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为大都督 >

第235章

妻为大都督-第235章

小说: 妻为大都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选他人出嫁,不要耽搁了韶华,这女子确是痴心不改,等待他归来,决公子以此为词,歌颂两人的感情,实在感人至极。”说罢,轻轻怅然一叹。


第六一六章 诗词评判

  叹息之后,欧阳修淡淡笑道:“老夫历来喜好诗词,今日见此绝妙诗词,也忍不住想要点评一番:全词篇幅虽短,但是,巧妙的将一位感情真挚,思想果断的女性形象,活脱脱的跃然于纸上。以泪滴千千万万行之人,以绝不可能断了之情,直道出故事人物的真挚情感,为之一拼,转念便直说出终是难舍,如此种种念头,皆在情理之中。”
  “离别之后痛苦的相思如沧海一样深而无际,让女子备受煎熬,美好的往事就像天上的云一样,远不可及。想把握住这将别的时刻,流尽了千千万万行的眼泪,也留不住远行的恋人,更让她是愁肠寸断。”
  “女子想与从军远征恋人相见却又无法相见,立誓将永远守护这段感情,等待恋人归来,即便今世没有缘分,那么就等待来生,再结为夫妻。”
  话音落点,在场所有人全都默然,显然都有感于词中人物的悲欢离合。
  其中感触最为深刻的,却是陈宁陌。
  在很多年前,她也如同词中女子一样,目送着未婚夫君从军远征,身为女子的她,什么都不能做,什么都不敢想,只能默默然的期盼着未婚夫君能够早日归来。
  然没想到所等到的并非是归来之捷报,而为阵亡之噩耗。
  杨怀瑾战死沙场的消息犹如沉雷重鼓般响彻在她的耳边,也使得她整个人瞬间就软倒在了地上。
  这些年立誓未嫁,何曾没有怀念杨怀瑾之意?
  决卿尘的这首词无异于引起了陈宁陌的共鸣,特别是最后的待重结、来生愿,更是让她有种引为知己的感觉。
  不过,此刻却不方便直接说出,陈宁陌颔首言道:“既然欧阳尚书已经选出了所看的最佳诗词,那在下也为大家念出我所选的这首诗词。”
  说完之后,她低头座案,对着上面的宣纸字正腔圆的开口道:“在下所选诗词,乃是润州才子晏几道所作的一首《蝶恋花》,全词为: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清朗的嗓音堪堪落点,欧阳修已是当先击掌笑叹道:“此词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词中人物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人物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实在妙极!”
  陈宁陌微笑言道:“欧阳尚书此言不错,有词可见:晚春时节的池苑景色,触发了一位年轻女子的伤春情绪。伤春,经常出现在诗词中,往往是一种难以名状的淡淡哀愁。此词上片描写暮春景物,写到荷叶、燕子、杨花等等,同时连带而出的是‘碧草池塘’和‘珠帘绣户’,从而构成了完美的池苑景色。下片着重抒情,女主人拨动筝弦,弹了一曲乌夜啼,发出了‘细看秦筝,正似人情短’和‘红颜暗与流年’换的感叹,总算给她的伤春情绪提供了一些可资捉摸的内容。另外,这首词很注意色彩的点染,全篇用了不少字眼,或明或暗,或借字或谐音,点出了六七种颜色,颇眩读者眼目,这也可算得修辞上的一个小小的特点吧,在下觉得,此词可位列上品。”
  轻轻的解释声落点,场内众人都对这首《蝶恋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纷纷点头不止。
  不少人还询问此词作者晏几道的身份,当得知此人不过十六岁,乃第一次前来洛阳参加科举应试的时候,不由更加惊奇了。
  南攻杰无不得意的对着折昭言道:“折大都督,目前所评出的这两首诗词,均是江南路才子所作,且同时被欧阳尚书以及陈学士列为上品,而你所钟意的崔文卿、司马薇二位,直到此刻却毫无诗词念出问世,不用问也是惨遭淘汰了,那一万两银子,就多谢折大都督慷概了。”
  闻言,折昭一肚子火,冷笑道:“南尚书,现在说这些还言之尚早,不是还有一组未曾念出诗词么?”
  南攻杰看了看司马唐和苏轼两人,语带藐视的言道:“司马公子与苏公子虽则不错,然评点诗词的目光却远远没有欧阳尚书以及陈学士那般老辣,他俩能够评出何等了得的诗词?”
  折昭微微笑道:“本官从军征战多年,得出一个结论,不到最后一刻不要妄加论断,福兮祸所伏,失败往往发生在得意忘形之时。”
  南攻杰朗声一笑,拱手道:“多谢折大都督指点,本官受教了,不过……赢了便是赢了,任你怎么说都是无用。”言罢,又是开心的笑了起来。
  折昭冷哼一声,却是不屑于语了。
  这时候,欧阳修清了清嗓门,一脸微笑的发问道:“司马状元、苏公子,你们那一组的情况如何?可有评选出第一诗词?”
  司马唐和苏轼对视了一眼,同时站起身来,司马唐一脸凝重的拱手开口道:“启禀尚书大人,时才我与苏兄共同评判了十首诗词,发现其中有一首诗词着实了得,乃百年……不对,应是千年以来难得一见的爱情词佳作。”
  什么?千年难得一见?
  话音落点,不仅是欧阳修和陈宁陌为之一怔,正堂内所有人都面露震撼之色!
  大家相顾目询,一时间难以相信,却又不敢言声,全场静得空山幽谷一般。
  还是齐王陈轩率先回过神来,忍不住沉声喝斥道:“区区几个才名不显的年轻学子,何能作出千年难得一见的爱情词!真是荒谬,有你二人这样不负责任的评定之语么!”
  齐王话语落点,正堂内其余的显贵大臣们也是齐声指责:
  “小子可知千年难得一见是何意?如此评判,实在有失公允。”
  “简直是打胡乱说!危言耸听!”
  “哼,还说什么年轻一代文坛双绝,以老夫看来也就是两个不知轻重的小鬼而已!”
  ……


