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他不可能用全部力量压上去,那就等于是自取灭亡。他只能选择一个大队攻坚,一个大队保留体力,用来应付即将到来的敌人围攻,否则必然是全军覆没。
薛亮主动请缨,这比被动的安排任务,更有能动性。
“好,我答应你的请求。”然后语重心长地对这位老将道:“但是我依旧请求你,可以浪费一点时间,尽可能的保存我们的实力,减少将士们的伤亡。”
薛亮苦笑一下,这样的要求,其实就是一种关心罢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兵力相等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鱼与熊掌,是不能兼得的,这是常识,也绝对是真理。
将身子一挺:“我保证完成任务。”这里并没有提到保存实力的问题。
“报——”一个巡哨,骑着战马飞奔而来。
听到这一声报,李本光的心马上就一沉。因为在这个时候,来报告的绝对不是好消息。
果然,这个巡哨老远的就翻滚下马,在他的后背,插着至少五支雕翎箭。
但这个巡哨依旧凭借着最后一口力气,报告了敌情:“清洁里,敌人倾巢而出,向这里杀来。”
这样的敌情消息,没有让李本光感觉到惊慌失措,反倒让他被动的有了选择。
冷静的查看了一下周边的地形,对着薛亮下令:“敌人主动向我们发起了进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在野地里,他们有骑兵的优势,但是我们何尝不能发挥我们火枪优势的机会?”
观察了一下地形和天色:“现在是下午,太阳正在西面,正是敌人冲击过来的方向。而我们的将士迎着太阳,将严重的影响我们射击的精确度。我下令,全军向南,一定要在敌人赶到之前,冲到那一片树林边,然后依托着树林,面向北方列阵,迎战敌人。”
在离大路两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平缓的山坡。在那山坡上,生长着一片茂密的丛林。
虽然只是灌木丛,但却能阻挡敌人骑兵的攻击,而依托着这片灌木林,作为军队西面的屏障,就完全可以逼迫着女真人的骑兵,只能在北面,对自己发动进攻,虽然面向北面凛冽的寒风,也有一定的困难,但这被大雪刺痛双眼,却又迎着西面太阳,瞄准敌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敌人的骑兵离这里五里路,自己的将士,要趟着齐膝深的积雪,徒步奔跑到那个山坡上,时间,是双方争取的必要条件。
两个大队长,当然知道时间的紧迫,于是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奔跑起来。
李本光更是坐在战马上,大声的鼓舞士气:“兄弟们,你们都是辽东来的难民出身,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背负着对建奴的血海深仇。但是,自从你们加入东江镇,成为了一名士兵,我们刘字营,平日只能吃着百姓供应的钱粮,只是训练。却缺失大凌河对建奴的一战,又失去了,南关杀敌的机会。这一次,我们杀敌的机会来了。我们绝对不能再错过。跑到那片灌木丛边,整理好队形,准备杀敌。”
刘本光的鼓动是切合实际的,也正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大家都是从辽中逃出来的,哪一个人的身上,没有背负着家庭的血海深仇?杀敌报仇,是他们每日每夜撕咬的自己心灵的伤痛。
然而,他们吃着东江镇丰厚的钱粮,装备着东江镇最优良的装备,却几乎一直镇守在铁山,替朝鲜人卖命。眼睁睁的看着其他三个营,两次杀敌,替家人朋友,报了血海深仇,却眼睁睁的干瞪眼看着。
这一次,总算是有了杀敌的机会,怎么能够轻易放弃?
现在,刘本光如果带着他们逃回铁山,这些将士也绝对不会同意。
于是他们忘记了疲惫,用所有的力气,踏过齐膝深的大雪,向那个指定的战场狂奔而去。
摔倒了爬起来,互相拉扯搀扶着继续前进。
奔跑到那预设的阵地,就能酣畅淋漓的杀奴,就能为家人朋友报仇雪恨。
第561章 群龙无首
当建奴的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时候,东江镇所有的将士,已经站在了那个山坡上。
而当建奴的又一股力量会合的时候。东江镇的2000将士,已经依靠着左面的灌木林,排好了队形。
当岳托赶到战场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东江镇,排出了一个严整的队形。
这里是大路,从这里冲锋,只有两里的路程,但在这走下大路的时候,就是坑洼不平的一段路程。大雪里,战马是无论如何放不开的。
而最关键的是,现在敌人占据着南面的山坡,左面依靠着一片茂密的灌木丛。如果自己在北面发起冲锋,等于是迎着冬日的太阳。
冬日的太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那雪亮的大雪反映之下,发出刺眼的光芒,让弓箭手看不清敌人的目标,即便是射雕者,也不能发出精准的射击。
而自己的火枪兵,人数稀少。
其实原先他也有一支火枪部队,那是缴获明军的。但是在皇太极的要求下,他将自己辛辛苦苦拼凑出来的神机营,毫不犹豫的交给了自己的大汗。刚刚缴获的一些火枪,仅仅能拼凑出自己一百人的亲兵卫队。
这样少的人数,只能在局部起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作用,而在真正的战场上,可以算作聊胜于无。
面对这样的局面,岳托不得不佩服对面的将领,观察战场,果断决断的能力。
“如果每一个东江镇所有的将领,都能有这样的果断决断,这真是我们大金的后患啊。”
李本光,带着自己的2000兄弟,累的和狗一样,跌跌撞撞的跑到了自己预想的阵地上。他毫不犹豫的大声催促:“快快快,立刻排成阵型,准备阻击敌人的冲锋,我们一定要顶住敌人的进攻,将它歼灭在阵地前。”
一身雪水泥土的将士们,顾不得喘息,立刻排成了严整的队形,面向了即将进攻的敌人。
叫过来巡哨队长:“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跑回铁山,调来援军。”
巡哨队长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点点头:“坚决完成任务。但是请将军交代,您需要多少援军?”
