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6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当杨义臣面露喜色时战场形势突然生了转变。攻城塔在距离城墙只有数十米处纷纷陷入了土坑中。这些土坑上面覆盖着稻草稻草上还撒了一层薄薄地灰土。进攻一方的将士谁也没有注意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结果纷纷落入陷阱。而这些土坑也都不深大多刚好能将攻城塔的车轮陷入但攻城塔的自重再加上塔内射击人员一旦车轮陷入土坑中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将其拉出。
而就在进攻方拼命想把攻城塔拉出土坑时城上传来一阵号角声如雨点般的火箭从天而降。攻城塔的正面装有铁板并加以湿土铺盖所以非常的厚实甚至能抗住投石车的一两次攻击。攻城塔地左右两面。虽然不如正面厚实但也能轻松抵挡住床弩、火箭的攻击。因此遭到火箭袭击时在攻城塔上的将士未惊慌他们知道只要攻城塔的后部没有受到攻击他们便不会有危险。但是他们却忘了攻城塔除了后部薄弱外。还有一处是它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塔的下部。此时的杨义臣已经急红了眼众将皆不敢为他求情。
杀了将领泄愤杨义臣的才稍稍消点儿气。又问左右攻城之策。左右面面相觑皆不敢答话。无奈杨义臣只能下令暂停今日的进攻。
入夜后杨义臣接到高嵩送来地信。高嵩在信上言道为了尊重死者他允许十二军团在夜间派少量人去城下收尸。
杨义臣看过信后气得青筋暴跳。他认为这是高嵩故意在侮辱他讽刺他这两日的败仗。他誓要将高嵩及其所部之人碎尸万段。方肯罢休。
二月二十一日也就是进攻的第三天。这天又有上万十二军团的将士抵达淮阴城下。杨义臣又下令投石塔对淮阴城墙进行一上午的轰击又将城墙击垮的数段。进攻前他又下令所有将士均以湿布蒙面以防守军再用昨日的战术。
这次面对铺天盖地有准备而来的敌人高嵩也无计可施了。在城墙处只是稍作了一下抵抗。就下令撤入城内而后在城内与敌军打起了巷战。
但淮阴城毕竟不是专门的军事要塞城中大多都是木质建筑。进攻方在遇到一时攻不下来地地方一把火就能将守军消灭或是逼退。这样到了入夜时分十二军团终于攻下了淮阴城。
第四天一早杨义臣满面春风的进入了淮阴城。他高兴不是因为攻下了淮阴城而是他一早得到报告抓获受了重伤的守军将领高嵩。抓到了高嵩。他就能亲手报这两日所受到的耻辱。
“你还有何话什么可说?”杨义臣一脸傲气地站到高嵩面前瞥了一眼问道。
高嵩满身鲜血的躺在地上连日的奋战耗尽了他最后一丝气力虽然没有被捆绑也动弹不了半分。他张了张干枯的嘴唇轻笑了一声后用带有岭南口音的话音说道:“败军之将无话可说。”
他虽然自称是“败军之将”但脸上却没有半点战败后应该有羞辱之色。让对手无法集中兵力从信樊前线对上都起进攻。而万一陆柯部被全歼那之后无论对方是中力量反攻洛阳或是集中力量渡江进攻南京。己方都没有足够地兵力防守失败恐怕真是早晚的事情。
诸葛诩虽然想明白了但仍不敢相信事实会是这样他迟疑道:“这样的大手笔刘炯能这么快就下了决心?”
