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你们有能力把北地的匈奴的解决了,再和我谈富贵吧。”
难楼挥了挥手,藐视的看了一眼田仲,回绝道。
“你们黄巾军离上谷郡上千里的距离,能送什么富贵?看在丘力居的面子我不杀你们,哪里来的回哪里去吧。”
田仲不屑的冷哼了一声,轻蔑的言道:“区区匈奴,覆灭只在须臾之间,何足惧也?”
“不怕告诉大王,不日我军便要挥师北伐,与凉州军共讨匈奴。”
“凉州羌乱,大王应该早就听闻过吧,凉州羌乱就是响应我等起事。”
难楼双目微眯,沉默的看着田仲。
凉州叛军的情况难楼自然是知道一些,汉帝国内部的事情,他也听过传闻。
之前确实有传言,凉州羌乱很大程度上是响应黄巾军的起兵。
现在黄巾军占据并州和凉州军联盟,这也并非没有可能。
若田仲所言非虚,两面受敌的匈奴只有臣服这一条路可走。
“继续说。”
难楼停下了脚步,重新转过了身来,饶有兴趣的看着田仲。
可能。
黄巾军确实给他送来了一桩富贵。
第三百一十四章 共击匈奴
“之前,大王说我黄巾军离上谷郡上千里的距离,却是不知道最新的情形。”
田仲双手作揖,缓步上前,略有些自傲的说道。
“就在去年八月,我军北上太行,击破张白骑,北部太行群匪皆伏,无有不从者。”
“飞狐,蒲阴两陉,皆在我军之手。”
“飞狐陉的北面就是代郡,大王应该十分清楚吧。”
难楼双目微冷,他自然知道代郡和上谷郡这两郡大概的地形。
“代郡、上古两郡,在军都陉的西面,与我军雁门郡接壤,虽然关卡在我军的控制之中,但是为了防备汉军,我军不得不调动大量的军卒戒备这两郡。”
“所以我军欲取此两郡,以为屏障,彻底断绝汉军威胁。”
田仲
“代郡、上谷郡两郡之兵,不过万人,我军攻城器械众多,又有精兵强将,仅飞虎陉驻扎军势,便有三万余人,破获代郡、上谷郡不过覆手之间。”
难楼冷笑了一声,缓缓开口言道。
“如果你们黄巾军真有你说的势力,为什么不立即进攻代郡、上谷郡,却只是停留在嘴皮上?早听说你们的汉人的嘴上功夫了得,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田仲微微一笑,不急不缓的言道。
“我军暂时没有进攻代郡、上谷郡,却是因为大王。”
“我?”难楼面色有些疑惑。
“正是因为大王。”田仲再度上前了一部,站在了难楼的右方不远处。
“大王身为上谷郡乌桓大人,统领九千部众,汉军虽不足惧,但我军却也不愿意与大王交恶。”
“我军若是进攻代郡、上谷郡两郡,汉军必然以利相诱,使得大王出兵与我军作战。”
“到时候,我们两家交恶,徒耗军势,却是使得汉廷得意。”
“我太平道和汉廷交争,其势不两立也,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这个道理,我等也是明白。”
田仲一边说,一边打量着难楼的脸色。
但难楼面上的表情却没有丝毫的变化,能成为上谷郡如此众多乌桓人的统领,难楼也非是平凡人,喜怒不形于色,还是能够做到。
“这与你之前与我说的富贵,又有什么关系?”
难楼听完田仲的言语,只是淡淡的说道。
“你们取了代郡、上谷郡,我等却是无半分的好处。”
“你也说了,黄巾军若是想进攻代郡、上谷郡两郡,汉军必然以利相诱,备足钱粮好让我等出战,为黄巾军而战也战,为汉军而战也是战,为汉军战还可以得钱粮,为何不站在汉军一边?”
“大王此言差矣。”
田仲双手作揖,沉声道。
“之前征伐凉州时,汉军所承诺的钱粮只怕是都没有拨付到位吧?”
“而且汉室因为张举、张纯,幽州乌桓叛乱的原因,将你们全部逐出了长城,只设了几处边市,准许换取生活必备用品,长城以北的苦寒之地,大王麾下的儿郎日子恐怕不太好过吧。”
难楼面色微变,没有言语。
“我军若是夺取代郡、上谷郡两郡之地,可以准许大王将驻地南移,如同汉廷以往的政策,允许上谷郡乌桓少部迁入长城以南。”
难楼沉吟了片刻,盯视着身前的田仲言道。
“你说的这些,不过是恢复我们之前的境遇了罢了,算不上富贵。”
“确实算不上富贵。”田仲笑道:“长城之北的日子难过,大王也是明白,失而复得不是更显得可贵吗?”
“我想问大王,这草原上的财产主要是什么东西?”
