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569章

大汉骑军-第569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起来。他们地惊呼声又惊动了更多的将士转头观望,紧接着又是更大的人惊呼声,鲜卑军军心大‘乱’。

    主将已死,战旗已倒,鲜卑将士的信心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再加上马士轸部看见敌方战旗倒下攻击越发凶狠起来,不到片刻,左右两翼鲜卑步军阵都崩溃了。

    而此时勿忸定还没有死,他虽然胆小,在这个时候他像是吃豹子胆一样,嚎叫着冲向罗济,在他地脑海里只有杀死罗济,夺回军旗这一个念头。他还没有接近罗济身边,一枪迎面刺来。他反应还算快,侧头躲过这一枪。可是还没有等他站稳,他地肚子就被罗济的另一支枪刺穿。

    他丢掉手中地刀,双手抓住刺入腹中的那柄长枪死死不松手。口中断断续续地叫着:“夺夺回军军旗”亲兵们见主将如此拼命要夺回大旗,勇气大增,嚎叫着朝罗济冲去。

    罗济所率领的二营,是在白堡之后重新组建起来的。在白堡之战中,二营和四营的将士几乎全体阵亡,只有数十名参加了程节行刑队的原二营、四营骑士幸存下来。可就是这些幸存下来的将士以及后来补充来的新将士,把阵亡在白堡中前辈的勇气给继承下来。

    二营在罗济担任营长之后,一再给麾下将士灌输“我们绝不能辱没前辈勇士用鲜血给换来的威名”的观念,‘激’励全营将士每战都要保持悍勇的作风。他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更没有想过被敌人击败,敌人越是勇猛,就越发‘激’起他们的血‘性’。

    此刻见鲜卑人拼命想夺回军旗,二营将士都纷纷下马,取出自己的近战武器,向罗济身边汇聚而来,他们要保护罗济,要阻止鲜卑夺回军旗。罗济也一脚踢飞了勿忸定的尸体,然后瞪着一双充血的双目,仿如修罗般冲入勿忸定的亲兵中。霎时间以罗济为中心,整个山丘顶上杀声四起,惨嚎声响彻云霄。

    而此刻,除了这里还算是在战斗外,整个楼平战场上的鲜卑军都在狼狈逃窜,汉军则四处追杀。下午四点时,楼平之战正式结束。

    此战,参战的三万三千鲜卑军,共被斩首二万一千级,被俘五千人,失踪四百六十六人,勿忸定等十三位鲜卑高级将领阵亡;参战的七千二百汉军,此战阵亡二百六十七人,伤四百二十三人,校官以上将领无一阵亡,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场完胜。

    楼平之战中,从最初的汉军摆雁行阵,到其次的本阵主动撤退‘诱’敌,到后来的相互包围,再到最后的汉军突入鲜卑本阵,都打得‘精’彩纷呈。此战开创了骑兵的新式阵型,雁行阵从此战后成了汉军骑兵对敌的主要阵势之

    而鲜卑人在这场作战中的唯一闪光点,便是本阵的军旗争夺战。本阵上自主将勿忸定下至五百将士均战死在山顶,无一投降或逃逸。众多的尸体在那面倒下的军旗周围围成一个圆圈,有的尸体的手还伸向军旗,仿佛是临死前也想去‘摸’‘摸’它。

    楼平之战,不仅是骑兵的作战的经典战例,也是步军作战的典型反面战例,从此后被世界各国收入了本国的军事教材中予以研究,在此战中汉军曾被分割成三段,三位汉军将领在战场上方位各异,而他们却配合得天衣无缝,让世人皆叹服飞骑军将士的默契程度,也深深领悟汉军骑兵的作战能力远超世界列强。

    此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值得好好庆贺一番。但战斗结束后,汉军主将张锐的心情十分压抑,根本无心庆贺。因为这一战,耗尽了汉军几乎所有的箭支。没有弓箭的支援,后面的松山营垒该如何攻克这一大难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时间又很紧迫,他必须尽快想出对策。

