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十万大道 >

第73章

十万大道-第73章

小说: 十万大道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云下意识地摸向缠在小腿肚上的羊皮书,双眉紧皱。当日在湖心阁父亲说起过《山海经》上的总纲,如今闵伯父又提到《山海经》,父亲郑重其事的将书交给自己,而自己却让人掉了包,这要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哇,这葱烧鱼皮果然是美味,来来来,大家趁热吃啊,还有这百花鸭舌若是放凉了肉质就变味了。”闵君臣从桌子底下钻了起来,将桌子上的瓷盖一一揭开,虚张声势道。

    陶安拽着倪丁也从桌子底下钻了上来,围在大石桌旁将桌上的菜肴尽数揭开,整个亭台顿时香气四溢,白气蒸腾,随着一阵晚风轻送,整个庭院都香气幽幽。

    “你们这帮馋小子,等等老夫啊。”祝大师骑乘着黄能追得廉如海满院子跑,寇宗被狼狈不堪的廉如海拉到身侧做挡箭牌。

    忽见祝大师从黄能上跳将下来,向亭中奔去,廉如海一**坐在地上,哈哈大笑道:“光头佬,怎么不追了,哈哈,还是老夫做的御菜顶用。”

    寇宗见廉如海总算逃过一劫,抹了把灰尘仆仆的脸颊,将廉如海扶起。

    “五坛琥珀,当年说好的一人一坛,你竟然将我的那坛偷喝了,你那坛就算是我的了。”祝大师将口中食物囫囵咽下,突然奸笑道:“如今老陈不在,不如我们——”

    廉如海方坐下来,见祝大师一脸奸笑的看着自己,忽的大叫起来:“如此甚妙,就喝老陈那坛,哈哈,快快,随我取来。”

    如此默契的眼神,可见这二老狼狈为奸的事做得贯了,不由分说,二人携手而去,大笑而回。

    “砰”的一声,一个金黄的大酒坛被二人提到了桌子上,看着酒坛,二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分别坐了下来。

    “小寇啊,这里就你膂力最强,将泥封拍开吧。”廉如海端坐在桌前,一脸肃然道。

    “就是就是,别愣着,快去啊。”祝大师坐在对面,不断催促道。

    寇宗搔了搔头,却是进退两难,这两个老人精,这坛酒是易云前辈的,若是被前辈知道是我打开了酒坛,不杀了我才怪。

    “闵侯爷,这——”

    “呵呵,我什么都没看见。”闵君臣何尝不想一饮为快,如今酒就放在嘴边,还能说什么。

    “看你长得跟熊一样,怎么一点胆色都没有,快开快开。”廉如海白眉微皱,虎目圆睁。

    “就是这么个意思,在座的谁也没看见。”祝大师也跟着帮腔道。

    眼前这几位是谁也得罪不起啊,只听一声脆响,一股馥郁的酒香犹如浪涛般从酒坛中迸发出来,溢满四座,没想到竟是如此令人迷醉的芳香。

    一时众人鼻息大动,连唐云三人也是口中生津,陶醉其中。难怪两老争得面红耳赤,确是难得的琼浆。

    只有寇宗神情沮丧,像似受了极大的委屈般,呆坐在那里。

    “小寇啊,老陈那里有我和老光头顶着,不行还有老闵,别难过了。”廉如海拍了怕寇宗的肩膀,语重心长道。

    “就是,屁大点事,大不了被老陈用剑削一下。”祝大师不屑道。

    祝大师的话听得寇宗脸色煞白,寇宗唯有感叹今日时运不济,希望以后别碰到易云前辈就好。

    正待大家陶醉之时,陶安早已摆好酒碗,捧着酒坛挨个盛满。

    唐云看着碗中琼浆,一脸稀奇,难怪被叫做琥珀,这酒的色泽澄黄透明,确实好看,浓郁的芳香大为受用。

    “今日大家因缘而聚,来来来,这一碗我们同敬天地。”廉如海粗豪笑道。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往事1

