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为大都督 >

第296章

妻为大都督-第296章

小说: 妻为大都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一阵沉沉鼓声,一行人走上了大会高台,作为司仪的吏员高声向着百姓们介绍台上贵宾们的身份。
  分别是:
  朝廷特使、户部尚书、检校大齐银行行长富弼;
  河东路经略使富弼;
  户部金部员外郎、检校大齐银行副行长、河东银行行长、北方四州安抚使崔文卿;
  户部仓部员外郎、检校北方四州安抚副使苏轼;
  府州刺史姜太东;
  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
  河东银行副行长姚徒南;
  府谷县县令陈仁;
  以及作为商贾代表登台发言的河东路粮商梁青川。
  而在高台之下,所坐的则是河东路所有的刺史、知州。
  举目望去,满是冠带华丽,绯红的官衣足耀人眼球,让人惊叹不已。
  大会由作为东道的府州刺史姜太东主持。
  首先户部尚书富弼代表朝廷作银票发行的讲话。
  不外乎是官家以及宰相们是如何如何重视银票发行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希望和要求。
  其次,便是崔文卿讲述银票支付的诸多好处。
  例如便于携带,又例如方便支付……
  林林种种的说了许多,也让原本对银票不太懂的百姓们听得是叹为观止,也怦然心动,真想立即就尝试一下银票的好处。
  紧接着,便是商贾代表梁青川发言。
  作为河东路最是有名的粮商,梁青川也算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即便是在场的许多刺史以及百姓,也都听说过他的名字。
  然而他们唯一不知道的是,从前梁青川是为振武军长史折惟本的忠实走狗。
  如今,梁青川却已经成为了折昭和崔文卿的忠实走狗。
  上台讲话,梁青川自然大是阿谀奉承,大谈银票之好。
  他更是举了一个较为鲜活的例子。
  昔年他支付货款,都需要派专人押送堆满银两的货车,往往走一趟下来,光延请镖局之钱,以及车马车夫之开销,就所耗不菲。
  但是今天,这一情况完全改变了。
  带着几张轻若鸿毛的银票,就完成了大笔交易。
  对方更是可以凭借梁青川支付的银票,在河东银行任一一个支行提取与银票数额相对应的银两,实在方便得让人拍案叫绝。
  此话虽然有吹捧之嫌,然却基本属于事实,也说出了商人们的心声,故而讲话落点,立即激起了一片喝彩之声。
  接下来,是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讲述银票之用。
  小到如银票面额发行,金额兑换,使用方法;
  大的如防伪防盗,提取之法等等,
  林林种种说了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
  然即便如此,现场没有一个人露出不耐烦之色,也没有一个人不认真倾听。
  毕竟从今往后,银票就会正式走入河东路百姓们的生活,改变人们支付方式。
  最后,崔文卿、富弼、姜太东三人亲自拿起了全套面额的货币,开始首次发行。
  而发行的对象正是商贾梁青川。
  认真看来听来,这全套货币分别是一两、五两、十两、五十两、一百两五种面额。
  银票上面还盖着河东银行的阳文大印,示意河东银行将会银票的真实性负责。
  好在吕惠卿已经制定出了一套非常特别的防伪之法,外界极难进行仿冒。
  而且作为朝廷来说,对于银票仿冒打击力度是相当强烈的,政事堂已经颁下了政令,仿照银票者,将会以私铸货币的罪名论处,这可是杀头抄家的重罪,相信也能够杜绝绝大部分的仿冒之举。
  待这具有象征意义的首套全面额银票发行完毕,现场顿时欢声雷动了。
  大会结束,百姓们顿时蜂拥进入了府州支行之内,开始兑换纸质银票。
  作为银行负责人,崔文卿责无旁贷的延请富弼以及各州刺史一道参观了府州支行业务大堂。
  按照原本所厘定的程序,本来富弼等朝廷命官还要与发行现场的百姓进行亲切交谈,听取来各方的不同意见。
  只可惜业务大堂的百姓实在是太多太多,几乎可以用人山人海,人头攒动来形容,别说是交谈了,能顺利挤进去也就不错。
  于是乎,崔文卿只能向着富弼致歉,说明清楚情况,将这道程序完全省略了。
  稍事参观之后,一行人前去府谷县内最是出名的鹏云楼用膳。
  河东银行财大气粗,将鹏云楼整个三楼都是包了下来,内设数十张单独的案几,供诸位贵客们饮宴。
  富弼作为当朝户部尚书,我高权重,自然被安排坐在了客位首位。
  崔文卿作为河东银行行长,今日乃是以东道主的身份相陪。
  另外作为主人的,还有府州刺史姜太东、府谷县令陈仁、安抚副使苏轼,以及河东银行副行长吕惠卿、姚徒南两人。
  宴会开始,明艳动人的侍女捧来了美酒佳肴。
  菜为水陆八珍样样齐全,酒为各地佳酿任君选择。
  不仅如此,宴会还延请了维密娘子进行内衣秀表演,青楼舞姬进行了才艺表演,足令到场的诸位刺史称赞不已。
  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歌舞稍稍停歇,厅内众人的话题自然转到了正事之上。
  “崔行长,本官乃绛州刺史唐正,乘着今日难得的机会,有一事与崔行长商量。”
  崔文卿抬目望去,可见出言的乃是一个黑黑胖胖的刺史,于是乎点头言道:“唐刺史毋须客气,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绛州刺史乃正五品官身,按道理也用不着对从六品上的金部员外郎崔文卿太过客气。
  然一来崔文卿乃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君,二来崔文卿是为当朝宰执王安石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人物,唐正自然不敢又半点上官的架子,故而以礼相待。


