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恃,将他们的五万人死死拖住不能随意出来围剿我们。而我们要对付的只是在兰城等地驻扎地那两三万而已。”
听到这个消息,高朔乐了,道:“那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我们最初的驱赶行动可以在离兰城偏远的山区做,而后慢慢逼近兰城。其间可以将全团按营为单位分开行动,敌人出来围剿,正面的那营便撤退,其余的各营继续行动。如果敌人敢分开追击,那么我们就集中起来,消灭他们其中的一股。只要他们敢一直出来,几次下来那两三万人最后也剩不了几个。”
张锐哈哈大笑道:“吉元之计与刘武周将军制定的行动计划基本一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以后我可好小心,不能让其他军团的将军们看见你,否则他们会想法设想将你调走。”
众人也是哈哈大笑,高朔乐呵呵地说道:“哪位将军要是要了俺,怕是过不了几日便会被俺气死。能受地了俺着脾气的。也只有将军您一人而已。”
罗济突然问道:“将军,是要将全部村庄人都屠杀干净吗?”
众人皆望着张锐,等着他的答复。张锐突然感觉身上有些发冷,去年。在上都在太尉的感召下,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为了汉人能继续控制这片土地,为了避免更多的战友死去,他向太尉献上了这个绝户计。
现在当朝廷采纳了这个计策,当战区真的准备执行的时候,张锐的心里有说不出地滋味。之前的屠杀都是为了给战友报仇,现在是没有了这个理由。就很难说是正义的。
他现在要下达的不是一般的命令,这个命令很可能就意味着有数十万人要为之送命。想想数十万地男人、女人、老人、婴儿都死自己下达的命令里,就算他自认已经锻炼到心狠手辣的地步,也不由感到一阵阵心悸。
张锐低声地说道:“执行任务时,先烧掉各村庄的房屋,烧掉田地了地庄稼,对平民们说让他们南下。我想在我们游骑的威胁下,绝大多数平民会南下逃难的。”
“要是有人不肯南下呢?”程节闪着血红的眼睛问道。
“那就格杀勿论!”张锐终于将这个命令说了出来。尽力忍住不让部下们发现自己有异常之处。
“好。有将军一句就行。”程节微笑着说道。可是除了他之外,绝大多数军官都面色沉重。有的甚至低下了头。
张锐暗想,看来他们都不赞成这个计划,他们虽然是军人,但是本性都还是善良的。要他们去完成这个任务,也许会让其中的很多人终身生活在愧疚之中。可是不让他们去,谁又能去呢?
说起来战区内也就只有飞骑军游骑和前师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步军不可能执行这项任务,其他轻骑师,想想后师霍冯国团在剿匪时地表现就知道了,如果让他们去,也许就是让他们去送死。
所以这次张锐和奚少生争来争去,都争到了任务,一个去新罗州、一个去度信州,别的将军一听是这个任务,都沉默不语。现在看见大家都是这个表情,张锐觉得还是要成了行刑队才行,不然军官都这样,大多数骑士们的心情就更不要说了。
“程节,你马上在全团召集五百志愿者,成立单独的一营。之后你们的任务就是专门对付不肯离开的平民,你们营过后,要是还留下一个活人,我就拿你试问。”
“将军,您放心吧。在敌后,在草原,在乌孙,我哪次失手过?别说人,就是一条狗也活不下来。哈哈……”程节毫不犹豫地答应,又放声大笑起来,喜形于色。
张锐觉得他对杀人,特别是屠杀平民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心想,幸亏团里有这么一号人物,不然还真的不好办。
见大帐内地气氛过于压抑,张锐对众人又说道:“诸位,我们去执行这个任务就是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战争。诸位也许还不知道,现在突忽人正在预谋与鲜卑人结盟,他们准备将西海、大宛、乌孙三州割让鲜卑,以换取鲜卑人地参战。”
果然张锐的话,让大家惊愕不已。宋金刚问道:“这是真地?”
