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85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85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丈夫,两个人心疼的埋怨:“事情多着呢,总要一点一点的来,这奔波了一路,也没有好好的休息,这会坏了身子。”

    赵兴就摇动着双臂,舒活着筋骨对着两个妻子笑道:“本大人年轻气盛,火力旺盛,只要略作休息调整,就又是一个龙精虎猛。”

    两个媳妇就俏脸儿飞红,啐一声,催促他赶紧洗漱。

    一盆冷水,一个清口的青盐,立刻就让赵兴恢复了精神,然后对两个妻子道:“今日我去办正事,就不陪你们逛街了。”

    翠艳秀芬当然知道自己的丈夫多事,也不怪罪。三人走到大堂,自己的五十个属下早就会齐,一起给赵兴和夫人施礼:“少爷少夫人万安。”

    赵兴和两个妻子含笑回礼:“大家都坐下吃饭,守义跟着我去巡盐御史衙门,其他的陪着两位夫人逛街,记住了,不得扰民。”

    众人一起称诺。

    赵兴看向那个锦衣卫坐班的位置,那个锦衣卫坐班早就来了,但今日还带来了俩个同伴。再往大厅看,也多了几个一看就是孔武有力的家伙。

    赵兴无奈苦笑:“多事。”

    简单的吃了一点早饭,带着门包礼物,赵兴直奔巡盐御史衙门。

    果然是富裕的衙门,真的是气派非凡,但是门前却没有多少人排队候见,显得有些冷清。

    这么一个满是油水的衙门,却出现这样的状况,倒并不是说人们冷落了他,而是真的高攀不起。

    大明朝的盐业制度,分作两部分,一部分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开中输边,一部就是余盐纳银解部。

    大明崇祯开始虽然不让收取盐税,让属于皇帝内帑损失几乎等于无,但真正食盐却有盐课,那就是余盐直接外卖各地盐使,为官卖,要收缴户部国库。

    但不管两种办法是什么,最终却只便宜了一群人——纲户。那是在明神宗时,因官收场盐不够,商人久候领不到盐,以致积引甚多。为疏销积引,万历四十五年实行纲法。将商人所领盐引编成纲册,分为十纲,每年以一纲行积引,九纲行新引。纲册许各商永远据为“窝本“,每年按照册上旧数派行新引,无名的不得加入。自此以后,食盐收买运销之权均归商人,并得世袭。

    这样就等于垄断。

    所以,即便是你有钱想要进入这个行业,对不起,你没资格。所以,才出现现在的状况,虽然巡盐御史能让人一夜暴富,但衙门前却门可罗雀的怪现象出现。

    赵兴来到衙门前,递上手本,也就是名片,然后塞给门房一包银子。

    这个门房掂量了下,却是一撇嘴,直接丢了回来,那意思非常明显,不够。

    “本衙门是什么地方,是巡盐御史衙门,非盐务,不受理其他。”然后又一屁股坐在门房的懒凳上,拿起茶壶嘴对嘴的喝。

    赵兴明白,当时赵兴再次递上那个小包:“不过是一些黄物,还请兄弟磨磨鞋底跑一趟。”

    这个门房闻听,当时再次接过小包,稍微打开一道缝隙,一道金光差点闪了他的狗眼。当时就眯上眼睛,点头哈腰的给赵兴施礼:“对不住了大爷,小的狗眼看人低,您老先坐,我麻溜的去。”

    没等赵兴谦虚完,他就没了人影。

    还没等赵兴等的焦急呢,那个门房就跑了回来:“这位爷,巡按大人实在没空,但我请动了我们家师爷。”然后加了一句:“我们师爷可比那些官,在我们大人面前说话好使多了,我是费了好大力气才说动他见您的。”

    赵兴一笑:“师爷半个堂,这个草民行走各个衙门当然懂。”然后又拿出了一个银课子递上:“小哥真的是上心了,等事成,更有重谢。”

