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274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74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老掌柜就连连磕头,“草民尊旨。”

    他说这话的时候,正巧赵兴在扶着他,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老掌柜说的是给赵兴听的。

    这让跟着来的那群官员,无不脸色大变。不由得担心看向了皇上。

    结果崇祯脸上没有一点不悦的颜色,而是拉了一把赵兴:“还是你懂朕啊。算了算了,朕难得的出来一次,再尝一尝这民间的菜肴,赶紧的赶紧的,朕都饿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这些官员们就都悄悄的舒了一口气,但也真的感动了。

    明君和能臣如此相得无猜忌,这个大明怎么能够不中兴?

 第619章 奸臣回朝

    崇祯皇帝随随便便的坐在了上首,然后拍了下身边的椅子:“你坐在这里。”

    赵兴略微施礼谢恩之后,就在崇祯的左手边做了下来。

    崇祯看了一眼赵亮举:“你就是赵亮举?”

    赵亮举赶紧施礼称是,态度极其恭敬拘谨。

    崇祯一笑:“这里不是朝堂,我们不以君臣身份相对,只以师生之情畅谈。我听到赵爱卿将你的事写了条子递进来,我是相当的欣慰的。我为我能有你这样的门生,感觉到骄傲。”

    被皇上如此赞许,赵亮举感激涕零。

    尤其是皇上的和蔼可亲,还有他不在称朕,以我自称,更让大家感觉到皇上的亲近。

    “你坐在我的右手边,我还有许多事情要询问你。”

    被让到了这个位置,赵亮举获得了所有同学羡慕的眼光。

    安排了两个人的座位,崇祯笑着招手:“来来来,都坐下来吧,咱们边吃边聊。”

    然后笑着看向赵兴:“你们的这个老师曾经对我说过,酒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也不知道有多少家国大事,在酒桌上决定,也不知道有多少重要的联盟,在酒桌上达成。当然也有杯酒释兵权,也有摔杯为号。不过咱们今天是畅所欲言,增进感情。所以你们就不要再去想你那个心理阴暗的老师,后面的那些话。”

    说完自己就哈哈大笑,一群学生也就陪着哄笑起来。个酒席上的气氛立刻轻松了。

    一面喝着酒,崇祯一面从赵亮举开始,询问他在地方上的治政心得,对朝廷上政策的建议和批评,再关心一下他一家的生活状况。谈的是其乐融融。

    也对他们治政的不足,给予了批评,对他们优异的表现,给予了褒奖。

    最终酒席快结束的时候总结:“我这个老师深深的欣慰,你们对这个国家和我这个皇上的忠诚,我更欣赏你们的能力成绩。好吧,既然你们不愿意在这个勾心斗角的朝堂上,而愿意继续为朕,为这个大明,脚踏实地的做些实事。那么你们就放心的在地方好好的干,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就交给那些有这方才能的人来干。这正像你这位老师所说的,术业有专攻,内行就要干内行的事。”

    为了起复阮大钺的事,崇祯和赵兴狠是和内阁斗了一场。

    对于阮大钺是什么人,温体仁是相当清楚的。他虽然不知道崇祯和赵兴的密谋,但直觉告诉他,这个家伙入朝,绝对是自己最大的祸害。

    所以一项讨好皇帝,对崇祯唯唯诺诺的他,这次坚决的拿出了自己的风骨,利用自己掌握内阁权柄的权利,坚决不从。

    最终还是把当初阮大钺见风使舵,写的两份专门弹劾魏忠贤,交给好友杨维桓代呈的折子,命令杨维桓交出来,用以证明阮大钺是反阉党的中坚,是东林打入阉党内部的特务。赵兴把阮大钺夸的跟一朵花似的。

    然后又暗通了阮大钺在南方的文社文人,大造舆论。能够上书言事的,一起上书保举。

    而在这里,起到决定性因素的,却是钱谦益。

    钱谦益是阮大钺名义上的老师,他当然知道阮大钺的为人。但他自认为,阮大钺入朝,因为和自己有师生之情,便能成为自己对付温体仁的得力臂膀。所以,他是极力支持阮大钺入朝的。

