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114章

黄天之世-第114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这四年中,征战几乎没有停止过多久,大大小小的战事,一直都存在着。
  许安知道这样高强度的战事,还有葵城、河东郡之战带来的大量的伤亡,会影响麾下军兵们的心理。
  虽然胜多败少,他们从侵攻上党郡以来,得益于汉帝国形式严峻,他们一路上可谓是高歌猛进,节节胜利。
  狼卫属下的符祝也禀报士兵的士气并没有太过衰退,但许安还是不太放心,所以在白天的时候,在鹰狼卫的署衙查看了一番文书后,便带着几名鹰狼卫前往城外的营垒亲自查探。
  也就是那里,遇到了陈伍。
  后面许安也遇到了各个不同的军卒,军中士兵的情绪各有不同,有低沉的,有高昂,有悲伤,但无一例外,他的士兵一直都相信着他。
  不过也确实,连番的征战确实让士兵之间悲伤和低沉的情绪越来越多了,而且开始蔓延了开来。
  虽然现在还不明显,但是许安也看到了危险的苗头。
  而且陈伍所说的话,也更让许安明白了一般的小民对于田地,还有家人有多么的看重。
  汉朝以孝治天下,并不是仅仅影响着达官贵人,影响着选官仕官,举孝廉,也同时影响普通的升斗小民。
  而且还有一点,也是让许安警醒的一点。
  就算太平道能收拢人心,但这些太过理想,太过虚妄的愿望,并不能一直维持人心。
  除了少部分类似黄天使者之类那样虔诚的终究还是少数,当死亡的危险暂时退去时,当能吃饱喝足时,更多想法便涌了出来。
  也幸好许安曾经也考虑到了这类的事情可能会发生,所以一直在军中宣讲汉军的威胁,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
  让大部分的军卒都保持着一个想法,虽然现在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地盘,但还没有获取胜利,若是他们抛弃黄天,不再为黄天而战,便可能再度坠入万劫不复之地,再度回到曾经被欺压剥削的时候。
  现在虽然要和汉军作战,但是起码能填饱肚子,有一条活路,能够不受欺压剥削,不被当城猪狗一般对待,但这毕竟也不是长久之际。
  “咚,咚,咚。”
  门外传来几声敲门声,一名身穿紫狼服的鹰狼卫走了进来。
  这人正是鹰狼卫主管狼卫的镇抚使魏律。
  魏律缓步走近许安,将怀中的竹简放在了许安右侧一处案桌上。
  “明公,河东豪强的情报已经收拢完毕,都在竹简之上,除绛邑吕家外,还有查出三家勾结汉军,现已经被我狼卫连根拔起,其所有店铺、田土,财货已尽被查封。”
  许安心念一动,偏头向着魏律询问道:“河东郡豪强的田土一共有多少,有没有清查过?”
  魏律思索了片刻,回答道:“这个暂时没有清查过,但是我军现在控制的地方,豪强所占土地,绝对超过了可耕种的土地一半以上,而且多是良田。”
  “一半以上。”
  许安轻声念到,都说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想不到河东郡这样富饶的地方,土地兼并也到了一半以上。
  那么那些灾荒严重的地区,地主豪强更是可以以低价收购土地,甚至天高皇帝远,强取豪夺,亦无人知,土地兼并又会恐怖到何种程度。
  那些豪强、富商,声势显赫,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拥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和徒附。
  大量的小民却是挣扎在死亡的边缘,稍有灾荒便会倾家荡产,流离沟壑,嫁妻卖子实属平常。
  最后多数都会沦为豪强地主的依附农民,他们除了交纳高额地租和服徭役外,人身的自由也收到豪强地主的支配。
  徐州糜家,便是东汉末年较为出名的豪商,三国志中记载:麋竺字子仲,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
  《拾遗记》,虽没有正史可信,但也可以作为参考,在卷八也有记载:糜竺用陶朱计术,日益亿万之利,货拟王家,有宝库千间。
  时三国交锋,军用万倍,乃输其宝物车服,以助先主:黄金一亿斤,锦绣毡罽积如丘垄,骏马万匹。及蜀破后,无复所有,饮恨而终。
  如此种种足以见巨商、豪强之富。
  只是一个糜家便有僮客万人,要知道并州整个西河郡中的民户也不过才两万多人。
  甚至糜竺嫁妹给刘备之时,奴客便有二千人。
  “并州地广人稀,河东郡沃野千里,良田万顷,却集中在了地主豪强的手中……”
  房屋中的烛光在许安的眼眸之中不断的跳动着。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军功授田
  推行的政策不能照本宣科,一定要符合实际的需求,而且要适合黄巾军,太平道。必须要万全的考虑,否则贸然实行,良政甚至反而会演变成苛政、恶政。
  而现在许安想到了一个战国变法时期,就沿用下来的政策,盛于秦,延于汉,不过在后来,军功爵制度也慢慢已经名存实亡了。
  而且正好符合现在黄巾军的发展需求——军功爵制。
  军功爵制,起源战国变法时期,各国变法都有军功爵制。
  而秦国则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
