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254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54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部分军队,依旧坚定的给他原先的兵马,就可见大汗决心之大,更是对自己的信任之重。

    郑重的磕头,然后飞身上马,带着队伍,向着东面的雪原奔去。

    而就在他奔跑的时候,他听到了身后东江镇一窝蜂那特有的爆炸声。

    那爆炸声之绵密,简直让他胆寒。

    但他没有回头,就那么义无反顾的,奔向了自己的任务。因为他更明白,只有自己圆满的完成任务,才是对大汗最好的报答。

    皇太极站在高高的吊楼上,手中拿着千里眼,观察着敌人的阵地,虽然朔风呼啸,但他还是推开了身边太监,给自己拿来的裘皮。

    这时候,他心中燃烧的火,那种兴奋,根本让他感觉不到这天气的寒冷。

    在他的千里眼里,那不断被炸塌又不断被修复的冰墙上,翻越出了一批又一批穿着百姓服装的所谓东江镇的将士。

    然后他们在那一条冰墙前,排起了横队。

    在他们准备就绪之后,东江镇特有的唢呐声,尖利而嘹亮的响起。

    随着唢呐声,那些排好队形的东江镇百姓,就提着他们的火枪,开始慢慢的向海峡走来。

    皇太极看着这样的队形,看着这样的队伍,感觉到非常可笑,但更感觉到兴奋:“他们终于从那一条冰墙之后走了出来,他们终于暴露在了骑兵冲锋的威力之下,他们终于忍耐不住,前来送死了。”

    刘光祚做着最后的努力:“大人,步兵对骑兵发动反攻,那就是找死,我求求你,千万千万不能这么干啊。”

    面对这个老将,由原先的建议,到现在的苦苦哀求,赵兴依旧不为所动。端着他的千里眼,遥望着对阵。

    他看到了敌人大阵之中,那高高的吊楼上,站着一个中年人,一身皇族才可以穿戴的黄明黄色服装,就证明了这个人的身份。

    于是两个人,就不由自主的将千里眼对准了,久久的互相凝望。

    说句实在话,两个人已经真正对决了五年,在这五年之中,互相之间都把对方当做了最主要的敌手。然而,双方却都坐镇在后方,所谓的运筹帷幄,却没有真正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这是一个精明的人,一个有着坚毅的性格,和睿智头脑的人。从这外表上就可以看出,他是这个天下真正的英雄。”心中做着这样的肯定,但最终赵兴还是充满信心的一笑:“你是天下英雄,但那又如何呢?因为你不知道,在这个天下真正的无敌者,不是当时这个历史上的英雄,而是充满了历史先知先觉,和后世那充足经验的穿越者。历史的穿越者干什么?就是专打这个时代的所谓英雄。”

    “这是一个年轻的,简直让人不能相信的一张脸。没有胡须,在这个年代算是怪怪的。但却又与太监的那种阴柔不同,他的脸上刻满着坚毅。用坚毅这个词来形容不太恰当。”皇太极在脑海里仔细的搜索了一番之后:“用自信来形容,更恰当一些。对的,他蕴含在脸中的自信,是那么的有底气,而且那么的让人信服。就比如说这次,天下所有的名将,都不可能冒着军事中的大不韪,来用步兵,向骑兵的大阵发动进攻。而且是用仅仅的1万步兵,就向5万骑兵发动进攻。实在是不知道,他的这种自信来自哪里?难道他的手奉承的人,如果真是如自己判断的这样,那将是大金之福。”

    排成三排的民兵,扛着火枪,开始向海峡的冰面走来。

    他们不是真正的士兵,他们更知道,他们面对的是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的八旗。而他们所面对的,不但是满万的,而且足足有五万。

    然而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民兵,从来没想过这是自己的统帅,将自己送入狼群之口。