    这个门房当时笑的是见牙不见眼,态度更加恭敬,在前面点头哈腰的带路进了衙门。

    衙门外冷冷清清,但衙门内却别有洞天,层层的房子厅堂,来来往往急匆匆的官员穿行其中,忙的是不亦乐乎。对于进来的赵兴,大家连看他一眼的兴趣都没有。这足以说明,这个衙门很兴旺发达很x。

    一个小厅里,赵兴见到了这位师爷,见到赵兴进来,连屁股都没欠一下,淡淡的看了赵兴一眼,就继续喝自己的茶。

    赵兴从昨夜锦衣卫的密档里知道这个师爷,很是劣迹斑斑,最终评价,诡计多端且贪,但做事公道。

    所谓公道就是,拿你的钱,绝对给你办事,拿多少钱,就给你办多少事,童叟无欺。

    赵兴笑着从毛守义手中拿过一个布包,双手奉上:“小子初次与先生相见,仓促间也没有什么礼物,不过是家乡的特产,还请先生笑纳。”

    包袱往桌子上一放,发出咕咚一声响。这声音,立刻让这位师爷眯着的眼睛一亮,然后放下茶碗,对着外面吩咐:“上茶,公子请坐。”

    赵兴笑着解释:“五十两的金子不能入先生法眼,只是小子一点见面礼,若能得先生提点,小子还有厚报。”

    这个师爷立刻站起来,对着外面吩咐:“上好茶,公子请上座。”

    小斯上了茶后退去,师爷自我介绍道:“在下姓苟,出身绍兴,跟随我家老爷各地赴任已经二十年了,却是第一次见到如公子这般风采的年轻俊杰,真是幸会幸会。”

    赵兴这么多年身居高位要职,行走间自然带着一份从容稳健,即便现在刻意隐藏,也是隐藏不住的。

    于是赵兴谦逊其实也是解释:“家父也做过一任京官,虽然因为阉党构陷而被迫致仕,但对在下督导却严。因为要贴补家用,所以命在下经商,走南闯北的,也被家父的同僚故旧照顾的同时,也时常耳提面命,得了一份历练。”

    苟师爷含笑点头,但从赵兴的谦逊话中却得到了许多信息。这第一是这个小家伙出身显赫,他老子在朝曾为大官,而他老子的故旧属下还分布各地。看来,新皇登基,从新启用被阉党打压的旧官,他老子还有出山的希望。

    二一个这小子步入商途,一为经商,更是为他老子奔走于他老子的门生故吏中联络,是在为他爹东山再起做准备呢。而经商第一选择就是盐业,眼光独到,出手如此阔但不张扬,说明此人会拢略人心,此子可交。

    有了这样的判断,苟师爷就更加热络,笑问道:“公子是想进一批食盐?”

    赵兴点头:“天下之利,莫过食盐,我这寻朋拜友的,开销也大,所以才有此选择。”

    “公子可在纲册之列?”

    赵兴苦笑摇头。

    苟师爷就噢了一声,将身子坐直,一脸歉意的摊手:“实在对不住了,这事是难办了。不在纲册上的人,是没有办法取得盐额的。”

    赵兴试探:“运城盐湖产量不小,能不能给在下挤出一点来?”这就是私盐了。

    苟师爷为难的道:“公子不知啊,每年我们都要按照规定完成盐引额度,这已经让我们疲于奔命了。以往还有点盐余,为户部增加点盐课收入的,但这两年这天气也是怪了,前两年大旱,盐湖几乎干涸,所以没有盐产出。可是头年好了点,结果一场大雨,直接将辛辛苦苦弄出的盐,都给泡汤了,所以,现在真的没盐。”然后不舍的将那包金子推给赵兴,不过那速度慢的比蜗牛还慢。

    赵兴笑着阻拦:“先生既然遵守法度,在下也不强求。不过刚刚和先生一席谈话,却感先生学问见识,真的是受益匪浅,这包东西就当是在下所获的回报吧。”

    听到这么真诚的送礼,苟师爷停下了手,然后微微一笑:“既然如此,那我就愧领了。”然后转而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手本,递给赵兴:“在下虽然碍于情况法度,不能帮助公子,但公子远来,怎么能不欣赏下运城美景古迹?尤其是血湖风光更是迷人,但因为是盐场重地,不能开放,这是我的手本,明日闲暇,你可拿着我的手本去逛逛,去看看。”然后大有深意的嘿嘿,哈哈一笑。

