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506章

大汉骑军-第506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果然,一见面杨英刚与秦磊客套了两句,便直截了当地对他说:“我与你父的关系,贤侄不是不知道,有事就明说,我有军务在身马上就动身前往别处。”

    秦磊与沈平对望了一眼,心道:幸亏来得及时,要是晚到一会儿,就像错过刘武周一样错过杨英了。

    秦磊恭敬地把来意说明,杨英一口答应下来,说:“如此小事,叔父派一人给你办了。”说罢,吩咐刚才领他们进来的那名少校,叫他处理此事。然后,就急着起身送客。

    那名少校也知道自家将军与张锐的关系,怕自家将军匆忙赶秦磊走,秦磊心里会有芥蒂。出了房门,便解释说:“将军刚刚接到朝廷的命令,马上要动身赶往前线,所以不能多留你,还请你见谅。”

    秦磊小心地问:“长官,你们昨夜刚到,怎么部队又要开拔出征了?”

    那名少校笑着说:“十五军团不走,是将军要前往新的部队任职。”

    他们刚出了一个庭院,老远看见一个身材瘦小精干,年约四十岁左右的佩戴着中将军衔的将军从对面走过来。少校连忙示意秦磊、沈平回避,不料被那中将看见,叫住了少校。

    少校连忙跑上前去,对那个中将行礼问候,并回答了他的问题。秦磊和沈平离得虽远也能听见他二人的对话,只不过他们说的是岭南地方土语,速度又快。叽里呱啦的说了好一阵子,秦、沈都没有听明白他们说的什么。

    最后,中将挥手让少校退下,带着几名侍从官,从秦、沈二人身边经过,往里面走去。秦磊和沈平也连忙鞠躬行礼。

    直到等那将军走出这所庭院,少校才又带着秦、沈二人朝外走。一边走,还一边对秦磊说:“刚才那位便是我们十五军团的指挥官殿下,我已经向他汇报了你们的事情,殿下没有拒绝,这下你们可以放心了。”

    秦磊早就听闻过十五军团指挥官的周延大名。他出身英公家族,其二兄曾任智威军团中将指挥官。在沙林会战时阵亡,也是汉军在整个平叛突忽战事中,阵亡军衔最高的汉军将领。

    秦磊知道周延的大名,并不是因为其兄缘故。而是十五军团虽然只是汉军中乙等军团,但在内战开始后,他们的表现简直可以用鹤立鸡群来形容。从上都战役到突袭南京,从二进青州都进入兖州,从汴州攻防战到前不久发生的司州一战,他们的战绩远远超过大多数原汉军甲等军团。

    汉军的十五军团原驻扎在荆州南部,从圣祖时期,他们就只招收合浦、苍梧、交趾等几个特定地区的士卒。这些地方的士卒,也许在攻城作战中比不过其他籍贯的士卒,但在野战、奔袭战、山地战等作战中不逊于任何人,特别是丛林战,更是无人能及。十五军团,也历来都被看成是汉军甲等军团的优质兵员来源地之一。

    不过,十五军团的士卒大多来自不发达地区,即使在老州中这些地方也算是蛮野之地。所以,他们生性好战,残忍好杀,每战都要发生残杀俘虏、甚至平民之事。就在上都之战时,他们也是杀人无数。他们所到的南京以及青州各地,也是屠杀不断。所以大多数北朝大臣们,把南军十五军团看成陆柯手中的一把快刀,只要指向那里,那里便会血流成河。

    也是因此,周延的大名也在南北两朝军民中广为流传,甚至许多人拿他与疯虎做比较。他俩皆是勇猛之将,又都是残忍好杀之徒。

    秦磊当然也听说过,这位与义父齐名的南军将领,没想到今日在此,见到了他。暗想,都传说周延残忍好杀,没有想到他是这么一个毫不显眼之人。

    在周延的默许下,少校为秦磊借来了二连的十五军团武士和上百辆马车。他们用了一天时间把钱庄内的物品装上车,然后朝着孟津渡口而去。并又在少校的帮助下,找到了渡船渡过了黄河。

