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就在这个时候,一匹战马,在王大壮的身后紧急的冲了过来:“报——王将军,先不要发动。”在马上的那个士兵,大声的呼喊。
王大壮就纳闷,是谁敢于这样对自己下令?
于是就慢慢的将刚刀放下,等待着这个人到自己面前。
这个人战马飞奔到王大壮的面前,也来不及下马,就大声的向王大壮禀报:“启禀总兵官大人,王尽忠总兵官的大队援军已经接近战场,请您等一等他。”
一听到这样的消息,王大壮几乎是欣喜若狂,一把拉住了这个人的马龙头焦急的询问:“来了多少人马,离着战场还有多远?可能一战?”
这个报信的就气喘吁吁的回答:“榆林兵团4万人马全体出动,其中2万骑兵,两万步兵,离着这里还有二十里路。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就能赶到战场。”
王大壮这回才总算是放心。
因为他最清楚,榆林的机动兵团,真的是最擅长机动的。
他们在上一次跟随赵兴到口外劫掠8大家的时候,他们顺便着也劫掠了草原。所以他们组建了一支2万人马的骑兵队伍。
为了推行地瓜的栽培,赵兴在王进忠那里,建设了几个巨大的酿酒厂。
他们的烈酒,畅销蒙古西域。赵兴还将他们通过东江镇,转卖到了辽东,真正赚的是盆满钵满。
但是王尽忠,并没有将这一巨大的收入胡乱的花用。
而是在这次军队改革中,在确定它是一支机动部队,要协防漫长的长城一线的时候,他立刻拿出了这笔私房钱,购买了驮马大车。
将他的4万军队,真正做到了骡马化。
所以,别的队伍一日行军30~50里,已经是极限了。
但王尽忠的军队,由于有骡马,不但让步兵可以骑乘,还可以驮着后勤的物资,这样就不必等待沿线官府供应。
所以他的队伍,一日行军一百到一百五十里,依旧能够在行进间加入战斗。关键的时候,他们可以做到一日二百里路。
这一次,长城的烽火台,燃起了狼烟,这让王尽忠知道了军情。
而长城的烽火台燃起的是三股狼烟,日夜不熄,这让王尽忠立刻感觉到了军情的严重。
于是点起全部的人马,星夜向东奔驰而来。
在路过宣大的时候,他得到了赵兴被敌人包围的消息,当时大惊失色,脚步不停,发挥了极限,不惜将骡马累死,拼命的向战场赶来。
结果他来的正是时候。
得到了这样的情报,王大壮捏着下巴想了一下,却突然间下达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命令:“请你回去转告王总兵官,将他的步兵交给我,让他带着他的骑兵,绕到松林堡去,堵住敌人的退路。”
然后看了看远处的敌人:“咱们大明,不再是你想来就来的。既然你来了,那你就给我留下吧。”
第645章 全歼敌军
山顶上的明军将士,发现在山下的兄弟们,并没有发动对他们进行解救的进攻。
饥渴的将士们就有些心浮气躁,纷纷对着山下嘶吼,骂这些将士们胆小怯懦。
赵兴站得高看得远,他看到了那一匹骏马奔过来,又看他跑回去。
他认为事情一定是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什么样的变化呢?
转眼他就明白了,王尽忠的大队人马赶到了战场。
王大壮一定是有了什么新的决定。
于是他就安慰着自己的属下:“大家不要着急,我们的又一股援军到了。对面的兄弟一定是在等着援军到达阵地,然后才对敌人发动有把握的进攻。”
为了证明赵兴的猜测一样。
王大壮的阵型开始变动。
他们将所有的一窝蜂火枪兵,全部排在了阵前,很明显,他是准备打阻击战了。
阵型调整过后,王大壮带着一百嗓门大的兄弟,开始整齐的对山上呼喊。
“山上的兄弟们,赵大人,稍等片刻。我们的王进忠将军的援军到啦。两万步兵,将加入我的战队,还有2万骑兵,已经在王进忠将军的率领下,突袭松林堡,截断敌人退路去了。”
整齐的呼喊,传到了山顶,让山顶的将士们立刻欢声雷动。
整齐的呼喊,听在阿济格将士的耳中,他们一阵惊慌失措,一个个心在不住的往下沉。
自己还剩六千将士,就要面对两万六千敌人。
若是放在以往,大明的军队增援的再多,在这六千八旗的眼中,也不过是土鸡瓦狗,送人头送装备来了。
但现在却不同了,现在的大明军队,不但火器犀利,而且战意昂扬。
面对这么多的敌人,他们就没有了取胜的希望。
而这时候还有2万敌人的骑兵,抄了自己的后路,转眼就能冲进战场。
自己已经被彻底的包围了,留给自己的就将是灭亡。
阿济格的瞳孔收缩了一下,猛然抽出弯刀,斜指着山顶:“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我们即将战死在这里。但即便战死了,我们也要对大清有价值。我们要用全军覆没的代价,杀了赵兴。”
所有的将士们,立刻都血红了眼睛,握紧了弓箭钢刀。