    赵兴立刻站起,感恩戴德的双手接过:“在下出来历练,正是要领略这西北大好河山,真是太感谢了。”

    双方客气完毕,苟师爷送赵兴出了大门,才挥手告别。

 第189章 盐湖之秘

    拿着手中苟师爷的手本,赵兴在心中得意,敲门砖到手啦。

    这个时候的盐政,几经改制,其实食盐分作两部分,一部分还是老规矩,以盐引制度,但不是商人运粮去边寨了,而是直接纳银子给户部,然后你爱哪里卖就哪里卖,人家不管你。

    还有一部分叫盐余,就是扣除盐引外的产出,卖给不是纲户的,那就是私盐,可以卖给任何人。管走私的干走私,没毛病。这一部分是巡盐御史衙门财政的大头。

    东林强烈要求废除食盐税,那是因为,那一部分税收不归户部收,是归皇上的内帑,当然要废。所以崇祯就每年少收入了四百万两。但盐还有盐课,就是从盐场发卖的,那是归户部的,每年也有三四百万的收入的。但现在连这点都没了,没了的原因是,今年大雨,食盐泡了。明年干旱,产不出盐了,后年遇到流民攻占了盐场,把食盐给烧了,再后年——反正每年的盐余都能找出稀奇古怪的名头把盐弄没了。不但盐余没了,而且发展到现在,连引盐都没了。

    这何止是黑啊,比那扇贝跑了都黑啊。

    扇贝跑了,至少在需要的时候还会来,给股民一个希望,结果这盐,直接被火烧了,你意不意外?

    “公子,苟师爷是什么意思?”毛守义真的不明白苟师爷既然拒绝了自己,那还给自己手本让自己去盐湖观光做什么。

    赵兴一笑:“苟师爷,果然是做事公道啊。”

    “怎么说?”毛守义疑惑的询问。

    赵兴道:“虽然我们不是纲册之户,原则上我们拿不到食盐。也说了,食盐根本就因为各种原因没了,但看在我们的黄白之物的份上,他还是要我们去看看。看什么呢?去看真正的盐池,让我们看到其实食盐还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份额,但不等于我们没有资格,而是我们的出手还没到价位罢了。”

    毛守义恍然大悟:“鬼滑头。”

    掂着手中的手本:“但我正可以借机进入盐池,看看实际,拿下第一手材料。”然后大手一挥:“走,我们带上两位夫人,游血湖去。”

    在街上汇合了两个妻子,一行四人安步当车,直奔盐湖。

    到了盐湖的必经之处,果然有盐卒拦路。所过的盐丁都要仔细的验看腰牌凭证方可入内,看到赵兴一行当然更加戒备。接过赵兴递上去的苟师爷的手本,但还是详细的询问了出身籍贯姓名,几个人的关系之外,还特意询问了到盐湖的目的。当听说只是旅游没有他意之后,盐卒头目玩味的看了看苟师爷的手本,再掂量了下手中的银子,这个盐卒的头目叫来一个小盐卒,也就十五六的样子吩咐:“你带几位贵客入内,记住了,机灵着点,该看的看,不该看的不许看,该说的说,不该说的给我闭上你的鸟嘴。”

    这个小盐卒立刻点头哈腰的对着这个头目保证:“老叔,您放心,这事我常做,我懂。”

    这个头目就上去一脚:“懂就成,晚上回来记得规矩。”

    这个小盐卒就点头哈腰的回答:“我懂,这个我懂。”

    小盐卒带着赵兴等一行继续前行,走到了湖边,却绕开了被巨大的芦席墙围住的码头,赵兴递给他一块银子:“请小哥带我去码头看看,见见世面。”

    这个小盐卒却将手背到了身后,笑着摇头:“这位爷,您收起您的恩赏吧,那里不是您该看的,我也不敢带爷去。”

