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357章

大汉骑军-第357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仓惶出逃。

    单于大怒,下令凌迟处死尉迟晖,并下旨清剿尉迟家族,国内有任何人敢收留尉迟家族人员者,一律按叛国罪论处。

    尉迟晖行刑时,有数万人观刑。由于左贤王等人早就在四处宣扬尉迟晖父子与汉军勾结,才是汉军无法被剿灭的原因。加之“人质”、“物证”齐全,鲜卑民众大多被蒙蔽,不少因巴仸洛夫屠城失去亲人之人,也将怨恨转移到尉迟晖身上。

    他被押出时,愤怒的民众一边高声骂着他,一边用手中的石块去投他。如不是被押解人员用盾牌护住,还未到刑场就会被活活砸死。

    尉迟晖被凌迟了。他身受千刀万剐之痛,却抵不过心中的痛楚。一腔热血只想报国,却落的如此万人皆骂的下场,家族也因自己的“罪行”而灭亡,还会永远背负耻辱的名声。尉迟晖仰天长啸——这是为什么?!可是,他的声带早被第一刀给割断。只能看到他张着嘴,无声地朝苍天呐喊。直到停止了呼吸的那一刻,他的眼睛还凝望着天空,仿佛想让上帝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还他一个清白的名声。
………………………………

第四百零九章 怪才

    第四百零九章怪才

    汉元795年7月12日,张锐所部占领萨拉托夫镇。萨拉托夫镇位于基普城与普六城之间,从此镇西去,骑兵急行四天能到达鲜卑国都基普城;东去,两天能到达右贤王的居城普六城,是鲜卑国东西国道上的一个重要城镇。

    说它重要,因为它背靠伏尔河而建,是伏尔河中游最好的渡口之一。伏尔河也就是张锐前世时的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前世时斯基泰人、斯拉夫人、匈奴人、蒙古人、鞑靼人以及日耳曼人都曾经为争夺这里,进行过惨烈的战争,其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主战场,就在萨拉托夫镇的下游。而今生,这里又加上了鲜卑人和汉人的足迹,这些都足已证明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碰撞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开战前,萨拉托夫镇外的渡口经年累月都是一片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每日从这里经过的往来客商至少有数千人。而这么重要的一个要道,却被汉军不损一兵一卒就拿下来了。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昨日深夜,游骑二营抵达这里的时候,镇上没有一名鲜卑士卒,而镇上的鲜卑平民见汉军如见鬼魅一般,吓得紧闭门窗,不敢走出家门半步。

    张锐达到萨拉托夫镇时,已是清晨时分。他并没有进镇,而是直接去了码头。他立马在一处小山坡上远眺伏尔河,一连半个小时沉默无语。众将不解,在他们眼里这条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充其量比一般的河宽一些而已,有什么值得将军流连忘返。

    他们哪里知道,前世深爱旅游的张锐,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这里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总算合了心愿,怎能不多看几眼?此刻张锐心里正感慨万千,甚至有些自大地想,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没有亲眼目睹过这条河,而我却立马在这条河边,从这点来说,我就比他强!

    “殿下,您来看看这个。”好在这时有人及时打断了他的遐想,不然还不知他要在意识中超越多少“先辈”张锐回过头,见郝青手中拿着一张榜文。

    “哪儿来的?”张锐把那张榜文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上面写的内容。他虽是帝大毕业的高才学子,但遇到这些弯弯曲曲类似蚯蚓的鲜卑文字时,也跟文盲没有什么区别。

    郝青回答道:“罗营长知道您到了,派人从镇上送来的。还说满镇上都贴着这东西,找了几个鲜卑平民来问,但都不懂汉语,只能将原文送来。”

    萨拉托夫镇地处交通要道,每日经过那么多客商,要说找不到会汉语的鲜卑人张锐不信。看来这里的鲜卑人抵抗意识很强,虽没有拿起武器,但也用这些消极抵抗的方式表达对汉人的愤懑。

    张锐对达须道:“五弟,叫单利来。”

    达须答应一声,回头朝山坡下吹了声口哨。下面队列中跑上一名留着浓密长须的少尉,对着达须行礼道:“长官,有何吩咐?”

