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104章

黄天之世-第104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同一战,二战时期,那些趴伏在战壕中的士兵们,看到成群结队的步兵可能并不惊慌。
  而当他们看到成群结队的坦克,装甲车组成的装甲集团军,心底会自然而然生出一种畏惧。
  许安驱策着战马在阵中奔驰,挥动着马鞭,向着一众士气高昂的黄巾军军卒致意。
  而黄巾军的军卒也报以他们的大贤良师更为热烈的欢呼声。
  他们再次取得了胜利,无论是汉军,还是匈奴都无法阻拦他们进军的脚步!
  “大纛有令,继续进军!”
  “大纛有令,继续进军!”
  “大纛有令,继续进军!”
  数十名传令的骑兵从许安的身侧飞驰而过。
  大纛之下,军旗摇动,黄巾军的大阵之中无数军阵尽皆应旗,而后庞大的黄巾军军阵,保持着对敌阵型,开始继续向前进军。
  继续领兵冲杀了一阵后,吕布、徐晃等将也带兵返回了黄巾军阵中,匈奴骑兵来去如风,弓马娴熟,黄巾军的骑兵确实没有办法追击太远。
  论起骑射的功夫,也只有久在边郡的那些汉军骑士,才能比得过这些在马背上生活的游牧民族。
  黄巾军现在的骑兵组成主要还是由原来各地的游侠,还有冀州的会马术的乡民。
  论起正面冲击,凭借着甲胄兵刃,黄巾军的骑兵自然是不会居然匈奴的胡骑。
  但一旦到了追击战,或者是游击,黄巾军的骑兵自然是拍马也赶不上匈奴的骑兵。
  之前的斥候战,出击的也是之前跟随着吕布、高顺等人一起归附的并州军,所以才能压制住了匈奴的游骑。
  高顺握持着匈奴千夫长的旌旗,在成廉肩上扛着的则是薄格西图的狼毫旌旗。
  吕布、徐晃两人身后一众将校手中几乎全是缴获的旌旗,千夫长,百夫长,各式各样,数不胜数。
  吕布座下的黑锻马前更是挂着两颗面目狰狞的头颅。
  而徐晃虽然没有吕布斩获如此之多,但马前也挂着三颗头颅,白绕则是扛着三杆匈奴百夫长的旌旗紧紧的跟在徐晃的身后。
  这三杆旌旗的主人,早已变成了徐晃的斧下亡魂。
  许安看到吕布、徐晃等将返阵,策马上前赞誉道:
  “奉先勇冠三军,不愧是我黄巾军的骁骑将军,比之汉武时的李广有过之而无不及!”
  吕布斩杀了薄格西图,此时又被许安赞誉,不由得喜形于色。
  他俯身取下了薄格西图的首级,对着许安言道:“此人便是这股匈奴胡骑的主将薄格西图。”
  吕布久在上郡,也曾和左胡各合发生过冲突,薄格西图就是须卜骨都候的左膀右臂。
  许安笑道:“诸位都有斩获,不过还不是论功行赏之时,等此战结束,我再为诸位封赏。”
  “太阳也快落山了,我们尽快向汉军营垒靠拢,没有汉军骑兵的援助,我们最多只能击退匈奴的骑兵。”
  许安看着逃窜的匈奴胡骑,心中有些惋惜,要是黄巾军骑兵再多两三千骑,和汉军骑兵一样弓马娴熟。
  再配合步兵作战,这区区两万多骑的匈奴骑兵不过是如草芥一般。
  东汉末年,就算是群雄割据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也无法对中原腹地构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除了南匈奴部乘着并州成为孤岛之时,攻破了并州,斩杀了并州刺史张懿外。
  凉州、幽州叛乱,也是李文候,韩遂、张纯,张举等汉人主导,这才暂时的击退了汉军。
  酉时一刻(5:15)黄巾军击退南匈奴部派来的拦截骑兵的主力。
  在外围只有些许的匈奴游骑尚在袭扰,但是有吕布等将带领的黄巾军骑兵在,根本没有什么威胁。
  黄巾军虽然现在还是排列着军阵,但几乎在以平常军队行军的速度前进。
  许安平日间训练军队,最多的便是军阵训练,还有就是队列训练。
  武卒营和锐士营训练,几乎是两天一练的程度。