“胡日格,你带领一千兄弟,给我坚决的挡住前面的敌人,不许后撤半步。剩下的兄弟们,跟我向山顶冲锋,不杀死赵兴绝不罢休。”
随着他的安排,四千八旗兵,亡命的跟着他们的主帅,向山顶的赵兴残军发动了进攻。
这是绝死的进攻,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已经没有退路。只有冲上山顶,杀了赵兴,他们的死才有价值。
无数的战马冲向了山坡。
冲锋的过程中,一匹又一匹战马,被那些碗口大小的陷马坑折了马蹄,悲嘶着扑倒。
但后面的敌人,依旧毫不犹豫的越过同伴倒地的马匹,不顾撞飞那些幸存的同伴,依旧义无反顾的向山顶冲锋。
敌人如波浪一样一批一批倒下,但后面的浪涛,依旧一排一排的涌上,悍不畏死。
即便是失去战马的八旗兵,只要没被同伴践踏而死,他们就挥舞着大刀,跟随着队伍,当做步兵,依旧冲锋。
山顶上的枪声响起来了,但这枪声并不能阻挡住敌人前进的脚步。
精疲力尽的将士们,站起来了,拿起了他们的武器,准备迎接敌人的冲击。
赵兴跳上了他的战马,抽出了他的绣春刀。
这是决战,面对蜂拥而至,亡命的敌人,他必须亲自参加战斗了。
朱刚死死的抓住了他的马的缰绳:“大人,敌人已经疯了,我们在这里战斗,大人您赶紧,在缇骑兄弟的保护下,趁隙突围。”
赵兴摇头:“我说过,请不要动摇我的信念。”
“大人,这都到了什么时候了,援军就在对面,我们绝对不能功亏一篑。你必须走。”
赵兴坚决摇头。
朱刚这次真的急了,他突然飞身跃起,将赵兴扑下了战马。
这样的举动,让保护赵兴的缇骑大惊失色,纷纷抽出绣春刀:“朱刚,你要做什么?你要造反吗?”
朱刚将赵兴铺下战马,对着身边的兄弟大吼:“赶紧将大人捆起来,扶到马背上去。缇骑兄弟们,保护着大人冲出去。”
这时候大家才明白朱刚的良苦用心。
于是身边的几个兄弟七手八脚,将摔摔的七荤八素的赵兴捆了起来,然后再将他横搭在战马上。
朱刚满意的一笑,对着缇骑兄弟们道:“大人的安危就交给你们了,如果在这个时候大人再有一点损伤,我朱刚和剩下的这五六百兄弟,做鬼也饶不了你们。
然后毫不犹豫的转身,对着山上所有的步兵大声的呼吼:“兄弟们,为了给大人突围争取时间,我们就全部战死在这里吧。”
然后高唱大明军队传承三百年的军歌:
风从龙,云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才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全部呐喊着,
以血肉之躯扑向了蜂拥而至的敌人。
阿济格的战马已经摔倒了,但他依旧提着大刀,血红着眼睛,奔向了山顶。
就在他即将到达山顶的时候,一群大明的伤兵,血红着眼睛,干裂的嘴唇,丝雅的喉咙唱着那让人惊心动魄的战歌,向他扑来。
“躲开,都给我躲开,谁挡着我我杀了谁。”
阿济格已经癫狂了,他的眼睛没有看着别的地方,只是死死的盯住赵兴。
一个敌人扑下了他,一刀挥出。
又一个敌人冲向了他,斩断他的头颅。
一把长枪刺进了他的肋骨,他浑然不觉。
疯狂的冲锋,杀开重重阻拦,奔跑向赵兴。
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听到山下主机的兄弟的喊杀声越来越弱了,最终被淹没在汉人的呐喊声中。
山脚下的脚步声绵密的已经连成一片,几万的大脚,践踏着大地,让大地都开始颤抖了。
身后的兄弟已经开始扭身,和冲上来的明军进行了搏斗,为他争取时间。
阿济格疯狂的冲锋着,而就在他突破阻击的时候,就在他离着赵兴仅仅一丈远的时候,缇骑保护着同样嘶吼的赵兴,向山下冲去了。
踉踉跄跄的走了几步,看着空空如野的山顶,阿济格颓然的跪倒在地,手中的大刀,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转眼之间,无数的大明军人包围住了他,一个声音冷冷的道:“投降吧。”
阿济格艰难的抬起头,看着周围密密麻麻的敌人,凄惨的一笑:“我不会投降的。”
然后拿起了战刀,割开了自己的喉咙。带着不甘的目光,缓缓的倒在了大明的土地上。
第646章 改变战略
赵兴好好的在宣大总兵府后衙泡了一个热水澡。
舒服说不上,因为前面一大群将校在等着自己呢。
他们也疲惫,但再疲惫,也得向传旨来的公公讲解整个过程。
这才有了赵兴一点点时间。
当然,传旨太监也不敢催赵兴。
擦干身子,穿了衣服走出房间,嫂子就急忙忙的拿着一把艾蒿围着他使劲的上下扑打,扑打的同时嘴里还念念有词。
感谢了嫂子的热心,赵兴穿戴好官服,走到了前堂。
传旨太监一见,赶紧迎上来,带着谄媚的笑着施礼。
这些一把扶起:“公公是天使,怎么能给我施礼,这不和规矩。”
这个太监就夸张的道:“哎呀呀,小的是什么天使?不过是给皇上和侯爷跑腿的罢了,皇上也没给您传旨不是。”
“还没请教公公高姓?”