    他们想的是,他们的统帅,终于让自己堂堂正正的可以杀奴。

    脚步是铿锵的,意志是坚强的,前进的脚步,没有半分的犹豫,也没有一个人左顾右盼,畏畏缩缩。

    作为东江镇的将士,就必须严格的执行统帅的命令,这是铁打的纪律。至于这个命令的对与错,那不是执行中将士们可以任意指责的,也不是他们可以以这种借口而不执行的。

    沈光祚实在是忍不住了,突然间给赵兴跪倒,死死的抱住了他的大腿:“大人,不可以呀,真的不可以呀。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那是一个个东江镇的子弟。而那更是我们未来守住东江镇的主力,绝对不可以,就这么白白的去送死。”

    面对沈光祚的哀求,赵兴举着千里眼的手,没有一点颤抖。而他竟然坚决的,对这个老将踹了一脚:“不要废话,执行我的命令。”

 第574章 武器的优势

    现在东江镇的士兵,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真的士兵,而是一群经过简单训练,拿起武器临时拼凑出来的百姓。

    然而没有人能小看他们的战斗力。

    最少,赵兴没有小看他们的战斗力。

    纵观后世历史,二战中那些积贫积弱被侵略的国家,哪一个是靠真正的国家军队,取得了那一场战争的最终胜利?

    二战中的苏联,靠的是源源不断,由百姓填补上去的所谓军队;而二战中,积贫积弱的中国,更靠的是那无穷无尽的百姓的海洋,将敌人淹没。

    赵兴认为在自己这么长时间的教导和安排下,皮岛的百姓,有保卫自己家园的决心。

    其实有这个决心,这就够了,只要有保卫自己家园的决心,就可以战胜一切入侵的敌人。

    毛文龙时代,努尔哈赤也曾经进攻过皮岛,也是在这种寒冷的冬天。但是毛帅没有先进的武器,何止是没有先进的武器,简直就是没有武器。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敌人的弓箭覆盖之下,男女老幼齐上阵,凿开海峡的冰面,用这种办法来阻止女真铁骑的冲锋。

    复出了无数的生命,冰面刚刚凿开,用不了一夜,就又被封冻,百姓们就必须用源源不断的生命,继续凿开冰面。

    而所谓的后勤补给,更是谈不上。作为主帅的毛文龙,在没有战斗的时候,也只能吃两顿饭,一顿是稀粥,一顿是稀粥加上一个窝头。

    而难得了。

    但是即便在缺衣少穿,衣食无着,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他们一直用这种凿冰的办法,坚持到了春暖花开,坚持到了海峡雪融冰消,最终保住了皮岛根基。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只要一个人有坚定的信念,一个群体有坚定的信念,就将无往而不利。

    而现在,开始进行反攻的1万民兵,穿的暖,吃的饱,有武器。这是以往东江镇,是绝对不能比拟的。

    而看他们越过冰墙时候,那毫不犹豫的动作,走上海峡的时候,那铿锵有力的脚步,面对对方6万人的骑兵,那一个个坚毅的面容,就足可以证明,敌人,想要踏上皮岛,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刘光祚被踹翻在地,这让他趴伏在地上嚎啕大哭。

    因为他实在不理解,自己的大人,是不是真的疯了?

    排成一列的反击队形,在稳步的向前推进。当他们走到海峡中线的时候,随着尖利喇叭声的传令,那些民兵们停住了脚步。

    然后开始检查武器,装填弹药。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继续向前推进。

    皇太极站在刁斗上,看着敌人已经越过了海峡的中线,向?”

