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5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覆灭只有极少数人趁夜色昏暗跳入海中游上岸才避过一劫。
几名军官抢夺了财物后便带着部队溜走了。
新城只守了三天便被汉军攻克了新国王趁城破混乱之时逃走。他在丛林中流浪了大半年才找到了一支愿意继续追随他、效忠于他的部队。部队人数很少只有不到一千人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新国王不敢再让这一千人去送命。
他带着这股人北上在密林里安家。后来又在密林里修筑了一座城池取名为寮内。他带着忠于他地部队和忠于他的人民与汉军游击了二十年最后老死在寮内城。至死他的复国希望也没有熄灭。
新国王没有子嗣他死后原来追随他地人生了内乱两派相互攻击没等汉军打来就已经自相残杀掉一大半。几年后最后一批忠于马来国王的部队被汉军消灭马来国王从此灭亡。
后来南洋船队成立以后新城变成了南洋船队的军港驻地。而马六甲城则成了东西航线上最重要的一处补给地几乎所有南来北往的地船只都要在马六甲港口补给物资。
张锐将这段马来国地历史讲述得非常生动听得众人如醉如痴。最后他指着一处山坡上的一片坍塌建筑废墟对六灵说:“你看那座山上便是马来国王修建地王宫遗址。”
六灵拉着他手问:“爹爹我们能去看看吗?”
一旁的黄跃说:“公主殿下那里都是荒草碎石小心扭了脚况且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您要看马来王宫的遗址在山坡那头有一座比较完整的宫殿建筑不如去那里看看吧。”
“好啊好啊我们就去那里看!”六灵兴奋地拍手说好。
既然公主说要去大家都没有意见。由黄跃领路来到那座王宫遗址。那是一座王宫大殿落座在一处军营后面。穿过军营来到这处大殿时大家才现殿里存放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原来军营把这座大殿当成了军用仓库了。
看着满大殿堆积如山的物资大家的兴致顿消()。黄跃没有现众人的情绪还为大家介绍说:“还别说这处大殿还真坚固。据我所知这里被当成仓库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外面军营的建筑都大修过好几次这里只是小小地修葺过几次所以一直是原模原样。估计再过一百年这座大殿也不会倒。”
六灵撇了撇嘴说:“大殿建筑得如此坚固有什么用?马来国也只是在此处立足十年而已。就算他修建了一处千年不倒的建筑也只能让后世之人凭吊一番罢了。要真正建立一个千年不倒的王朝才值得众人称颂敬仰。”
黄跃笑着说:“公主殿下说的是。不过在这个世上真正过千年的王朝只有罗马帝国。就连我们大汉国也只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之前的周朝最多也只有八百左右。这次去罗马公主可以好好看看罗马人千年留下的历史遗迹。”
“听说罗马人过着非常富有、奢侈生活是吗?”六灵问道。
黄跃侧头想了想答道:“下官曾经去过罗马的东部几个行省那里的人还不如我国平民富有。至于罗马本州和罗马城下官没有去过不敢妄言。”
这时林白泉突然插口说:“罗马已是将倾大厦也许用不了几年就要轰然倒塌。我辈能亲眼目睹一个千年帝国毁灭也算是一件幸事。千年王朝什么的在我看来还不如此处大殿坚固。”
“罗马帝国会灭亡?”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林白泉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在说笑话就是在说疯话。一个千年的帝国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怎么可能说灭亡就灭亡呢?
如果说数十年来的两次内乱给了汉帝国以沉重的打击让汉帝国岌岌可危的话可能还有人会相信。但如果要说罗马帝国会因这次与三国之间的战争而导致灭亡这人一定是疯了。
但张锐看林白泉不像是随口胡诌心想难道他真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罗马帝国将要覆灭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得好好问问他。
………………………………
第五十二章 老朽的帝国
张锐率众人逛完新城返回住所吃晚饭!树下摆放着四五张藤椅中间还有一张大石桌。
“你可真会享受何时现这个好地方的?”张锐坐到林白泉身边现从这个角度能看茫茫大海。此时晚霞满天柔和的日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海面清风徐徐凌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显得格外迷人。
“我每到一处都要找寻奇观美景来到这里更不能例外。您看这景致可真是美不胜收!”林白泉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大海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凄苦之色。
林白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参加突忽政权是为了找到机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惜的是他的理想被无情地毁灭了。不仅是因为汉军镇压了突忽主要是他现突忽政权根本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当年他有理想、有才华、有漏点就消退了大半。如果他不是看到有极少数如德公这样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理想恐怕早就脱离了突忽朝廷。
无能、幼稚的政权毕竟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就能救得了的即使是身为突忽丞相的德公阿巴贡也无力回天。
突忽灭亡后林白泉被汉人俘获时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他也曾经想过自己要保留一个忠义之名但是审讯的他的许士基触及到他心中之痛他也自认不愿为一个无能的政权殉葬。
因为身边张锐的缘故他活了下来了但他不愿理事。宁愿寄情于山水就是为了能够忘却那段不堪回地岁月。但心中的痛苦哪是说忘怀就能忘怀的?