    148

    夜已经很深了,山中更显阴寒,寂静的庭院中,月光如丝绸般轻轻铺在院中,银辉熠熠。 q i s u w a  n g 。  c c  '   奇 书 网 '坐在亭中,静心细听,远处传来“崩崩”的机械运转声,“秋秋”的山虫鸣叫声,还有细碎的晚风吹拂声。

    如此安逸的山夜,令唐云清醒不少。美酒的残香依然在舌尖跳动,唐云不觉咂了咂嘴。如今亭中只剩下自己和闵伯父了,自己是不会喝酒,所以喝得少,而闵伯父——唐云不禁轻叹口气,望向站在亭外负手而立的削瘦背影。

    整个晚上闵伯父都绝少说话,只顾闷头喝酒,一杯杯下肚,却不剩嗟叹,含笑的嘴角总是不经意间紧绷。唐云知道闵伯父心中藏事,而且此时与父亲有关,这是直觉,唐云感觉得到。

    整个晚上廉伯父都在于祝大师拼酒,便连海量的廉伯父都喝的醉如烂泥,更别提一直硬撑的祝大师了,喝道最后更是连寇叔也被殃及,这两个老顽童耍起酒疯也就罢了,若是寇叔也跟着锤锤打打,只怕这间亭子就保不住了。

    不得已闵君臣令陶安和倪丁将烂醉的三人扶到厢房休息,至此整个庭院才算安静下来,看着一片狼藉的石桌,唐云不禁苦笑起来。

    ——

    “百味芬绮帐,四座沾羽觞。

    福被延民泽,乐极思故乡。

    登山骋归望,原雨晦茫茫。

    胡宁昧千里,解佩拂山庄。”

    幽然的夜色中忽然响起了闵君臣轻声吟唱的声音。

    “胡宁昧千里,解佩拂山庄。”唐云重复道,心中忽的明白了一些。三十年前五人意气风发,笑谈天下,在这里埋下了重聚的琥珀。

    但三十年后的今天呢,围坐在石桌前,念想往昔豪情,如今却已是物是人非,五个人的誓言已成为不可实现的梦想。其实祝大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伤怀呢,也许把自己灌醉是最好的选择。

    喉头滚动,鼻中发酸,唐云不禁想起两句词来。

    念来正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闵君臣忽的转身,淡笑道:“小云真的长大了,渐渐能明白一些事了。”

    “闵伯父,真的可以将我父亲就出来吗?”

    二人坐在石阶上,望着繁星皓月,思绪慢慢飘荡开来。

    “你父交与你的那本书可还在?”闵君臣话题一转,问道。当时听到“山海经”三字,唐云凝固在脸上的苍白早已被闵伯父收入眼底。

    “对不起,我没用,书被别人掉包了。”唐云将缠在小腿上的《山海经》解下,递给闵君臣。'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超多好看小说'

    闵君臣细犀利的双眼当看到那熟悉的羊皮封面时又习惯性的微眯了起来。

    “傻孩子,为何这般说。”闵君臣怜惜的看着坐在身边一脸歉疚的唐云。

    “书被人掉包了,这一个字都没有,我也不知道是何时被人做的手脚。”唐云详细讲自己那夜的经历说了一遍,希望闵伯父听后可以找到一丝线索。

    “所以就怀疑是倪家那丫头做的手脚?”闵君臣笑道。

    想起倪西,唐云更是脸颊发烫,“现,现在已经不怀疑了,绝对是不是倪西做的手脚。”唐云忙辩解道。

    闵君臣将书还给唐云,轻叹口气,“让我来说一段故事给你听吧,也该是你知道的时候了。”

    在洪荒时代,凶兽横行,天灾难测,而当时的人类还连连爆发内战弱小的人类根本不足以自保,面对险恶的环境,曾有一段时期几乎要被灭绝。

    也就是那个频临灭绝的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奇迹,那是个逆天的时代,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瞬间爆发,而我们八域之洲的历史的源头也就是从逆天时代开始的。