这非常关键。
李本光看了看对面大路上,越聚越多的女真人。他是明白了,敌人是想在这里,将自己歼灭。但李本光却嘿嘿一笑:“你想歼灭我,但我更想歼灭你。你一个镶红旗,不过有战兵一万二,但我却有人马2万。我寻找你还寻找不到,正好利用我这一小股队伍,将你的全部主力吸引过来。然后我的大军齐到,到时候,我就步炮齐发,将你彻底的歼灭。如此一来,我就可以打通铁山到皮岛的道路。即便你有什么样的阴谋,我都可以从容应对。
然后对着这个巡哨队长信心满满的吩咐:“将咱们全部的兄弟调过来,全力以赴。”
“但是如果李光道仍旧阻止呢?”
“这一次,营头不在,我也不在,你还听他们的干什么?出了毛病,我全力承担。”
这个队长毫不犹豫的大声接令,然后带着一群兄弟,交代了任务分头出发。
这个队长,冲破了重重阻碍,终于冲回了铁山,将自己的副将在清洁里遇到敌人重重包围的消息,通报了李光道。
李光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惊失色。面对几个大队长请求出战的要求,李光道第一时间就给予了坚决的拒绝。
前出的李本光,需要救援,但是,如果救援他,救援的人马,出去的少了,就将再一次陷入敌军的包围。
但是出去的多了,自己的铁山城,就将兵力空虚。
正像他说的那样,铁山城的防守,还是要靠天朝上国的兵将的。
其实天朝上国的兵将,就是一种精神支柱。只要有他们在,自己的朝鲜军队,就会信心十足,爆发出战斗力。
然而一旦这个精神支柱不存在,朝鲜的将士,即便装备再精良,武器再先进,也会转眼崩溃。
这一点毋庸置疑,已经在无数次的女真入侵和倭寇入侵中得到了验证。他绝对不敢将上朝的天兵放出去。
一旦将他们放出去,就等于变相的放弃了铁山。
铁山是朝鲜的门户,几乎是唯一的屏障。只要铁山失守,身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直到定州,就再也无险可守。
而定州,其实根本就不是屏障。只要他的城前,出现女真人的骑兵,定州又像以前一样,转眼就将崩溃。那么整个朝鲜,就再次陷入被女真人蹂躏的地步。而软弱的朝鲜国王,必将再次臣服于建奴的铁蹄之下。
无论是从整个战争结局来看,还是从一个忠于朝鲜王朝的大臣,还是从一个和大明已经严重捆绑利益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事,李光道绝对不允许他发生。
几个队长,这下子真的无所适从了。
营头不在,副营头又需救援,而按照东江镇的编制,在营头之下,就是各个大队长。
为什么这样编制?究其原因,就是当初赵兴学习了后世最先进的军队编制方式,为了减少中间的指挥错乱环节,师一级之下,直接指挥团,取消了中间旅一级,也就是相对应的万人队队长的一级。
这时候却麻烦了,因为群龙无首,各个队长平级,意见分歧的严重,谁也说服不了谁。
虽然那个巡哨说出了,副将让大家不要听现在李光道的。
但是可以不听他的,却又出现了意见分歧,各自为政的现象。
而最主要的,是谁也担负不起,在救援中被歼灭,或者在救援之后,丢掉铁山的责任。
在七嘴八舌一番之后,大家决定,不听李光道的,去找现在这支队伍中,真正的第二人——监军大人。
虽然这个将军大人,实际上是这支队伍的真正第2人。但按照现在大明严格的军政分家制度,这个监军,再也不能在军队中,对军事指手画脚。
于是,这个军队中第二的主官,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平时人们都忽略了他。
但这个时候,由于局势的需要,这些队长们,才再次想起了他。
不要求别的,只要他拿出比大家高一级的身份,只要求他给大家做一个意见的统一。
是出战还是严守。仅此而已。
第562章 监军出马
光字营的监军赵凯,是辽东出生的。他能坐上这个位置,就是侥幸所得。
因为东江镇身处敌后,每日战事频繁,而且条件艰苦,朝廷那些养尊处优的文官,根本就不愿意上这里来任职的。
而后来的赵兴那一批又一批的天子门生,赵兴也不愿意将他们派到这里来。因为他认为,将自己这些难得的门生,派到全国各地推行他的新政,更有必要。
但是为了推行监军制度,也为了搞军政分家,也需要在东江镇中设立监军。
这样两难的事情怎么解决?
