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355章

大汉骑军-第355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跹盐蘸贸叨取5狈缦沾笥诔晒κ保颐且髦稚鳌7粗颐蔷陀Ω煤敛挥淘サ厝コ⑹浴O衷冢颐谴骋埠芪O眨踔帘炔蝗ッ罢飧鱿崭游O铡A饺ㄏ嗪θ∑淝幔冉掀鹄矗葱心阏飧黾苹尚小!

    说着又半开玩笑地说道:“五成几率已经不小了,很值得一试,总比我们在这里等死强!至于将士们能不能吃得消,我看不必太担心。我麾下的兵都是硬汉子,我相信,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大伙儿都会咬牙挺过去的。”

    说完,又指指刘文常和赵无寒、高朔三人,问道:“你们说说,你们的部下能不能挺过这关?”

    三员将领异口同声,信心百倍地回答道:“属下所部保证能完成任务!”

    张锐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所谓精锐,不是指在一两场战斗中超常发挥战斗力的部队,而是一支能在任何状况下,都能持续发挥战斗力的部队。你们是战无不胜的飞骑军,更是飞骑军中的精锐之旅。我相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你们,任何敌人也打不垮你们!”

    张锐的一番煽动言论很见效果,三员将领激动满脸通红,刘文常眼中冒着精光,叫道:“请殿下放心,别说是奔袭千里,就算行进万里属下所部也能坚持下来。”

    “好,此事就这样决定,让鲜卑单于再次在我们的铁蹄下瑟瑟发抖吧。立刻传令各部,今夜开拔!”

    “是,属下告退。”三员将领向张锐告辞,转身出了大帐。其余将领也纷纷离开,去收拾行装准备上路。不一会儿,大帐中只剩张锐与许士基两人。许士基正要将会议记录整理一遍,忽听张锐问道:“士基,你刚才说我们再用一些计策,指的是什么?”

    许士基笑着说道:“殿下,你难道忘了,我们的俘虏中还有一位地位很高的鲜卑人,如果不利用起来,岂不是浪费了?”

    张锐闻言恍然大悟,哈哈大笑道:“不错,不错,是该好好利用。”接着又拍着他的肩膀说道:“以后有什么建议就要大胆提出来,别窝在心里,应该像今日一样。这次回去后,我会考虑调整你的职务。唉,你要是离开了,我还真不习惯,以后哪儿再去找这么好的身边人啊。”

    许士基道:“属下,愿意一直呆在殿下身边。”

    “别傻了,你很有战略眼光和才华,再让你继续担任我的侍从官不仅是屈才,也会耽误你的前程。只要你以后有空,能来看看我就行了。说实话,要是多日不见你们这些朋友,心里还怪想念的。”

    许士基跟随了杨义臣多年,也是尽心尽力的为他办事,却从未听杨义臣说过半句有情有意的话语,到最后还被弃用。而张锐不仅给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还将他当成朋友一样对待,这不能不令许士基感动万分。

    是夜,汉军全军集结开拔,向着南方而去。这一去,注定了尉迟晖的悲惨命运。
………………………………

第四百零六章 仓皇逃窜

    第四百零六章仓皇逃窜

    汉军六月七日深夜越过巴鲁城,在长祚县分兵三路南下:一路由张锐亲自率队朝南直奔里德镇而去;一路由高朔带队,留在长祚县一带;一路由赵无寒率领,在距张锐本队左翼五十里处齐头并进。

    第二日,巴鲁城的鲜卑守军便发现汉军南下,慌忙通知在城中指挥的尉迟晖。尉迟晖闻之也是吃了一惊,汉军这次的行动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前他曾分析过,汉军最有可能的是北上,去与巴仸洛夫之部会合;其次是向东突围,去普六城;再次是向西,在抛开己方追兵后,再寻机北进或是东去。至于南方,在尉迟晖看来,只要张锐还没疯,是绝计不会南下的。所以,他按照先北、再东、后西的次序调集兵力,有很大一部分鲜卑军到了巴鲁城后就绕道朝北去了。