第六一七章 《鹊桥仙》

  比起司马唐,苏轼可没有那么多的好脾气,听到这些人的指责,登时冷笑言道:“在下不才,也算是当代文坛诗词大家,作得几首不入流的酸诗歪词,幸蒙欧阳尚书信赖,与司马兄一道充当今日诗词雅集评判,自然会对评判之语负责,若在下评判有错,甘愿受大家责罚!”
  司马唐也是重重点头道:“苏公子说得不错,在下也愿意对评判之语负责!”
  此二人的昂昂之态更令在场显贵们不满。
  这些人几乎都是身家显赫的致仕老臣,可不管他二人一个是宰相之子,一个是尚书之子,依旧是出言质疑不断,显然不能相信。
  “好了好了,此词是否如他二人所言,也只有听一听方才知晓。”欧阳修摇了摇手,权作圆场,对着司马唐苏轼两人正色言道,“既然两位都觉得此词了得,那就请你们念出来容大家一听吧,对了,词是何人所作?”
  苏轼忙不迭的回答道:“启禀尚书大人,乃国子监崔文卿!所作词为一首《鹊桥仙》。”
  话音刚落,欧阳修一愣,随即老眼一亮,顿时笑了起来:“原是崔公子所作,哈哈,这么说来倒是有可能如你二人所言了。”话虽如此,但心内却依旧不敢相信,毕竟崔文卿太过年轻了,岂能作出千年难得一见的爱情词来!
  陈宁陌却是有些担心,言道:“尚书大人,你也太抬举文卿了,他才多大的年龄?”此话虽是怀疑,但也充满了维护之意,生怕崔文卿所作之词与苏轼所言相差甚远,从而被欧阳修等人看轻,为崔文卿带来麻烦。
  折昭倒是听得芳心大振,她相信自家相公,也相信司马唐、苏轼二人的实力,这首《鹊桥仙》,必定是惊鸿绝艳至极!
  苏轼也没有询问司马唐的意见,抢在他前面绕过长案,走到了甬道之中,对着众人抬手一拱,昂昂高声道:“崔文卿所作之词名为《鹊桥仙·纤云弄巧》,现在下朗读于此,请诸君聆听。”
  言罢,他清了清嗓门,高声吟哦道: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高亢的吟哦声落点许久,正堂内的众人顿如被门外凌冽的寒风扫过,所有动作全都冰封冻结了。
  一时之间,唯有脸上那渐渐瞪圆了双目,以及微微长大的嘴巴,显示出众人内心的震撼莫名。
  原本安静的唯闻针落的正堂,也渐渐被众人的剧烈的喘息声所笼罩,紧接着便是一片长吁之声,整个正堂陡然就轰动了!
  此时,欧阳修评点决卿尘所作《卜算子》,以及陈宁陌评点晏几道所作的《蝶恋花》的具体情况也传到了诗词雅集上,引来了阵阵欢呼喝彩。
  决卿尘手持折扇,一身白衣倍显风度翩翩,对着周围正围着他恭贺不断的士子们拱手笑道:“诸位抬举了,不才所作的《卜算子》斟酌许久,且刚好想起了曾经与闻的一场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才侥幸获胜,其实相比较起来,大家所作的诗词亦是不差,比如王兄的《念奴娇》,陈兄的《破阵子》以及周兄的《清平乐》都是不错,在下赢得实在非常侥幸。”