  这也得益于收缴上党,河东郡中的豪强世家的钱粮,才让许安支撑起这么多的军队,还有武卒营、锐士营的训练,不过坐吃山空这也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黄巾军的前军已经翻过了丘陵。
  许安策马在前,一路从中军的位置,奔驰到军阵的前列。
  翻过丘陵,眼前是黑压压连成了一片的匈奴骑兵,犹如被激怒了的蜂群一般。
  汉军插满了红旗的营垒外,四面几乎攀满了匈奴的士卒。
  营墙之外,还有大量的匈奴游骑在缓缓移动,警惕着汉军骑兵出寨攻击。
  还有为数不少已经下马了的匈奴射手,向着汉军的营垒抛射着箭矢。
  两万多匈奴骑兵组成的大阵就这样,毫无阻碍的出现在了许安的眼前。
  漫山遍野的黑色旌旗在丘陵之下的旷野林立着,犹如黑色的森林一般几乎铺满了汉军营垒周围的旷野。
  匈奴人连绵起伏的角号声在许安的耳畔响起,庞大的匈奴骑阵正在持续的运动着。
  此前跟随着薄格西图出击,攻击黄巾军右阵的左翼骑兵,也在匈奴胡骑的接应下,返回了骑阵之中。
  匈奴人已经发现了前来支援的黄巾军,他们正在做出回应。


第二百三十四章 会合
  黑色的大纛之下,须卜骨都候带着十数名穿着铁甲亲卫,立马在前。
  “薄格西图这个蠢货,用骑射拖延住黄巾军进军不就行了?非要自寻死路!”
  须卜骨都候面色铁青,牵引着战马左右走动,愤声骂道。
  “这永安城的黄巾军到底要做些什么?这些汉人的脑子里面到底想的什么?”
  明明只要拖延到天黑,薄格西图这个蠢货却做了这些画蛇添足的蠢事。
  太阳离完全落山还有些时间,须卜骨都候看着正在快速行军而来的黄巾军,脸色无比的难堪。
  现在黄巾军离汉军营垒只有三里的距离,须卜骨都候知道,他现在已经没有办法阻止黄巾军和汉军会合。
  ……
  汉军营垒中,张懿站在高台之上观察着营垒周围的匈奴胡骑。
  一道道号令从高台之上发出,来来往往的传令兵在高台下急速的走动着,传递着张懿下达的军令。
  匈奴人之前调动了大量的骑兵退游走,而后汉军营垒的压力也转小了一点。
  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更为猛烈的进攻,仿佛匈奴人的背后有一条无形的鞭子在驱赶着他们一样。
  “使君,你看南方!”
  高台之上一名汉军将校发现了南方突然闪现出来的土黄色旌旗,略有些惊慌的开口道。
  不过不需要他提醒,张懿一直观察着战场的局势,他早就先其他人一步发现了南方出现的黄巾军旌旗。
  张懿双目微眯,之前他隐隐约约就猜测到了南方可能发生的变化,但是在他看来黄巾军确实没有任何的理由来帮助汉军。
  “无需理会,眼前匈奴人还未驱逐,永安城的’蛾贼’目的不明,我们现在所做的只需要坚守营垒即可。”
  “诺。”
  一众汉军将校皆是应诺。
  张懿很好的掩饰了自己脸上的愁容,前来狼后来虎,南匈奴虽然有两万多骑,但是对汉军的威胁绝对没有黄巾军大。
  而且他也看到了黄巾军中许安那杆土黄色的大纛旗。
  在此前晋阳之战的时候,他就见过许安的大纛旗,当时晋阳城下那支士气无比高昂的黄巾军至今被张懿铭记在心。
  张懿作为并州刺史,和南匈奴部还有北方的游牧民族经常打交道,他见识那些以勇武敢战著称的游牧部族,也见识过那些凶悍的马贼,山匪。
  但许安麾下的黄巾军绝对是张懿至今遇到最强的敌人,给张懿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除了善战以外,就是悍不畏死。
  “许安到底什么时候到了永安城…”
  张懿双手紧紧的握着高台上的栏杆,喃喃自语道。
  “莫非……”
  张懿目光闪烁,他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
  “莫非,黄巾军已经洞察了汉军即将对河东郡发起的攻势?”