    尉迟晖没有料到汉军最终走的是朝南这一步险着,但他并不是很担心,因为南方阡陌纵横的河道无疑是阻碍汉军顺利逃脱的天然屏障,密集的河流将大大限制汉军的行动。越往南对己方更加有利,即使有内奸引路,汉军也不容易逃脱。这次汉军南下,在尉迟晖看来,最多就是多苟延残喘几日,等他再调集兵力断其北上道路后,汉军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于是他发出将令,命正在北上的部队立即调头南下,已在东部和西部的部队则原地待命。接着,又派人快马加鞭赶往里德镇,将汉军南下的消息报与单于拓跋浩,建议单于及其朝廷大臣们尽快转移到他处暂避一时。

    可他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汉军早已知道拓跋浩在里德镇。汉军目标明确,过了长祚后,除留下断后的一路游骑在长祚一带以外,其余的人马兵分两路、昼夜兼程,直扑里德镇。尉迟晖派出的信使在途经长祚县时没有防备,被汉军游骑手到擒来,信又落到了高朔的手上。

    六月十二日凌晨,近万汉骑在只离距里德镇三十里处时,才被鲜卑军巡哨发现。鲜卑巡哨慌忙将汉军突袭的战报急报单于拓跋浩。拓跋浩得到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惊得面无人色,一屁股坐到地上。最后在步六孤峰、如罗平托等几名大臣们的护拥下出了镇,仓惶向西逃窜。

    他们刚离开十余分钟,汉军的先头部队便抵达镇外。自从单于暂居里德镇之后,一直是鲜卑禁卫军担任防务,而此时禁卫军都已跟随单于逃走了,于是里德镇成了一座空城,再加上此镇没有城墙,汉骑长驱直入,轻松地夺取了小镇。

    相比基普城那次,这次汉军来得更加突然、更加快速,单于等人出逃时根本没有时间通知镇中的官员们,大多数官员都还没来得及逃走,就连带家眷一道被汉军抓获。

    单于一行人出了镇一路狂奔,直到天亮。喘息间,发现并没有汉军追击,才敢停下脚步稍事休整,商议接下来该往哪里去。很显然,单于已被气糊涂了,一个劲儿地大骂尉迟晖,步六孤峰、如罗平托等人接连问他几次下一步的打算,他似乎都没听见。

    无奈,步六孤峰等人只好自己拿主意。如罗平托对众人道:“我们的军队都在北边,只有往北走与尉迟晖的部队会合,才能确保陛下安全。”

    步六孤峰却不同意,反对道:“往北走老夫并不反对,但是不能直接去尉迟晖的军中。”

    说完见如罗平托等人用疑惑目光看着他,忙补充道:“陛下让尉迟晖围剿汉军,结果呢?汉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越来越猖狂,前次他们攻占了基普,这次又长驱直入里德镇,简直可以用如入无人之境来形容。按说,我方有数十万大军用于围剿这股汉骑,怎么也不应当出现眼下的这种情况。汉军屡次从数十万大军包围中溜掉,只能有一种解释,是有人故意为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如罗平托反驳道:“你怀疑尉迟晖通敌?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尉迟晖可以通敌,他手下的数十万我军将士会跟着他一块儿通敌吗?”

    步六孤峰冷笑道:“大多数我军将领当然不会跟着他通敌,但他身为统帅,手中又有陛下赐予的玉坠,将士谁敢不听他的命令?谁又敢对他的命令提出质疑?你能保证他在调动军队时,不会留出一条通道让汉军通过?而且,老夫怀疑汉军此次突袭里德镇,也是他有意为之的。陛下刚给他下旨解除他的军权,即刻返回里德镇,汉军就接踵而至,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而且陛下在里德镇的消息,汉军怎么知道的?哼,我等要是就这么去他军中,恐怕命将休已。”

    步六孤峰一番话,说得如罗平托无言以对。仔细一想,步六孤峰的话确实有些道理,加之已有人证证实尉迟家两兄弟在汉军军中,如罗平托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来为尉迟晖的忠义担保。只得低声问道:“我等如果不去尉迟晖那里,又该往哪儿去呢?”

