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135章

黄天之世-第135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他们要面对的可是那个曾经无比强盛的大汉帝国。
  那个曾经北逐匈奴,封狼居胥,横扫一众强敌,威服四方的大汉帝国。
  幽州叛军在张举、张纯、丘力居三人的带领下,更是一路高歌猛进。
  右北平太守刘政、辽东太守阳终等人兵败被杀。
  右北平郡、辽西郡、渔阳郡三郡全部落入张纯、张举之手。
  但张举、张纯却没有半点放缓脚步的意思。
  叛军在其指挥之下,攻占郡县,打杀官吏,仍然快速的扩张着。
  张举、张纯联通乌桓各部,聚众至十余万人,屯兵于辽西郡肥如县。
  张举自称“天子”,张纯自称“弥天将军”“安定王”。
  两人在冀州宣扬消息,移书州郡,声言张举将代汉为帝,并要求汉帝退位,公卿奉迎张举。
  幽州郡兵在张举、张纯军队的凌厉的攻势之下,已经陷入了全线溃败。
  幽州的叛乱在汉帝国朝野之中,亦是引起了轩然大波。
  凉州、并州、幽州三州。
  庇护着汉帝国中原腹地的北方屏障,几乎全部消失。
  战争的阴霾降临在了汉帝国的头顶。
  冀州、幽州的百姓、官吏惊恐万分,告急的文书如同雪片一般飞入洛阳城中。
  而就北方三州叛乱不休之时。
  长沙郡本地人区(ōu)星,在长沙自称将军。
  率领部众一万余人起兵叛乱,攻略郡县。,
  官兵出击进剿,皆被区星所败。
  云从响应者不计其数,等到告急的文书送至洛阳时,已经是快到了不能收拾的局面。


第三百零二章 百孔千疮
  中平四年,十二月。
  洛阳皇宫的大殿上,刘宏面若寒霜的坐在上位。
  “好,好,好!”
  听完了禀报,刘宏不由得怒极反笑。
  “朕闻朝廷诸公皆是贤明无比,垂拱而天下可治。”
  “幽州叛乱,长沙叛乱,凉并两州叛乱未灭,关键之时,为何两地又起叛乱?!”
  刘宏怒视着一众朝臣,强压着怒火,沉声道。
  “那张举,好大的狗胆!不过区区一太守,也敢妄称‘天子’!”
  大殿中,一众朝臣皆是缄口不言。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刘宏从来不是什么好相与的皇帝,两次党锢之祸历历在目。
  而且近些时日,刘宏又重新启用了曾经那恶名昭著的“绣衣使者”。
  刘宏任用上军校尉骞硕主管绣衣使者。
  就在这短短的数月,已经有十数人被绣衣使者擒拿,锁拿入了监牢之中。
  那些绣衣使者,直接听命于皇帝,直接对皇帝负责。
  冷若冰霜,不讲丝毫的情面。
  不仅有原来绣衣使者的职责,更是多了很多权力。
  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的事。
  绣衣使者的人选,多是骞硕,或者是刘宏亲自指定。
  绣衣使者,大肆招募游侠,能人异士。
  他们神出鬼没,几乎无处不在,甚至于官员在家中的谈话都无法瞒过绣衣使者的耳目。
  这也让朝野中人想起了如今占据并州黄巾军中,那凶名赫赫的鹰狼卫。
  一时间洛阳城中的官员,皆是人人自危。
  甚至就算在自家的宅院中,亦是不敢肆意妄为。
  “此事,到底当如何!”