    赵兴就失望的收回了银子。这个小盐卒带赵兴到了湖边,然后向赵兴介绍:“这位爷,这就是盐湖,也叫血湖,您几位上眼吧。”

    赵兴一眼望去,正午的阳光下,浩淼的湖面真的泛着微微的红色,在众人的眼前,展现出一股妖娆的美,这让翠艳秀芬惊讶的的欢呼雀跃。

    结果赵兴也跟着感叹的时候,却是一个失足,差点掉湖里,毛守义大惊失色,一把捞住大呼:“公子小心。”

    结果这个盐卒哈哈大笑:“这位大哥你太过小心了,别说这里水浅,即便深入湖心,你想自杀都做不到,除非你身上得事先绑上铁锭。”

    赵兴感兴趣的询问:“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小盐卒就骄傲的道:“这位爷,这您就不懂了吧。这个湖有个别名,叫不死海,因为卤水含量太高,人即便掉进去,就直接漂在上面,根本就不沉。”然后得意的道:“我从一个盐商老客那里听说,在及西之地,也有一个海,也叫死海。但那个死海,那是寸草不生,鱼虾绝迹,那是害人的海。而咱们运城盐湖,却是水草丰富,芦苇匝岸,鸟语花香,生机盎然,这是养人的海。”然后一指远处那些在浅水湖中忙碌的盐丁:“那是晒盐的,好不好看?”

    顺着手指处观看,那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胡泊被整平如镜,但被隔开的一块块盐池却是鲜红艳丽的,碧波荡漾的,雪白一片的,斑驳错落,更是好看无比。

    两姐妹当时被这美景惊艳到不住的尖叫。

    运城的食盐,从开发初期的日光暴晒,天然玉成,到集工捞采,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垦畦浇晒”铲盐法,这是运城盐池“潞盐”生产的一个划时代的标志,也奠定了他巨大的产量。

    看着在其中忙碌的无数盐丁, 赵兴不由得问:“这样的盐池有多少?”

    这个小盐卒就上下看了下赵兴,然后暧昧的笑。

    赵兴立刻拿出了一块银子塞给他。

    他掂量了一下,麻利的塞进怀中:“这个是不可以说的,但对您,可以说。这样的盐田,一共三大块,这是最小的。”

    “盐丁可辛苦?”

    这个盐卒得意的一笑:“就那些盐丁可不比别处盐场,一个个被上官欺压剥削的就剩下皮包骨头。我们这里,不但将他们安置在盐丁村,各个吃饱喝足,而且我们家御史老爷,还为那些娶不上媳妇的盐丁配婚,这前前后后的有两千多对了;那些不能做盐工的,也被安置到了前峰山下养老去了,所以啊,这湖养人,我们御史老爷更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赵兴笑着一拍他的小脑袋:“没想到,你还知道的不少呢。”

    这个小盐卒胸脯一挺:“那当然,我是被公认的是这里的懂王。”

    赵兴哈哈大笑,却心中更加沉重了。盐池广阔,看出产十分巨大,然而山西巡盐御史却说无盐,这不稀奇,只能说他们太贪。

    然而,他们却对盐工如此厚待,却是隐患,一旦未来自己查办他们,他们要想反抗,不但盐卒是他们手中的一股力量,更有这一群怀着朴素感恩之心的盐丁帮衬,那真是天大的麻烦了。

 第190章 盐丁村

    ,

    晚上的时候,赵兴不顾一日的奔波劳累,依旧坐在灯下耐心的等待。果不然,又是三更天的时候,周彪准时悄悄的到了房门前,报名请见。他是来听大人吩咐的,从这一点上看,他真是一个尽忠职守的人

    “你知道盐丁村吗?”赵兴询问。

    周彪立刻回答:“属下知道。”

    “那里的状况如何?”

    “富足安详。”

    “就这些吗?”

    “当然不是。”

    赵兴微微皱眉,这个人说话言简意赅,真正做到了,有问必答,却又绝不多言。

    “怎么一个不是法?”然后加了一句,详细一点说说。”

    周彪毫不犹豫的回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