  话音刚落,一个满脸麻子的才士哈哈笑道:“决兄真是谦虚客气,你的才学在江南道来说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说是第一也不为其过,到得洛阳,自然而然也是出类拔萃,力压众人了。”
  “王兄说得不错。”旁边站着的蓝衫士子笑道,“光是能够获得当朝欧阳尚书亲自点评的诗词,不用问也是非常了得,这次雅集头名,看来也非决兄莫属了。”
  决卿尘抱拳笑道:“客气客气,说起来晏兄所作的《蝶恋花》亦是不错,陈宁陌大学士也非常欣赏,头名究竟是谁还真不好说。”
  那蓝衫士子长笑道:“不管究竟是晏兄获胜还是决兄获胜,相信这次诗词雅集的头名都是属于我们江南路士林。”
  此话落点,更是激起了喝彩声无数,这群属于江南路的士子聚在一起,相互庆贺了起来。
  反观北方士子,则个个面红耳赤,且有不忿之色。
  士林南北相争的矛盾由来已久。
  南北朝时中原衣冠南渡,许多学问世家都前往了江南,故而其时江南文学特别发达,最为出门的自然是魏晋名士,可谓独领风流。
  至于饱受异族铁骑欺凌的北方,则尚武轻文,其中所代表的就是建立隋唐两朝的关陇贵族。
  两相差异之下,北方多武士,南方多才子,成为了其时常态。
  因此而已,南方士林也较为鄙夷北方士林。
  自盛唐之后,举国文学风华大胜,而北方士林也渐渐能够与南方士林相互抗衡,不过地域差异却还是造成了南北士林矛盾重重,出现谁也不服气谁的局面。
  今番诗词雅集江南士林较为出彩,自然而然令北方士林的才子们有些无地自容了。
  司马薇听到江南才子们得意的笑声,顿时有些忍不住了,冷哼出言道:“现在评判们还没有列出诗词名次,怎么诸位江南士子都已经开始庆祝起来,江南士林多久变得这么夜郎自大了?”
  话音刚落,江南路众才子笑容顿时为之一僵,全都用不善的目光朝着司马薇望了过来。
  那一脸麻子的才子当先冷哼道:“小兄弟,我们江南士林所作的两首诗词分别获得了欧阳尚书以及陈学士的认可,此轮诗词的一二名,自然也是非我们江南士林莫属,怎么?你还有意见?”
  司马薇冷笑言道:“现在论一二名,还言之尚早,你们怎能知道后面还会不会有超越这两首词的诗词出现呢?”
  闻言,那蓝衫士子却是笑了,折扇摇了摇语带藐视的言道:“阁下叫做马伟是吧?不知你还何处士子?为何从未听说过你的大名?”
  言下之意,自然讽刺司马薇乃是无名之辈。