经过西征期间和近段时间地接触。罗马军队凭借着对罗马的忠诚和热爱战斗热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军队。
再有罗马人从立国到与我国交战之前就没有停止过扩张行为。国内的公民利益空前统一因而它的内乱次数和程度都比我国少得多。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他们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生产力也得到了快展。
虽然最后它也变成了一个帝制国家但共和制度早已深入到罗马人的骨子里。罗马元老院的权利比起我们大汉的内阁大得多甚至还能影响到帝位的继承。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国家深受平民热爱、拥戴的国家是不可能因为一两场战争就灭亡的。”
张锐前世、今生都学习过历史当然对罗马地历史有所了解。马上说出了自己对罗马帝国兴盛的见解。
林白泉在张锐讲话时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等张锐讲完他说道:“你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表面的一部分。要了解罗马这个国家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政治。正如你所言。罗马人因为共和制地出现而开始走向强盛。但罗马人后来走向帝制也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罗马人的共和制度是最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立的。罗马人最初只是一个弱小的城邦周围的敌对势力众多。如果罗马贵族不向平民妥协那么就意味将被别国灭亡。”
“罗马人有了公民参政权后全体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和忠诚是自内心的。那时城邦里没有庞大的官吏队伍官吏们不拿俸禄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为罗马做事。这种制度。也可是叫做城邦制度只有小国寡民大家在彼此非常熟悉了解地情况下才能实现。”张锐连连点头。在那个年底没有通讯的情况下要民主的选举一位放心地领导人只能是自己非常熟悉了解的人。大家能经常在城里看见他能听到他的讲话这才能选他当执政官。
但要是在一个疆土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民主选举那就可笑了。这样的结果对农业的破坏是可不避免的。”
“随着罗马扩张的需要罗马人的兵农合一制度也随之瓦解。公民义务兵被正规军取代这样罗马人即使在不作战时也不种地了。罗马的农业几乎全部由作战时俘获来的奴隶代劳。”
说到这里林白泉笑了说:“殿下应该明白罗马人为什么会一直不断的对外作战了吧。”
张锐略微思索了一下惊讶地说:“难道是为了得到奴隶?”
林白泉点点头说:“地确如此。不是罗马人生性喜欢扩张。喜欢作战。而是因为不这样做就无法得到充足的奴隶。没有奴隶给他们耕种他们就要饿肚子。没有奴隶给他们做衣服他们就要受冻。”
“比如尼禄时代罗马的非洲各行省的一半土地分属六个大庄园。而在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以及其他行省也有这样类似的大庄园。这种庄园里的劳动者全是奴隶。他们平时吃不饱、穿不暖稍有过错就会被处死或是被卖去角斗场。而他们生产地粮食供养着整个罗马国人。”
“但即使是这样罗马人还并不满意。有一个罗马著名的学者名叫科鲁麦拉他在自己的《论农业》一书中说有人认为农业收成不好是因为土地不肥沃或是气候恶劣等原因造成的。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们把农业交给了奴隶中最坏的奴隶。就像是交给了一群懒汉。这是*队打得不分胜负原来自己也变成了半农半兵。
“更为可怕的是。罗马人在苏丹损失地那十万军队是为数不多由纯粹罗马人组成的军团是不用屯耕的精兵。损失了那十万之后罗马只有在本州还有十万这种军队除此之外都是由行省人组成的军队。在这些行省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十个由日耳曼哥特人组成的军团。”
张锐奇怪地问:“罗马境内怎么会有这么多日耳曼人?”