张锐点点头,说道:“这件事你们知道就行了,暂时不要传给下属。朝廷已准备再派遣两个军团来战区,目的就是以防鲜卑人的突然进攻。”
“奶奶的,鲜卑狗就是欠揍。等这边战事结束后,非得好好教训他们一下不行,多年不揍他一顿,他就皮痒痒。”杜晗恶狠狠地骂道。高朔等人也纷纷附和,齐声辱骂鲜卑人卑鄙。
张锐笑了笑说道:“现在鲜卑王还没有最终答应突忽人,这也只是以防万一。但你们想想,如果突忽的战事再这样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就不止是鲜卑人会动心思,也许会有更多的国家想浑水摸鱼。所以我们尽力做好这次任务吧,只要奠定了对突忽人的胜局,也就断了这些国家的念头。”
“保证完成任务!”这次所有的军官都高声的回答。刚才身上略显沮丧、黯淡的神色都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势。
当夜,游骑团的将领们整整讨论了一夜的任务细节。三日后,近十万汉军纷纷行动,他们将去执行一次血腥的任务。游骑团五千人马向南而去的同时,柏寒城堡的数万汉军也南下向着班迪山口进发。西面飞骑军前师一万骑兵,在西海中部和西部草原的数万汉军的配合下,也开始逼近新罗州的边界。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白堡
第一百五十一章白堡
汉元792年5月,飞骑军游骑团和前师在数万汉军的支援下,分别进入突忽新罗州和度信州北部境内。铁蹄所到之处,村庄被毁,庄稼被烧,强令当地的平民南下。时限一到,汉军便展开地毯式搜索,对于那些不愿离开故土之人,一旦搜索到行迹,便悉数杀之。
对于汉军的行动,突忽控制区的平民事先全无防备,倍受惊吓,绝大多数都拖家带口朝南方流亡。许多村落荒芜人烟,满眼都是残垣断壁,碎砖破瓦,青草断烟。南下的途中,百姓颠沛流离,络绎载道。从前的千里沃野,现在已尽赤野千里,人迹罕至。
两州北部居民数百成群,数千成队,拥道南下。小道汇聚大道,大道汇集主道。东西长达数千里的南下的道路上、山野间随处可见逃难之人。这些人艰难而行,没人统辖,遇到风吹草动就疑神疑鬼,唯恐汉军追至。
一些体弱的老幼跟不上大队的行进速度,又累又渴,又饿又怕,倒毙的尸体遍及大小驿道。加之天气渐渐炎热,尸体无人掩埋料理,千里之地尸气弥漫,蝇虫密密附寄尸上,远远望去像是穿了一件黑色的外衣,其状惨不忍睹。只一月功夫,两州北部已有七、八十万平民被汉军赶出家园,数万人遭到屠杀,十余万人死在逃难的路上。
在度信州,都督哈山亲自前往兰城坐镇。他空有十万大军,却无可用之策。驻扎在边境各处的突忽精锐部队皆被逼近的汉步军钉死,不敢轻易回军出击围剿正在驱赶平民的汉骑。他们一旦离开了这些堡垒,这些险要关隘就有可能被汉步军占领,丢失了这些防御重地,度信州再无险要可以防守。
而驻扎在各郡府临时召集的农兵,则无力对抗强大的汉骑兵,出去围剿的人数少了,会被汉骑兵歼灭,多了汉军会避而不战,纵骑远遁。现在整个兰城郡内,只剩下兰城、兰陀、施罗等几座大城内还有十余万平民。即便如此,这些城内的平民每日也有出城往南逃难之人,按照现在平民逃离的速度,再有月余,这几座大城里除了军人外,恐怕一个平民也不会剩下。
哈山心恨之。按理,这样的坚壁清野是最佳的防守方式,他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没了平民,汉骑兵也就失去粮草补充粮草的来源,他们必定不能长久待下去。可是,坚壁清野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管用的招术。
北部关卡上的部队,用粮本来就很紧张。这些汉骑兵来后便让粮道变得不畅通,再加上平民也被赶走,防守部队的粮草就日渐紧张起来。各处屯积的粮食,最多也只能用一到两个月,如果不能及时将粮草送上去,这些关隘也坚守不了多久,只要粮食一断,汉军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夺到手。