  秦的军功爵制主要包括两项内容:其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凡立有军功者,不问出身门第、阶级和阶层,都可以享受爵禄。军功是接受爵禄赏赐的最必要条件。
  其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是取消宗室贵族所享有的世袭特权,他们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仅凭血缘关系,即“属籍“,就可以获得高官厚禄和爵位封邑。
  不过秦国的变法,有大量的人才储备,还有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持,现在的黄巾军比之当时的变法前的秦国孱弱的多。
  秦国能为秦王所用的能官干吏何止千人,而现在的许安治下能读书写字的也不过寥寥。
  大部分的城池甚至都还要保留原来汉廷的官吏,用鹰狼卫以监察,实行军管,这样才能维持下来。
  变法、图谋、施政一切都要从实际中出发,而不能空想,治大国如烹小鲜。
  虽然黄巾军并非什么大国,但也不能用猛药。
  用了猛药,黄巾军甚至都可能会出现败亡的风险。
  现在的黄巾军虽然连战连捷,一路高歌猛进,控制了五郡之地,拥兵十数万,但是实际上只有上党郡、太行两地勉强算作根据,其余的地方尚且不稳定。
  而且许安还暂时能凭借个人的威望和太平道,来控制麾下势力的发展,如果以后黄巾军真能统一天下,变成了如今汉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到时候再想调转方向,恐怕要付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
  所以许安现在只是像迈出一小步,爵位这些,俸禄这些,许安并不准备实行,只是先将军功和土地挂钩。
  若是真发行俸禄,只怕是整个并州,也养不起许安麾下这十数万军队。
  十数万军队每日人吃马嚼都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再发行俸禄,那许安真的是在自寻死路了。
  而因为不和爵位、俸禄挂钩,因此许安也不能直接搬用秦朝的军功爵制度,必须要在其原有的基础上修改一些。
  说起来,被许安改过的军功爵制,称之为军功授田制,反而更为贴切一些。
  许安准备沿用的,秦朝军功爵制度,有两点。
  其一: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
  普通军卒赏田十亩,什长二十亩,队率三十亩,屯长五十亩曲长以上赏百亩,军司马级别赏三百亩。
  其二: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
  原本许安规定的军规:
  临阵对敌,军士退却斩该军士,如果全什退却只斩什长一人,若什长不退战死而军士退,导致什长阵亡,斩全什军士,以此类推,上及一军主将。
  若是主将、军司马等高级军官抛下部曲私自逃跑,斩杀其本人,亲卫队及其亲眷,实行连坐制。
  原本只有惩罚,没有什么奖赏,当时唯一的奖赏是可以凭借杀敌升任军职。
  当时许安规定的升任军职制度非常的简单。
  战场之上斩杀两人,确认无误,并无虚报,可以升任什长。
  共斩杀五人升任队率,斩杀十五人者升任屯长,斩杀三十人者即刻升任军候,斩杀百人,升任军司马,割左耳以计数,而且还需要周围军卒的肯定,比较严苛。
  其中斩杀敌方军官之类,又是另外一种计算的办法。
  黄巾军中有为数不少的中下级军官就是这样升任上来,至于凭借杀敌升任军司马的,暂时还没有。
  不过现在黄巾军中,大部分的将校还是各部的主将,任命亲信,亲随。
  还有就是最先跟随许安的三家子弟,和太行黄巾留下的班底,作为中下级军官。
  许安也有意识的将这些凭借着战功升任上来的军官,全部调任到自己的麾下作为直属,这也是为什么许安麾下,现在直属的部曲战斗力如此强悍的原因之一。
  见证了下曲阳、广宗的许安一直以来都比较遵信精兵的政策。
  许安确实被皇甫嵩指挥的汉军所震惊了,孙坚带领的汉军锐士,曹操带领的洛阳骑兵,阎忠率领的三河骑士,都在许安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现在许安正好凭借设立的军功授田制度,再度完善一下这条军规。
  秦国的军功制,是设定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
  据《商君书·境内》篇,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秦军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但是这并不适用于黄巾军中,当时秦军战斗力强悍,所以可以使用此法。
  但许安麾下的黄巾军虽然获取了汉军在并州、河东郡的武备,但依旧不及汉军。
  葵城之战之所以能战而胜之,主要是欺负河内郡当时征募了一些新兵,武备贫乏,将校指挥乏力。
  当时许安整编军队完毕,集中了整个太行山中黄巾军的武备,押上了整个太行山精锐部队。
