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为大都督-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文卿颔首笑道:“你的领悟了不错,发行银票的目的,是让举国可以不依赖铜矿银矿,便可以发行货币,而进行储蓄,则是将百姓手中的闲钱回收银行,进行资金再分配。银票的功效相信不少同僚都已经明白,我在此不多做阐述,咱们下来再作讨论便可,今天主要说的是储蓄。”
“什么是储蓄?这是一个基本名词,也是银行业最为基本的概念,相信大家平日里家中都有存钱存粮的习惯,咱们存钱干什么?是通过有计划的储存,积累钱币应付不时之需以及重大开支,但是存钱于家有许多麻烦,一是怕遭盗贼,二是怕铜锈腐损,更有甚者将之埋入地下,说不定那天不小心就忘了所埋何处……”
说到这里,崔文卿大感啼笑皆非。
犹记在前世不少新闻当中,均报道修路修房时挖出古代铜罐陶罐,打开一看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铜币,如此新闻实在屡见不鲜。
当时崔文卿还嘲笑这些古人傻得天真,居然将铜币藏入地下。
然当他来到大齐时,才发现将存钱藏入地下乃是民间习俗,就连振武军的钱币,除了部分由钱库储存之外,也有少量埋入地底,拿折昭的话来解释,那就是此乃国人存钱之习俗。
令纳兰冰以及折昭念念不忘的陆公宝藏,不也是地底藏钱以备后人不时之需么?
所以今日,崔文卿准备提出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一个全新的存钱方式,那就是储蓄。
“诸位同僚,相信刚才大家都已经听得很清楚了,银行必须将百姓手中多余的闲钱吸引而至,从而促进货币流通,繁荣经济,而储蓄便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说到这里,崔文卿加重语气言道:“前番所推出的国债,只能说针对的是大齐的精英阶层,通俗来讲就是有钱之家,因为也只有他们,才能有大量闲钱来购买咱们发行的国债,还有万千百姓,他们根本无力购买国债,章大人,你先不要开口打岔,我且问你,百姓买一两银子的国债银行会出售吗?明摆着银行不可能干这么麻烦的事情,根据河东银行后期改进,国债最低十两银子起卖。”
“十两银子对于在座各位来说或许都是九牛一毛,然对于许多穷苦的老百姓来说,却是天文般的数字,这就导致了能够购买国债的百姓乃是少数,而即将要推行的储蓄制度,便是针对咱们大齐所有人而生。”
听到这里,富弼有些振奋了,插言道:“文卿啊,快说说你口中的储蓄乃是何也?莫非与钱庄差不多?”
崔文卿摇头失笑道:“钱庄存钱必须讲究存钱数量,且均是单独经营无法全国通存通取,而且钱庄还有一个最大的不足乃私人开办而非朝廷所为,所以在信誉上面,根本就谈不上可靠。”
“而储蓄制度,乃是以朝廷信誉为依托,以遍布全国的银行为平台,鼓励百姓来银行存钱,不管你是一文钱,还是一百两,只要是钱,咱们银行都能够存取,并按照储存年份,给予一定利息,同时银行也继续提供贷款业务,就如以前那般可为个人发放贷款,如此一来,原本被百姓存起来的死钱全都经银行之手进行流通,被更多需要用钱之人所使用,如此一来,便极大的繁荣了经济,百姓们更加有钱,而朝廷的赋税收入也会节节攀升。”
听罢这一席话,不单单是富弼,就连章惇等大齐银行官员,也被崔文卿所描述的储蓄制度所震撼了。
倘若说以前发行国债乃是取河川一瓢饮之,那么现在的这储蓄制度,便是想要长鲸吞川啊!
不分贫穷富贵,不分王公庶民,只要是你有钱,都可以拿到银行来储存。
这不仅仅是安全可靠的问题,将钱存在银行更能提供全国各地通存通取的业务,且还能赚取一定的利息,实在何乐而不为!