  刘宏满含怒气的质问声,传到了大殿中群臣的耳中。
  因为张纯、张举的大叛乱,刚刚上任数个多月的太尉崔烈成了替罪羊,已经被刘宏罢免。
  而那绣衣使者更是被派往了幽州,要缉捕那些战败的将领。
  卢植思索了一会,站起身来。
  刘宏见到卢植起身,怒气微消。
  卢植拱手恭敬的说道。
  “长沙区星叛乱,聚众万人,内陆郡兵多不堪战,郡守无能,所以不能抵挡。”
  “臣以为,只需要遣猛将一员,即可平定。”
  “别部司马孙坚孙文台,在军中素有勇名,有‘猛虎’之称,且其是寿春人氏在南方亦有维新,臣举其主管平叛事宜。”
  刘宏皱着眉头,听着卢植的言语。
  孙坚此人,他多有耳闻,第一次听闻好像是在黄巾之乱平定后,皇甫嵩的请功文书中。
  就是因为此功,才使得孙坚从佐军司马升为别部司马。
  第二次听闻,便是在那葵城之战。
  想起葵城之战,刘宏面色微微有些变化。
  那一战,使得他再度想起了波才带领着黄巾军攻入司隶的感觉。
  那种性命堪忧的感觉。
  不过葵城之战虽败,但孙坚确实是个何时的人选,而且其在南方的威信颇高。
  如果派遣孙坚前去平叛,便可以剩下一大部分征兵、募兵、调兵的费用,只需要封一个职位给孙坚,让其就地招兵。
  “太尉以为如何?”
  刘宏转头看向坐于一旁的太尉曹嵩,征询道。
  崔烈罢职,而太尉一职,却是被曹嵩花费了一亿钱的天价买下。
  对于给自己送来了巨额财产的曹嵩,刘宏的言语还是比较和气。
  曹嵩身为太尉,军事调动,乃至包括,各地郡卒,军饷,物资之类的事情按理来说当由他来处置。
  不过刘宏强势,他刚刚买来太尉之职,自然也从来不反驳刘宏的话语。
  曹嵩先行了一礼,然后才站起身来,缓缓言道。
  “臣以为,孙文台勇略过人,长沙平叛一事由其负责,应该无忧。”
  孙坚的事迹,曹嵩自然也曾听闻。
  虽说其在葵城战败,但是此前的战功,却是实打实的。
  他现在也没有什么好的人选,而且刘宏也颇为偏向孙坚,他便顺着刘宏的话接了下去。
  刘宏自然是颇为满意。
  于是直接定下了平叛了人选。
  “就让孙文台,带本部兵马南下平叛。”
  “长沙太守无所作为,任由叛贼横行,罢免其职,就由孙文台接替。”
  对于刘宏的任命,众臣皆是没有反对,尽皆应诺。
  “至于张举、张纯……”
  谈起张举、张纯,刘宏的面色一下子便又阴沉了下去。
  张举、张纯移书州郡,声言张举将代汉为帝,并要求他退位,让公卿奉迎张举。
  却是触碰到了刘宏的底线。
  并州黄巾之乱,许安麾下十数万黄巾军,攻入并州,打杀豪强。
  他只是感觉受到了一定的威胁,但这威胁也随着护卫的军兵增多,而消散。
  凉州叛乱,韩遂纠集羌人十数万骑兵,攻略郡县,勾结豪强,侵逼三辅。
  平叛大军战败,声势浩大的叛乱,让刘宏感到了压力,因此将汉军的主力调往了西方。
  但这些刘宏其实都没有怎么焦急,凉、并两州在刘宏看来,两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州府,只不过占了地利,趁着汉帝国在黄巾之乱过后,还没有恢复过来,闹腾的比较欢罢了。
  他现在收拢了大量的钱财,又编练的新军,随着军队的增多,迟早都是要收复失地。
  但张举的举动却是彻底点燃了刘宏的怒火。
  自称“天子”,要取代他作为皇帝……
  韩遂和许安两人的自称业也不过只是将军罢了。
  曹嵩此前上朝就已经得到了骞硕的授意,当即举荐道。
  “臣举宗正刘虞主管幽州平叛事宜,刘伯安在北地素有威信,乌桓人多对其崇敬不已,而且通晓军略,政绩卓著。”
  刘宏等待了一会,见无人反对,当即道。
  “既然如此,加封刘虞为北中郎将,主管平叛事宜,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领禁军相助,前往幽州平叛。”
  众臣应诺。
  刘宏站起身来,冷声道。
  “其余事宜,日后再议!”