    经验形成了智慧,融合形成了宗教,探索形成哲学,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人类都突然上升到了一个犹如神迹般的高度。也正是那是出现了城市。人类一举平定混乱的时代,从此开始了洪荒时代的黄金时期。

    而武技也正是那时候出现的,当时有两大派系,天道宗和元道宗。

    天道宗便是如今流传在八域之洲上的武者,他们外练巧技,中练体魄,内练功法。以“天人合一”为宗旨,不断的挑战身体的极限,以获得更强的力量、速度和提供力量速度的气。这种气便是锻炼内里的五脏六腑,也就是心,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统一法度。

    而元道宗却弃心不用,独修神府(神府就是大脑)。他们静心冥脑,潜心修研,为了修成教义中所说的元力,无所不用其极,苦行、辟谷、自残、甚至杀生。更有无数人疯癫致死。如此诡异的修习法门被天道宗斥之为妖邪,不屑于其为伍,甚至联手狙杀。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道宗从来没有壮大过,一方面是由于天道宗的欺压,最主要是元道宗一派人丁稀少,有几个时期甚至靠一名弟子传承下去。

    天道宗虽然派系壮大,但绝大多数武者仅仅能修炼到暗劲,成为初级武者,更多的人甚至连暗劲也修炼不出,更别提催谷、入神。

    而元道宗更是极难修成正果。因为元道宗的武学基础是建立在虚无缥缈的神府之上,要自身去感悟去冥想,非资质天纵之人而不可得。元道宗入门则称元力,再往上便分为两极,纵力和横力。

    “元道宗到底有何厉害?”听到这里,唐云忍不住问道。

    “达到元力则可以术人心为己所用,(术是控制的意思)当然元力这种级别只能术一时,如果被术者的精神坚韧,则会被挣脱,甚至无从下手。”闵君臣将桌子上的酒壶随手抄道手中,仰首而灌。

    “精神坚韧?”唐云不知这句话如何理解。

    “其实每个人的神府都有‘力’的存在,当然这种‘力’是很微弱的,根本不能与元道宗的元力相比。但是有一些人,比如你廉伯父就可以抵御元力级别的术。”闵君臣一抹嘴,接着道:“你廉伯父一生戎马,身上杀气深重,神府中的‘力’比一般人要强韧的多。还有帝君威严王者之气,也能抵御元力的术。”

    “如果是纵力或者横力呢?”从来不曾习武的唐云第一次听到武技的渊源,自然听的津津有味。

    “能修炼到元力已经是和了不起了,想当初元道宗最强时,整个八域也不过寥寥十几人而已。”闵君臣轻叹口气,幽然道:“若是有这两种力的存在,或许能扭转如今的局势也说不定。”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往事2

    149

    元力之上便是纵横二力,这两个力应该说是同等级的存在。(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c 无弹窗广告)横力势如怒涛,摄人无数,千军莫敌,施术范围极广,可使被术者出现短暂的幻觉。

    而纵力就没有横力那么霸道,虽然只可摄一二人,但术的时间很长,几乎没有破绽。

    对于此二力真正的力量除过元道宗,外人极难知晓。

    “元道宗最强盛的时期是在光明朝初,相传光明王便是一位拥有横力的元道武者。”闵君臣仰望天穹,似乎在回忆什么。

    “光明王?八域之洲最负盛名的王者,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啊。”关于光明王的传说极多,但是唐云没有想到光明王的另一层身份竟然与元道宗有关。元道宗拥有如此恐怖的力量,也难怪被人视为妖邪了。

    “晚年的光明王兼修纵横二力,将两力融会贯通,甚至达到了传说传说的入化境界,可谓一代奇才。”无论谁说起光明王时代的传奇都是一脸神往,便连闵君臣也不例外。

    闵君臣忽的睁开细长的双眼,一道犀利的光芒从双眼流转而出,直直向唐云射来。

    唐云瞧得一惊,知道接下来闵伯父所说的将是最重要的部分——

    光明朝时,独尊释教,而光明王更是被释教尊为现世佛,佛即如来。《阿含经》中说:“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