陆柯托着下巴对诸葛诩分析说:“我也不能相信这个决断是刘炯等人作出的但目前地事实却实如此。孙晟为什么前段时间会缓慢的行军。他就是在等我地后路被断。如果不出我地所料今日孙晟就会渡过黄河向我们直扑而来而在界安城堡的元景山也会趁机出击他们就想把我们拖在青州等从信樊来地部队到齐后一举将我们全歼。”
到此刻诸葛诩完全相信了对手有全歼己方的意图对陆柯果断下达撤退命令举动也深感佩服。心想要是仅凭自己的智慧。恐怕真要等到被彻底包围时才能醒悟过来。
当日陆柯军便开始了撤退。后来孙晟真在当天渡过了黄河全追击而来。而元景山所部也从界安城堡出击不紧不慢地在后面骚扰着陆柯的断后部队。
一切仿佛真如陆柯所料想地一样只是陆柯不知道孙晟这么安排。完全是在吓唬他目的只是为了把他从青州赶走。而这条计策也正是韩擒所授。
那天韩擒传授孙晟这条计策时孙晟开始也有些迟疑他认为陆柯不会轻易上当。而韩擒自信地对他说:“一来陆柯这小子是个聪明人聪明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把事情都往深处想。你只要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他必定会起怀疑。二来陆柯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知道你们从信樊调来多少部队。只要他一撤兵你就摆出一副追击的架势他肯定在路上不敢停留。所以即使等他反应过来也是要等他撤到徐州之后的事情了。”
现在孙晟对韩擒佩服地是五体投地心里暗道。姜到底还是老的辣!只是小小一计。就让陆柯仓皇而逃。可惜他不肯再次出山。不然本方要是以他为主帅这场战争上都那边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在追击中元景山做的比孙晟还要彻底()。他数次指挥本部人马冲入陆柯军地断后队中几次都差点让负责断後的陷阵军团左师动摇幸亏这支部队也是身经百战最后险险的保持住了阵型。
只是这样的后果让陷阵军团左师伤亡十分惨重。待撤到琅琊郡时已经损失了近一半的人马。迫不得已陆柯只好命十五军团右师接替陷阵军团左师担任断后。
在渡过沭水河柳大江恍如做了一场梦。两个月前他们渡过沭水河时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那时他从没有想过会这样被敌人赶回来。
有部下们含眼泪问他:“我们连敌人的面都没有看见怎么会败得如此狼狈?”柳大江只能沉默因为他本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败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打这一场战争。
三月一日陆柯率领着大部人马退入了徐州地界。孙晟突然加快行军与元景山部会合后包围了断后的十五军团右师。第二天经过一天地会战他们全歼了这支整编师。
而陆柯直到撤进下邳城后才猛然醒悟过来。要是北军真的打算全歼他的话断他后路的部队决不能只攻下了淮阴城后就没有动静。而这时他后悔已经晚了他知道自己醒悟得太迟了。
“我很不服气!”他对诸葛诩说道“早晚有一天我要与孙晟再绝胜负。”
不知是中了韩擒之计陆柯把自己这次的失利全记在了孙晟的头上认为整个计划都是孙晟策划的。同时他也把孙晟归到值得一战对手中并期待着与他再次一拼高下。
汉元798年2月到3月的青州战役是陆柯指挥战役以来的一次重大失败。而且这次失败败给了实力还不如他地对手这让他终身难以忘怀。直到许多年以后他仍对这场战役的结果耿耿于怀也对没有得到与孙晟再次交手的机会而感到遗憾。
………………………………
第一百一十五章信樊会战(1)
三月各地阴雨连绵就连这两年干旱严重的豫州、凉州等地也是普降大雨。