    这个名叫单利少尉,其真实身份并不是汉军军官,也不是利西族的预备役军官,甚至他的名字也是临时改的。他原名叫林白泉,以前身份是突忽汗国官员,现在是利西族的奴隶。

    要问一个原伪朝官员,一个现奴隶怎么能混进汉军跟着张锐出征,这还要从数月前说起。原来,在出征鲜卑前,为了将来能知晓缴获的敌军文件上的内容,张锐便四处寻找懂鲜卑语的人。

    但在汉帝国学外语的人不多,基本是一些商人为方便交易才会去学,再就是监察部会培训一部分人。在游骑团和前师都找不到一个会鲜卑语的人,后来在风铃城战区总部总算找到五个人。可这几个人远远不够用,当时时间又紧,张锐没有办法只能请达须帮忙,让他在本族中找些人来。

    可惜,利西族人懂鲜卑语的也不多,即便一些人能说鲜卑话,也不识鲜卑文字。找来找去,最后达须也只带四个认识鲜卑文字的人,去了临洮城堡。张锐眼看连十个翻译都凑不够,急得团团转。正巧这时,在利西人的押粮队中看见了林白泉。

    在伪造告密信那次,林白泉给张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估计他懂鲜卑文字。叫来一问,林白泉果然懂得。于是张锐吩咐达须带着林白泉一同出征。

    这时,范明站出来坚决反对带林白泉一同出征。他对张锐道:“林白泉曾是俘虏的突忽官员,在我们军营中关押过。按理他早应该被利西人杀掉了,现在却跟着我们出征,万一他要被军中某个不知情的将士认出怎么办?这可是掉脑袋的事!”

    可张锐却不以为然:“有十几万被俘获的突忽官员及其家眷被我们关押过,有谁能记得他们每个人长得什么样?何况审理林白泉的人是许士基,你难道不放心他吗?再说,这个世界上张相相仿的人多得是,我们统一口径都说林白泉就是利西族人,谁又能证明他是突忽人?

    范明一想也对,于是与张锐商量着给林白泉起了个新名字。从此,林白泉便化名单利,张锐给他补了个利西族预备军官的名义让他进了汉军。不过,谨慎起见,张锐还是把他留在了达须身边,对外称他是达须的侍从官,还他蓄起了长须。几个月后的今天,蓄着浓须、身着汉军军服的单利,即便遇到他以前的亲朋故友,也没人将他与林白泉联系在一起。

    现在,范明还庆幸当时张锐没有听自己的建议,因为现在全军就只剩林白泉一人能通鲜卑文字,其余九人均已阵亡。刚刚出境作战时,张锐将翻译都下放到了各团。由于都是游骑先行,所以给游骑分配得最多,一共去七人,每营加团部各一人。结果,这七人中有六人在草岭之战中阵亡,他们本不是骑士,在此恶战中能活下来才是奇迹。

    张锐见“翻译”日渐稀有,不敢再把剩下的分到游骑营,只给了高朔一人,其余两人前师两个团,每团一个,并严令不许他们参加作战。可结果,“翻译”们还是没能活到现在。跟着赵无寒的,在美卡沼泽中丧命;跟着刘文常的,在白乌山中患病而亡;跟着高朔的,在再次奔袭基普城时,于夜间赶路时坠马摔成重伤,后来不治而亡。

    现在林白泉成了独苗,张锐派了一个排的亲兵去保护他。如果他再没了,全军真成了睁眼瞎。后来范明又知道林白泉不仅通晓鲜卑语,还会拉丁语等七国语言,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随口吟诵、百家经略都有涉及,加之以前又在突忽干的是参谋工作,兵法战略应该也不陌生,认定他是一个天才,也越来越敬重他。

    范明从张锐手中接过榜文,交到林白泉手中,客气地说道:“请你看看这上面都写的什么?”