    迫于上下齐心的压力,最终内阁不得不低头,绝大多数同意了阮大钺起复。

    于是,在这事闹腾了半个月后,一道由内阁署理,吏部行文,皇上的圣旨便传到了南京阮大钺的文社草堂。

    对于朝廷起复自己的消息,早就有消息传了过来,只是阮大钺一直不能相信。

    阮大钺是官迷,但他更是谨小慎微的官迷。

    要不也不会出现崇祯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一看风头不对,辞官逃回家的事情出现。

    但回家之后,躲过了一劫,却依旧怀着一份不安份的心,打造文社,和官场上的好友同窗依旧频繁往来。其实就是为自己的再次东山再起做铺垫准备。

    但这次,崇祯在局面平稳,中兴有望的时候,却突然起复自己,目的是什么呢?

    在接旨之后,他却没有直接对传旨的太监表态,而是好生安顿了他们。然后自己闭门谢客,拒绝了所有闻风祝贺的亲朋友人,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一夜一日,仔细的推敲揣摩。

    这次起复,皇上的真实意思,皇上到底要自己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该怎么做。

    最终,他从他的新官职里的那个御史职务,看出来了这其中的猫腻。

    他终于知道了崇祯和赵兴起复自己的目的,和要自己完成的任务。

    明白了这些,让他矛塞顿开,他知道自己再次起复,该怎么做,该做什么,该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长久了。

    于是,在第三天,他意气风发的走出了书房,接受了圣旨,随着传旨的小太监进京了。

    不愧是小人,一路上,首先把个传旨的小太监哄的眉开眼笑。

    你可别小看了这传旨的小太监,那必须是宫中排的上名次的,要不根本就拿不到这个出宫传旨的肥缺。就比如这次,阮大钺就足足给了这个小太监前后一千两的真金白银。

    这让这个小太监笑的是见牙不见眼。

    更在一路上阮大钺的悉心照顾体贴下,最终两个人干脆拜了把子,做了盟兄弟。

    这样一来,阮大钺就事先在宫中布下了眼线。

    打听了宫中的秘籍之后,虽然每次赵兴和崇祯的谈话,都有王承恩在门口守着,听不到消息,但也让阮大钺知道,这个号称二皇帝,这个被所有的皇帝应该忌惮的家伙,却依旧是崇祯及其信任的家伙。自己的起复,就应该是赵兴提起,崇祯两个人商量后的结果。

    那么,该如何和赵兴处理好关系呢?这需要仔细的思量一下啊。

    于是,在到京之后,阮大钺第一时间,递上了谢恩折子之后,却跑到了赵兴这里来。

    但他没有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赵兴的家走动,也没有带银票准备贿赂,真正做到了两袖清风。堂堂正正的来到了锦衣卫的衙门,在大庭广众之下,拜见了赵兴。

    这一点,就立刻让赵兴对他刮目相看了。

    阮大钺进了指挥使的衙门,见到了赵兴,没有像别人那样,面对刻意提拔自己的赵兴,当场认做恩师。

    而且就那么恭恭敬敬的平身施礼:“下官见过指挥使大人。”

    对于突然间表现的这么有风骨的官迷小人,赵兴真的来了兴趣。

    “阮大人辛苦,请花厅看茶。”

    阮大钺却一摆手:“我和大人份属同僚,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就在这大堂之上叙一叙话,岂不更好?”

    赵兴就一皱眉:“这是明显的要和自己撇清关系呀,你小子什么意思?”