“小的姓高,贱名起潜。”
一听这就是历史上害死大明最后希望的卢象升的高起潜,当时一丝厌恶一闪而过。
善于察言观色的太监高起潜立刻觉察到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
他并没有和这些见过面,更谈不上交集了,怎么就得罪了这大明第二号人物呢?
心中恐惧,就显得手足无措起来。
这些立刻感觉到自己失态了,毕竟这个历史已经不是那个历史了,自己有些先入为主了。
于是赶紧换上笑脸:“高公公请坐。”
然后询问:“高公公说不是给我传旨的,是怎么回事?”
高起潜就将半个屁股做在了椅子上,更加恭敬谨慎的回答:“皇上惊闻侯爷遇险,急的跟什么似的,于是就派小的带着一群小太监出京,分赴各地调兵解围,按照皇上的意思,如有犹豫不前,借故拖延者,斩立决。”
然后表功的告白:“小的在平度,还杀了一个拖拖拉拉的混蛋千户。最终拼凑出一万两千,赶到了战场。”
这些故作动容,赶紧拱手:“多谢公公为我担忧辛劳。”然后对陪在身边的宣府锦衣卫百户:“你回衙门,取五百两银子,我要答谢高公公。”
高起潜就千恩万谢,连说不敢。
就在两个人寒暄的时候,赵兴已经在心中决定:“这个为出头,不知道怎么才拿到的这个差事,而为了显示他的果断,为了讨好我,就借故杀千户,其心可诛。此人绝不能留下。”
高起潜还说:“皇上怕你被围委屈,还让小的特意转发,皇上说,只要你和敌人谈判,放侯爷平安脱困,什么条件您都可以答应敌人。看看,这是多么大的恩典啊,真真羡慕死人啊。”
这一点,赵兴是信的。
自从孙师傅事件之后,这些不得不向崇祯公布了自己是个穿越人的事实,崇祯其实就看到自己更紧了,生怕自己逃到敌国去,或者是被别有用心者收买,为他人所用。
当然,看自己更紧的办法,就是将自己的家人彻底的控制在了手中。
比如,以赵兴已经是侯爷,赵兴的娘也是第一太君的名义,以关心为借口,派了一百太监,一百宫女进入赵兴府邸,侍候。
至于真正的目的吗,那就是心照不宣了。
但现在,赵兴还真的被感动了,说了一番真正发自肺腑的感激的话。
礼送高起潜走了。
赵兴开始探讨这次战役得失。
首先,大家一致批评赵兴以身犯险的莽撞,言辞虽然不算激烈,但也触及心灵。
赵兴也做了检讨。
但在论功时候,大家还是首推赵兴大功。
是的,这次要不是赵兴这么大的鱼饵,肥美的吸引住满清主力,说不得,以满清八旗呼啸的机动能力,也不知道又有多少村镇被屠戮,多少城市遭殃,对大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续影响呢。
但这次,正是真心以身为鱼饵,吸引住了敌人,才使得援军赶到,一举彻底的歼灭了全部的敌人,没有向上两次那样,给大明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所以,这些居于首功,那也是实至名归。
然后就是朱刚的功劳第二,若是没有他的全力保护,赵兴还真吉凶难料呢。
在叙功的时候没有人跟他抢。
事后大家还纷纷送礼感激。
然后是一次往下排。
赵兴提议,一定要给卢象升一份大的。
目的就是增加卢象升在朝廷里的威望,稳住他的位置。
这非常必要,也非常关键。
这一点,大家心中虽然不快,但赵兴说了,大家只能认了。
但不管怎么说,现在阵斩建奴头颅已经不像原先那样,一颗脑袋都是大功,五颗脑袋就能官生一级路,因为,现在阵斩建奴头太多了,已经不值钱了。
功劳说完,就是抚恤了。
这次损失最惨重的就是宣大一系,王大壮出兵八千,真正战死的就有五千。李柱子和赵晓明出动六千,损失四千。沿边堡寨驻军,损失两千。
王尽忠的四万,决战时候,损失五千。
这一战,歼敌一万五,自己损失了两万三,还有三四千的负伤,可谓是惨胜。
尤其是赵兴的北镇抚司亲卫缇骑,算做这次,已经先后等于覆灭了四次了。
所以,缇骑是大明待遇最高的,但也是损失最重的一支军队了。
这一切都做完之后,这些不打算再往西走了,他准备回京,他准备向崇祯说明这次战役经过之后,立刻去东北。
经过这次的第三次入寇,这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