晰的传入了须卜的耳中。
须卜面色微沉,不由的握紧了战马的缰绳。
在太原郡时,他也曾经听过那尖锐的哨音。
就是那尖锐的声音,就是那刺耳的哨音,刺破了他带领匈奴入主并州的希望。
伴随着整齐的踏步声,身穿甲胄,手持盾戟的黄巾军甲士正源源不断的步入了战场。
黄巾军的队列在片刻之后,便已经完成了由纵队向横队的变化。
一辆辆怪异的战车被推至到了军阵的最外围,黄巾军
在旌旗和号鼓简单有序的指挥下,更多的黄巾军甲士排布好了军阵。
须卜的脸色也随着越发的阴沉。
黄巾军的中军在短短的时间之中,已经排布好了严密的军阵。
在军阵的最外围第一道防线,是用战车组成的障碍。
而两翼的黄巾军骑兵也已是蓄势待发。
左军乃是黄巾军的白袍军,四千余名白袍军的骑兵,皆是身穿白裳、着素袍、头缠白布,尽打素旗,望之如荼一般。
右军乃是黄巾军的骁骑营,七千余名骁骑营的骑兵,皆是身穿玄甲,着墨衣、头缠黑巾,尽打黑旗,望之如墨一般。
中军无数土黄色的旌旗聚集在一起,大风吹过,带起无数猎猎的响动。
一万三千名黄巾军的步卒列阵而立,皆是头缠黄巾,身着黄衣,尽打黄旗,望之如土一般。
白、黄、黑三色的军阵,倒映在在须卜的眼眸之中。
整齐的三色军阵对比着翠绿的草地,传递出强烈的视觉刺激,在气势上体现出一种难以抗拒的感觉。
阳光照射在黄巾军的盔甲和兵刃,更是为黄巾军的军阵添上了数分肃杀之气。
整个阵线的黄巾军军卒皆是肃然挺立,寂静无声。
须卜看着远处线列齐整,旌旗招展的黄巾军,面色彻底阴沉了下去。
他想说几句话来鼓舞身旁的甲士,但当他却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是默然无语。
饶是须卜征战多年,但眼前黄巾军的看起来却是如此强大,甚至让人难以生起与之抗衡的想法。
纵使隔着四五里的距离,但黄巾大军所散发出的肃杀之气仍是扑面而来。
须卜知道,连自己都感到了黄巾军带来的巨大压力,更不用提自己麾下普通的军卒所感到的压力了。
相比于当初在太原郡之战,并州这支黄巾军给他的感觉,又变强了很多,军容更是鼎盛。
须卜遥遥望向黄巾军中军那面土黄色的大纛,苦笑了一声。
他到底是小瞧了南方的那些汉人。
本以为趁着汉廷内乱之际,可以趁机占下并州之地,图谋发展。
现在想来真是可笑。
在他们还在内斗之时,南面的黄巾军却已是暗中策划北伐的计划。
侵攻并州的美梦已经破灭了,四面张网、八方合围而来敌人,几乎将匈奴逼入了绝路。
匈奴已经快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了。
须卜甚至有些有些后悔,他后悔南下入侵西河郡,致使匈奴和黄巾军交恶。
须卜想要的不仅仅是匈奴单于的称号,他想要的是要重新让匈奴振作起来,想要为自己的部族在这个世界上谋求生存的空间。
北方的鲜卑统领檀石槐死后,联盟瓦解,鲜卑又分裂为许多互不相属的分支。
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鲜卑的实力仍然不容小觑。
南匈奴部的四面皆是强敌,而南面的汉帝国却在此时露出了疲态,又因为各地的叛乱,命令羌渠单于出兵胁从。
北方的鲜卑威胁尚在,汉帝国却要征发大量的青壮,这也让很多匈奴人感到了惶恐。
所以须卜纠集各部族,杀死羌渠,想要取而代之。
羌渠已经老了,而於夫罗对于汉室也是言听计从,他们合须卜想走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可惜的是,须卜在太原郡功败垂成,没有办法顺利的登上单于之位。
内斗严重的消耗了匈奴的实力,也让南匈奴部失去了对外界危险的警惕。
须卜怎么也没有想到,刚刚占据了并州不久的黄巾军,他们的行动竟然可以如此的迅速。