    步六孤峰道:“去左贤王那里。现在左贤王身边还有一万余人,再加上陛下的禁卫军,陛下的安全应该不成问题。等稍稍安定下来,再由陛下各部将领单独下旨。即便尉迟晖抗旨不交军权,也不会有多少军队再跟着他了。到那时,我们就可以一举将他拿下。”

    这时单于拓跋浩也骂累了,怒气也出了一大半,情绪稍微平静了一点,表态道:“朕,绝不会再相信尉迟晖,也绝不会去他那里。就去瓦尔那里,现在只有他还能令朕放心。”

    既然单于已经开口,众人也不用再商议,立刻起身赶往左贤王之处。第一天,倒是相安无事,汉军并没有追赶上来,众人渐渐放下心来。第二天一早上路没多久,前面就传来警报,说是发现数百汉骑。

    拓跋浩慌忙命一部禁卫军去挡住汉骑,自己带着大部人马转往另一条道路北行。谁知这条道也不安全,没走多久又与一支汉骑遭遇。在这一天,他们一共与汉军遭遇了三次,虽然每次遭遇汉军不多,却让鲜卑君臣惊恐异常,他们担心自己被这些少数汉骑纠缠住,而后被后面正在追赶的大批汉军包围。所以,每次拓跋浩都扔下一部人马应付汉骑,自己不敢停留,立马换道继续往北走。

    这天夜里,拓跋浩仍不敢停下休息,命令连夜赶路。他早已吓破了胆,稍有风吹早动就会魂飞魄散。有时他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仿佛现在他不是在自己的国家里,而是深入了汉帝国境内,正在被大批的汉军围追堵截。到了第三天天亮,没有与汉骑再遭遇过,他才下令队伍停下来休息。但也不敢停留过久,仅仅数分钟后又接着赶路。直到入夜时,前方传来与左贤王的巡哨相遇的消息,才真正让拓跋浩大松一口气。

    此刻,他心里更加痛恨尉迟晖,认定汉军是尉迟晖故意放过来取自己性命的。不然,这北来的一路上,怎么遇到的全是汉军,却没有见到一名本国的将士。一定是尉迟晖不让大军南下,所以才会出现昨日的局面。

    其实他是冤枉尉迟晖了,他昨日数次遭遇的汉骑兵,是在留在后面担任堵截任务的汉游骑。不知什么原因汉军过去之后,尉迟晖并没有派出鲜卑骑兵追赶,高朔在等了一天后,也下令游骑向南开拔。汉游骑一贯是以营为单位行动,每个营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齐头并进。所以昨日鲜卑君臣才会多次与游骑遭遇,好像是游骑是在故意追踪阻截他们似的。

    拓跋浩到了左贤王处,顾不得休息就宣布了一个重大任命,那就是下令,由左贤王接替尉迟晖的职务。而后,他又准备给尉迟晖下旨,命尉迟晖见旨立刻交出军权并随使者返回向自己请罪。

    此时,步六孤峰提议道:“陛下,您在下这道旨之前,应该有些准备才行啊。”

    拓跋浩不解地问道:“朕要做何准备?”

    步六孤峰偷眼看了左贤王一眼,见他在轻轻点头,便解释道:“陛下,您别忘了,尉迟晖可不是一般人,有了前车之鉴,在这个时候您就不能再指望能用一纸诏书把他给招来了。”

    拓跋浩略有所悟,道:“他难道想造反?”

    “他敢不敢明目张胆的造反,臣不敢断言。但臣担心,他会用别的名义起兵,比如说清君侧……”

    拓跋浩闻言大怒,道:“他敢?朕不相信军队将领都会跟着他走!”