难楼不知道田仲为什么如此问,但是还是回答道:“无外非就是牲畜、奴隶之类。”
“不错。”
田仲轻轻一拍手,声音有些阴寒。
“我要送给大王的富贵正是此物。”
“我之前和大王说,我等联合凉州军、欲要北伐匈奴,便是想邀大王自北而下,与我军、凉州军共击匈奴,使其不能北逃。”
虽然身穿厚实的华服,又身处大帐,但是难楼还是还是感觉了一丝寒意。
黄巾军的胃口实在是超乎了难楼的预料。
难楼本来以为黄巾军只是想让匈奴臣服,但没有想到黄巾军居然想赶尽杀绝。
“匈奴单于羌渠刚死,内部斗争不断,此前又被我军在太原郡击败,我军和凉州军作为主攻,大王率军只需要响应便可,如此划算的买卖,大王想必不会不做吧?”
“而且大王若是帮助我太平道,不仅可以从攻伐匈奴之战中取得钱财,还可以在匈奴人原来的土地上居住。”
“不知道这算不算富贵?”
田仲看到难楼意动,又再加了一把猛药。
“汉军已经失去了诚信,这次请求大王出战,就算有钱粮,只怕是也不能全数奉给。”
“但是。”
田仲话锋一转。
“我军可以给大王的,是汉廷永远无法给于大王的。”
难楼眼中闪过一丝惊芒。
“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因为张举、张纯叛乱,已经全部归附在丘力居的麾下,如今丘力居威望越发高涨,隐隐有乌桓之主的风范,在下沿路过来,甚至听闻有些部族,想奉丘力居为产于。”
田仲见到难楼面色变化,再进一步,沉声言道。
“大王现在虽然为王,难道不想再进一步?!”
难楼霍然转头盯视着田仲。
田仲被其
难楼和丘力居两人各自称王,互不统属。
而且有军都陉为界限,一部为东,一部为西,张举、张纯联合丘力居起兵,难楼更是无从得知。
张举他们和难楼也没有多少的联系。
这也让难楼感觉到了有一丝不舒服,好像被孤立了一般。
幽州叛乱,更是让难楼上谷郡乌桓的处境变得极为尴尬。
成为乌桓的共主,乌桓单于,这一直以来是难楼的希望。
但按照目前的处境来说,丘力居比他确实很有希望。
幽州叛乱,屡次击败汉军已经让丘力居的声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
难楼确实不甘心将乌桓单于的头衔,就这样拱手相让给丘力居。
第三百一十五章 四面张网
匈奴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
须卜骨都候已经在这场交锋中重新取得了上风,大部分的部族都已经臣服在了他的脚下。
他已经开始想着,自己接任匈奴单于后,振兴匈奴,重现匈奴昔日荣光的时刻。
只是须卜骨都候并没有察觉到,就在匈奴的周边,就在匈奴的四方,一场针对匈奴的巨大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中旬。
凉州北地郡,已经集结起了四万多名骑兵。
这四万多人,有九千人是王国、韩遂、马腾三人麾下的精锐汉骑。
其余三万余人,则是各部的羌人骑兵,虽然他们人多势众,但凉州的底子是太过于薄弱,就算占据了整个凉州,也无法让王国等人将麾下的军卒全部武装起来。
甚至于他们的嫡系部队,都没有办法做到人尽披甲,皆持强弓。
大部分的羌人骑兵,还是只有轻飘飘的软弓在手,所依靠的也只有精湛的骑术还有人多势众。
不过他们对付普通的匈奴骑兵倒是够了。
而且有九千多名衣甲俱全的精锐汉骑压阵,更是无惧匈奴。
另一方面,许安也是彻底的下了血本。
骁骑营、锐士营,共计一万三千余人,全部北上驻扎于雁门郡。
河东郡的防务任务被许安交给了张燕,张燕接替了徐晃的职责,成为了河东郡黄巾军的主将。
而徐晃则是作为雁门郡黄巾军的主将,统领、骁骑营、锐士营两部。
龚都、吕布两将作为副手。
白袍军、陷阵营、武卒营、黄天使者,共计一万三千余人。
在西河郡集结,这支军队,由许安亲自统领。
李德、高顺、何曼、白饶、宋宪、魏续大量的黄巾军将校皆是都在其中。
骁骑营如今已经扩张到了七千人的规模,而驻扎在西河郡的四千白袍军也被许安培养成了骑兵部曲。
西河郡的郡兵大多都会骑马,而且骑术都颇为精湛。
许安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付出一部分的钱粮还培养白袍军。
黄巾军唯一的一支骑兵部曲骁骑营,是由吕布统领。
第一个原因,便是不能让骁骑营有一家独大的趋势,否则的话,吕布有可能认为许安离不开骁骑营,从而产生骄纵之心。
第二个原因,两只同样的部曲,可以相互比较,有了比较,有了竞争,才能使其进步,不至于固步自封。
这一点,在黄巾军的武卒营和锐士营中得到了非常好的体现。
武卒营和锐士营,都是优胜劣汰,若是考核不合格,便会降至下一级。
武卒降级为锐士,锐士降级为普通的军士。
最后一个原因,便是许安现阶段确实是非常需要骑兵。
汉帝国内部的动荡暂时较小,主要都是集中在北地,而不是中原腹地。
刘宏未死,汉室虽然衰微,但余威尚在。
还不到后世董卓入京后,汉室天子威仪扫地,被直接当成傀儡。
往冀州、司隶扩张十分不现实。
而大乱将起,许安也需要先拔除北地的危险,让黄巾军的军力不至于如同现在一般分散。
而这个威胁,就来自于北方的南匈奴部。
南匈奴部主要集中在云中、五原、朔方三郡、还有西河郡、上郡长城以北的地区。
攻灭了匈奴,许安能得到急需的粮草、急需的钱财,大量的牲畜。
这些牲畜,可以用来食用,可以用来培育,还可以用来提高耕种的效率。
还有……
黄巾军目前急需的人力。
并州的工匠颇多,战争的潜力也比较大,但是很大程度上制约黄巾军武备打制,便是原材料的缺乏。
铁矿稀少,虽然太行、太岳等山中,还有各地有不少的铁矿。
但是黄巾军治下的人实在是过于稀少,百万人口听起来多,但分布在并州各地,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地广人稀。
而且许安也不想普通的农户变成矿工,去开采铁矿。
矿山的工作,死亡率颇高,并州、河东甚至现在都有来不及耕种的田地。
这个时代,开采的工艺实在是过于简陋,虽然后世矿山开采技术较为成熟,大大降低了死伤率,但是许安对采矿一行从未有过研究,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抑制人员伤亡。
所以许安将目光投向了本来就有仇恨的南匈奴部。
既然南匈奴部挥起了他们的屠刀,那么他们也应该要做好承担一切后果的准备。
西河郡的百姓,不能就此枉死!