  随后便直接带着张让一行人走出了大殿。
  殿外一众身穿绣衣,按配环首刀的绣衣使者,随即跟上了刘宏的脚步。
  一行人就这样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
  卢植的站在原地,看着刘宏远去的背影,不由得长叹了一声。
  内忧外患,昔日强盛无比的大汉,如今已经是百孔千疮了,如何不让担忧。
 

第四卷 大厦将倾


第三百零四章 大厦将倾
  华贵的车架慢慢停在了厚德殿外。
  张让扶着刘宏缓缓从车架上走了下来。
  蹇硕走上前来,自然的推开了搀扶着刘宏的张让,淡然说道:“我听说张常侍还有事务要处理,就由在下服侍国家吧。”
  张让手臂被蹇硕抓住,如同被一把大铁钳夹住了一般,根本没有一丝反抗的机会。
  蹇硕身形壮健,颇有武勇,接管上军校尉、主管绣衣使者后,更是没有懈怠半分。
  平日养尊处优的张让本就是比常人身体要孱弱,又如何能和蹇硕相比。
  “你们几人还有事务要处理,就先行回去吧,朕有些乏了。”
  刘宏轻轻扬了扬手,对着张让等人言道。
  “诺。”
  张让、赵忠等人不敢有其他的意见,只得一齐应诺。
  躬身作揖,张让的眼眸之中闪过一丝惶恐。
  随着时间的推移,皇帝正离他们越来越远,反而是越发的亲近蹇硕。
  现在皇帝身边的近侍,几乎都是一些和他们毫无关系的宦官。
  护卫的工作,也逐渐被蹇硕掌控的绣衣使者所接替。
  宫中的护卫,也被西园禁军接管了大半。
  此前刘宏感染风寒,抓取药材,乃至煮药、送药,都是张让督办。
  但绣衣使者后,这些事也被绣衣使者接管了过去
  皇帝对他们越来越不信任,他们正和皇帝渐行渐远。
  失去了天子信任的宦官,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张让自然是无比的清楚。
  张让回头看向赵忠。
  赵忠的眼中也是流露出了慌张。
  外人看来,他们权倾朝野,他们肆意妄为。
  但他们清楚,他们在掌控了内廷、掌控了宿卫还有绣衣使者的天子面前,弱小的还不如孩童。
  天子想要除掉他们,简直是和捏死一只蚂蚁一般轻松。
  到底是为什么?
  头顶的太阳并没有让张让感到一丝温暖,反而是如坠冰窟一般。
  冷汗慢慢的从张让的身上渗了出来。
  看着刘宏迈步走入厚德殿,张让和赵忠皆是忧心仲仲。
  “张让……”
  赵忠上前了一步,身处高位已久,但今日他确实真的慌张了。
  天子已经疏远了他们有一段时间了。
  这一个月来,他们见到天子的次数都没有多少。
  张让面色阴沉,最后看了一眼那已经关闭了大门的厚德殿,转过身去沉声言道:“回去再说……”
  ……
  厚德殿门刚刚关上,刘宏脚下一个不稳,身躯便向着一旁软软的倒去。
  就算有蹇硕搀扶,但还是差点倒在了地上。
  “国家,没事吧。”
  蹇硕身躯微微沉下去了些,双手用力及时扶起了刘宏,面色关切的低声询问道。
  “无妨。”
  刘宏摆了摆手,然后指着前方说道。
  “扶我去坐会。”
  蹇硕扶着刘宏走到了床榻上坐了下来。
  纵使蹇硕颇有力气,但刘宏毕竟也有一百多斤,还是费了一番力气。
  “国家,多休息一会吧。”
  蹇硕跪坐在床榻旁,眼眶微红,声音略微有些哽咽。
  如果有人现在仔细观察刘宏的面色,就会发现,其实他脸上的血色,全是化妆的效果。
  刘宏的病其实并没有好转,反而开始加重。
  他的身体已经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这次连番收到的叛乱消息,更是让刘宏惊怒交加,病情也因此再度加重了一番。
  刘宏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是时候要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了。
  那些太医不敢说,蹇硕也是支支吾吾,刘宏也没有逼迫着蹇硕说出来。
  但他知道,自己恐怕已是病入膏肓,药石难医了。
  只是如今内忧外患,皇子辩也不过才快到十二岁,而刘协更是不过七岁。
  汉帝国如今的情况,正值最为黑暗之际。
