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2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霍冯国本是没有心机之人,说出来地话语甚是伤人。宋金刚倒还能忍住,但旁边的罗济却脸色大变,碍于张锐坐在堂上,才强忍着没有发作出来。只是面色通红,胸口气得一鼓一鼓的。
自从张锐对游骑团的军官们灌输自己是主力、是精锐、是战争的主角等煽动性言论后,罗济便一字不漏地全部记在心里。此后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认为游骑才是最强的主力部队。
而霍冯国的话里明显带有歧视的色彩,将游骑定位在侦查之上,是一支可有可无地辅助部队。这样地轻视当然让罗济受不了。心中暗骂,放眼整个战区,没有一支部队的战绩可以与我们游骑团媲美。这家伙真是脸皮够厚,没有取得多少战绩便敢在这里大言不惭。假如让我们游骑与你们后师轻骑较量,便是让你们一支手,恐怕你们也不是对手。
罗济地愤怒表情被张锐看在眼里,心里十分高兴。一支部队有不服输的精神才是最大财富,这样的传统会让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现在从罗济的表情上。张锐已经知道,飞骑军游骑已经有了这样地精神,对部下们潜移默化的工作做得不错,张锐因此甚是得意。
张锐也多少了解一些霍冯国的性格,他说此话并不是刻意贬低游骑,只是不服众人都在夸奖游骑罢了。
张锐也不生气,开玩笑地说道:“霍上校,你知道游骑的训练内容是什么吗?是侦查。他们的训练目标就要去山里先找到叛匪的老巢。之后自己的训练任务是去剿灭他们的老巢。难道你真地想抢游骑的饭碗,连侦查都一手包办了?”
霍冯国被张锐的话说得不好意思,其实开始他没想到游骑是去训练侦查。心想,我干嘛要去争侦查任务?不是没事找罪受吗?那些小事儿还是让游骑去干吧,我的精力还是放在最后一击上吧。
想清楚这点。又见罗济等游骑将领用怪异的目光看着他,以为他们真信了张锐说地要抢游骑的饭碗的言论。便也开玩笑地道歉道:“各位游骑团的朋友莫怪,我们轻骑不抢这侦查地训练了,再说就是抢也抢不下来。与你们比侦查,我们岂不是班门弄斧吗?就像你们与我们比作战一样,都是不在一个等级上的。见笑了,见笑了。”
他本就没有什么幽默感,不解释还好,这一解释反倒更加激起游骑军官们的不满。刚刚调任五营担任一连长的百里杨站出来说道:“下官来西部战场不到一年功夫,现在杀敌军官二十四人,杀敌士卒三百余人。现已是男爵爵位。可问霍上校,杀过多少敌人?”
她的问话,让霍冯国顿时羞得无地自容。他的部队在前线这么久了,就捞到这次剿匪的任务,在两天的追击战中他地五千人的团,只杀了三千叛匪。他也知道这些叛匪是地方武装,说白了就是业余选手。
他知道两营的游骑在两天的时间里杀了叛匪五、六千人,这样的战绩怎好意思与她争辩。而他本人则不更加不堪。哪敢与百里杨相比?老实说。他连一个叛匪也没有亲手杀过,都是手下人做的。百里杨不留情面的问话。让他恨不得找一个地缝钻进去。心道,连游骑团中的女子地都不如,我这老脸往哪儿搁啊?
最后还是张锐出来打了圆场,说道:“这也不能怪轻骑,他们接到地任务本来就少,杀敌不多也是常理。此后有碍团结的话,你们不可再说。”
百里杨也是一时气愤,见霍冯国地羞愧样子,气已出了一大半,再听张锐之言,立即高声回答遵命。然后假意向霍冯国道了歉,霍冯国也只能就此作罢,谁叫自己的功勋比不过游骑,谁叫自己比不过一个女的,被人羞辱也只好认了。
张锐又对几名游骑军官说道:“你们不要骄傲。这雪山作战对你们来说也是非常陌生的,所以战区总部将给你们派来一些教官,你们要虚心向他们学习,争取尽快将他们的经验学会。”
几名游骑军官都高声回答是,只是心里还是有些不服。自己的作战经验已经是战区内最强的,哪需要再派教官来叫我们?那些教官会不会都像霍冯国这样的,只会嘴里说的厉害,手上却稀松的紧?