    第五部第三百二十章楼平之战5文字更新最快

    。。。q
………………………………

第五部第三百二十一章 二阶段作战

    汉元795年7月24日,黎明时,初升的太阳已投下长长的‘阴’影,空气中的热‘浪’也渐渐升温。(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79…一年之中,也只有这个季节,炙热的太阳才尽情地释放它的能量。干燥的空气似乎被热‘浪’点燃,空中弥漫着阵阵焦臭味儿。

    西部战区统帅部的高级军官们正在风铃城西部战区总部会议室开会,参会的有西部战区统帅上将刘炯、西部战区副统帅兼飞骑军指挥官上将史万岁、西部战区副统帅兼暴熊军团指挥官上将元景山、西部战区参谋长中将刘武周、西部战区中军官少将杨英、西部战区总后勤官少将方戊、西部战区总军法官少将江少易。

    今日的主要议题,一是听取方戊汇报对鲜卑作战第二阶段物资准备情况的报告,二是商议对鲜卑乌河防线发起总攻的具体日期。

    “这次作战所需的粮草有五成储放在风铃城,三成储放在乌河城堡两成已运抵前线粮仓。其余作战物资,半数储放在乌河城堡,三成储放在风铃城,二成运抵前线物资库。预备补充兵力,已经在乌河城堡集结完毕”总后勤官方戊汇报几个月来他工作的情况。

    方戊担任战区总后勤官已有六、七年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依照作战计划按时完成集结粮草、物资的任务,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后勤官。这些年来,极少出现没有完成任务的状况,准确地说,只有两次没能完成任务。

    第一次是发生在突忽平叛的最后阶段。那次是奉令行事,故意拖延时间。为此,他还被原战区统双擒解除了职务。不过韩擒倒台后,新任战区统帅马上让他官复原职。而他对最后的结果,也早有心理准备。

    真正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发生在一个月前的第二次情况。按参谋本部的计划,这次对鲜卑作战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也就战区参谋长刘武周临战前制定出的一个作战计划阶段,该阶段以突破鲜卑人地乌河防线为主要目的。虽然从他接到命令到粮草、物资调配到位,只给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他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第一阶段虽然时间紧迫,但参战的部队不多,只有陷阵军团和飞骑军团的一部,总兵力不到八万人。而且乌河城堡有一些现成的粮草、物资可以使用。加之他对战区各处物资分布了如指掌,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任务。

    真正让他费神的是准备第二阶段的作战物资。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按照计划,第二阶段是以占领鲜卑国的伏尔河以东地区为主要作战目的。这个阶段时间跨度较长,如果鲜卑军战力不弱。这个阶段很可能长达一年以上。

    因此战区要求粮草、物资储备必须要保证参战部队一年所需。而参战部队这时不再仅仅是八万人了,在西部地五个甲等军团。有四个将与鲜卑作战。四个军团就有二十万人,再加上十余万参加后勤保障的预备役将士,也就是需要准备三十万人地粮食,二十万人的进攻物资。

    如此庞大的数量,却只有三个月准备时间,即使负责过突忽战争期间的战区总后勤官方戊也感到压力巨大。自接到这个命令,他接连三个月禅‘精’竭虑、昼夜奔忙,亲自指挥、督促物资调配工作,每日睡眠不超过四个小时。人也瘦了一圈,结果仍然没能完成任务。

    一个月前,第一阶段以突破鲜卑人的乌河防线作战计划,基本上算是失败了。对第一阶段起关键作用的张锐部下落不明,陆柯的部队仍在鲜卑人乌河防线外围。尽管第一阶段势态的发展很不理想,但第二阶段的作战,战区总部仍然决定按期发动。