第六一八章 国子监的金童玉女

  司马薇倒是不恼,淡淡回答道:“在下乃国子监学士,才名不显,诗文不彰,也没有什么佳作问世,阁下没有听说并不奇怪。”
  “哼,既然才名不显,诗文不章,居然有脸在这里说三道四,莫非你连江南路第一才士决卿尘都不认识么?”
  “决卿尘?抱歉,在下从未听过!”司马薇冷冷回答一句,的确,以她的身份,没听说过决卿尘的名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然话音刚落,江南路士子们却是一片激愤:
  “混账小子,居然曾未听过决公子的大名,真是孤陋寡闻!”
  “我看并非孤陋寡闻,而是他们北人根本就没把江南路士林放在眼中!个个还沉浸在昔年有司马唐、苏轼在国子监时的岁月中”
  “对,这小白脸必定是看到决公子文采了得,故此心生妒忌,才出言诋毁。”
  “卑鄙,真是龌蹉无耻!江北士林徒逞口舌之利!”
  ……
  一片讽刺谩骂声中,北方才子们也是忍不住了,全都群情激奋,与之唇枪舌战起来,转眼间双方就吵闹成了一片
  吵得半响,还是把白衣胜雪的决卿尘看不下去了,走上前来对着北方士子们风度翩翩的一拱,笑道:“诸位全都是我大齐才士,何须因为南北地域之分而吵得不休?诚如刚才这位小兄弟所言,目前胜负未分,安知江北士林不能后来居上?”
  决卿尘这番话倒还谦虚,顿听得北方士子们面色稍霁,就连心存不爽的司马薇,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话说。
  然而没想到的是,决卿尘话锋却是陡然一转,淡淡笑言:“在下今番在下前来长安,本想召开雅集,与国子监诸位才士切磋交流诗文,不过据说自司马唐、苏轼离开国子监之后,当代国子监已无才士,到诚为憾事了!”说罢,竟是叹息摇头,一副可惜的模样。
  司马薇岂能受得了此人如此藐视国子监?正要反唇相讥,崔文卿怕她吃亏,走上前来对着她摇了摇手,示意她不要与之争辩,这才对着决卿尘拱手笑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司马唐以及苏轼走了又能如何?我们国子监依旧是才士辈出,前浪未消后浪已涌,阁下岂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乎?!”
  见到崔文卿上前,一名国子监的士子顿时认出了他,登时就兴奋不已的言道:“噢呀,是国子监学生会崔主席,崔主席亲自出马了。”
  旁人立即询问:“谁?崔主席?他就是那个创办国子监学生会的崔文卿?”
  “对,我曾有幸见过崔主席一面,正是他。”
  “好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当真霸气!”
  “是了,旁边那俊俏郎君莫非是司马薇?啊!就是她,居然男扮女装前来参加雅集,刚才还没有认出来。”
  “哈哈,被誉为国子监金童玉女的学生会正副主席前来了,必定够江南路那些才子们喝一壶的了!”
  “国子监学生会主席崔文卿对江南路第一才子决卿尘,呵!这下可有好戏看了。”
  ……
  议论声中,决卿尘已经大概弄清楚了眼前这位与他同样年轻的才子身份,剑眉微微拧起,淡淡发问:“阁下便是国子监学生会主席崔文卿?”
  “不才正是崔文卿。”崔文卿态度从容,似乎根本没有把决卿尘放在眼中。
  “呵呵,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不错不错,崔主席正是好大的志气!”决卿尘连连颔首,继而话锋一转冷笑道,“但却不知道崔兄的文采是否有你的口气这么大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