    秦磊和沈平早就商议好了路线,他们先转道去并州。然后派人向英烈候、冠军侯家族求援。英烈候家族世子邓三耀与家主关系密切,冠军侯家族世子赵无寒又是家主的姐夫。因此,只要这两家答应派兵保护他们一路去安江,借来的十五军团的武士就可以回去了。

    在过黄河时,秦磊在感激杨英的同时,对周延的好感也大增。认为他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按理说,杨英利用职权便利答应帮助自家转移钱庄之事,是不合军规的,没想到周延却默许了。秦磊心想:也许传言有误,他并不是一个冷血之人。

    只不过秦磊想错了,就在他离开洛阳三天后,周延高高地举起了屠刀。他下令将抓获的北朝王公大臣们尽数处死。刑场设在洛水河畔,并筑起了土台。北朝二品以下的官员、将军以下军官皆被斩首。另外如东王、北王等世袭家族家主、二品以上北朝官员以及将军以上北军将领皆受凌迟之刑。

    9月8日,从洛阳城中又押来了一批身着白色孝衣的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人都是之前被杀北朝文武官员的家眷,今天也轮到他们受刑。

    在刑台下早就围好了一块空地,刽子手们一边喊着:“快向台上拜几拜。”一边把这数万家眷被赶入空地中。然后就在台上那些被悬挂着的头颅注视下,开始了屠杀。

    一个个孩子被活生生地摔死在母亲面前,还没有等那些母亲哭出声来,自己也被杀死。家眷中年轻一点的女子,被俘后就沦为被十五军团的军妓,这些时日已被折磨地站不起身,躺在地上被砍了头。

    行刑是公开的,有近十万洛阳民众观看了屠杀。许多人都受不了如此血腥的场面,行刑中不断有人昏过去。他们没有明白:这到底是十五军团在屠杀,还是南边皇帝下令屠杀的。如果是南边皇帝下令屠杀,就证明南边的皇帝非常痛恨北朝的人?也许屠杀还会继续。

    他们想的果然没有错,两天后屠刀也落到了他们的身上。九月十日,十五军团开始屠城。凡是参加过北朝的人,凡是被怀疑是北朝一党的人,都遭到了屠杀。这时还在洛阳城中的数十万人,被包围在血色之中,也陷入恐慌之中。城门早已被封闭,他们想跑也跑不了,只能眼睁睁等着受死。

    九月的洛阳城,一片血红。不仅染红了洛阳城,也染红了所有人的眼,所有人的心。
………………………………

第一百三十七章 潼关之变

    第一百三十七章潼关之变

    潼关地处雍州关中平原东端,局雍、并、豫三州交界处。潼关以水得名。河在关内南端流潼激关山,因而称为潼关,又称冲关。这里南有秦岭屏障,北有黄河天堑,东有“年头原”踞高临下,中有禁沟、原望沟、满洛川等横断东西的天然防线,形成了“关门扼九州,飞鸟不能逾”的势态。

    潼关是东汉末年曹操为防西北兵患而设立,并同时废弃函谷关。据记载,自渑池西入关古有两条路,曹操废南路而开北路为大路,当路设关,始有潼关。

    圣祖统一天下后,非但没有废弃潼关,反而进一步增修扩建。在禁沟等地依山势而筑城墙,设立了分城;又在黄河、潼水两河设立水关。形成了以潼关城堡为中心,北临黄河,南跨凤凰、麒麟二山,东西断大路的完整防御网。

    不过,自帝国统一以后,这里已成了帝国的内地中心,其防御作用并不明显。而内战爆发后,这里成的北朝的西大门。史万岁所部进驻潼关,让身在西京的刘武周如骨鲠在喉、寝食难安。如不是史万岁率部投降献关,即使刘武周引十余万兵力,能否攻下潼关也很难说。