而且更令富弼等人震撼的,是崔文卿在言语中已经明确储蓄制度将是由大齐银行负全责,那就意味着大齐银行已经铸就了一个聚宝盆,将来还怕没钱吗?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第九零五章 《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
一番谈话结束,大齐银行不少官员都对崔文卿的能力起了几分信心,当然,怀疑者仍有,但相对而言却是无关紧要了。
午膳结束,富弼告辞离去。
对于他这个名誉上的银行行长来说,现在呆在银行内也只会妨碍崔文卿正常事务的开展,故而他连一句叮嘱的话都没有,径直将大齐银行的所有事务交给崔文卿处理。
整个下午,崔文卿都呆在大齐银行足不出门,听诸位官员禀告相关情况。
他听国债司司长章惇禀告目前大齐银行发行国债的相关情况。
又听贷款司司长范吕兵禀告目前大齐银行发行贷款的相关情况。
细细听来,还诚如他们刚才所言,的确是一穷二白,情况堪忧。
针对这些情况,崔文卿作出了一下决定:
第一,在银行内部新设立储蓄司,由章惇检校储蓄司司长,负责推行储蓄制度相关事务。
第二,在银行内部新设立银票司,由范吕兵检校银票司司长,负责推行银票发行。
这两职之所以是检校,因为新设立两司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故而也没有多余的郎中担任主官职位,所以也只能由这两位郎中临时检校。
而第三,则是成立了改革司,由大齐银行副行长崔文卿检校司长,下一步银行的重心,当是以改革为关键。
黄昏时刻,众人告辞放衙回去,整个银行正堂就只剩下了崔文卿一人。
此时此刻崔文卿并没有着急回家,毕竟对于他来说,府中反正只有他一人,也没有任何的牵挂,回不回家都是无关紧要了。
来到自己的公事房内,崔文卿来回踱步几近一个时辰,终于理顺自己的思路,落座研磨,提笔而书,九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很快就写在了宣纸最右端——《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
写下题目后,崔文卿没有半点犹豫,继续奋笔疾书,落字如飞。
然越写到后面,他越写越慢,越想越久,最后每写一段话,都要思忖有倾。
不知不觉中,到了繁星满天的三更时刻,打更的梆子在坊内敲响。
又是不知不觉中,到了月隐星稀的五更时刻,雄鸡的长啼在坊内响起。
终于待一丝鱼肚色的光芒出现在东方天际时,崔文卿终于长吁一声放下了毛笔,望着足足写了七张文字的宣纸,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
将《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放入专门用来呈送重要文书的铜匣内,崔文卿起身站在门边唤道:“来人。”
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当值的黑衣吏员快步而至,行至崔文卿身前抱拳一拱:“大人。”
崔文卿颔首言道:“速将此文书送至政事堂,请诸位相公过目。”
“诺。”黑衣吏员双手接过铜匣,本想就这么转身离去,但还是忍不住开口询问:“崔大人,不先送给户部诸位大人过目么?”