    随着他小旗的挥动,刁斗下的传令兵,立刻将命令传达到所有的八旗将士之中。

    3万蒙古铁骑,开始催动战马,开始对海峡冰面上的敌人,展开进攻。

    三万铁骑,铺天盖地的冲来,转眼之间,就将东面的海岸线铺满,那密密麻麻的人潮,遮蔽了海岸的原有颜色。

    赵兴的手稳稳的端着千里眼,看到第1批冲出来的3万蒙古人,最终还是叹息一声:“皇太极,我算你狠。不过这已经足够了。”

    然后放下千里眼,对着站在身边,紧张的都快跳脚的宫守一下令:“你的表现时间到了,发动吧。”

    宫守一立刻将手中紧紧握着的,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已经被自己手心中的热汗染湿的红旗猛的挥下。

    转眼之间,就在这道残破的冰墙之后,立刻涌现了300具东江镇特有的一窝蜂。

    其实这个一窝蜂,不是那种后世严格意义上的火箭炮,也不是现在这个时代,那种用火药助推的弓箭。而是按照这个年代科技水平打造出来的,用二踢脚的原理,推送的小型手榴弹。

    这个时代的一窝蜂,就是后世的掷蛋筒。

    一个装具,有24个发射口,300个一窝蜂,一次发射,就是7200枚榴弹。

    而近千个大炮,也都装填了珍贵的开花弹。

    随着一声令下,这是真正的万炮齐发!

    一时间在阵地上,呼啸声连成一片,震耳欲聋。炮弹和榴弹,带着尖利的啸音,响成了一片,越过那些反击将士们的头顶,狠狠的砸在了敌人密集的阵型之中。

    硝烟与烈火,转眼间覆盖了海峡东岸,上万枚的炮弹,在敌人群中爆炸;横飞的弹片,收割着每一个他们遇到的肉体的生命,然后将他们肆意的扬向天空,将天空,变成一片血色。

    第1批炮弹飞过,就取得了相当满意的效果。

    然而,第1批一窝蜂射出之后,没有人去看自己的战斗成绩,而是立刻装填第2批。

    这都是固定成型的东西,装填的速度无比之快,只不过是三呼吸的时间,就装填完毕,还不等宫守一下令,炮手们就再次点燃了引信。

    第2批7000多枚一窝蜂,再一次覆盖了东岸的敌人。

    这样密集的轰炸,根本就不给敌人任何喘息和应变的机会,海峡的东岸,原本密密麻麻的3万蒙古铁骑,就被这浓烟烈火转眼间包裹住。

    而就在第1批炮弹飞越的时候,20个唢呐,吹出了整齐的声音“撤退。”

    当这样的命令传达到反攻的那些民兵的耳中时候,他们还有些莫名其妙。有些将士,不由得回头张望,认为这样的命令是不是吹错啦?

    面对还要发动进攻的将士,赵兴这一次真的急的跳脚了:“快快快,抓紧吹,告诉将士们,有多快跑多快,赶紧的撤退回来。”

    唢呐的优势其一,就是尖利透远,即便对岸被炸成一片,遮蔽了所有的声音。但是唢呐的那种穿透力,却依旧不能被掩盖,而那种特有的模仿人的声音,更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比拟。

    冰面上的将士终于听明白了命令声,即便他们想趁着这个机会杀敌的愿望多么迫切,但严格的军纪告诉他们,他们必须有多快跑多快,跑回来。

    于是所有的将士就掉转头,发一声喊,撒鸭子跑了回来。

    而站在刁斗上的皇太极,迎接着扑面而来的硝烟烈火,当时就彻底的震惊了。不过马上他就明白了:“赵兴不是想吸引回自己东去的将士,而是想用这种办法,吸引自己的主力,展现在无遮无拦的海岸上,以便让他们相对来说射程不够的一窝蜂,发挥他们的作用和威力。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皇太极跳脚:“快快快,下令全军后撤,撤退到敌人一窝蜂的射程之外。”