  刘宏如何能放心将皇位让给幼子。
  他当时从解渎亭前往洛阳皇宫继位之时,也是只有十二岁。
  当年刘宏被那些大臣拥立上了皇位,如同一个泥塑的神像一般,只是一个象征。
  没有人把他真正的当一个皇帝。
  刘宏也并不知道,如何去当一个皇帝。
  没有人培养过他,没有人是他的老师,他之前,不过只是解渎亭一届亭侯罢了。
  父亲刘苌早逝,才让刘宏世袭解渎亭侯的爵位。
  董氏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没有人可以帮助他,有的只是天子的名号。
  直到他渐渐长大,直到他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慢慢亲政,这些事情才开始得到改变。
  他终于成为了一个可以掌控自己的皇帝。
  亲政期间,起初只有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
  这些人,也只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
  所以刘宏认为天下稳如泰山,便安心享乐,鲜问政事。
  但想不到,黄巾之乱后,大汉的国势的却是江河日下,就如同他现在的身体一般,一日更不如一日。
  内外交困。
  刘宏有意培养刘协继位,无论是性情,还是聪慧的程度,刘协都远远胜过他的兄长刘辩。
  刘辩优柔寡断,唯唯诺诺,让他掌管如今着风雨漂泊中的大汉,刘宏实在是难以放不下心来。
  眼下的局势扑朔迷离,北方屏障尽失。
  朝臣之中,不满者甚多。
  一个优柔寡断的皇帝,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皇帝,如何能掌控这样的局面。
  今时不同往日,刘宏昔日上位之时,四海也算清平。
  但……
  现在的朝堂,可以托孤的重臣又有谁?
  刘协虽有人君之相,但实在是太过年幼,如何能负起重担。
  “蹇硕。”
  刘宏感觉自己的身躯越发的沉重,喉咙也彷佛有无数根针在扎一般。
  他艰难的握住了蹇硕的手,目视着蹇硕,费力的说道。
  “我知道,我的病可能是不会好了。”
  蹇硕低下头,他不想看着刘宏的眼睛,他不忍心看着这样的刘宏。
  “会好,国家一定能好起来。”
  蹇硕竭力控制着忍不住颤抖的身躯。
  “国家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国家乃是上天之子,国家绝不会倒在疾病之下。”
  刘宏笑道:“这是《诗经》的句子吧。”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可惜了……”
  刘宏摇了摇头,叹息道。
  “长生不老、万寿无疆……”
  “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罢了,这世间并无真仙啊……”
  刘宏的目光越过蹇硕肩头,看向厚德殿中的窗户。
  不同于厚德殿中的昏暗,死气沉沉,外面却是阳光正好,生机勃勃。
  “那太平道的大贤良师,自云得神人相授《太平经》,呼风唤雨,驱雷策电,无不精通,以符水治病,救治众生。”
  “可结果了?”
  刘宏胸腔起伏,艰难的笑了起来。
  “却死在了病榻之上,那张角也不过是凡胎肉身罢了。”
  “世人常谓有仙,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却仍受疾病缠身,从未见过那陆地真仙。”
  真是讽刺啊。
  那自称得到了仙书,得仙人启蒙的大贤良师张角死在了病榻之上。
  他这个受命于天的天子也将要死于疾病之手。
  “蹇硕!”
  刘宏紧紧的握着蹇硕的手,他支起身躯,盯视着蹇硕喝道。
  “抬起头来,看着朕。”
  蹇硕缓缓抬起头,泪水已经模糊了他的双目,使得蹇硕几乎看不清刘宏的面容。
  刘宏已经恢复了一些气力,脸上也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