此话并非是黑衣吏员多此一举,乃是因大齐银行是为户部下属,按照呈送公文的规矩,都应该先送给户部尚书以及两位侍郎过目后方能呈送政事堂。
崔文卿正容言道:“此文书涉及重要机密,眼下越少人知道越好,故先送政事堂,富大人那里本官自然知道向他汇报。”
黑衣吏员领命,转身而去。
见到他的身影消失在了漆黑深长的甬道,崔文卿不由沉沉吐了一口浊气,这才返回案前吹灭了油灯,倒在了里面专供值夜休息的床榻上,没过多久便沉沉睡去。
在崔文卿呼呼大睡的时候,《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经黑衣吏员之手,送至了政事堂内。
辰时二刻,秉笔宰相王安石下朝而归,当先就看到了这封《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摆在自己公事房的案头。
不容多想,他打开将《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飞快浏览一篇,深觉事关重大,非自己一人就能决断,故立即召集群相商议。
辰时三刻,秉笔宰相尚书令王安石、中书令司马光、门下侍中蔡道贵、枢密使杨文广、枢密副使谢君豪、三司使韩琦这六位宰相齐聚政事堂,针对崔文卿所言的《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对此建言事持肯定态度的只有王安石、杨文广二人。
而持反对意见的足足有司马光、蔡道贵、谢君豪、韩琦四人之多。
按照政事堂群相议事的规矩,对一项事务只要有丞相提出反对意见,便可上报官家进行处理。
于是乎在午时末刻,《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由王安石送到了陈宏的御案案头。
两人足足商议了整整一个下午,陈宏终于下定了决心,口谕五日之后召开大朝会,所有七品以上的京官均要参加出席,同时也下令京城周边各州郡刺史、知州前来参会。
消息一出,举朝议论纷纷,毕竟在大齐历史上,因区区一建言事而召集大朝会实属罕见,更别提这封建言事还是一个六品官员所写,自然令所有朝臣为之侧目。
很快,消息呈风暴般扩散的态势向着周围扩散,到了晚上,更是不少百姓都知道了,许多酒肆茶坊,勾栏瓦舍所谈的都是关于这次大朝会的事情。
当然,百姓们所听所闻许多都是道听途说的事情,亦只有少数人懂得了这件事背后所隐藏着的深意。
“君豪,陈宏他终于要动手了。”齐王府内,齐王陈轩对于案头上的佳肴美酒视而不见,更没有半点胃口,满腹均是心事。
谢君豪双目一闪,问道:“殿下,你的意思是陈宏想要对你动手?”
“非也!”陈轩摇了摇头,目光有着几分冷厉之色,“陈宏亲政十年,看似庸庸无碌毫无作为,实则引而不发等待时机,《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看似简单,然却是陈宏想要借崔文卿之手整顿朝局之举,而他们这么做也是在为接下来的办法进行铺路,看来咱们这位官家是想学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呐!”
谢君豪顿时明白了陈轩的意思,细细琢磨不由感到了一阵倏然心惊。
第九零六章 齐王府内
齐王府内,因崔文卿《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所引起的波澜还在继续。
谢君豪身为朝廷宰相久历政治,加之又是齐王一派的关键二号人物,对于大齐的政治格局实在太清楚不过了,从陈轩这一番话中,他就已经明白了问题所在。
略加思忖,谢君豪正容言道:“殿下,如果当真陈宏有如此打算,咱们不得不防啊!”
陈轩轻轻颔首,一脸苦涩的言道:“当初若不是父皇梁河惨败郁郁而终,否者怎会有他陈宏继位的机会?说不定早就被父皇废掉了,眼下母后临朝称制已退多年,陈宏权势渐长对影响他皇位的本王视如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当此之时你我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本王也只有一直朝着谋位的路上走下去,没有回头路了。”说到这里一声轻叹,神情竟是有些落寞。
谢君豪颔首言道:“陈宏和王安石狼狈为奸以变法为由谋取权力,前几年因阿姐和司马光坚决反对,致使变法推行不利难以有所作为,然而如今,他们却找到了崔文卿这样一个人物,此人身份超然,乃振武军大都督折昭之夫,而折昭所统领的北地四州正是我们大齐的国中之国,且基本不受朝廷管辖,如此一来,使得崔文卿能够在北地四州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其各种政策深得人心,使得许许多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受到了蛊惑。”
说到这里,谢君豪目光中闪过一丝显而易见的仇恨之色:“如今此人出任大齐银行副行长,据说得到了不少百姓的拥护,看来陈宏和王安石也是想用这个崔文卿成为变法急先锋,倘若此人这封《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当真被朝廷认可接受,那可以说是为变法派提供了一个崛起的机会,所以当务之急,必须先除掉崔文卿!”