    于是战场上就出现了一种诡异的现象,双方原本信誓旦旦,想要发动一场绝杀的时候,这时候却突然间一起,拼命的向后撤退,脱离接触。

    但赵兴的撤退是成功的,除了由于冰雪路面湿滑,摔的鼻青脸肿的兄弟之外,就没有任何死亡。

    然而皇太极这里,3万蒙古将士,逃出打击范围之后,清点下来,竟然足足损失了2万。

    这就是科技的力量,这就是科技的战斗力。

    赵兴向敌人展示了科技的战斗力,更向皇太极,展示了皮岛不可战胜的实力。

 第575章 临机决断

    毛仲明一直在背后被人诟病。

    究其原因就是这个人,代理着东江镇总兵官的职务,然而却一直执行着萧规曹随的想法,什么事情都是由他的叔叔赵兴说了算。这样在将士们的面前,就显得他很无能,很没有主见。

    这一次突然的一场大雪,一夜之间,渤海就封冻了,连带着登莱水师的舰队,都被堵住在大连湾。

    好在大连湾并没有封冻,要不然水师的损失就将极其惨重的。

    当第2天大雪依旧在下的时候,所有的将士都为这瑞雪兆丰年欢呼,但毛仲明却忧心忡忡,不顾风雪严寒,紧急的将毛有德和毛可喜召集到了旅顺。

    “我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我们应该做一些准备。”

    看着外面纷飞的大雪,毛有德没心没肺的道:“什么地方会不对呢?在这大雪天气里,还会发生什么呢?所有的人,只能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根本干不了任何的事情,大哥你实在是多心了。”

    但毛可喜这个年轻人也跟着紧锁眉头:“我也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

    毛仲明就询问:“你认为哪里不对呢?”

    毛可喜就道:“就在大雪刚刚降临的时候,我的巡哨向我禀报,说是我对面的金州卫,李永芳的汉军突然间增兵了,而且还出现了女真人的身影。”

    金州是南关对面的要塞,自己占了南关,将辽东半岛割裂出了一块,成为东江镇踏上大陆的第1个立足之地。

    敌人没有发动决死的反击,将自己压迫到大海里去,而且还给了自己三个月的时间,稳定战果,这本来就不合理。

    而更不合理的是,同样卡在这个半岛峰腰部的金州卫,李永芳只不过是加强了一部分兵力,做足了死守,不让东江镇再向东发展的架势。

    然而,这突然的大雪,本来他应该老老实实的按兵不动,却为什么突然间向金州增兵呢?

    “如果防备我们进攻,这不合理。在这样的天气中,原则上我们双方都不会用兵的。但他们突然间增兵,一个就是想趁着这个天气,向我们发动进攻。”

    毛可喜摇头:“这个理由不存在。”

    “那么就是防备我们对他们发动进攻。”

    “这个理由非常充分。”

    “可是他们为什么突然间防备我们,对他们发动进攻呢?”这才是事情的关键。

    事情反常即为妖,这需要仔细的考虑。

    “我认为,三个月的沉寂,让我们能够在这块大陆上站稳脚跟,这绝对不应该是皇太极能允许的。”毛仲明踱步沉思。

    “然而他却这么做了,这就事情更有反常了。以皇太极雄才大略,为什么这么做呢?”

    随着毛仲明的思路,毛可喜猛的想到:“他皇太极一定是打着别样的算盘,规划着一个更大的阴谋。”

    “那他这个阴谋是什么呢?”毛有德不爱思考,他认为两军对阵,就应该堂堂之战,打了就是,哪有那么多弯弯绕?

    “我们从整个局势上分析分析,分析一下皇太极到底在等待什么样的机会?盘算着什么样的阴谋。”

    他说这话,是在给在座的几位官员和将领听,但主要的就是给毛可喜和辽东巡抚刘光之听,希望他们能够给自己一点建议。

    走到那张巨大的地图前面,毛仲明首先指示着地图上,东江镇兵力的分布图:“我们东江镇4个营,我的本军营现在驻扎在旅顺。德字营,现在驻扎在牧场驿站休整,而可喜的营驻守南关,炮兵营配属给了他。而刘字营,现在配属在铁山。”

    将指挥棒滑了一大圈,最终点在了自己的根据地皮岛:“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老家,其实是已经没有一兵一卒。”

    这样一提醒,所有的将士官员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