 第620章 相互了解

    锦衣卫大堂,前来拜访的阮大钺,开门见山义正辞严,正气凛然,绝无拍马奉承的直接对赵兴道:“多谢指挥使大人为下官明了不白之冤。”

    这个是必须的。要想起复阮大钺,就必须为他“平冤昭雪”,摘掉头上的阉党余孽的帽子。

    在这一点上,赵兴下足了功夫,使足了劲。他不但要“据理力争”顶住东林清流的压力,更要说服保皇党内部。真的是艰难无比。

    当时锦衣卫全体精英出动,极尽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胡编乱造,伪造证据,屈打成招之本事,总算把阮大钺这个黑的说成了白的,而且是那种白的不能再白,他简直就是一个纯洁的人,高尚的人,没有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正在向圣人成长的人,是东林中坚,士林的榜样。

    摘掉了阮大钺脑袋上阉党余孽的帽子,就在政治上,为阮大钺洗白了身份,这为以后阮大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阮大钺当然要感激。

    但若是背后感激,那就给人有私弊了,底气不足。这么冠冕堂皇的感激,就给人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他阮大钺是冤枉的,这次平反是迟来的,理所当然的。

    会耍心眼的人,是绝对不会放过对自己有利的所有机会的。

    听他这么说,赵兴虽然有一种被赐果果的利用的恶心,但还就得配合他:“阮大人当初就是东林,这是人所共知的。为打击阉党,打入阉党内部仅仅三个月,就掌握了阉党最主要的证据,可谓为皇上一举扫除阉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可谓是国家栋梁,国之中坚啊。”说这话,连赵兴都感觉自己很恶心。

    “感谢指挥使大人保举下官,能让下官官复原职,继续为国效力。”阮大钺再施礼。

    “国朝多难,吏治还不清明,需要阮大人这种明辨忠奸的正人君子站出来,匡扶纲常。”

    说这话,赵兴已经感觉自己不是恶心了,简直要抽出绣春刀,给自己的良心一刀子了。

    但仔细的琢磨了半天,自己都怀疑自己,还有良心吗?从提起阮大钺那天,自己的良心就被狗吃了。

    “下官敬佩保皇党的信念宗旨,更佩服保皇党的实干精神。”

    赵兴当时在心中大叫,别别别,你不要过来啊,你不要过来啊,你要是加入了保皇党,那保皇党瞬间就散伙啦,不能这么坑我,你的恩人。

    想当初,钱谦益在孙师傅打了自己之后,得到皇帝的召见,问他为什么不弹劾赵兴的时候,钱谦益也第一时间表明自己加入保皇党的意愿和决心。

    结果现在,那小子就是保皇党的死敌。如果再加上你,不用你和保皇党为敌,那保皇党就真的自动解散了。

    好在阮大钺没有提加入的事,而是慷慨激昂的道:“但我也知道,我的治政能力不如保皇党同僚,那我就站在朝堂为保皇党摇旗呐喊,为皇上拾遗补缺,清除皇上身边小人吧。”

    听到这话,赵兴才舒了一口气,悄悄的拍打了下自己噗噗乱跳的小心肝。

    “正所谓人有所长,皇上取的也就是阮大人的这个长处。皇上说过,汉有曹参,才有一时平稳,唐有魏征才有太宗千古一帝。身边有铮臣,才能让皇上不被小人蒙蔽。皇上,取的大人的这点啊。”

    这些话,虽然肉麻到满地鸡皮疙瘩,但两个人都懂了对方的心。

    阮大钺从赵兴的话里,懂了赵兴和皇帝提拔起复自己的真正目的。

    而赵兴从阮大钺的话里,懂了阮大钺懂了自己提拔起复他的目的了。

    阮大钺施礼:“请回复皇上,下官感激皇上的知遇之恩,一定会竭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再施礼:“下官告退。”然后就那么大步扬长而去。

    谷<;/span>;  整个过程,弄的赵兴一愣一愣的。

    最终在满堂干呕声中,才回过神来。

    “他走啦?”