“你说……除掉崔文卿?!”陈轩双目微眯,显然对于谢君豪的话似明非明。
“对!”谢君豪脸色肃然而又凝重,抬手在自己的脖颈上比划了一个斩头的姿势,言道,“古有专诸刺僚,荆轲刺秦,千金可买人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殿下,要不咱们暗地里买通几个杀手直接了结了那崔文卿,如此一来等同于断了陈宏王安石之左膀右臂,也断了陈宏联系折昭的关键人物,实在何乐而不为?”
陈轩细细琢磨,脸色神色在灯烛的照耀下飘忽不定,半响眼眸闪烁出一丝厉芒,重重颔首道:“好,就照你说得去做,可靠么?”
谢君豪冷笑言道:“殿下放心,微臣知道该怎么办,绝对不会露出一丝一毫的马脚,保管连那洛阳府断案入神的包老头,也查不出来。”
陈轩微微颔首,定策道:“此事宜早不宜迟,一个月之内,本王希望听见崔文卿横死街头的消息。”
便在此刻脚步声响,陈轩和谢君豪不约而同的止住了密议,目光望向了厅外,却见乃是齐府的老管事进来了。
这老管事昔日本为伺候陈轩的太监,陈轩就藩之后就跟随他出宫来到了齐王府,伺候数十年一直非常可靠,在忠诚上绝对没有问题,所有两人倒也不怕他听到刚才的话。
来到厅内,老内侍对着高坐在案几后的齐王抱拳一拱,以阉人特有的尖声尖气嗓音禀告道:“殿下,落雁郡主来了,正在厅外等候。”
“哦,是宁陌来了?”陈轩惊喜笑着站起身来,挥手下令,“快,请郡主入内。”
片刻之后,一身白衣白裙的陈宁陌施施然而入,仙子般美丽漂亮,足可让人眼前一亮。
“宁陌见过轩兄。”
“哈哈,不必多礼。”陈轩笑着摇了摇手,顺手指着谢君豪言道,“本王刚正在于谢相公议事,不意听闻皇妹到访,实乃欣喜啊。”
在备受谢太后恩宠的陈宁陌面前,谢君豪不敢有半分托大,连忙顺势站起笑着拱手道:“数月不见,宁陌越来越美丽动人了。”
此话略显轻佻,也让向来不喜欢谢君豪为人的陈宁陌暗觉不喜,她平静而又淡漠的对着谢君豪点点头,没有半点言语寒暄,就对着陈轩正容言道:“轩兄,宁陌有要事,想和你单独谈谈。”说到单独两个字的时候,很明显是加重了语气,无不含提醒之意。
闻言,陈轩大觉尴尬,笑着圆场道:“宁陌啊,这里就本王和君豪两个人,都算是一家人,何须什么单独谈谈,你……”
一言未了,却见陈宁陌轻轻摇头,虽没有开口,然显然是固执己见。
谢君豪站起身来笑着言道:“既然如此,那在下就不打扰殿下和郡主谈话了,在下告辞。”说完,倒是颇显大度的转身而去。
陈轩劝也不好劝,只得任由谢君豪离去,待谢君豪离开之后,这才对着陈宁陌苦笑言道:“我说宁陌啊,谢相公可是本王亲舅舅,也是你的长辈,你何能对他这样不假以辞色,让他这般难堪呢?”
陈宁陌冷哼一声言道:“轩兄,你和他关系要好那是你的事情,你是你,我是我,岂能混为一谈?况且我历来不太喜欢谢君豪的为人,你又不是不是知道?”
陈轩自讨没趣,只得闷闷点头,旋即想起了陈宁陌的来意,于是乎转移话题道:“对了宁陌,你今日特地登门所为何事?”
陈宁陌坐在了案几后,略加思忖,加重语气开口言道:“其实宁陌今日特意到访,乃是因为崔文卿所作《大齐银行发展建言事》。”
陈轩眉峰一扬,手抚茶盏淡淡言道:“哦?难道皇妹也觉得此人所作荒谬绝伦,有违祖制?”
“非也!”陈宁陌断然一句,正容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