    到了第二阶段进攻时间。粮草、物资都还没准备好,使得统帅刘炯异常愤怒,当即下令解除了他地职务。方戊就第二次丢掉了战区总后勤官的职位。

    但不久,他又官复原职,原因是经过调查,发现耽误进攻期间的主要责任不在他,而在于帝国内地。

    这次对鲜卑作战所需要的粮草、物资数量太过庞大。绝大部分粮草、物资要从帝国内地运来。为了打好这场战争。内阁早已下令,战争期间任何事务都要优先考虑作战之需。粮草、物资必须首先保证前线所需,各地要积极配合,绝不能出现延迟、拖欠前线物资的情况。

    几乎所有的官员都认真执行内阁的这道命令,把自己地工作重心转移到支持对鲜卑作战方面。可总有那么极少数人,没有认真执行内阁的命令,甚至做出与内阁命令相左的事情。

    违背内阁命令地典型就出在豫州。豫州府库本有五十万石的粮食储备,地处北方相对离战区也比较近。往战区调集军粮的时候,豫州府库粮草成了首批要运上前线的军粮。

    可是事情就是这般不凑巧,今年黄河突发凌汛,豫州延河数个郡遭灾,受灾人数有几十万人。这时,豫州的大小官员们就处于两难境地。府库存粮尽管还没有运上前线,但已被征用了成了军粮。

    军粮是不能随意动用地,而不动用这些粮食就会有大批地灾民饿死。周围几个州的存粮也基本上全被征用了,不可能借来赈灾。朝廷倒是要运粮到豫州赈灾,无奈远水解不了近渴,朝廷从南方运赈灾粮来豫州,至少也需要一个月地时间。一个月时间,有多少饥民能等上一个月最后,豫州巡抚拍案决定,用府库存粮赈灾。

    这样一来,灾民倒是得救了,需要运往前线的粮草也消耗完了,汉军对鲜卑第二阶段作战的粮草也大为短缺,连带着负责后勤的方戊也被解职。所幸查明原因后,统帅刘炯又恢复了职务。由于粮草原因,汉军第二阶段进攻日期不得不退迟。

    刘炯又给了他一个月的时间筹备粮草,今日就是规定的最后期限。那个‘私’自放粮的豫州巡抚命运如何,方戊没有去关注。他自复职以后。就全心全意投入运粮工作,每天都要过问粮草达到的地点,只差没有亲自去押粮了。

    “到昨日为止,第二阶段作战所需粮草、物资均已准备就绪、到位。”方戊说完这句话后,终于轻松地舒了一口气。他的任务终于完成了,战事以后地进程,他应该比较轻松了。

    统帅刘炯听罢方戊报告,微微点头说道:“方将军的任务完成得很好,按时将粮草、物资运送到位。这件功劳会记录在案,战事结束后一并呈报朝廷。下面。我们商议发动第二阶段进攻的具体日期。”

    刘武周轻咳了一声,说道:“一周前。陆柯将军送来军报。参加本次进攻的陷阵军团、飞骑军团、武勇军团、暴熊军团作战部队已到达集结地点并做好了进攻准备,随时可以发动进攻。我建议,进攻日期定在7月30日。”

    “我同意。”刘武周话音刚落,史万岁高声赞同,“据不久之前的侦查情报,现在乌河防线的鲜卑军还是以右贤王的部队为主,这就证明了张锐所部还在敌后活动,他们将鲜卑单于的直属部队和左贤王的部队牢牢地拖在敌人后方。在这里我提一点建议,我们是否需要专‘门’成立一支部队。在突破乌河防线后去接应张锐。”

    刘炯为难地说道:“这个,参加进攻的各部队都有明确地进攻任务,很难‘抽’出接应的部队。”

    元景山摇着头说道:“如果要‘抽’调部队去接应张锐,那么前去接应地部队必须是骑兵,人数不能太少,否则也无法突破封锁进入鲜卑国内地。而且,这支接应的部队还必须有一定敌后作战经验。不然完不成任务,反而把自己搭进去。”