    经文中的奇光如来即是光明王如来。而光明王的名号便是出自此处,可见光明王与释教的渊源之深。

    光明王执政晚期,南冥近海突显奇象,一座巨大的圆锥形山峰突然从海底缓缓升起,最为奇特的是首先冒出水面的是圆锥形的底盘,也就是说整个山峰是呈倒锥形缓缓浮现,当然山峰的形状渔民是事后才知道。

    刚开始浮现时,海面只是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呈圆形的黑斑,比当时最大的迦叶城还要大。黑斑犹如无底的黑洞一般,将海水倒吸而入,云海之间出现了无数道巨大的水龙,好像是在恭迎黑斑的升起。

    渐渐的黑斑周围的水域旋转了起来,以黑斑为中心形成了一道超大的水龙,像一道擎天巨柱。周围无数道细小的水龙渐渐被吸引了过来,然后融合,壮大。掀起一道道数十丈高的滔天巨浪,将整个闽越两大牧州淹没大半,如此凶恶的水灾,是前所未有的,百姓自然死伤无数。

    如此奇灾整整持续了一个月,黑斑在擎天水柱的保护下慢慢升起,其间不时还发出犹如万鬼嚎哭般的惨叫,声势滔天,仿佛炼狱中被开启的鬼门。

    一个月后,整个倒锥形的山峰已经完全浮现出来了,擎天水柱也在完成任务后消散了,大海复归平静,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但是凭空悬浮在海面上的倒锥形山峰却将人们硬生生的拉回残酷的现实。

    是的,海面出现了怪物,一座悬浮在海面上的大山,而且还是首尾倒置的悬在海面上,奇怪的山峰岿然不动,好像本该在那里一样。远远看去,巨大的山体表面覆盖有繁密的树林,甚至连瀑布都能清晰的看到,所有的草木都是倒着生长的,连瀑布都是自下向上倾泻。

    这种画面是相当有震慑力的,如此巨大,如此不符合常理。一切都没有错,只是山体翻转了过来。如果倒立着去看,一切都还说得过去,尖尖的山顶,缓缓的坡锋,庞大的山脚,然后是向上生长的繁密植物,向下飞泻的壮观瀑布,但是那山顶上无垠的海浪呢?所以这注定是一件令人恐怖的事情。

    “第一次出现是在光明朝,那么第二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唐云颤声问道,如此奇事已经超出了唐云的理解范畴了,应该说超出了所有人的经验。

    “第二次是在二百年前。”闵君臣脸色阴沉不定,只是在讲述的空当不住的猛灌烈酒,因为身体的颤抖是不由自己的,必须用酒来麻痹。

    南冥鬼山一瞬间传遍八域,举国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朝野上下震动莫名,此时的光明王已达入化境界,亲率朝都十万精兵十万火急的赶赴南冥海域。

    五千艘战船浩浩汤汤的向鬼山驶去,十万人马方登上鬼山,平静了半年的海域异象又起,擎天水柱凭空再现,整个海域又仿佛变成了炼狱,滔天巨浪向四处扩张,将光明王和十万部下紧紧困在鬼山上,不等朝臣率举国之师前来救驾,整个鬼山突兀的消沉在海中,无踪无迹,令人愕然。

    雄才伟略的光明王就这样被鬼山带走,可想而知那时的八域是何等的混乱,悲痛之余,无奈之下,朝臣只得重新择主,于是光明王的孙子光耀王继位,这才稍微稳住混乱的局面,但是光明王的消失无疑成为整个光明朝最大的阴影。

    一百年过去了,就在百姓渐渐忘却那段恐怖最悲痛的时期之时,一艘破败的楼船无声无息的停靠在南冥近海。

    除却楼船的破败不说,便那涂满黑漆的船身,还有船头斑驳掉渣闪烁着金光的“慈悲之眼”,人们也猜的到这是什么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