第七七一章 矛盾隐患

  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崔文卿乃河东银行行长。
  如今河东银行可谓是整个河东路的香馍馍,财力雄厚,圈钱的能力更是惊人,若能让河东银行对绛州大力支持,实乃可以让他的刺史生涯增添不少政绩。
  故此,唐正说出了早就已经思忖妥当的预谋:“崔行长,是这样的,本官所守牧的绛州,位于吕梁山之下,黄河之东,全境多为不利于耕种之地,长期以来,我绛州百姓多以散种散耕为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许多人都吃不饱,穿不暖,作为县令的我,真是非常忧心,时常夜不能寐,前不久听闻河东银行在北地四州大发贷款,支持百姓们养殖猪仔,并给予非常丰厚的养殖补贴,也不知道崔大人是否能够在吾等州县也实施此策,惠及整个河东路的百姓?”
  此话可谓是道出了不少刺史的心声,很快,整个宴席厅就嚷嚷成了一片,显然大家都希望能够得到河东银行的财力支持。
  面对吵吵嚷嚷的大厅,崔文卿抬起手来,示意大家稍安勿躁,待声浪稍事平息,他这才扭动了一下身子,使得自己坐得更为端正一些,嗓音也更为沉稳:“诸位刺史大人忠心谋国,倾心为民,其耿耿之心实在令在下深感敬佩,然说一千道一万,目前猪仔养殖刚刚起步,其补助资金也并非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宽裕,光凭河东银行的财力,也无法支持整个河东路的百姓进行养猪,所以下官觉得,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养猪之策当暂且在北地四州实行为妥。”
  话音落点,刺史们顿时不满意了,几乎可以撑得上是群情激奋。
  代州刺史刘源脾气向来不太好,立即重重拍案表达着不满,一脸愤然道:“崔行长,河东银行的钱财乃是向着河东银行的千千万万百姓发行国债收取回来的,理应用在河东路所有百姓的身上,你何能因身为折家之女婿,却只关心折家所管辖的北地四州?如此自私的做派,实乃难以令吾等服膺。”
  “对对对,钱都是大家的,凭什么你们振武军一家使用?”
  “还有没有公平了?倘若这样,本官代表汾州退出你们河东银行,大不了我们也成立一个银行,自己干自己的便是。”
  ……
  吕惠卿没料到好好一场庆功宴席,居然变成了州郡刺史们对河东银行的声讨大会,一时之间倒是有些措手不及。
  更何况这些刺史个个都是四品五品官员,非是可以任人随意拿捏的等闲之辈,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还会激起更大的矛盾,严重之时说不定还会让河东银行分离瓦解。
  想到这里,吕惠卿心内大是焦急,额头冒出了点点细汗,手掌紧紧攥着,也是感受到了阵阵温湿。
  崔文卿面无表情的注视着眼前乱糟糟的现象,不说话制止,不发表任何言论,在数十名刺史的压力下平静如常,全程冷冰冰的注视着吵闹。