  张懿越想越是心惊,许安这次来到永安城,根本就没有一点风声传来,绝对是早有预谋,有所图谋。
  不管张懿如何做想,匈奴人也因为黄巾军逐渐向汉军营垒靠拢,而逐渐加大了对汉军营垒的攻击强度。
  这更是让张懿压力倍增,只能将心神移转开来,先专心应对营垒外的匈奴胡骑。
  须卜骨都候又派出了大量的游骑对黄巾军的军阵进行骚扰,但此时却已经无法阻止黄巾军的进军了。
  黄巾军离汉军实在是太过于近了,只是刚过了一刻钟,黄巾军又前进了近两里。
  太阳正在西落,许安也略微有些急躁,此时黄巾军离汉军营垒终于只有四五百米的距离了。
  许安策马在阵中,再次仔细观察了一下四周的敌情,叫来了吕布等将。
  “奉先,等会我让武卒营配合,你和公明两人领所有的骑兵,向汉军营垒靠拢,只要你将这封帛书射进汉军的营垒之中就可以了。”
  “我会命黄天使者前去接应你们。”
  “诺。”
  吕布毫不犹豫的拱手应诺。
  “请主公放心。”
  许安又嘱咐道:“万事小心,汉军此时不知我军意图,别被流矢射中。”
  “诺。”
  吕布再度应诺,向许安禀报了一声后,这才勒马转身召集一众黄巾军的骑兵。
  “咻————”
  尖啸声陡然响起,直冲云霄。
  停滞了些许的黄巾军军阵再度起了变化,两阵各由四百名黄巾军武卒组成的军阵快步上前,随后数屯的步弓手也是紧随其后。
  弓弩弦声大作,黄巾军再度进军。
  随后吕布、徐晃两将领着大量的黄巾军骑兵从两阵黄巾军武卒的军阵之间快速掠出。
  组成黄巾军骑兵锋矢的正是许安麾下仅存的具装甲骑。
  有了这些具装甲骑,那些本来就没有多少抵抗决心的匈奴胡骑,瞬间作了鸟兽散。
  不过匈奴胡骑自然不会甘心, 就这样轻易地放过黄巾军的骑兵,所以他们很多都徘徊在旁侧,想要用骑射袭击扰黄巾军的骑兵前进。
  但黄巾军骑阵中有吕布、成廉,高顺等一众弓马娴熟的骁将在,还有一众归降的并州军,徐晃又将黄巾军骑兵中那些弓术卓越的人放在外围。
  双方互射了一阵,黄巾军骑兵又有盔甲庇护,匈奴的胡骑自然是不敌黄巾骑兵,只能是狼狈不堪的向两侧逃去。
  黄巾军的靠拢也让汉军营垒中的一众汉军略有着骚动。
  吕布驱动着战马行至约五六十步的距离,直接翻身下马,从马鞍上取下了鹊画弓。
  这鹊画弓已经跟随了他足有三年的时间了,使用起来极为顺手。
  吕布将挂着帛书的箭矢搭在鹊画弓上,随后屏气凝神,左手持弓,右手扣弦。
  随着吕布发力,鹊画弓一瞬间被拉至满月,吕布根本没有多做瞄准,弓弦一动,那带着羽箭的羽箭已经呼啸而过,直直的射在了汉军营垒的墙垛之上。
  吕布如此精湛的射术,又是引得了一众黄巾军骑兵的欢呼。
  许安就在不远处,听到欢呼之声,也是明白吕布多半已是完成了任务。
  汉军营垒的营墙上,汉军早就发现了黄巾军的举动。
  “这是?”
  汉军军候李恩上前一步,想要拔出插在墙垛上的羽箭,但第一下居然没有拔出来。
  李恩面色微微有些惊讶,牢牢捏住羽箭,再一发力,这才取下了箭矢。
  摊开帛书看着信上的内容,李恩脸色也逐渐严肃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同心
  张懿看着手中的帛书,脸色有些阴晴不定。
  “使君?”
  李恩看着张懿半响没有言语出声道。
  张懿将手中的帛书捏做一团,继而将目光投向了营垒之外的匈奴人。
  他紧握着剑柄的手,松开了数次。
  “愿持此剑为我大汉扫清奸邪,护我大汉子民兴业安邦!”