张锐见他几人的神色,就知道了他们的心思。心里叹气,部队荣誉感这东西真的不好把握分寸。少了吧,大家没有归属感。多了吧,又有可能助长骄傲情绪。唉!当个将军真是难啊。
这次会议之后,张锐就将乌孙州的剿匪指挥部设立在了阿峰城内。每过几日,战区就派了百余名“训练”教官。其中领队的几名军官与张锐等人又进行了数日的讨论,最后终于制定下来各部队的“训练”计划。
这时,汉元792年的新年已过。正当张锐要命令罗济、宋金刚两营准备入山之时,战区西部的战局最后的关键时刻。这之后,汉军与突忽军的敌我力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乌河城堡
第一百四十二章乌河城堡
汉元792年1月5日,乌河城堡主堡。多伊利来回转着圈,面对汉军近期越来越猛烈的攻势一筹莫展。汉军从去年7月份就已经正式对西海州北部乌河城堡展开攻势。汉军每逼近一步,多伊利的压力越大。
乌河城堡作为突忽汗国与鲜卑国交易的前沿关卡,城堡内屯积着大量来不及运回内地的粮食,这些粮食足够十万人支撑一年以上。但人员和武器装备十分短缺,损失了就连补充的机会都没有。当初,将士们听说后路被汉军切断,士气大减。大家心里都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再也回不了新罗州。
见士气低落,多伊利只好放弃了集中全军与汉军决战的念头。他知道出战几乎是自寻死路,而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多伊利这样考虑不是没有道理。其实乌河城堡并不是一座孤立城堡,在乌河城堡周围百里之内修筑了数十座大小各异的小型堡垒或据点,它们与乌河城堡组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如果汉军不将这些小型堡垒或据点拔出,是很难推进到乌河城堡之下。
如果汉军不顾一切直扑乌河城堡,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就会遭到驻扎在周围防御堡垒里的突忽将士的袭扰。一旦汉军后勤供应出了问题,攻击乌河城堡的行动也必不能持久。加之前来进攻的汉军也不是太多,多伊利对坚守乌河城堡半年以上,怀有十足的信心。他坚信这期间朝廷不会坐视不管,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这十万大军被汉军消灭掉。他坚信特安达、阿巴贡等人会千方百计营救他们。
多伊利用自己对战局的分析鼓舞手下的将领们,将领们又逐级向部下传达,使涣散的军心又有所振奋。大家都知道德公的睿智,他应该有办法救援他们。
就这样。十万突忽军统一了认识,做好了长期坚守地准备。而担任汉军进攻指挥的陆柯,显然也在配合他们的思路。自去年7月底开始,陆柯便不慌不忙地逐一拔出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今天攻下一座小堡垒,明日再拔出一座小据点,一步步缓慢地、谨慎地向乌河城堡逼来。
这样的攻击方式和坚守策略,都是彼此最佳的选择。汉军希望一方面通过逐步蚕食乌河城堡的外围防御,另一方面通过时间进一步消磨突忽军的士气。而突忽军则希望通过长时间地坚守。等候援军的到来,期待战局的转机。双方就这样相互耗着,暂时没有出现大的战况。
到十二月,战况有了明显的转机。首先多伊利收到国内传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特安达和阿巴贡都在尽力想办法援救他们,甚至不惜出重兵进攻北波斯州,以图为多伊利等人打开一条返回的通道。多伊利等将士对德公和特安达元帅地营救行动十分感动,感觉希望就在眼前。
汉军似乎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增援陆柯的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到来。陆柯的手头宽裕了,攻势也不断加强,推进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到了十二月十五日,汉军正式抵达到乌河城堡的脚下。双方都明白,一场艰难地攻城战。即将拉开序幕。
这时,乌河城堡内的残存突忽军不足七万人。而城下的汉步军就有七万,再加上一万骑兵,整个汉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城堡内地突忽军人数。突忽将士们看到汉军强大的阵容。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被汉军无情地粉碎了,全军上下顿时陷入绝望之中。
现在只能用垂死挣扎来形容突忽将士们的心情,不过绝望之人也能爆发出力量。上至多伊利,下至士卒,从汉军到达城下的那一刻起,就没有再想活着返回新罗州的念头。多伊利也下达了与城同存亡的命令,命令城内的七万突忽将士必须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让汉军看看突忽将士地武勇和决心。
面对怀着必死之心的突忽人。汉军到后没有立即攻城。陆柯用兵讲究不打没把握的仗,他还是采用了高句丽战场时,攻击国内城城堡时用过的方法。用了将近二十天,将乌河城堡的护城河填平,又将所有的攻击计划制定完整之后,才逐一对城堡施加压力。(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这其间,突忽人好不容易又一次提升起来的士气,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而汉军地重型武器几乎天天对着乌河城堡城墙狂轰烂砸。似乎有使用不完地石弹、火油弹。而且汉军了解城堡的各个部位,攻击起来得心应手、目地明确。未见汉军登城,守军就死伤无数,全军上下陷于一片恐慌。
三天前,乌河城堡内投石塔所用的石弹全部耗尽,城堡内又没有山石,想找些石块代替也找不到。失去了远程重型武器的掩护,汉军的投石塔和攻城塔更加猖狂,甚至已逼近到离城堡外城墙只有一里的地方做精准投掷。
看见这个情景,多伊利在估算了一番。一周内乌河城堡就有可能被汉军攻陷,城破之时自己也必定会结束。
“唉!”想到这里多伊利长叹一声,壮志未酬身先死,他于心不甘。
“元帅,汉军已在东门外集结。”多伊利正惆怅之时,一名少将军官进来向他报告。
多伊利看了看表,现在是上午九点,自己不知不觉又是一夜未眠。心想,汉军还真是准时。最近几日,每日都会在天亮就发动进攻,直到夜幕降临才会鸣金收兵。今日汉军的行动再次开始,自己又得集中精神指挥守城。
“汉军出动了多少人?”