林白泉道:“奥古斯都在重新征服高卢和消灭萨拉西人之后。”
张锐这才明白哥特人原来是这样来的。
“可还没等奥利乌斯三世完成自己的计划就一命呜呼了他的继承者显然没有他的雄心壮志只想稳固罗马帝国现有的疆域。由哥特人为他们看护北部边疆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于是新罗马皇帝承认了奥利乌斯三世给予哥特人的待遇。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经常作战所以一直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现在十个由日耳曼哥特人组成的军团有三个在北部边疆驻守四个去单于人作战还有三个调到埃及行省以防苏丹人。可以说现在罗马一直靠着哥特人在作战其他行省的军团战斗力很差根本就是滥竽充数。”
“而罗马人如此依赖哥特人保护又有着非常大的隐患倘若哪天哥特人不愿再做罗马人的看护神甚至想取而代之那么罗马也就彻底完了。这不是猜想而是可能性很大特别是现在罗马人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一旦不出哥特人的军饷我敢保证哥特人会立马作乱。到那时外有苏丹、单于、日耳曼人的威胁内有哥特人的叛乱罗马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术了。”
“这次去罗马也许是看罗马帝国最后的一眼了。因此我才厚着脸皮要跟着殿下来啊。”林白泉说这话时脸上既有兴奋之色也带有稍许遗憾之意似乎这个千年帝国的灭亡景象已经在他脑海里预演过一样。
林白泉的一番话让张锐受益匪浅。原来一个貌似强大无比的帝国竟然会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脆弱得轻轻一碰就会完全坍塌。
这次的和谈也是因为罗马人快支撑不住了。要是我们这次去再在罗马人伤口上撒把盐更要加快罗马人的灭亡度。
罗马人虽然与自己没有仇也没有挑起对汉的战争。但只有罗马帝国灭亡了汉帝国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级大国才能永保安宁。为了汉帝国的强大我们一不做二不休。
………………………………
第五十三章 出埃及记
船队在新城停靠了五天张锐带着六灵等人逛遍了城内名胜古迹。如果张锐还要更深入地了解罗马不妨抽空看看。
林白泉推荐的这几本书的确很好书中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展史。其中有一本还是他的恩师刘自清的著作《凯尔特人和哥特人》书里全面介绍了罗马帝国内两个比较重要的民族起源和展史。
张锐在帝大时常去刘自清家做客刘自清的所有著作他都拜读过惟独没有在刘自清的书房里看见过这本书。一看出版时间原来是近几年才行的。心想应该是恩师退休回益州后才撰写地。难怪自己未曾拜读过。
还有一本《论罗马隶农与汉平农的差异》也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的作品书中将罗马农业与汉农业做了一番全面的比较分析。看过之后张锐才知道林白泉为他讲述的罗马农业地演变这本书中都有详尽讲解。
张锐这才明白。林白泉丰富的知识是靠大量的阅读获取的而不是天生就比自己懂得多。
张锐在安江中学就读的时候很喜欢读书给旁人的印象是卷不释手乐在其中。而在帝大读书时虽不像在安江中学那样整个一书呆子但也有很多时间阅读各个门类的书籍。正是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丰富了他的知识使得他在以后的从军生涯受宜匪浅。
但自从他考入北京骑兵学院后就没有多少机会博览群书了。特别是去了西部参加突忽平叛之后日思夜想地都是怎样更有效地打击敌军。即使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也只够钻研军事论著。
至少有十年时间他没有好好读过书。自我感觉知识贫乏了。特别是在和林白泉做过几次深入的交谈后他现自己的思维已经囿于纯军事层面对军事以外地认识已经跟不上林白泉的思维。
因此张锐下决心利用到罗马这一路漫长的路程好好读读书给自己充充电。不多久林白泉推荐的书就看完了他又去找使节团的官员们借书看。再前途无量今生也混不到您现在这样的地位身份。
这一日船队终于抵达红海海域。罗马红海舰队的十来艘舰船已在红海入海处等候。他们将为汉朝使节团的舰队护航使其顺利通过与苏丹之间的交战区。
苏丹与罗马之间的海战生过两次。第一次依靠天时、地利苏丹消灭了罗马地远征舰队。但自身也损失极大。双方的第二次海战在罗马的第二批远征舰队到达之后。这次又是苏丹人惨败战舰几乎损失殆尽。剩下为数不多的战舰躲入港口不敢再出来迎战。
罗马人却不敢掉以轻心苏丹人海战虽败但其舰队并没有被全歼。苏丹人不敢再次正面交战。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出来偷袭。于是第二批罗马远征舰队留在了红海海域封锁苏丹人的港口除了汉帝国的船只外其他各国舰船一律禁止进入红海水域。
在罗马舰队地护航下汉朝使节团的船队在罗马埃及行省的苏伊士港靠岸。这里也是前世大名鼎鼎的苏伊士运河的南入口所在地只是在这个年代罗马人还没有想到或是没有能力挖掘这条连接欧亚非的重要运河。
罗马皇帝派来的迎候汉朝使节团的人员恭候在苏伊士多日。在迎接队伍中竟然有三位是罗马元老院成员足见罗马帝国对这次汉朝使节团到来的重视程度。
由于进入不了地中海。黄跃和东海舰队的船只只能停靠在苏伊士等候使节团返回而汉朝使节团剩下地行程要依靠罗马人安排。
在罗马人带领下汉朝使节团进入了埃及行省。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源地之一。它的文字记录历史远远过其他文明甚至比夏华文明还要悠久。
古埃及一般指公元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下游地区地埃及文明。
古埃及北临地中海南至尼罗河第一瀑布与努比亚为邻东临红海西与利比亚毗连()。从努比亚边界到孟斐斯城称上埃及;从孟斐斯城到地中海称下埃及。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含人和闪人。
公元前31oo年由南方上埃及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时埃及文化已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开创法老**通明兢兢业业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