独立重骑师这个师是从原飞骑军和彪骑军中的两个重骑团组建而成。兵力为两万三千八百人其中重骑兵人员为八千七百九十四人师长是刘文常的弟弟刘子成。这个师几乎集中了原帝国主力骑兵军团中所有地重骑兵而南军中的重骑兵数量还不足一千人实力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个师被部署在信阳城。与第二步军团一起担任主攻任务。
除这几个主力部队之外北军的其他三个整编军团和另一个兵力不到编制一半的骑兵军团皆从原乙等军团改编而成。
其中十二步军团兵力为五万零三百人第十六步军团兵力为五万一千六百人第十八步军团兵力为五万零七百人。这三个军团均被部署在信阳到樊城之间的地区。
兵力仅仅达到编制一半的第十一骑兵军团原本是配属给西部战线的史万岁后来被刘炯调到信樊一带。军团兵力为两万五千人。
北军其余各未满员军团兵力从两万到三万不等。军团人员都是从各预备役军团或是各地家族护军拼凑而成。所以在团结上、配合上、素质上都与主力军团有着很大的差异战斗力也有待检验。这些军团都被部署在几个主力军团地侧后方进攻开始后他们将跟随主力部队前进。担任占领地区的防务任务。
正当北军的进攻一切都准备完毕时可巧偏偏天公不作美在这个时候下起了梅雨。连日的阴雨使得地面泥泞不堪兵器也生锈痕。铠甲也了霉点连北军将士们高涨的士气仿佛也被这连绵的细雨浇灭而变得萎靡不振。
无奈刘炯只好放弃了在这个时节进攻的打算。虽然延迟了进攻但他想在信樊一带与上都方面展开一场决战地决心没有改变。他命各部严阵以待随时听候进攻的命令。
与北军在信樊一线摆出咄咄逼人的态势相比南军中路的形势则不容乐观。由于陆柯败退出青州侧翼牵制敌军地计划落空中路的压力剧增。
南军配属在信樊一线的部队十五个军团共计八十余万人马其中有五个主力军团。安乐帝接到元景山地奏章后就授命内阁调查此事。
刘炯等人稍一调查便清楚地知道了徐锦从界安城堡不战而退的事实但对于如何处置徐锦众人却意见不一。薛胄等一些人建议严惩徐锦他们言称现在多数部队都是混编而成纪律不严是一个突出地问题。正好可以借严惩徐锦对各部起到警示作用杜绝今后再出现临阵脱逃之事的生。
而卢悦、郭凯之等家主系代表却拼命反对。他们理由是徐锦从纷争一开始就宣布支持安乐帝后来又带着家族护军来洛阳护驾其对皇帝、朝廷的忠心可鉴。对于这样的人如果稍有过错就一杀了之将严重挫伤各大家主拥戴安乐帝的赤诚之
再说徐锦不是行武出身第一次参战谁都难免产生畏惧。有了一次经验后相信他不会再犯。在青州战役的最后阶段徐锦率部参加了对陆柯的追击战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卢悦、郭凯之建议取得了多数人的赞同报请安乐帝批准后对徐锦最终处理是罚俸一年并调至信樊前线戴罪立功。
罚俸一年对一大家主来说完全是个不痛不痒的处理。尽管最终的处理极轻但徐锦却感到颜面尽失耿耿于怀。而虞士基探听到这一消息过后立马派去得力人员对徐锦展开拉拢工作。许诺授予他天佑帝一朝的三品官职如果他想继续领兵就授予他中将军衔并担任乙等军团的军团长。
徐锦只是稍作犹豫便答应投诚。他一方面忌恨元景山借机报复他一方面也恨内阁对他的处置没有给他留有情面。再有上都一方开出的条件他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阴雨的三月即将过去就在刘炯准备向信樊前线的部队下达进攻命令时他万万没有想到强先在中路战场动手的竟然会是杨素。而这次失去先机后他就再也没有获得过主动权。
………………………………
第一百一十六章信樊会战(2)
从一早开始雨就一直淅沥沥地下着上都城像是披上了一层白色的雾纱。大门紧闭车夫朝门里吹了声口哨。口哨声一停门微开了一条缝有人从里面向外瞅了瞅然后才开门迎接。马车刚刚驶入门又“哐当”一声关闭起来。
门内是一条仅能通过一辆马车的狭窄通道长长的望不到尽头。马车夫挥舞着马鞭驱使着拉车的两匹马全奔跑起来丝毫不担心前面有马车或仆童挡道。马车大约行驶出百米的距离后车夫才缓缓地拉扯马缰。他计算得刚刚好座下的骏马刚站住脚马车就正好停在裹着铁皮大门前面。