但是现在后悔已经是晚了,事已至此,唯有一战。
须卜收回目光,偏头看向跟随在他身旁的一众骑士。
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跟随在他身旁的骑士脸上,并没有人流露从出恐惧的神色,有的只是坚毅。
须卜心神微震,他踢动马腹,驱策着战马从土丘上缓缓走下。
两侧驻马而立的匈奴骑士皆是静静的看着须卜,看着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
须卜迎着两侧骑士的目光,缓缓向前。
玄黑色的大纛旗上,绘制着狼神的图案,长风呼啸,大纛旗迎风展开。
没有人害怕,没有人恐惧,亦没有人想到退缩。
所有的人都知道,匈奴已经到了危急存亡之时,此战的胜负关乎着匈奴的未来,他们的亲族,部中的老弱妇孺皆在青盐泽,就在他们的身后。
草原上的争斗,从来都是血腥的。
亡族灭种其实并非不可能。
雄浑的号角声在匈奴的骑阵之中响起,亦如汉武时期漠北之战时一般。
无数披发左衽的匈奴的骑士,举起了手中的兵刃,聚集在黑色的旌旗的之下。
玄黑色的大纛旗矗立在匈奴骑阵的阵前,须卜手持马槊,平静的看着东方列阵而战的黄巾军。
“匈奴的勇士们!”
劲风鼓荡,须卜面色坚毅,斜举着马槊,驱策着战马,缓步走阵前,用马槊碰撞着最前列的匈奴骑士的兵尖。
须卜声嘶力竭的呼喊着。
所有匈奴骑兵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须卜的身上,聚集在了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身上。
“背后便是青盐泽,我等已是退无可退。”
“我们的部族曾经拥有广袤万里的草原,拥有着数之不尽的牛羊,拥有这天下所有的财宝,我们曾经是整个草原的共主!我们曾经是天下最为强盛的部族!”
“但是数百年来,匈奴的荣光却是在慢慢的消逝,我们也是越发的衰弱,直到今日,我们的部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了。”
狂风慢慢变小,化作呜咽,无数的匈奴人皆是沉默不语。
甚至连战马都变的安静了起来。
“匈奴的勇士们!”
须卜解下了身上的战袍,露出了战袍下玄黑色的甲胄,他高高的举起手中的马槊,慷慨激昂,几乎疯狂的大声呼喊道。
“举起你们手中的刀兵,挽起你们手中的弓箭!”
“狼神依旧在庇护着匈奴,上天依旧在眷顾着我们,最后的胜利的定然是属于我们!”
须卜目视着前方黄巾军严整的军阵,悲声唱起了流传在匈奴之中,一首古老歌谣。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草原上的长风将须卜的歌声传向远方,传入了匈奴的骑阵。
“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越来越多的匈奴人跟随着须卜唱起了那首古老的歌谣。
第三百二十章 血战朔方(上)
望杆车升起,许安身罩土黄色的战袍,迎风站立望杆车上。
土黄色的大纛下,是上千名全副武装的黄天使者。
大阵已经彻底的构建而成,两万余名黄巾军依靠战车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圆阵。
圆阵之间又分布着无数的小军阵,骁骑营、白袍军两支骑兵也已经进入了圆阵之中。
黄巾军的阵中,车架之上,高大黄天战鼓被赤裸着上身的黄巾力士猛烈地敲响,低沉而有苍凉的号角声回响在军阵之中。
但是盖过这一切,唯一响彻四方声音的,却是并非号鼓之声,而是人声,而是那犹如雷鸣般的欢呼之声。
那是从两万余名黄巾军的喉咙里迸发出来的,激昂而又振奋的欢呼声:“天下大吉!”