  待到刺史们话音稍歇,他这才重重拍案,声音也不自禁有些高拔了:“说起来各位均是守牧一方之重臣,没想到今日却如市井之商贾一般,斤斤计较,锱铢争夺,实在令本官大开眼界,也大失所望!”
  刺史们可不管崔文卿的怒火,还是那个有些煽风点火的刘源开口道:“崔文卿,你不要岔开话题,先解释一下你们河东银行为何赚整个河东路的钱,却只支持北地四州?我们必须要一个说法。”
  崔文卿一声冷笑,言道:“既然如此,那好,我就给你们一个说话。”言罢转头冷然吩咐:“惠卿,起来回答本官几个问题,让各位刺史大人们好好听听。”
  “啊?”听到崔文卿叫自己,吕惠卿这才懵懵懂懂的站起,当看到在场数十名刺史的目光都是落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顿时头皮发麻了。
  崔文卿清晰开口:“作为河东银行之副行长,也是与本官一样的银行老人,吕副行长长期主持银行工作,对银行事务有着较大的发言权,现在我第一个问题,请吕副行长告诉在座诸位,河东银行成立之经过,不必废话,挑重要的说便是。”
  吕惠卿点点头,压抑住呯呯乱跳的心脏,尽量让自己说的更清楚一点:“各位刺史大人,河东银行乃是由崔行长提议,振武军大都督府和河东路经略府衙门共同出资建立,人、财、物双方各投入一半。”
  “那债券收入如何分配?”
  “自发行债券以来,分为军债国债,军债是为振武军大都督府发行,而国债是为河东路经略府衙门发行。”
  “不知双方钱财如何管辖?”
  “对于这一点,双方收取钱财全都是分帐设立,专账专用。”
  “那北地四州猪仔养殖,河东银行可曾用过河东路经略府一文钱?”
  吕惠卿将头摇得如同拨浪鼓般,坚决开口道:“没有,这次猪仔养殖,全都使用的振武军大都督府之专户内的钱财。”
  一席话落点,原本吵闹的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崔文卿冷冷笑道:“相比诸位大人都已经听见了,北地四州的任何建设,都是振武军大都督府军债收支收益,与经略府衙门何涉!”
  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容不得童州再行缄口不言,他干咳一声开口道:“崔行长和吕副行长说得不错,两府衙门在财政上是完全独立的,并没有存在乱账的情况。”
  那代州刺史刘源还是不服气,言道:“经略相公,关于这一点下官有不同的看法,即便是振武军军债所借,也是借的咱们河东路百姓的钱财,如此何能谈及公平?要下官说来,咱们现在必须规划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案,那就是分清楚发行地域界限,振武军衙门只允许在北地四州发行军债,而经略府衙门则可以在除北地四州之外的河东路全境发行国债,这样算来才是公平。”
  “对,要不就将河东银行两分,我们经略府负责一份,振武军大都督府负责一份,各自经营管理。”
  “不错,还可以任命新的行长,让为政公平之人参与其中。”
  此话落点,又是极其了一阵赞同之声。