    步六孤峰继续挑拨道:“尉迟晖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从军多年,在军中威望甚高,又是蒙陛下恩宠担任多年的统帅,难保不会培养一批死心塌地跟着他的党羽。而且,他现在还手握军权,他要是利用权力将那些忠于陛下的将领铲除,再换上自己的心腹也不是不可能的。”

    步六孤峰说得句句在理,大多数鲜卑人将尉迟晖看成是军神,拓跋浩是知道的。如果他真的是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恐怕有一部分人会受他的蛊惑。拓跋浩现在非常后悔,当初赋予尉迟晖大权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这可如何是好?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拓跋浩感觉,真要解除尉迟晖的军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的确应该想个万全之策,各方面安排得天衣无缝,做好一切准备。

    还没有等他想好解决办法,又听步六孤峰说道:“陛下也别忘了他是尉迟家族的家主,尉迟家族有族人数万,素来以勇猛善战著称。他要是造反,他的族人能不跟从吗?所以要拿尉迟晖,就必须做好准备,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

第四百零七章 自投罗网

    第四百零七章自投罗网

    一个月前,尉迟晖奉命剿灭这股深入国境的汉军。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他信心百倍,不仅因为战场是在本国本土,己方军队占有绝对的地理优势;而且己方人马众多、粮草充裕,远远超过汉军;更让他志得意满的是单于的对他十足的信任。这次出战,单于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甚至赐予他一块传国玉佩,在他看来,这既是至高的荣耀,也充分显示了单于对他的倚重。

    只要单于不插手军务,胡乱下达命令,那么凭借己方的优势和自己的本事,就有百倍的信心消灭疯虎所部。可事与愿违,汉军远非自己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眼看着时间过了一月,他非但没有消灭这股汉军,反而两次被疯虎牵着鼻子走,让他很是气恼。他终于领教了汉军的难缠,疯虎的狡诈。

    数日前,疯虎所部突然南下,打了尉迟晖一个措手不及,顺利地冲出了包围。总结这次被汉军溜掉的原因,尉迟晖认为要围堵汉军的范围太大,虽然自己手中的军队数量不少,但是分配到四个方向后,每一面都有较大的空隙。而汉军游骑又是侦查老手,他们很容易发现己方的各部间的空档,加上汉军行动神速,所以赶在自己合围前逃之夭夭。

    总结了深刻教训后,尉迟晖发誓这次不再给汉军这样的机会。他下令东、西两个方向鲜卑军原地布防,而正在北上的鲜卑军各部立即后队变前队向巴鲁城靠拢。只要堵住东、西两头,再从北面压缩进攻,汉军便插翅难飞。汉军这次不可能再继续往南逃跑,因为最南边就是黑海,死路一条,谁到了那儿都插翅难飞。

    同时,尉迟晖也清楚地意识到,单于对自己很失望,如果这次再不能将汉军消灭,就再没有将功折罪的机会了,其结果可想而知,轻则被罢免职务,重则受军法处置。所以,这次万万不能再出意外。为了确保这次不出意外,尉迟晖打算待部队到巴鲁城集结后,再统一行动,不再给汉军任何可乘之机。

    他令各部前往巴鲁城的部队每日派人向他报告,以便随时掌握其行程。开始各部都按要求,每日送来报告。可在前两天,他突然与各部失去了联络,这让尉迟晖心急如焚。倘若是一两支部队没有音讯,还可以理解,也许是来人在路上遇到了意外而有所耽误。可奇怪的是所有部队的报告都没有来,这不能不令尉迟晖产生疑惑和担忧。于是,他立即派人出去寻找,可更令人焦虑的是,出去寻找的人一连数日也没有一个回来报告。

    “难道他们在途中遭遇汉军了?”这个疑惑在尉迟晖脑海中闪现,但片刻之后他又推翻了自己的猜测。因为不可能所有出去寻找部队的人,都遇到了汉军。但是,那些正奉他的命令在巴鲁城驻扎的部队和自己派出的人,为什么杳无音讯?尉迟晖百思不得其解,最近两日他仍然连续派数批人马出去打探消息,但结果与先前完全一样,都是有去无回。

    入夜十分,尉迟晖正考虑是不是要再派一些人马出去侦查,他的副官进了大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