    汉元798年9月13日一早,南军八军团新任指挥官兼潼关守将王世充,对着上衣胸口上佩戴的两颗将星呵了一口气,然后用锦帕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它们,直到把它们擦得金光闪亮、一尘不染,才穿上军服。之后又对着镜子端详了好一阵。半响,才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

    自内战爆发后,王世充觉得自己似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什么好事都落到了自己的身上。

    先是,他打算去投奔安乐帝,结果被疯虎软禁不能成行。待被释放出来后,他看到局势对北朝不妙,于是改变了主意去了上都。想起前些天在洛阳被凌迟处死的那些北朝将领,王世充就不寒而栗。他感觉这是上天在借张锐之手提醒自己,让自己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否则,在洛阳处死的那些北军将领中,就还有他的名额。

    接下来,丹水河之战时遭遇的那场大暴雨,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如果没有那场暴雨相助,他早死在北军重骑兵的铁蹄下。老天爷特别眷顾他,凭借大雨的神威,他才轻松地荣立了大功。最直接的证据是,北军重骑兵前曾有二、三百北军的游骑为其开道,而在大雨后,那群北军游骑却莫名其妙出现在丹水河南岸,结果后来被河南岸的十二军团右师歼灭。

    如果不是老天开眼,那么北军游骑又怎会到了河对岸?如果不是那些游骑远离了北军重骑兵,那么仅凭八军团的二千余后勤人员的力量,又怎能轻松杀死数千北军重骑兵?虽然副官田瓒战后分析说:“估计是那些北军游骑在大雨滂沱的黑暗中赶路,不慎迷失了方向,不知不觉过了丹水河。”

    这样分析似乎也有道理,战场上丹水河有一段拐了一个弯,当时的丹水河河水并不深,人马皆可徒行过河。暴雨刚下时,那部游骑在视线昏暗的情况下,有可能稀里糊涂的过了河而不知。但王世充宁愿相信这一切是上天安排好的,是上天在眷顾自己,鬼使神差地把那些游骑引到了河对岸。

    然后上天又安排八军团与北军的四军团死拼,使得八军团将领们死伤惨重,甚至连贪生怕死的石泰都中流矢身亡。如果不是如此,他即使立了大功,也不大可能被任命为八军团指挥官。这一切仿佛冥冥中早已注定,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发展,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丹水河之战后,八军团只剩下万余人能继续作战,几乎失去了战斗力。王世充刚被委任为指挥官后,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得到休整、补充,便被派到潼关驻守。

    被派来驻守潼关,王世充并无不满。他对自己现在的职务、军衔十分满意,加之他的名字已被朝廷列入授爵名单,只等战事结束后就可得到爵位。

    王世充暗思:自己在朝中没有可靠的后台,得到现在的职务、军衔已十分难得。战事结束后能得个伯爵爵位也到顶了,侯爵之上的爵位想也别想。所以,即使以后自己立再大的功勋,也不大可能进一步升迁。既然没有太大的升迁可能,又何必去拼死呢?等战事结束后,能享受荣华富贵才是真的。如果像石泰一样死了,即使封侯入阁又有何用?

    所以,他心甘情愿地带着八军团残部来到了潼关,一面休整部队,一面等待朝廷派来的补充人员。之前刘武周留在潼关驻守的部队,则开拔东进,过河后进入司州。

    前段时间,王世充和八军团的将士们在潼关过得很惬意。战事远离潼关,让征战了一年多的王世充和八军团的将士们有了难得的休息时间。如果没有关下史万岁所部投降的八万余人,王世充甚至想放麾下的将士们轮流去附近的县城休假。

    不过,即使只能让将士们在潼关内休整,王世充也并不大重视那八万余降军。史万岁投降刘武周后,所有校官以上将领全数被刘武周带走,八万余的降军没有了将领,又被收缴了武器装备,已经不具备威胁。

    现在那部降军在潼关西门二十里外另设军营,王世充也没有派兵去监视他们,只是按时给他们送去食物了事。王世充也不怕他们逃走,现在到处兵荒马乱,那些降军要是逃跑,被抓住很有可能被就地处死。识时务的话,都愿意老老实实在这里等待战事结束。

