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305章

大汉骑军-第305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张锐对宋金刚的了解,如果他只是上告军团和战区,还可以理解,可是他把这事直接捅到了朝廷,摆明了想整死自己。心里怒骂道:奶奶的,你是想把我往死里整,来而不往非理也,以后别怪心狠手辣。

    张锐镇静下来,问刘炯道:“朝廷的使节何在?”

    刘炯道:“现在可能已到西京,一个月内,必定到达这里。”

    张锐看了一眼刘炯,心想,使节还在数千里之外,你就提前知晓,必是有朝廷中人给你通风报信。当初与你合伙,到了紧要关头真还起了作用。

    “无锋,我们该怎么办?”刘炯像是完全没了主意,追问道。

    张锐自信地说道:“殿下放心,最少还有半个月的准备时间,属下会把事情处理得漂漂亮亮,不会让人抓住把柄。”

    刘炯仍不放心,说道:“可我们不知谁是告密者,他究竟知道多少事情,如果他手中有证据怎么办?”

    张锐安抚道:“属下已知道是谁告的密,请殿下放心,他只是凭猜测告的密,具体的事情,他丝毫不了解。”

    刘炯听说张锐知道告密者是谁,问道:“是何人?”

    “是游骑中的一个校官。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刘炯目露凶光,对着张锐做了一个手势。张锐摇头道:“目前绝不能动他,否则更会引起朝廷来使的怀疑。”

    刘炯想了想,觉得张锐的话不错,也就放弃了处理掉告密者的想法。只是一再叮嘱张锐,务必要想办法把事情遮掩过去。张锐则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再出差错。

    从风铃城回到俘虏营后,张锐把参与此事的高级军官都召集到一起,商议对策。范明说道:“你们说,如果告密者的名声很臭,朝廷来使会不会相信他的话?”

    张通拍手赞道:“此计甚妙,可以一试。”

    高朔迟疑地问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可宋金刚作战勇敢、对部下也很宽厚,没有把柄可抓。”

    范明用独眼看着高朔道:“这个世上没有完人,只要仔细点,总会找出毛病的。我听说,他家里很穷,也许他很需要钱。”

    高朔以为范明提议要收买宋金刚,摇头反对道:“宋金刚家境是不好,但他已上告,就不会因钱而改变初衷。”

    “俺没有说要给他钱,俺是说他自己找钱。”

    高朔满脸惊讶,不敢相信范明会出这么个馊主意,宋金刚贪污,说出去也没有人会相信。张锐等人也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范明,不知他到底在玩什么花样。

    范明见大家都盯着他看,微微一笑,说道:“其实早在一个多月前,我就在想怎么对付宋金刚。近几日,我想到一个办法。现在说出来,大家帮忙参谋参谋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

    当范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高朔和张通都低下了头,张锐也沉思不语。范明的办法虽好,可是太阴损,太不光明磊落。也可以说,就是陷害。他们都自认为是大丈夫,都不齿于陷害他人。

    范明见他们都不言语,冷笑道:“各位出于战友之义,不忍如此对他。可是你们想过没有,他告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战友之情?他把这事直接告到朝廷,就是想要我们大伙儿的命。对于一个想致我们于死地的人,就不再是我们的战友,而是我们的敌人。对待敌人,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处理妥当,还需要考虑手段是否光明磊落吗?”

    “参谋长说的没错,对待敌人绝不能怜悯姑息,我同意!”还是宇文歆最先表示支持,他在军校的时候就看不惯宋金刚的作为,还争吵过好几次,如不是因为张锐的关系,根本不会与宋金刚结交,所以他心里负担最小,只是稍稍迟疑了一下,就点头同意范明的办法。

    接着张通和高朔也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这时,只有张锐还没有发言,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

    张锐内心很矛盾,他既恨宋金刚不讲兄弟情谊,又恨自己不够心狠。在刘炯那里的时候,还发誓要叫宋金刚好看。可是想起与宋金刚在军校的同窗时光,鲜活的场景像电影一般在脑海里一幕幕闪过。张锐又开始犹豫,难以痛下决心。

    “殿下,您的意思如何?”范明等了几分钟,也没见张锐开口,实在憋不住,出言询问。

    张锐站起身来,往帐后走去,嘴里喃喃自语地念叨着:“北山有鸱,不洁其翼。飞不正向,寝不定息……”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其意。许士基也参与了这次的会议,不过他的地位低,一直没有说话,这时见众人都不解张锐的意思,便开口说道:“殿下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可以照参谋长的办法去做。”

    宇文歆不解,问道:“你怎么知道?”

    许士基回答道:“是殿下自己说的?”

    “殿下自己说的?我怎么没有听到?”宇文歆更加迷糊。

    范明道:“士基,你就明说吧。我们都是粗人,不懂猜谜。”

    许士基笑了笑说道:“殿下刚才所念的是朱穆所写的《与刘伯宗绝交诗》。意思嘛,也就是与宋金刚绝交了。”

    宇文歆摇头苦笑道:“明明知道我们不懂,还用诗来代替意思,如果不是士基点明,我们还不知要傻等多久。”

    计划拟定,范明便着手安排。几日后,一人来到宋金刚营驻地。宋金刚一见他大喜,问道:“兄长,今日怎么有空来看小弟?”

