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516章

大汉骑军-第516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柜的了?小意来信并没有说起这事啊。这事虽然透着诡异,但张锐见二姐似乎也不知其中详情,于是也不再问下去。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其他方面。

    就这样,姐弟俩一路上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不知不觉就到了张锐的临时总部驻地——洛阳城守衙门。

    进了府内,张锐便请二姐稍事休息后再详谈。因为今日天还未亮,张锐就接到孟津渡口守军传来的消息。说是有一艘悬挂冠军侯家旗帜的大船要求在孟津渡口停靠,并且船上还有数十名自称是自己亲兵的人。孟津渡口守将不敢自行决定,于是派人前来通报。

    张锐虽然惊讶,但随即就传令同意来船靠岸。他知道二姐夫家这时派人前来,必是有要事相告。虽然之前并不知道是二姐亲自来,出于礼貌他还是出城亲自迎接,没有想到见到的却是二姐。这时,张锐见二姐面带倦意,便猜测她一路上没有休息好,便提议她稍事休息。二姐也不推辞,点头答应。

    待将二姐送入后院,张锐又返回大厅,把许旺叫来。一问才知,许旺是在并州遇到二姐一行人的。

    原来许旺将史万岁的家眷送去开远候后,便立刻乘船返回。他们在辽东兴府上岸,在进入辽西时,才听说自己发动兵变占领洛阳之事。于是许旺等人决定来洛阳。

    因南北双方军队都汇集在翼州、并州南部一线,许旺不敢走翼州南下。和其他亲兵商议后,他们选择从平州进入并州,然后再转道并州西部渡过黄河。而在他们进入并州不久就偶遇二姐一行人。许旺跟随张锐的日子不短,自然清楚张锐与冠军侯家的关系。听说张昕也是要来洛阳,就与他们汇合同行。

    他们的运气不错,在并州西部渡黄河时,找到了一艘大船。许旺提议乘船顺流而下,直接到孟津渡口上岸。二姐张昕同意了他的建议,因此,他们才能提早了近一周时间到达洛阳。

    随后,张锐又询问许旺开远的情况。得知不仅六灵、碧斯、百里杨等人都在在开远,就在他们离开的前日,乌兰也带着小竹、元元等家里的孩子们也到达了开远。这样,家里除了董小意还在安江外,现在基本都转移到了开远。张锐听到这个消息,也暂时放心了。

    张锐正与许旺说着话,忽见二姐张昕从后厅走了进来。显然她只是在后面稍稍净了净面,卸去皮甲就出来了。

    “怎么不睡会儿?”张锐站起身来,请二姐入坐。

    张昕微笑着对许旺点点头,坐下后说道:“反正也睡不着,还不如出来和你说说话。”

    “那么,属下就先请告退了。”许旺知道他姐弟俩有要事商议,便请求告退。

    “去吧。一路辛苦了,多休息几日。”张锐也知道姐姐有事要对自己说,便让许旺退下。

    待亲兵奉上茶,张锐一边关上厅门,一边问二姐:“姐,有什么事情需要你亲自前来?”

    “很重要的事情。”二姐张昕这时收起了笑容,严肃地对着弟弟问,“我问你,你已经在洛阳城待了一个多月,期间一直没有大的行动。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是继续向南朝用兵?还是就此接受南朝的招安?”

    “这……”二姐一连串的问题,把张锐问住了。其实,二姐所问的这些问题,也正是他这些日子以来日思夜想而没有作出决断的问题。

    “小五,这可不像你平日的作风啊。”张锐在家里嫡系子女中排行第五,排在他之上的依次是大哥、大姐、二哥、二姐,本来在他后面还有一个六妹,只可惜还没有满一岁就病亡了。与他的想法相同,二姐从几年前已经不称呼他老虎的小名了。在有人的时候称呼他五弟,没有人的时候就直接叫他小五。

    对于二姐的问话,张锐无言以对。自从占领洛阳到现在,已经超过一个月的时间。就连李伯药送来诏书,也将近有半个月的时间。有时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么长时间自己没有行动,战局还保持在最初的阶段。

    诚然,高朔占领西京后,对杨素军侧后形成威胁。杨素不敢轻易北进,攻打洛阳。而河北的刘武周和陆柯在缺少渡船的情况下,也没有能力把大批部队调回河南与他作战。所以,他才能一直安稳的在洛阳一线站住脚。

    但张锐自己很清楚,这也是一时的现象。只要上都朝廷将云梦湖的长江舰队调来黄河,自己就不得不撤出洛阳城了。而且很有可能,这时长江舰队已经出动了。

    明知时不我待,而他就是偏偏下不决心。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抛弃北方家族联盟?还是坚持联合北方家族,继续与南朝开战?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让他迟迟无法作出抉择。

    “小五,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能跟我说说吗?”张昕见弟弟只是低不语,不由又气又急,很想像小时候一样揪他的耳朵了。忍了又忍,她终于没有动手,但还是禁不住拍着桌案,叫张锐赶紧回答。