    刘炯又接着说道:“我也想过这些问题。参加这次进攻的骑兵只有飞骑军的两个师,二万余骑兵要配合十余万步军行动。本来就不够分配了,哪里‘抽’得出多余的人去接应张锐”杨英建议道:“能不能从飞骑军中军师和后师中‘抽’一些人组成救援军”

    自从张锐与本方失去联系后,杨英就一直在为他担心。他早在三个月前就向刘炯建议过,派部队去接应张锐。可当时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只有陆柯的陷阵军团在乌河对岸。陷阵军团是步军。不能完成这个任务。

    当时史万岁也曾说过。不必太急派部队去接应张锐。他相信,张锐所部在敌后待上两个月没有问题。史万岁以前也有过长时间深入敌后的经历。他既然说张锐至少能在敌后待两个月,杨英自然也就相信他的话。

    可是到现在,张锐所部已经深入敌后四个多月。杨英越来越担心张锐的安全,如果不是鲜卑军没有派新部队来乌河防线来,杨英很可能认为张锐所部已经全军覆灭了。

    刘武周叹了口气道:“只怕不妥,飞骑军中军师和后师连参加作战地机会都很少,更没有执行过敌后任务,他们去了恐怕自身难保,何谈接应张锐”

    “这个问题我已经考虑好了。”史万岁说道,“我们可以调彪骑军的游骑来执行这项任务。”

    刘炯惊诧地说道:“彪骑军的游骑他们驻扎在凉州,让他们来,赶得上二阶段进攻时间吗”

    史万岁早就想好办法,说道:“二阶段进攻他们是赶不上了。但这次并非让他们去参加进攻,所以即使他们晚几天到,也没有关系。据我估算,彪骑军的游骑能在两周后到达乌河城堡。那时,陆柯应该差不多刚刚突破乌河防线。防线突破后,正好由他们深入敌后去接应张锐。”

    杨英连连点头,说道:“这个办法不错。”

    “嗯。就按照太平侯的意思办吧。”刘炯思索了片刻,也同意了史万岁的建议。

    今日所议之事,都已完毕。刘炯正想宣布会议结束,忽听‘门’外有人报告,说有前线传来的紧急军报。杨英立即起身开‘门’,然后从一名军官手里接过紧急军报,转回身来‘交’给刘炯。

    刘炯打开军报一看,腾地一下,脸‘色’骤变。

    第五部第三百二十一章二阶段作战文字更新最快

    。。。q
………………………………

第五部第三百二十二章 猛将陆柯

    元景山接过军报看罢,连连摇头,心道,陆柯这个小子,老‘毛’病又犯了。(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wщw。 更新好快。元景山以前是陆柯的上司,非常了解陆柯。

    陆柯这人不打仗的时候,儒雅持重、处事练达,眉宇间流‘露’着书卷气,以及特有的贵族气质,加上容貌俊朗、身体单薄,倘若他不着军服,绝大多数人都会以为他是饱读诗书的先生,绝不会把他与战功赫赫的将军联系在一起。即使他身着军服,别人也会称他为智将,因为他的形象气度非常符合世人对智将的理解。

    其实,这只是他的表象,准确地讲,陆柯属于猛将型的将军。因为他生‘性’不喜用计,宁愿在战场上比拼实力,真刀真枪地与敌军对阵,把敌军击败。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只要他一上战场上,立马像变了个人似的,在他身上再也看不到丝毫儒雅风度,整个人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在战场上他非常专横、霸道,只要是他认为是正确的、应该去做的,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完成,任何人都无法改变他的决定。在这种时候,即便是上级对他下达的命令,他也会视而不见。

    换成一个人这样做,别人还能称他是智将吗恐怕连将军都当不了,甚至早就被军法处置了,但陆柯却能这样做,并且军衔、职位越升越高。

    他能这样做、敢这样做,有几个原因。其一,是他的身份。他出身卫公陆氏家族,当今皇后是他的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