一面面用书写着“天下大吉”的旌旗如林一般扎根于草地之上。
无数黄巾军的军兵高举着手臂,向着他们的领袖,向着他们的大贤良师而欢呼。
数百年前,汉军骑兵北逐匈奴、犁庭扫穴,横扫草原、在燕然勒石、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北方的威胁被消除,汉军用他们的刀剑,为他们身后的民众,取了可以耕种土地。
他们用鲜血为自己的同袍换取了生存的空间,换取了未来更好的发展,他们修筑了长城,建立足以保护京畿重地的屏障。
但是数百年后,沧海桑田,中原的王朝兴衰,而北方的草原之上也发生了变化。
一代新人换旧人,无数的部族在曾经匈奴的废墟之上,如同雨后的春笋一般重新涌出。
就在中原大地开始陷入混乱之时,北方草原的部族却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
今天。
匈奴已经不再是汉武帝时期,占据数千里,北方草原之上的共主。
而匈奴的对手,也不再是班彪口中,那“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强盛无比的大汉。
但是他们依旧如同以前一样,是为了自己的民族、为了自己身后的部族而战,为了生存的空间而战。
未时一刻(13:15)。
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声,匈奴的骑阵两支万骑出阵。
低沉的隆隆声震颤着大地。
大地,在马蹄下呻吟。
数以万计的匈奴骑兵汇集成了漫无边际的黑色浪潮,他们面色阴冷,声嘶力竭的咆哮着,义无反顾的向着前方的黄巾军军阵席卷而去。
面对如同潮水一般席卷而来的匈奴胡骑,王起的脸上并没有过多的惊慌之色。
王起偏头看向左右,与他肩靠着肩,紧紧的贴靠在一起的,是和他同样头缠黄巾军的袍泽。
前方,黑色的旌旗在风中肆意的飞扬,旌旗之下,是无数不着兜鍪、裘皮为铠的匈奴胡骑。
匈奴各个部族的统领,在这一刻,再也没有一个人还想着保存实力,还想着其他的琐事。
他们的脑海之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击溃眼前的敌人!
密集如蝗的箭雨从匈奴人骑阵之中飞出。
黄巾军的军兵举着高大的塔盾,依靠着战车,低头防御着箭矢。
但箭雨一波接着一波似乎没有一丝一毫断绝的意思。
大量的箭雨倾泻而来,纵使有着车辆和盾牌的保护,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黄巾军士卒中箭倒地。
“呜————”
号角声再度响起。
许安脸色微变,目光投向前方,他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仅仅是第一波攻击,匈奴便已经是投入了冲击骑兵,这完全超出了许安的预料。
困兽犹斗,匈奴的拼死反击的激烈强度,远远高于他和阎忠之前所做的设想。
“杀!!!”
一名匈奴的千长大声的用匈奴语呼喊着,他没有退居于骑阵后方,反而是冲锋在最前方。
大量的匈奴骑兵紧紧的跟随着他,他们已经将马速提至到了最高,向着严阵以待的黄巾军军阵发起了进攻。
他们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而迎接他们的是无数根带着寒芒的长枪,还有厚实的战车。
“呜————”
更多号角声响起,战斗一开始,便几乎近乎了进入了白热化。
高大的黄天战鼓立在军阵中的车架之上,黄巾军的力士挥汗如雨,激昂的鼓声震天动地,彷佛天边的响起的炸雷。
一声高过一声的尖锐木哨音响彻在各个军阵的上空,一队队的黄巾军快速的移动着。
匈奴骑兵的马蹄踏碎了一个个黄巾军的战阵,但很快又被潮水般涌来的黄巾军所淹没,黑潮与黄潮狠狠的撞击在了一起。
每分每秒都有无数士卒在倒下。
黄巾军阵中,令旗飞舞,鼓号不听,庞大的军阵在许安的指挥下如臂使指,无数头缠黄巾的黄巾军兵丁前赴后继。
将怀奋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
这是决定匈奴命运之战,又何尝不是决定黄巾军命运的一战?
所有的黄巾军兵丁都清楚的知道,这一战代表着什么。
军中的符祝说过,只有战胜匈奴,才能换取一个足够稳定的后方,才能让并州安稳,才能彻底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全力对抗汉帝国。
他们一直都相信,相信着他们的大贤良师,一定能带领着他们建立黄天之世!
黄巾军反击的羽箭疾射而来,匈奴冲击骑兵的骑阵之中,不断有骑士从疾驰的战马之上栽落而下。
但匈奴骑兵的冲势,并没有因为任何一名受伤倒地的骑士而停滞半分。
落于马下的匈奴骑士,很快便淹没在了骑阵,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一声惨嚎,就已经在无数的马蹄之下,成了血糊糊的肉泥。
转瞬之间,匈奴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