    二姐猛地提高声调,让沉思中的张锐猛地一惊。这才想起二姐还在等自己回话。

    “这个……姐,说实话,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了。也好,你也帮我出出主意吧。”二姐张昕是他来到这个世上,第一个让他倍感信任的亲人。在二姐面前,他也没有必要保留,便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一一道出。

    “就因为这个问题,让你迟迟无法下定决心?”张昕听完后笑了。

    “怎么了?”张锐见二姐只是摇头而笑,不由有些不满,“我听凉公说,父亲也参与了联盟。我要是背叛了联盟,说不定连父亲也会遭到牵连呢。”

    “小五啊,”张昕一边笑着,一边伸手在弟弟的额头上弹了一指。“你还是没有长大啊。”

    “嗯?”张锐捂住被弹的额头,不解地看着二姐。

    “你自己看看吧。”张昕说着,从腰间取出一封诏书递给张锐。

    张锐迟疑地接过,打开一看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向二姐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张昕轻轻地端起茶杯,泯了口茶,说:“就如你所看见的,就是这么回事喽。”

    “还有谁接到了这样的诏书?”张锐铁青着脸,继续问二姐。

    张昕不慌不忙地放下茶杯,转而看向弟弟,轻声说:“据我所知,参加联盟的家族和北方所有的家族都收到了同样的诏书。”

    “啪”得一声,张锐将那份诏书拍在桌案上,震得桌上的茶杯盖都跳了起来。“他们怎么能这样做?他们知不知道这样做,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不,我绝不能眼看着他们胡作非为。我决定了!我要起兵攻打上都,把那些乱臣贼子统统拿下治罪!”张锐一边怒吼着,一边像是困兽似的在屋里来回的踱步。

    张锐放声痛骂时,张昕并没有说话,只是用一双充满柔情的眼,看着心爱的弟弟在痛苦地发泄愤怒。

    发泄了一会儿,张锐止住骂声,喘着粗气坐回原位。

    “发泄完了?”张昕微笑着问弟弟。

    张锐沉默不语,又拿起那封诏上“节度使”三个大字,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他的心脏,让他的心在流血,使他的全身变得冰冷起来。
………………………………

第一百四十五章 阴谋与阳谋

    第一百四十五章阴谋与阳谋

    张锐前世攻读的就是历史,对于节度使含义,比姐姐张昕有更深入的了解。(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节度使”一词很早就出现了,意为节制调度。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东汉安帝永初二年,梁懂受命主持西方军事,为诸军节度使。

    不过,那时的节度使还只是诸军之间的节制调度,地方政务权利还没有下放。真正与历史上唐末节度使相仿的制度,是最近两次突忽战争时期册封的地区统帅。

    例如第二次突忽战争时期,先后担任过西部战区统帅的韩擒和刘炯,在权利方面基本上与历史上唐玄宗时期的节度使相同。在划分给西部战区的管辖区内,他们可以随时调动军队,不再需要朝廷下旨意。

    而且为了供给方便,他们有权在辖区内就地直接获取钱粮供应。等于把税收直接交给他们征收管理、支配使用了。除了战区将士的俸禄和战略存粮外,战区后勤几乎不需要经过朝廷调配。如此相当于皇帝和朝廷把多个地区军政大权都交到韩擒和刘炯的手上,如果不是高级官员的任免权还没有下放,战区统帅的权利远远超过了三公。

    其实,这种赋予军政大权的制度,有利有弊。好处是给予战区统帅最大的权力,可以让他们尽其所能发挥才干,不会因事事需要通报朝廷而耽误战机。

    弊端是容易出现势力割据的问题。因为战区统帅掌握军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他们控制辖区内的民政和财政。有了这两个便利条件,那么一旦选任的战区统帅野心膨胀,就可以扩充军队,从而形成拥兵自重、割据一方的局面。

    所幸,不论是韩擒还是刘炯,都没有割据一方的野心。再有就是他们所处地域是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掌握不了西部数州的民心,军队的高级军官们也不会都是他们的心腹之人。所以,当时同乐和朝廷敢于放手给予他们极大的权利,而不用担心失控。

    而现在,薛渭、曹臻等人竟然想出分封世袭家族节度使的馊主意,这等于是放手各世袭家族割据一方。这些世袭家族绝不同于韩擒和刘炯,他们世代生活在其领地上,本来就对其领地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其中一些较大的家族,甚至在周边数州内都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再赐予他们在册封的管辖地区内的军政大权,几乎就是在鼓励他们割据一方。他们岂不是可以名正言顺的招兵买马,扩张军队,甚至势力范围?

    薛渭、曹臻等人为什么会冒出这种疯狂的想法?稍稍冷静的下来的张锐,脑子飞快的转动着,考虑其中的缘由。经过一番思索,在结合之前朝廷对自己的册封,对于事情的真相也略微有了点眉目。

    这样做只是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家族联盟?不战而屈人之兵?似乎薛渭、曹臻等人有这样的打算,但也不完全。朝廷给自己的诏书上,册封自己为北地七州招讨使。也就是说,北地七州内的一切军政事务均归自己管辖。现在朝廷又分封北地各家族为各地区节度使,又把各地的军政大权下放给了各家族。

    这里就出现了矛盾,今后北方七州的财政是上缴给自己的安东都护府还是被各地家族提留?如果自己不收七州赋税,都护府以及下属的军团就没有了收入来源。没有财政依靠,都护府还能维持得下去?