这次马车夫跳下马车走到门前轻轻地敲了几下门。门内没有人应答像是根本没人听见敲门声。马车夫没有继续敲门而是在右侧门板上的某处摁了三下只听“啪”的一声被摁压的地方向外弹起一小块活动门板露出一个小洞。马车夫从怀内掏出一块令牌将它放入其中然后回到了马车上。
过了片刻厚实的大门居然“吱呀呀”地打开了。门里是一座面积不大的小院四周的回廊上站着数十个护卫手持刀枪弓弩。警惕地盯着缓缓驶进来的马车。
马车停稳后从车厢里走下一老二少三个人。来到回廊上老者将一块令牌递给的护卫领。护卫领查验过令牌后闪开身子对着老者行了一礼说:“大人请进。”
老者顺着回廊朝里走去。两个年轻人跟在他后面一边走一边好奇地四下打量。他们越看越惊讶因为他们所走过一路上。景物皆完全相同两旁还有许多岔道不知通向何处。走着走着他们便迷失了方向如果不是有老者带路他们还以为自己是在原地绕。
七弯八拐走了好一阵他们才来到一处与前面布置不一样地院落前。这里也有数十名护卫在验过了他们的腰牌后才允许他们进入。
“你们在这里等侯。”在进入二门前。老者轻声对身后的两个年轻人吩咐了一句然后头也不回地进了门。两个年轻人立马停下在门旁插手而立。
老者进了中院就朝着大厅走出去老远他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怒喝声“废物、饭桶、就连死人都比你们强。”
“这太好了太好了。辛苦您了……。”虞士基不禁喜出望外连声对老者道谢。
老者进屋后各部主官也纷纷向他行礼。老者只是对他们微微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见礼之后各部主官也非常识趣知道大人与老者有要事单独面议便纷纷告辞。
李伯药随着众人出了门正想离去忽听背后有人叫他。回头一看正是那位老者。
“老先生有何吩咐?”李伯药恭敬地问道。
老者对李伯药说道:“这次从你那里选来的两个小子资质不错甚合老夫的心意。老夫想把他们再留在身边几日你看如何?”
李伯药犹豫了一下回道:“他们能得到老先生的青睐是他们的福气。”
老者突然笑了起来说道:“你嘴上说好心里并不情愿。你是担心我抢夺你的人才吧。”
李伯药连连摆手:“晚辈岂敢……”
老者拍了一下李伯药的肩膀说道:“你就别否认了。要是老夫连你地这点心思都看不出来也就白活了这把年纪。”
李伯药不再说话。这位姓陶地老者有个绰号叫鬼魂。在监察院中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本名但提起鬼魂却是无人不晓。他最擅长的就是查人心思一双眼睛能把人的肠子看穿。所以。在他的面前说谎根本行不通。
老者又对他说道:“你放心老夫再完成一件大事后就再也不过问世事了。到时候。这俩年轻人自然会还给你地。”
李伯药惊讶地望着老者据他所知他以前是虞士基的直接上司虞士基跟他学了不少真本事直到现在仍称他老师。”
李伯药又问道:“信上可有提到什么让你们回去?”
唐易、米毅互视一眼回答道:“没有只说让我们用心跟着大人。”
李伯药点点头又对他们说:“陶大人是老前辈有很多真本事。这次他把你们从我这里挑去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们在他身边做事一定要好好地体察好好地学习。”
唐易回答道:“陶大人对我们很好也愿意教我们。请您放心我们一定跟他好好学本事。”
李伯药主管的监察院督察四处主要负责监察院后备人才的培训。唐易和米毅是所有学员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学业优秀还参与过几次秘密行动表现都很出色。如果他们不是张锐的人李伯药很想把他们留在身边担当自己的左膀右臂。
想到过一年半载他们便要回安江李伯药心里就有些不舍。但这也无奈他们是张锐的家臣绝不可能抛弃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