  少年时的豪言壮志,依旧历历在目。
  但张懿却已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了满面风霜的老人,那些跟他一起踏入朝堂的朋友也已是鬓角花白,步入了天命之年。
  他为他少年时的誓言奋斗了一生,却无没有能力来力挽狂澜,无法替大汉守住这并州之地。
  张懿将揉的发皱了帛书,放入了自己的胸口之中。
  他垂下了头颅,深吸了一口气,转过身对着李恩言道:“在南方的营墙上升起三面蓝旗……”
  李恩微微有些恍惚,开口道:“使君……”
  张懿闭上了双目,沉声言道:“一切罪责,一切后果,皆有我张懿一力承担。”
  “日近黄昏,已经没有多少的时间让我们犹豫了,去吧……”
  “诺。”
  李恩行了一个军礼,低头应诺,带着张懿的将令匆匆的离开了指挥的高台。
  高台下,一阵人嘶马沸。
  张懿看着远去的李恩,握紧了腰间的汉剑。
  他宁愿承受天子的责罚,宁愿搭上通敌的罪名,也不愿意成为并州,成为大汉的罪人,丢掉并州之地,把并州数十万百姓放置在匈奴人的铁蹄之下。
  张懿吐出一口浊气,看着身前一众将校喝令道:“击聚兵鼓,集结营垒中所有的骑兵。”
  ……
  汉军营垒南面的营墙上,缓缓升起了三面蓝旗。
  “蓝旗!是蓝旗!”
  吕布跟和眼尖,汉军的蓝旗刚刚升起,他就已经先众人一步发现了汉军营垒的变化。
  许安提着的一颗此时终于放了下来,在南墙三面蓝旗,是他和汉军约定的信号,如果张懿同意许安的方略,愿意配合许安,那么就在南墙升起三面蓝旗。
  如果张懿不答应,不愿意配合,那么许安只有在日落之前撤离汉军的营垒,返回永安城,保全黄巾军的主力。
  但也就此将战争的主动权交到了匈奴人的手中,没有了汉军骑兵的配合,黄巾军仅仅凭借着少量的冲击骑兵,现阶段根本无法在野战中,彻底击败匈奴的胡骑。
  只有放任匈奴人进犯,继而攻下整个并州,将并州之地作为其牧马之地。
  “咚!”“咚!”“咚!”
  浑厚的鼓声在汉军营垒中响起,许安的神情为之一振。
  这是汉军的骑兵集结的鼓声。
  “跟来我!”
  许安手持长戟,驱策着枣红马登上了一座略高些的土丘。
  匈奴人显然不愿意放弃歼灭太原郡汉军主力这一绝好的机会,他们仍然游戈在汉军营垒外的旷野之上,如同草原上狩猎的群狼一般,正在等待着机会。
  天色渐暗,夕阳在天边染红了群山间的云彩,变成了红紫的晚霞。
  激昂的战鼓声响起,斜阳洒下的金光照耀在了众人的身上,在黄巾军的旌旗还有盔甲之上都渡上了一层金光。
  汉军营垒的喊杀声更为激烈,匈奴的胡骑已经打破了营墙,破入了汉军的营垒。
  成群结队的匈奴人,呼喊着本民族的语言,蜂拥着向前。
  “我部前锋已经攻入汉军营垒北面,东面营垒汉军的抵抗力度正在减弱。”
  一名手持着令旗的匈奴的游骑,疾驰而来,也给须卜骨都候带来了一个绝好的消息。
  “好!”
  须卜骨都候闻言神情一振,多时的猛攻,终于是有了回报。
  之前他下令强攻,就是注意到汉军的营垒好像建立有些薄弱,当须卜骨都候带着匈奴胡骑赶到时,这些汉军还在匆匆加固着营垒。
  他猜想可能是因为张懿带兵是想要进攻永安城,配合在河东郡南部的於夫罗进取黄巾军控制的河东。
  这处营寨只是临时的营寨,所以汉军并没有花太多的功夫。
  这也给了须卜骨都候可趁之机,所以在没有打造攻城的用具之时,还是派出了只携带少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