    林白泉看了一眼榜文,抬头对张锐道:“恭喜殿下了,尉迟晖已死,他的家族也被单于下令剿灭了。”

    “尉迟晖这么快就死了?”宇文歆又惊又喜,对范明道,“这么说,我们故意放走的那位鲜卑王爷,功不可没!”

    范明点头道:“是啊,应该是起了大用,不然鲜卑单于怎么连他的家族也不放过?”说罢看了一眼林白泉,心道,他模仿的功夫越发了得。上次模仿告发信,他还看了三天真迹才动笔,这次不仅要写鲜卑文,而且他只看了一眼尉迟易格的笔迹就立刻下笔,写出来鲜卑文字与尉迟易格的真迹一摸一样,他真是个怪才!

    林白泉看见范明投过来的敬佩目光,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想,那个尉迟易格跟我们几个月,他又爱做些诗。因此我早就见过他写的字,模仿起来自然不成问题。倒是上次的那封告发信,因为要的时间紧,又是才接触字体,所以对我来说才有些难度。

    接下来,他又将榜文的全文念了一遍。大家才知道尉迟晖被指控犯有叛国、谋反等十几项重罪,已于十日前被凌迟处死,同时五日前,尉迟家族遭灭族,家族中只有少数人现在逃亡,其中就有曾被他们俘虏过尉迟易格、尉迟敬格两兄弟,这份榜文便是缉拿尉迟家族在逃人员的通缉令。

    尉迟晖前一阵,数次将他们逼迫到绝路。尤其是白乌山那次,现在大伙想想就觉得后怕,如果不是鲜卑人内斗,自己现在恐怕已成了一抔黄土。此刻,听闻尉迟晖是被自己人凌迟处死,并且名誉、家族俱毁,都觉得十分解气,纷纷叫道死得好。

    可是,策划这场阴谋的主谋张锐,听完后却愣了半晌,感喟不已。当他听到尉迟晖是被凌迟处死时,仿佛整个人被压在了一块巨石下,几乎喘不过气来。一位可敬的对手,甚至让他感到害怕的对手,就这样活生生地被诬陷致死。

    其实张锐也知道,自己诬陷尉迟晖的手段并不高明。首先,让人在基普城看见了被俘的尉迟兄弟俩在汉军军中,让鲜卑单于起了疑心。而后,又利用了那份巧得的圣旨,加剧了单于对尉迟晖的怀疑。最后,靠着一封伪造信彻底地断送尉迟晖的性命。

    说起那封信,半个月前,张锐命秦书营带着那位在基普城俘虏的鲜卑王爷从里德镇转移,夜间秦书营与一队“鲜卑骑兵”遭遇。而在混战中,那位王爷趁乱跑掉了。

    逃跑途中,鲜卑王爷看见一名鲜卑人死在道边,手中还牵着自己战马的缰绳。王爷为了得到那匹马,便去扳开那鲜卑人的手,无意间看见死人怀中揣着的信露出来一角。出于好奇,王爷便将信取走。

    王爷不知,那晚有上千汉军在为他一人演戏,如果他没有取信,还真跑不了。而那封信,是出自林白泉之手,以尉迟易格的口吻所写。

    信上内容大约是说,他们兄弟二人在基普城与汉军分手后,现已顺利返回家族领地。正在召集人手,定能在按约定时间赶去会合地,并说其父尉迟晖到时也会带一部分人前来会合。在合兵之后,大军直取单于驻地。信最后又写道,希望在铲除了拓跋家族后,张锐不要失言帮助其父尉迟晖当上新的鲜卑单于。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步骤,一封来历可疑的伪造信,就将一个家族显赫、位居高位、手握重兵、威望极高的一代名将搞的声败名裂,死于非命,全家人也跟着他遭殃。想起来,就让张锐背心发冷,心惊肉跳。

    让他感到心惊胆颤的并不是自己的计谋有多么阴毒、多么巧妙,而是让他深深体会到外敌易御,暗箭难防的道理。这次如果不是有左贤王在内协助,自己就是完成了以上各个步骤,也绝不会让尉迟晖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也可以说,这次尉迟晖主要是栽在了左贤王的手里。自己人的愚蠢远远超过凶恶的敌人!而倘若其中还掺有卑鄙小人的谀惑,其结果更是致命!