为此,他只好从南方调来十万部队,这些部队不是为了围歼汉骑,只是分成数队人,专门为前方的士卒押运粮草。这样做虽然能够保证粮草安全送到,可运送途中消耗的数额巨大,往往运出一石粮食,到了前方将士的手中时,只剩下不到一斗。
不止哈山绞尽脑汁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就连柳城的阿巴亥、阿巴贡、特安达等人也没了注意。阿巴开等人曾提出一项意见,集中全国青壮组成农兵。按他的计算,全国能集中百万大军,等这些农兵都聚集整齐后,分四路与汉军展开决战。
可他这主意一抛出,便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不是他们爱惜百姓,而是现在正是农活最重的时候,要是现在组织农兵,那田里的庄稼谁去种?如果南方各地今年在受影响,不能正常收粮,只怕不用汉军在进攻,饿也把大家饿死了。所以农兵绝不能召。
但是眼看着汉军的行动不管也不成。如果不管,不仅北部地区颗粒不收,还给突忽平添了数十万张等着吃现成的平民,这就为本就缺少粮食的突忽人再雪上加霜。
以阿巴贡对汉军将领的了解,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样狠毒的计策。韩擒虽说兵法战略虽高,但心肠颇软,否则也不会下令禁止在汉军控制区内屠杀平民。史万岁指挥骑兵尚可,战略规划不是他的强项。刘武周倒是有些谋略,但他即使想到此计也没有胆量提出。其他将领还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也许是汉帝国的朝廷大员提出来的?阿巴贡知道这些人虽然都是文人,但文人心狠起来,往往比单纯的武夫强上许多。武夫们真刀真枪的作战,敌人不会害怕,怕就怕对方会使阴狠的计策。就拿这条绝户之计来说,其效果远胜十万汉军的进攻。
正没有主意的时候,参谋部参议长兰伊找到了阿巴亥,献上一计。此计虽不能彻底解决目前的局面,但也可能歼灭一部分汉骑,能打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也是好的。于是阿巴亥同意按照兰伊的计划去办。
当夜,驻扎在柳都附近的一支两万人的部队,悄悄向东部行进。数日后,哈山也收到柳都传来的急报,看过之后大喜。被汉骑折磨了一个月,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消灭他们中的一部。迅速召来相关人员,对他们详细交待兰伊的计划。
汉元792年6月12日,张锐来到了白堡十里外的地方,见到了已在这里等候他的四营长卢预亭。
“老卢,怎么回事?”张锐下马便问卢预亭。
卢预亭一边敬礼,一边回答:“前日,我部来到这里查看附近的平民是否南下,无意间发现白堡内的突忽守军都逃走了。”
“都逃走了?你是否派人进去看过?”张锐疑惑地问道。
卢预亭肯定地回答道:“下官已经派人进去侦查过了,里面空无一人。”
张锐疑心大作。白堡位于兰城郡的西北,在楚河营垒上游五百里处。地处险要之地,说它险要,一是,城堡修建在楚河边的一快巨大的崖石上,背靠安山,两面朝着楚河。敌人若想占领它,只能从城堡西面一侧进攻。
二是,此堡扼守之处是楚河上游唯一适合渡河的地点。以前这里也曾修建了一座铁索桥,不过早被突忽人破坏。(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汉军要想从这里渡过楚河,就必须有船只载运,可对面就是坚固的白堡,几乎没有可能成功。
正是白堡地理险要,突忽人长年在堡内派驻了四千精锐部队。现在这四千人怎么会弃城而逃呢?这会不会是突忽人设下的一个圈套?