    被宋金刚称为兄长的是前师二团的一名连长,名叫简斛。宋金刚与他认识不到一年,是在某次执行任务中认识的,交谈后才知简斛的姑妈是宋金刚的表姨,两人竟是远亲。于是两人便称兄道弟起来,有空的时候,也会碰面聊聊天。

    今日宋金刚以为简斛也是来找他聊天,不料简斛却说道:“为兄是来与贤弟告别的。”

    宋金刚问道:“兄长要去执行任务吗?”

    简斛笑着说道:“不是,为兄去年就已到了退役的年龄,只是当时战事不断,为兄也就没有提出来。战事结束后,为兄就递交了退役申请,现在总算正式批准我退役了。”

    宋金刚惊讶地说道:“兄长要回家了?”

    简斛露出向往的神态,说道:“对,回家。自从前师来到了战区,为兄还没有回过家。家中的几个小崽子也很多年没有见到了。回去后,也不知他们还认不认得为兄。”

    宋金刚听说他要回家,甚是羡慕,说道:“小弟也是数年没有回家,也不知家中到底如何?”虽说父母每次来信都说很好,可是宋金刚还是不放心。

    简斛见他面带忧色,便说道:“兄弟如果不放心,为兄就去你的家中看看如何?”

    宋金刚大喜,从怀中掏出一个钱袋递给简斛说道:“部队不知还要在这里驻扎多久,小弟这几个月的俸禄还没有来得及寄回去,麻烦兄长帮忙带回可好?”

    宋金刚在家中是独子,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都已出嫁。家中父母身体弱,做不了多少活儿,基本上依靠他的俸禄生活。这几个月部队一直没有回风铃城,所以他的俸禄也无法寄回,心里正着急,此时得知简斛要回家,喜出望外,连忙请他帮忙把俸禄带回家。

    简斛接过钱袋,说道:“我们两家隔街相望,几步之遥,有啥麻烦的?”说着看了看钱袋,道:“不知这里面有多少钱?”

    宋金刚道:“六百枚金币。”

    “这么多?”

    “小弟五个月俸禄全在这里了。”

    简斛惊讶地问道:“你自己一点也不用吗?”

    宋金刚笑着说道:“小弟在部队上有吃、有穿,哪需要用钱?”

    简斛一边把钱袋收起,一边赞道:“贤弟真是孝子啊。”

    宋金刚开玩笑道:“谁让家中只有我这个独子呢?不孝顺不行啊!”

    简斛像是想起宋金刚的家境,连连叹息。过了一会儿,简斛仿佛想起什么,一拍脑袋,对宋金刚道:“贤弟,我有一桩买卖,不知你可否愿意合伙?”

    宋金刚问道:“什么买卖?”

    简斛左右看了看,见没有旁人,低声道:“为兄与利西族人很熟,可以用八个金币从他们手中买一匹马。只要贩到西京,一匹最少也能卖二十个金币。”

    “八个金币?”宋金刚闻之动心,他知道利西人一般卖马都在十枚金币以上,对大马贩才会卖十个金币。简斛居然能搞到八枚金币一匹,可真不简单。用这样的价格收购,除去路上的开支,赚上一倍绝对没有问题。

    简斛十分肯定地回答道:“没错。”

    宋金刚又有些犹豫,说道:“那卖马的利西人岂不是很吃亏?”

    简斛笑道:“贤弟,你难道就没有注意?”

    “注意什么?”

    “这几年,乌孙州的牧草丰收,所以马匹生养得很快。现在他们零售卖马也只要十三、四个金币一匹,百匹以上的价格都是八个金币。以前为兄只能买三四十匹,所以还能算是优惠,但加上贤弟的这笔钱,就能买百匹以上的马,这样就不能再算是额外照顾了。”

    宋金刚闻言欢喜不已,道:“既然如此,小弟愿意合伙。赚了钱,兄长只需分小弟三成利润即可。”

    简斛显得很不高兴:“兄弟这样说,就见外了,也不必再入伙了。为兄可不是想打你的主意,才劝你入伙的。”

    宋金刚见简斛生气,连忙说道:“那一切都听兄长的安排。”

    简斛这才露出笑脸,说道:“为兄是这样想的,前师也有一些骑士要退役,为兄就聘请一些人帮我们赶马去西京。到了西京之后,贩卖马的钱除去雇佣帮手的费用和路上的开支,赚到的钱按本钱的比例分配。”

    宋金刚道:“那兄长岂不是白帮小弟的忙啦?不行,不行,兄长一定要多分一些辛苦费。”

    简斛态度坚决,始终坚持按本钱的比例分配,否则就不再提合伙贩马的事。宋金刚见他铁了心,也只好答应,然后连声道谢。

    简斛豪爽地说道:“我们两家是亲戚,理应相互照顾。什么感激之言,道谢之语最好收起来,你要是真心想答谢为兄,下次回家的时候,请为兄喝顿酒就行了。”

    宋金刚万没想到自己还会碰到发财的好事,十分感激地看着他:“小弟回家,必请兄长痛饮!”