“至少两万人。”
“看来今日汉军的重点是进攻东门,你还能守得住吗?”多伊利这样说,是根据汉军最近几日的进攻习惯推算的。每日乌河城堡外东、北、南三个方向,汉军会挑选其中的一个作为主要攻击点,剩余的两个只是策应攻击。
“元帅,属下那里还剩一万余人,单靠我们可能不容易守住。”
多伊利想了想道:“中午以后。我会派城中的预备队去支援你们地,之前你必须守住。”
“是!属下一定尽力!”那名将军知道城内现在只有八千预备队,不到万不得已元帅是舍不得使用他们。现在自己手上自己万余人,元帅才答应派他们支援。多了八千人,今日他有信心拖过去。只是明日又该怎么办?他现在不愿去想这个问题。
这名少将还没有离开,门外又冲进来一位将军。他对多伊利报道:“元帅,北门外汉军集中了两万人,看来今日他们是进攻下官的防区。请求元帅将预备队调往北城。以防不测。”
多伊利闻言一愣,今日汉军在两个方向同时投入两万人,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想……
多伊利还没有把自己的想法确定,门外又匆匆跑进来一位将军,急切地说道:“元帅,不好了,汉军已在南门发起了进攻,现在南城上所有的角楼都在燃烧。”
先到的一名将军问道:“南门外有多少汉军?”
后来的那名将军回答道:“至少在两万人以上。而且下官还看到有两座巨大的攻城塔已经开始接近城堡。元帅,下官认为今日汉军的攻击重点在南门,请元帅火速调集预备队增援下官。”
之前地两位将军闻言大惊失色,今日汉军在三面同时投入两万人进攻,面对如此疯狂进攻他们如何能抵挡的住?
“将军们!”多伊利恢复了平静。努力用平缓的语气对他们说道:“将军们,今日汉军是发起了总攻,乌河城堡能不能继续守住,就看各位今日的表现。你们立即返回各自的岗位。大家一起努力吧。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不能后退,因为我们已经没有了退路。”
“是!元帅,我等知道了。您保重吧,属下先走一步了。”三位将军对多伊利行礼,他们都知道今日多半就是自己命丧黄泉之日。正如多伊利所说,他们已经没有了退路。今日只有两个选择,或是战死,或是被汉军抓住后押往上都凌迟。他们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被俘。
多伊利郑重对着他们三人还礼,又一直望着他们面带坚毅的神情走出房间。半响,才轻轻地说道:“永别了!我的勇士们。我以有你们这样的部下感到荣幸。”
良久,多伊利对门外喊道:“阿斯顿。”
多伊利地中军官阿斯顿闻言走了进来,“元帅有何吩咐?”
“将我的旗帜插到主堡的最顶端,要让全城堡的将士都知道,我一直陪伴着他们一起战斗。”
“是!”阿斯顿答应一声,正想出去。又被多伊利叫住。
“回来。主堡这里还有多少人?”
“您的卫队都在这里,另外离主堡不远还有第二骑兵师地三千余名骑兵。”
多伊利的卫队有三千人。其中的大多数来自于多伊利的家族,他们对多伊利无比忠诚。多伊利对他们也甚为爱惜,之前地城防战从来让他们参加过。今日到了关键时刻,他决心将他们都用到城墙上去。
“阿斯顿,你把卫队人员都分到三个城墙去吧,还有城中的预备队也平均分配了吧。”
阿斯顿吃了一惊,劝道:“元帅,护卫队都走了,您的安全怎么办?还有预备队现在就分配了,到了下午要是有哪方城墙吃紧,就再也没有多余的兵力可救援了。”
多伊利摇摇头说道:“没有必要再保留预备队了,今日汉军是毫无保留的发动总攻,我只能破釜沉舟的派上全部人。护卫队在这里有什么用?城内都是我军将士,谁会对我不利?只有汉军才想要我头颅。都去吧,他们上去还能多坚守一会儿。”
阿斯顿还在犹豫,多伊利黯然地又道:“快去吧,这里不是还有第二骑兵师的骑兵吗?必要时,让他们进来防守主堡。”
“是!”阿斯顿见多伊利决心已定,只要答应。他出了多伊利的房间后。处理完多伊利交待地事情后,便去找第二骑兵师的师长商议保护元帅的事情。
说起这位师长,大家应该熟悉,他就是被张锐灭了族的云冈族族长路西。路西为何当了这支部队地长官,那还要从头说起。
第二骑兵师,是突忽人第一批组建的正规轻骑兵师,满编制一万人。这个师初战便是跟随多伊利参加西海州战役,在整个战役其间损伤了不到三千人。按说这个训练数年。又有实战经验的部队应该是突忽骑兵中的佼佼者,应该马上将其补充完整才是。但第二骑兵师还没有来得及补充,便遭到了一次毁灭性地打击。
去年夏天在草原上,第二骑兵师地七千余人被疯虎左击右打狠狠地蹂躏了一番,能逃过他的魔爪退回西海州北部地只有数百人而已。这样基本上可以说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