    假如自己要坚持收取北方七州赋税,那么与分封节度使的各地家族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矛盾。矛盾、分歧不断加深,接着就会出现战争。而且北地家族中还有如胡公、武英侯、冠军侯等亲属家族以及与自己关系较好的韩公、英烈侯等家族,自己能与毫不留情的与他们撕破脸皮么?再则,先不说自己打不打得赢各地家族的军队,只要是发生战事,就违背了自己绝不参与内战的初衷。

    再假如,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名义。与各地家族达成协议,自己只收取部分地方赋税,也许可以解决矛盾。但是,自己能退让,不代表各家族也能退让。人的欲望和野心很容易被诱导出来。在条件不具备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谦谦君子;而一旦具备了条件,眼前有了巨大的利益诱惑,又有几人能保持平常心?人,大都是趋利避害的,特别是在自己利益遭到侵害的时候,又有几人能无动于衷?

    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自己在接受上都朝廷诏令的同时,也就站在了北方各大家族的对立面,势必与接受上都朝廷诏书的北方各家族之间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道鸿沟会不断的加深、加宽,直到有一天只能以战争来填平。

    薛渭、曹臻的如意算盘打得真精啊!他们只需要坐山观虎斗,等着好戏开场呢。而一旦自己与北地各家族开战,无论谁输谁赢,最终获利的都是薛渭、曹臻等人。他们早盼着一死几伤或者几死一伤的结局出现,最后再以朝廷的名义,向获胜者兴师问罪,一举平定“叛乱”。通过借刀杀人的阴谋,就能轻易解决目前北方数州的不稳定局面。

    薛渭、曹臻定下的此计,可谓是明谋暗计,歹毒之极。北方联盟本来就是为了自保而产生的,现在上都朝廷不仅不追究他们的罪责,还给了他们自保的条件,也许大多数人明知其中有诈,但也会为之动心。一旦有人率先接旨,那么剩下的人必然也不甘落后,联盟也就随之瓦解了。

    联盟解散了,自己还能坚持与南朝作战吗?虽然开始他气得脑子发昏,叫嚷着要攻打上都,捉拿薛渭、曹臻等人治罪。但头脑冷静下来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必须要接上都朝廷诏书的这一事实。如果再头脑发昏下去,兵败后不仅会丢掉自己性命,还会牵连跟随自己的数万将士和家人。

    张锐苦笑着摇摇头,这就是阳谋的威力,虽然已经猜测到了后果,但还是不能不咬牙接受下来。这时,他已经决定接受上都的诏令,至于以后的那些阴谋,到时候再对症下药解决,现在先度过眼前的危机再说。如果再拖延下去,等北方各家族都接受了诏令,自己的处境将会变得更加被动。

    “想通了么?”在张锐思考的时候,张昕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弟弟。当她看见弟弟本来被怒火燃烧的双眼越来越平静,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张锐点了点头说,“等会儿我就去答复朝廷来使,我会接下朝廷的诏书,出任安度都护府招讨使。”

    张昕意味深长地看了弟弟一眼,接着说道:“对,你越早接受诏书,对你越有利。你也许还不知道,凉公已经秘密返回领地了。”

    “你的意思是……”从二姐的话里,张锐已经大概猜测出其中含义。只是他不敢肯定,双手撑着几案向二姐求证。

    张昕叹了口气说:“正如你所想的一样。”

    “这个混蛋!”虽然张锐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听到这个答案还是忍不住骂出声来。

    张昕拍了拍弟弟的手背,让他稳定住情绪,然后才接着说:“我正是因为知道了凉公私下离开通辽城,所以才会急着赶来见你。小五,你是什么样的人,我非常清楚。你为人重情义,这很好。但你要切记,今后最好不要把这种情绪带入政事里。在官场中你过于看重人情世故,最终是会吃亏的。”

    “我知道了。”张锐虚心地接受了姐姐的批评。

    凉公通过自己的行为,再次为张锐上了一课,使他彻底明白在政治里当利益与信义发生矛盾时,是绝对没有忠实信义可言。自己以前只单纯靠信誉和诚意来衡量他人的做法,此时看来未免显得“书生气”十足了。

    说起来,北方联盟是凉公和燕公组织起来的,而居然是他首先背叛联盟。凉公私自离开通辽城,肯定是选择了接受上都朝廷的诏书。而且按照先前的约定,凉公家族的军队正在向着洛阳进发。

    凉公会不会下令其家族军队在经过潼关时,突然袭击在关内驻扎的范明守军?这不是没有可能,自己一直没有接受上都朝廷的诏令,也就等于还在与上都朝廷为敌。凉公下令家族军队袭击己方的部队,是在为朝廷出力,大义上没有错。而且这样他还能讨好薛渭、曹臻等人,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