    “好,到时咱们不醉不归!”简斛伸出手掌与宋金刚连拍三下,算是正式约定。

    简斛也未久坐,又与宋金刚说了几句,便告辞而去。宋金刚把他送去军营,望着他渐渐离去的背影,心中感叹,“自古幽、并多豪客”,这话的确不假,简斛就是豪客,这样的朋友才值得终身为友啊。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弄巧成拙

    第二百三十四章弄巧成拙

    十月初的某一天,宋金刚接到通知去见俘虏营总指挥。他来到中军大帐时,张锐没像往日一样出帐迎接。进帐之后,发现里面除了张锐之外,只有军团军法官董淆以及几个陌生的军官。

    见礼后,张锐站起身来,说道:“金刚,叫你来是董上校有话要问你。”宋金刚疑惑地看着董淆,猜测他有何事要找自己?也许是私留俘虏之案,朝廷发到军团处理?

    张锐又对董淆说道:“你们在这里谈吧,我已经叫亲兵不许旁人进来。”董淆十分恭敬地对张锐说道:“多谢殿下,下官询问的时间不会太长。”

    张锐走后,董淆指指对面的一张椅子请宋金刚坐下:“不用紧张,找你来是需要你的证词,坐吧。”宋金刚也不用猜测了,坐到董淆对面。旁边的几名军官,也分别落座,铺开纸笔准备记录。

    一切准备就绪,董淆说道:“我们先聊聊,呆会儿再说正事。宋中校,你是哪一年从军的?”

    “下官784年考入北京骑兵学院,从那时算来已整整十年了。”

    “毕业后一直在飞骑军游骑团任职?”董淆问话语气和蔼,真如与他唠家常一般。

    “是的,一直在游骑。”

    “具体说说,都任过那些职务。”

    宋金刚虽不解他问话的意思,仍据实回答道:“下官毕业后,在游骑团四营三连四排任排长;辽东之役后,任三连一排长;791年8月,调任六营任一连长,同年底,升任六营长;次年底,调任五营任营长一直到今日。”

    董淆理应调阅过他的档案,这些事情应该知道得清清楚楚,可是他听得很专心,仿佛以前全然不知。听罢,他笑着点点头:“真羡慕你们游骑啊,晋升的速度如此之快。你看看我,从军已近二十年,只比你高一级而已。早知道游骑是个好地方,毕业之时,就应该申请到游骑来。”

    他的一番话,也把宋金刚逗乐了,紧张的情绪一扫而空。顿了顿,董淆还是漫不经心地问道:“你与利西人很熟吧?”

    宋金刚如实答道:“来西部战区这么多年,其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草原上度过的,时间一长自然与利西人厮混得熟了。”

    “都认识哪些利西人?”

    “这就多了,主要的头目如达须、塔尔、阇克都认识。”

    “我听说利西人对你们游骑将士特别感激,甚至把你们当作亲人一样看待,是吗?”

    “我们曾经并肩作战,战友情深。”

    “听说达须还管你叫兄长?”

    宋金刚呵呵乐了两声:“他是郡守,品级可比下官高多了。下官不许他那样叫,可他不听。后来下官索性也不管了,随他乱叫。”

    说到这里,董淆收起笑容,说道:“宋中校,下面我要切入正题了。希望你也能据实回答。”

    宋金刚郑重地答道:“下官一定如实回答。”

    “你可认识简斛?”

    宋金刚愣了愣:“认识。”

    “据我所知,你们没在一个部队中服过役,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去年底,游骑团就划归副指挥殿下,前师与游骑经常一同出任务,下官就在那个时候认识他的。”

    “听说你们是亲戚?”

    “对,是远亲。”

    “你与他的私交如何?”

    “很好,我们以兄弟相称。”

    “那么把你知道简斛的事情都说说。”

    这时宋金刚隐隐感觉到为什么被叫来问话了,感情不是告发的私留俘虏之事,而是与简斛有关。不过简斛已经退役,即便犯了法,也应该由地方官审问,为什么还是军团军法官来问他的事?虽然心存疑问,他还是把自己知道的简斛的情况说了一遍。

    董淆听罢,又问道:“听说你们在合伙做生意?”

    “是的。”宋金刚没有否认,他认为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没有否认的必要。

    “你们都在军队,怎么有时间去做生意?”

    “下官与简兄做生意,是他退役之后的事。下官只出本钱,生意由简兄负责。”

    “你们做的什么生意?”

    “贩马到西京去卖。”

    “从什么地方收购马匹?”

    “从利西人的手中收购。”

    “你们要购买多少匹马?”

    简斛没有具体说过他出多少本金,所以宋金刚也不知道他要卖多少匹马,于是摇摇头说道:“具体数字下官不知道,至少应在百匹以上。”

    董淆奇怪地问道:“你们一起做生意,你怎么会不知道要买多少匹马呢?”

    “下官把钱全交给简兄,具体收购的事情都由他负责。”

    “那么你们准备以多少钱一匹收购马匹呢?”

    “八个金币一匹。”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