    朱晨光强压下差点吐出来的苦胆,“他走了。但这个人的确是个妙人啊。”

    赵兴就拍着桌子哈哈大笑:“的确是妙人啊。连向人表示忠心都这么有新意,真的是难得,难得啊。”

    赵秩喝了口茶,压了下翻江倒海的胃,笑着道:“天下厚颜无耻的我见过,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我就纳闷了,皇上和您,怎么淘弄出这样一个活宝呢。”

    赵兴得意的道:‘天下不是没有人才,只是有些人不能慧眼识珠罢了。只要去挖掘,去发现,然后去重用,那天下就没有一无是处的人。”

    赵秩鄙夷:“那您就挖掘出这么个小人,这么个未来的检查,活宝?”

    赵兴郑重道:“有我在朝堂一天,他就是小人,而绝不会成为坚持。如果我有不幸,我是会带着他一起走的。”

    李必成拍手:“大人说的对啊。”

    自从李必成擅自杀了高阶之后,本来也说战战兢兢的,但赵兴对他给自己扫清首尾,杀了自己小舅子,不但没有怪罪李必成,反倒重用了他。

    现在,李必成已经随时和朱晨光,赵秩一起平起平坐了。

    “大人,他既然明白了自己的用处,温体仁和钱谦益就不必咱们再操心了,但我们是不是在他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时候,帮他一把?”

    赵兴玩味的看着他:“怎么帮?”

    李必成笑着道:“简单,现在属下就派人,将他今日面见大人的前后经过,一字不漏的传给钱谦益和温体仁知道。估计明日,他们就能在朝堂上掐起来。”

    赵兴本着越是贼窝,越要加强防盗措施,越是特务窝子,就越要加强保密工作的原则,把锦衣卫打造的是风雨不透。即便你在锦衣卫衙门里果奔,也绝对不会传到外面一点风声。

    而要想刻意的透漏点风声出去,还得刻意的安排。

    “这个办法不错。得给他们三条狗点压力,最主要的是得给阮大钺点压力。那这事,就交给你办了。”

    李必成笑着站起来:“那我就去办了。”然后起身告退。

    朱晨光就摇头感叹:“这天下,就没好人啊。”

    赵兴和赵秩就惦着屁股,笑的嘎嘎的。

 第621章 再入正轨

    温体仁和钱谦益分别获得了阮大钺进京第一天就拜访赵兴的全过程。当时气的两个人暴跳如雷。

    起复阮大钺这事,不管崇祯和赵兴用什么样名正言顺的借口,但温体仁和钱谦益都明白,这是崇祯和赵兴真的烦了自己了。

    大明系统的皇帝,都是暴躁的,但除了朱元璋和朱棣之外,由于制度体制的越来越完善,皇帝越来越拿大臣没有办法了。

    所以,崇祯这是碍于种种原因,崇祯和赵兴不能动自己,所以,这是放狗咬人啦。

    好吧,那大家就咬咬看吧,最终谁咬过谁。这是温体仁和钱谦益的共识。

    但背后两个人却都还存着,最好让他们两个人斗,然后自己渔翁得利。

    你说这事还有个好?

    没好。

    于是,赵兴就将打倒温体仁和钱谦益的事,全权交给了阮大钺。自己干点正事了。

    而崇祯也不再赤膊上阵了,而是做起了轻松的中间裁判者了,日子也变得轻松起来,也可以干点正事了。

    崇祯在御书房面对赵兴,激动的道:‘这真是小人出马一个顶俩啊。阮大钺一出,直接对上了钱谦益和温体仁,真的是怼的他们两个体无完肤。顺带着把东林在朝堂上的余孽也一杆子都打上了,真是大快人心,大快人心啊。”

    历史上,崇祯在崇祯元年,极力重用东林君子,结果造成他的孤家寡人。等他在崇祯五年幡然醒悟东林不可用之后,已经晚了,唯一还能支持他的孙师傅和袁可立,也被东林排挤出了朝堂,隐忍于园林了,于是,他不得不以一己之力,和站满朝堂天下的相抗,但已经是独木难支了。

    到崇祯十年,崇祯的性格在这种压迫下,彻底的走入极端,走向了歇斯底里的偏执了,最终在双方的斗争下,彻底的把大明玩崩了。

    好在这个历史有赵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