第七七二章 喜怒笑骂(上)

  直到此刻,崔文卿突然生出了一丝警悟。
  刚才看似为刺史们对河东银行资金投入分配的抱怨之声,然实际上,是这些刺史想要重新划定河东银行利益格局的预谋之举。
  否则在这个矛盾重重的关键时刻,这个刘源为何会突然说出重新规划发行地域的建议。
  他的背后是否有人暗中授意甚至是支持?
  还有,作为河东路经略相公的童州是否知情?
  亦或是他便是这场夺权世间的墓后主使者?
  想到这里,崔文卿情不自禁的暗暗乜了童州一脸,发现后者面无表情,冷然如常,顿时忍不住后背阵阵发凉。
  果然个个都是不简单的老狐狸啊。
  利益面前何能免俗?即便是亲如兄弟父子,也同样如此吧。
  心念及此,崔文卿心知河东银行到了一个存亡危机时刻,倘若处理不好,真的会出现大问题的,说不定还会引来振武军衙门和河东路经略府衙门的分裂!
  当此之时,必须慎之又慎呐。
  崔文卿明白此点,然该要如何破局呢?
  很快,崔文卿就有了办法。
  这个变法非是徐徐图之,娓娓而论,而是直击矛盾的中心。
  他突然起身,对着童州抱拳一拱,轻叹一声言道:“童相公,文卿自问担任行长以来,尽心尽力,毫无懈怠,然终有宵小恶意猜测在下之用心,常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故在下欲向童相公请辞河东银行一职,还请你能够允诺。”
  此言落点,满堂皆惊。
  所有刺史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请辞?崔文卿居然请辞?
  唯有静看河东路诸多刺史撕逼崔文卿的富弼双目中神光一闪,捋须微笑,忍不住在心底暗叹了一声高明。
  这小子使用的是擒贼先擒王之法,硬逼着童州表态啊!
  哼哼,童州这老狐狸还想独善其身?坐山观虎斗?做梦去吧!
  童州自然被崔文卿突如其来的话语惊得呆住了,半响回神,苦笑言道:“文卿贤侄,你现在是为难老夫不成?”
  崔文卿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正容言道:“在下说一是一说二是二,也非为难经略相公,只是就目前形势而言,在下的确不适合担任河东银行行长了!”
  闻言,童州又是一阵无奈苦笑。
  说起来,今日众刺史挑起对银行利益分配不公的言论,事先他是完全知情的。
  说句心里话,自河东银行运作以来,军债方面的发行量的确远远超过了国债。
  且振武军就那么四个州,而河东路却有二十多个州,如此一来,自是引起了众刺史的不满。
  虽然作为童州本人来说,他从感情上并不支持刺史们之举,然而在现实上,却不得不表示一定支持。
  原因无他,因为他乃河东路军政上官,也是河东路经略府在河东银行的代表,更是河东路诸多州郡在河东银行的代表,有些时候并非是他贪图利益,而是他必须去为大家争夺利益。
  然即便是争夺利益,童州也只是想要重新确定债券的发行点而已,非是想要让崔文卿请辞下台,也非是想要让河东银行走向分裂。
  他更明白崔文卿乃是河东银行的主心骨,倘若少了崔文卿的话,河东银行只怕就完了。
  故此,他必须表态。
  想到这里,童州站起身来,环顾刺史们正容言道:“诸位刺史,崔行长乃是得到了我经略府衙门以及振武军大都督府的共同支持,谁质疑他,就是质疑我们两府,谁挑战他的地位,也就是挑战我们两府的忍耐界限,今日议事可也,商讨问题可也,解决问题可也,有什么不公平说出来亦是可也,然若再有人胆敢再行质疑崔行长的用心,那就是与我们两府为敌。”
  童州的话音落点,众刺史咝咝喘着粗气,都没有开口反驳,因为不管是他们当中的谁,都没有信心能够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