  又有阎忠这个熟悉孙坚战法的谋士在,一开战先大大削弱了汉军的骑兵,然后又击杀了韩当、祖茂,挫伤了汉军的锐气。
  最后凭借着巨大的伤亡,这才赢下了葵城之役。
  但是现在的汉军收到了黄巾军的威胁,汉帝国这个臃肿的巨人,也开始行动了起来。
  面对着凉州、并州的动乱,汉帝国战争的动力也被激发了一些。
  汾水之战的时候,许安就注意到了汉军的披甲率明显提升了很多。
  普通的汉军郡兵素质是要胜过普通黄巾军军卒的,所以如果直接沿用秦的军功爵规定,那么只怕是一战下来,不仅全都无功,反而尽皆有过,反而不利于军心。
  所以许安现在暂时定下的是:
  普通军卒斩敌一人,赏地十亩,斩杀敌方什长,赏地二十亩。
  队率级五十亩,屯长级一百亩,军候级三百亩,军司马级一千亩。


第二百五十九章 开源节流
  总算是完成了一件事了。
  许安放下毛笔,不过敲定了军功授田制,还有一个问题,许安也需要解决。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鞭子一样,一直驱赶着黄巾军向前,一直征伐。
  这个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
  许安要保证自己的麾下军力能够抵御汉军汉军围剿,还有进取的能力,那么势必就需要维持大量的军队,以保持对进剿汉军的优势。
  但正因为如此,也使得黄巾军背上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许安取下了上党郡,又制定了攻取河东郡的方略。
  不仅仅是为了日后好图谋并州,更是为了大量的人口,还有河东郡的千里沃野。
  自古解决财政问题,几乎都是两点,一为开源,二为节流。
  对于这两点,许安此前在上党郡定下攻略河东郡时,也已经有了谋划。
  强敌环绕,群雄并起就在不久的将来,青豫的黄巾军起义迫在眉睫,许安必须要充实实力,拿下基业。
  所以许安早早就定下了计划,而这也是他的老师张梁教导他的,行一步看十步,不能只注重眼前,眼光必须长远,做事必先筹谋。
  开源节流。
  首先是开源,河东、上党、并州三郡,适合耕种的土地众多,而能开垦的荒地也有。
  所以许安准备做五点:
  其一,颁布律令,鼓励开垦,开垦的荒地,全部归属开垦人,并且免税一年。
  其二,收取豪强世家田地,租借给无地的农户,收取三成半的租税,缺少农具、稻种、耕牛可以找黄巾军租借。租借也要收取租金,一同算在租税之中。
  其三,收取豪强世家财货,充当军资。
  其四,繁育耕牛,牛政马政自古有之,保护耕牛的法律,无论是《秦律》还是《汉律》都有法可依。
  而且不仅是秦汉两朝,中国古代几乎历代法律都严厉禁止任意宰杀耕牛。
  如果要宰杀耕牛,必须要经过严苛的屠宰标准和审批手续,私屠乱宰耕牛乃是重罪。
  这皆是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作为农耕国家,“铁犁牛耕”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耕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增加耕牛的数量,又助于提高耕种的效率。
  黄巾军现在根本不缺耕种的土地,反而是缺少人口,缺少可以耕地的农民。
  其五,更新农具,提高耕种效率,灌溉效率。
  许安虽然没有亲自种过田,但小时候他也曾在乡下的老家,见过耕种的工具,曲辕犁,水车,这些他都见过。
  而且就在中学的历史上,也有记载可以增加耕种效率的工具,曲辕犁就是其中一种。
  这些工具,他的脑海中都有印象。
  开源完毕,然后便是节流。
  节流,许安的第一想法便是裁军。
  许安现在支给鹰狼卫的钱粮不过是悬赏要给与坐探的钱财,还有供应鹰狼卫日常用度。
  而城镇中办事的文吏,基本上给与的俸禄,除了满足其温饱外,每个月也余下不了多少,所以支出也并不多,大头还是在于军队。
  所以许安想到的便是裁军。
  他如今需要供养这么多的军队,短期还能靠着抢掠豪强的财产才维持如此庞大的军力,但难道真学明末的流寇,流窜各地,抢掠四方,维持给养?
  如果真做了这种烧杀抢掠的事,又和蛮夷有何分别,还说什么黄天之世。
  本是同根生,皆为贫苦人,却要做杀戮同胞的举动,为五胡乱华作助力?
  所以裁军之举势在必行。
  不过裁军这事,只能循序渐进,所以许安先设了武卒营和锐士营,现在又增设了骁骑营,再设陷阵营。
  现在许安的设想,是将麾下近十万军队削减至六万人,维持六万人的常备兵力。
  然后剩下的军兵降为屯田兵,效仿历史上曹操所实行的军屯。
  许安展开了魏律送来的卷宗,仔细的查看了起来。
  上党郡中的那些不愿意臣服的豪强被黄巾军全部斩杀,河东郡想要反击的汉军被击退后,那些原本躲在坞堡之中的河东郡的豪强,除了少数的几家外,要么逃到了河东郡的南部,要么走出了坞堡选择了降伏。
  这些卷宗上记载的那些豪强的行径,如果按照上党郡中鹰狼卫的标准,那么大部分河东郡的豪强,最多被罚没一些田地,钱财,不至于抄家。
  许安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厉色。
  “魏律。”
  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