整个并州所有可以使用的战马,几乎都被许安集结了起来。
在阎忠的安排下,大量的民夫被征调了起来,运送粮草的车辆如同河流一般流向北方。
整个并州所有可以使用的战马,几乎都集结在了雁门、西河两郡。
而在并州的百姓知晓了黄巾军准备出塞,北伐匈奴的行动,更是没有人不拥护。
在黄巾军前往雁门、西河两郡的边境时,他们受到了沿路百姓无比隆重的欢迎。
鹰狼卫的缇骑也是昼夜不息,严防死守消息的外泄。
若是匈奴过早得知了消息,只怕是会让黄巾军所遭受的压力大增。
而在北方,乌桓王难楼亲率乌桓骑兵三万余骑从上谷郡出发,按照和许安商议好的计划,往阴山方向靠拢,截取匈奴的后路。
须卜骨都候和南匈奴的贵族没有一人想到,就在短短年许时间,还缺少骑兵无法追击的黄巾军,在暗地里已经谋划如此恐怖的计划。
截至二月二十五日,距离出兵的时间,只有数日的时间了。
许安四面张网的计划,也是已经初步形成了。
北面是上谷郡乌桓大人难楼带领的三万余名乌桓骑兵。
西面是由王国、韩遂、马腾三人共同派出的联军,共计四万名骑兵。
东面是都护将军徐晃领导的雁门黄巾军,共计一万三千余人。
南面是由许安亲自统领的西河郡黄巾军,共计一万三千余人。
对于南匈奴部一战,共计出动军卒有近十万人。
四面张网,同击匈奴。
甚至于那些在匈奴势力影响最外围的部族,在看到了乌桓和凉州的大军到来之时,不仅没有传递给匈奴人的意思,反而还加入了他们的队伍。
趁火打劫,依附强者,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
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这是草原上的法则!
猛虎已经露出了锋利的獠牙,而作为猎物的南匈奴部,他们的“撑犁孤涂单于”之位却依旧空置,还没有人去继承。
须卜骨都候还在排除最后的异己,他对即将到来的威胁浑然不觉。
他举起的屠刀,挥向的却是自己的同胞。
第三百一十六章 八方合围
西河郡、美稷城。
这里是南匈奴部王庭的所在之处。
就在昨日,数十名匈奴贵族的人头落地,美稷城外的几处匈奴部族也遭到了清洗。
至此,再也没有人胆敢阻拦须卜骨都候,登上撑犁孤涂单于的宝座。
须卜骨都候坐在撑犁孤涂单于的宝座,看着脚下一众跪伏在地的匈奴贵族,心中只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
从今日起,所有的人将不会再称呼他为须卜骨都候了。
他将是匈奴部族新的撑犁孤涂单于,他是匈奴部族的须卜单于!而不再只是骨都候。
须卜的目光越过一众跪伏在地的匈奴贵族头顶,投向了南方。
那里是他功败垂成地方,黄巾军在太原郡击败了他,又重新夺回了西河郡的南部控制权。
“许安……”
须卜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若不是许安让他在太原郡一战损失了数千名骑兵,威信大减。
他登上匈奴单于之位的过程,怎么可能会如此的辛苦,让他费尽苦心,甚至牺牲了一部分的利益来拉拢那些老贵族。
不过现在一切都已是尘埃落定,须卜终于是掌控了整个匈奴部族,成为了匈奴的单于。
须卜缓缓站起身来。
他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掌控了整个匈奴部族,他还有更宏大的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南下夺取并州!
让匈奴的威名重新响彻在并州之地。
然后就在这时,一名满身尘土的匈奴骑士扑入了殿内。
“铮!”“铮!”“铮!”
拔刀声四起,须卜守卫在宫殿中的一众亲卫尽皆是拔出了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