卢预亭见张锐紧皱眉头,便猜出他在想何事,说道:“将军,属下所部抓到一名突忽士卒,经他交待,他就是城堡内的一名士卒。四天前,白堡的守城主将,带着全体将士的军饷悄悄地溜走了,他们发现后也四散而逃。”
“是吗?”张锐对此话有些怀疑,守城的主将就算贪了大家的军饷,又能逃到哪里去呢?突忽人会饶过他的家人吗?
卢预亭解释道:“据那名士卒说,他们已经断粮一天多了。下官估计那名将领也是考虑到没有了粮食就是想坚守也守不了多久,所以才会冒险贪下军饷,自己逃命去了。
张锐点头,此话有些道理。前几日张旭义营截了一队运粮队,现在看来那支运粮队很有可能是为白堡运送粮食的。现在粮食没了,那名守城将领知道断粮之后城堡必然守不住。丢失城堡是大罪,后果免不了一死,留下是饿死,左右都是死,于是升起单独逃命的念头。
张锐又问道:“怎么抓住那名士卒的?”
“他的腿被摔断,不能行走。我们出去巡哨的骑士发现他在道路旁的草丛内躲藏,所以把他带了回来。”
张锐还是有些不放心,命卢预亭将那名被俘突忽士卒押来,亲自审问了一番,结果和卢预亭之前说的相差无几。口供是没有什么问题,张锐又问卢预亭周围有没有发现突忽人兵力。
卢预亭回答,四营将附近百里之内仔细的侦查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突忽人伏兵,最近已知的突忽部队便是五百里外楚河营垒内的那五万人。
张锐听后动了心思,如果能将这座城堡占领,无疑就在楚河南岸多了一个立足点,以后汉军如果需要南下,就不需强攻楚河营垒,只需绕道此地,在城堡的掩护下,全军可以尽数渡过河来。
拿定了主意,张锐命人火速过河去通知楚河营垒对岸的汉军,让主将派遣一个团前来接手白堡。在步军赶来之前张锐准备带领四营和团部人员暂时驻扎在白堡内。后来又为了稳妥起见,再命离这地不远的二营也赶来白堡,剩余的部队则暂时交由高朔指挥,继续向南继续执行驱赶任务。
布置好这些事务,张锐便带着四营向白堡而来。晚间时,张锐来到了白堡。只见这是一座白色的城堡,可见它的名字就是因外表而得。因它建筑在河边的崖石上,根据崖石为地基,故此面积不大,只有夕阳城堡一半大小,可坚实程度可与夕阳城堡媲美。
它的外墙高达十米,里面内墙十五米,内外墙体均宽达五米。唯一的西门外有一条从楚河引来的护城河。城堡内房屋也为石垒砌城,高低各异、彼此连接矗立。城堡内街道狭窄,卵石铺地,纵横交错,大小箭楼和内堡遍布城内各处,特别利于防守。
这座白堡历史悠久,至今已有两百余年前的历史。突忽独立前,由汉军的一个团在此驻守。据说十年前,突忽人为了攻下这座堡垒,用五万人日夜轮流进攻,十余天后才进入堡内,之后巷战又是了两天,等彻底攻陷城堡,才发觉自己死伤了两万余人。所以,汉军即使攻到楚河对面,也没有一次想从这里渡河。
凌晨四点时,杜晗的二营也进入城堡,张锐彻底放下心来。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上午八点时,突然接到巡哨通报,有一两万突忽部队从楚河营垒方向朝着白堡奔来,按照现在的前进速度今夜就能抵达白堡城下。张锐分析很可能是从城堡逃出的一些士卒到了楚河营垒,告知了白堡人员逃散的消息,楚河营垒的突忽主将便派遣了一队人前来驻守白堡。暗思,幸亏自己能抢在这股突忽人前进入城堡,不然这个大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