    张锐在心里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后越是自己人越要小心,不然尉迟晖今天就是自己的明日。同时他也在想,如果自己换作是尉迟晖,该怎样做?一边是坚守忠君、报国理念;一边是自己和举家人的性命?

    坚守理念?落得尉迟晖的下场,但也有机会在后世人了解真相后为他昭雪平反,从而变成一代民族英雄。而不坚守理念,性命是保住了,却会留下千古骂名,永世成为秦桧、汪精卫一样的人物。两难之下,该如何选择?
………………………………

第四百一十章 疯虎的礼物

    第四百一十章疯虎的礼物

    “殿下,一团刚刚到达镇外。刘团长派人询问下一步的行动,是否现在过河?”张锐正在感慨万千,范明来向他禀报前师一团已经到来。

    “目前,游骑哪个营在对岸?”

    “邓三耀营。他们已经过去侦查了两个多小时,没发现有鲜卑军埋伏。”

    “命令刘文常立即率部渡河!”

    “是!”范明答应一声,转身命人通知刘文常准备渡河。

    这时,一旁的宇文歆对张锐开玩笑道:“这个右贤王挺够意思的,为我们准备了这条通道,我们应该好好感谢感谢他才是。”

    “哈哈……”张锐闻言放声大笑。自从突袭里德镇之后,形势一直在张锐的预料之中。鲜卑并没有立即南下围剿他们,而是停留在巴鲁城一线。从那时起,张锐就看出鲜卑军已不是由尉迟晖指挥了。

    他派出了大批游骑出去侦查,去寻找左贤王为他们留出的东去通道。几天前,张锐收到消息,说驻扎在通往萨拉托夫镇的道路上的鲜卑军全都调走了,一部南下,一部西进。

    张锐知道萨拉托夫镇是鲜卑东西通道上的一处要地,也是汉军东向突出包围圈的必经地之一,鲜卑人却慷慨地把它让了出来,足以证明接替尉迟晖指挥鲜卑军的是左贤王。

    对于左贤王送出的这份大礼,张锐当然却之不恭了。在接到报告后,立即命令全军向萨拉托夫镇进发。一路上非常顺利,没有遭遇鲜卑军阻拦。

    担任前锋的游骑达到萨拉托夫镇后,为了谨慎起见,张锐又命令高朔先派一营游骑先过河侦查一番。

    侦查结果是,对岸也没有发现鲜卑军,证明了这条路正是左贤王放他们东去的通道。镇上贴满的告示,是左贤王在告诉他计划已经成功。

    张锐忍俊不禁,对宇文歆道:“好,既然你说左贤王够意思,那我们也不能不有所表示。你去告诉赵无寒,让他把那些俘虏都留在萨拉托夫镇上吧。”

    “你说的是真的?”宇文歆不敢相信张锐所说的是真话,又问了一遍。

    张锐笑着答道:“当然是真的,带着俘虏会延缓我们的行动。来而不往非礼也,左贤王先帮助我们除掉了尉迟晖,又给我们留下出路,我们再不有所表示,岂不是太不知礼数?人都给他留下,好让那些俘虏都承他的情,我想他一定会喜欢我送的这份大礼的。”

    “那好,我这就派人去通知赵无寒。”宇文歆答应一声,命人给赵无寒传令。

    张通望着宽阔的伏尔河,问张锐道:“无锋啊,过了伏尔河再一天左右路程就进入右贤王的地盘了。我们是先攻击普六城,还是先回国休整一下?”

    张锐没有立即回答,他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张锐从里德镇缴获的右贤王报送给单于的军报上得知,在失去自己的策应后,陆柯的陷阵军团在攻入鲜卑境内百余里后,停止了进攻势头。右贤王也没有组织反击,在汉军的对面筑起营垒与之对峙。

    二个月后,汉军的暴熊军团、武勇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