赵兴认为很好解决。
原因是,辽东也有一大批历朝历代的秀才举人,还有不愿意为建奴服务的官员,他们千辛万苦的逃到了皮岛。
但是皮岛的地盘毕竟狭小,机构简单,根本容纳不下这些跑过来有功名士子。
同时,这些秀才举人一个个手无缚鸡之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适合他们的工作。这样就只能让他们处于穷困潦倒之中。
但闲置他们,终究不是办法,这会打消后续来投奔东江镇士子的积极性。
于是,赵兴就将他们的佼佼者,分派了各级监军。发扬他们的余热,也等于变相的安置他们。
只有这些人吃饱喝足,才能让依旧深陷辽东的文人士子,看到希望,继续投奔到东江镇来,不至于让他们被逼迫着走投无路,加入到皇太极的行列中去。
一个以范文成为首的,有几百个汉奸的队伍,已经无限的壮大了皇太极的隐形实力,不能让他们再壮大下去了。
赵凯,就是在这样机缘下,成了光字营的监军。
赵凯是一个及守本份,却又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
他清楚,大明虽然文贵武贱,但文人想要快速的提升,就必须有军功,这是一条捷径。于是他坚决不触碰军政分家的原则而犯错误;却又潜心研究兵法战略,尤其是毛文龙历次在辽东作战中的心得体会。领悟颇深,也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军事上的知识。
刘光祚在,他不能显露他的这方面的才华,因此默默无闻。
当镶红旗的骑兵,出现在铁山城外的时候,他就敏锐的感觉到,将有大事发生。
而再获知建奴努力的收集粮食和柴草时候,他就已经判断出,皮岛那一方面肯定出事了。但也因为这样的军事状况,反倒让他放了心,因为按照女真人的行军方案和习惯,他们是不需要多少后勤的。一路强掠下去也就行了。但这种后勤,都是从战场上抢,这一次却出现了,在后方抢,而且还出现了抢劫人肉的现象,这足以说明,前线的战事并不顺利,皇太极准备拿出他父辈们常用的伎俩,和自己的东江镇打持久战。
既然进入了打持久战的阶段,凭借着自己东江镇那雄厚的军事基础,同仇敌忾的军民百姓,东江镇无忧了。
于是他就在自己的房间,挂上的一幅军事地图,很没有形象的蹲在椅子上,在心中做着双方对阵的推演。
他越推演越感觉到,自己这一支人马,是唯一能打破敌我双方僵持的力量。
但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自己绝对不能轻易出兵,而是按兵不动。等到皇太极坚持的精疲力尽时候,在大军全军出动,或者干脆裹挟上朝鲜人,做摇旗呐喊,一战定乾坤。
当然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风险,那就是事后,可能会背负上见死不救的罪名。
现在实际的东江镇主人,赵兴大人,最恨的就是见死不救保存实力。为此他在旅顺召开的会议上,刻意提出了一个口号:“你打光了2万,我给你补4万,你打光了20万,我给你补40万。”的决定。目的就是打消将士们为保存实力,存的见死不救的小心思。
刘光祚不在,李本光,就是这里的军事主官,他心忧外面的状况,带着两千人马出城了。
赵凯认为,这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2000人在野外,如果遇到女真人的大队骑兵,根本就是自取灭亡,白送人头。
与其这样分批的行进,还不如破釜沉舟,要么冒着见死不救的罪名,坚决蹲在铁山之中,等待敌人疲惫的机会,然后给他来一个狠的。最终还能获得一个将功折罪。
而像他这样,零零碎碎的出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最终可能是兵败身亡。
但他是一个谨慎而本份的人,他坚决不干涉军队的指挥,连插嘴都不干。就那么看着李本光,带着人马出击了。
在李本光出城之后,赵凯立刻以他监军的身份,奔走着各个队伍军营,开始实行他监军鼓动将士的职责。
事情果然如他预想,就在当天天傍黑的时候,城外传来了消息,李本光被围,命令全军出动,解救本军。
他又蹲在地图前,冥思苦想对策。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十几个大队长,呼啦啦的冲进了他的房间。
大家见到赵凯,一起躬身施礼:“监军大人,李将军在外被敌人包围,急需救援。而李光道那混蛋,却坚决不同意。现在军情如火,然而咱们这支军队,却群龙无首。我等商量,共推您暂做一军之主,统帅全军。”
面对将军们的请求,赵凯从凳子上下来,他没有推辞,而是坦然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