    但三天前王世充得到周延在洛阳大肆屠杀的消息后,有些担心了。他怕这个消息被关外的降军得知后引发骚动,于是下令知情的将领们封锁消息,切勿让那些降军知道洛阳屠杀之事。这两天,他也在与部下协商,准备派遣数千人去看管俘虏营地。

    王世充一边做着准备工作,一边暗暗咒骂周延是个蠢材。王世充并没有获知有关朝廷下达的大批屠杀北朝官员的命令,认为此事不是周延私自行为,就是被人给利用了。

    周延是个善于打硬仗、恶仗的猛将,而且对部下极好。据说,在第一次青州战役时,北军将领杨义臣下令将擒获的高嵩等十五军团将士活活烧死。周延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曾发誓要用北朝数万人的性命来为高嵩等部下报仇。

    在第二次青州战役时,十五军团早就屠杀了超过数万的北军将士甚至还屠杀了不少的平民。如果此次洛阳屠杀是周延泄私愤,看来之前的那些屠杀并没有解了周延心头之恨。他这次不仅屠杀了北朝的王公大臣,还在洛阳搞屠城。

    王世充见过周延本人数面,根据初步了解,他认为周延是个性格直率之人。这也是往好了说,坏了说,周延就是个缺心眼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撺掇着搞事。据说他在上都之战时纵兵屠杀抢劫,也是被他人怂恿。只是战后,陛下和朝廷念其救驾有功,又看在其家族的面子上,对此事视而不见。

    之后的南京之战和二次青州战役,十五军团所过之处血流成河,只是他们的战绩太过突出,朝廷还是没有追究周延的罪责。

    这次周延在洛阳大肆屠杀,如果也是被别人怂恿。那就证明,朝廷中有人准备让周延成为替罪羊了。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帝国历来对反叛匪首,毫不留情,几次大的平叛战事结束后,紧接着就有屠杀事情发生。远的不说,只说两次突忽平叛。

    第一次突忽之战,是胡公张熙提议大搞屠杀,并率先为之。结果战后,张熙被朝野上下一片声讨。如果张熙不是皇帝的姐夫,很可能就成为替罪羊被杀。即便如此,他也被迫退役回家,郁郁而终。

    第二次突忽之战,结束时是张熙之孙张锐接的屠杀任务,据说也屠杀了几十万突忽官员及其家眷。不过疯虎比其祖谨慎,不仅是秘密屠杀,而且还搞了一个审理过程,有审理案底可查。但如果不是紧接着鲜卑战事爆发,疯虎奉命出国作战,并且二次夺得鲜卑国都,立了前所未有的大功,他也很有可能步其先祖的老路。

    而本次内战,即将结束。战后,屠杀北朝官员也成了必然之事。但这次又由谁来做呢?大家都不是傻子,有几个敢接这个自取灭亡的任务?而且这次不比以前,屠杀北朝的官员中,有许多是帝国的世家家主及其家眷。

    帝国的世袭家族,经过几百年的联姻,几乎每家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即使这次在内战中彼此的立场不同,也不代表他们会同意大肆屠杀他们的亲戚甚至亲人。就算他们现在沉默不语,战事结束后,一定会找机会报复凶手。面对几十家世袭家族的怨念,即使皇帝也不会轻易下达屠杀令。

    如果周延是被人怂恿在洛阳搞大屠杀,他也必将成为战后的替罪羊。在肃清了朝廷威胁的同时,他本人也难逃悲惨的下场。战后,即使是英公家族,也不敢庇护他。

    无论周延是否被人怂恿搞大屠杀,王世充都觉得他愚蠢之极。也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今后要小心谨慎,不要被别人利用了还浑然不知。

    吃罢早饭,王世充正准备到关上转一圈,关口西门守将来报,说是开远候张锐在城下请求过关。王世充听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