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西的事情安排完了,松山和锦州港的建设,已经出具了规模。
这一年的科考,在钱谦益的运作下,崇祯还是亲自做主考,但副考不再是赵兴,而是钱谦益了。
对于这样的人事变动,朝里朝外的解释是,辽东的局面需要赵兴来把控,实在是抽不出时间。
对于这个理由,赵兴只是淡淡的一笑。
然而他还是出了一批金花钱,让这一科的进士们佩戴上走马上任。
但是不管钱谦益怎么样的上蹿下跳,这一科的进士,总觉着这一批的金花钱,无论在分量上和铸造的精美上,都与以往有些差别。
而同样是佩戴着金花钱的同僚们,坐在一起谈论的时候,就不由自主的感觉到了矮人一等。
而同样在工作分配上,也没有了原先的直接下到地方。
原先是,要么分配在艰苦的地方,但那里容易出成绩,只要成绩有了,升迁的就快;或者是分配在相对优越的地方,但那里都是重要的地方,责任大,收效也大。
这一科的进士,依旧延续着原先那样,把他们丢到翰林院去。但大部分都分配在了在京各部,进行行走堪磨。变相的也就是在熬资历。
这得熬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所以,下一科的科举士子们,就都翘首以盼,盼望着赵兴能够回来,他们继续成为外面羡慕嫉妒恨的赵选官。
赵兴,是在开春6月的时候,带着自己的600个缇骑兄弟,在已经初具规模的锦州港上,登上了特意来接他的登莱水师张大可的舰队,赶往东江镇皮岛的。
张大可瘦了,但他甩掉了那身肥肉之后,黑瘦的他,却变得,精神更加健硕了。不爱穿靴子,就光是两只大脚丫子,像个老渔夫一样,那5个脚趾张开,死死地抓住船板,任凭海上风浪多么的巨大,任凭船只上下如何颠簸,却稳如泰山。
这时候,他有足够的资本,嘲笑那个扶着船舷,不断呕吐的兄弟:“我记得前年的时候,我在南阳遭遇了一股巨大的风暴,那场风雨下的是昏天地暗,吓人的很。
我舰队的所有士兵,必须腰上拴着绳子,才能在甲板上行走。但即便是这样,我依旧就损失了10条战舰,1000个兄弟。但是我现在骄傲的告诉你,我就凭着这一双脚板,活过来了。”
接过来侍者地上来的蜜水,喝了一口之后:“你这两年多来,到底强掠了多少金银财宝?答应我的分红还没有兑现呢。”
张大可哈哈一笑:“我正要和你说这事,咱们是船坚炮利,所向无敌。现在不管是西洋红毛,还是倭寇海盗,只要见到咱们大明的军旗,无不望风披靡,乖的和孙子一样。结果就是现在了,我怎么好意思对乖孙子下手?今年我只能勉强维持着不进不出,所以你想要的分红,也就没有了。”
赵兴一笑。
“但是,经过这两年的风浪,让我看到了大海的壮阔,让我手下2万将士,看到了大海之外那片更广阔的天地。让我们终于相信,你说的这个世界是圆形的。而更让我们震惊的是,我们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大地中心,是世界上最辽阔的疆域。结果我们才发现,世界是那么大,大到我们不敢想象;世界是那么新奇,新奇到每一次遇到一个船队,都有让我们目瞪口呆的新的认识。”
赵兴拍着他的肩膀感慨:“你如果真的这么认识了,我是最欣慰的。从现在开始,我的这个老哥哥已经不是一个水贼海盗,而是一个哲学家了。”
张大可就遥望着那片大海:“当年我初去的时候,是一万五千将士,但当我回来的时候,却仅仅剩下了六千。”
赵兴非常难过:“开拓这片大海,增长咱们的见识,开阔咱们的眼界,总是需要一批先驱者付出生命的,但我认为这值得。”
张大可突然间哈哈大笑:“我的傻兄弟,你想多了。凭借着咱们大明的造船技术,凭借着咱们大明水师天下无敌的能力,哪里像你说的那么悲壮?”
“难道不是吗?”
“当然不是了。”然后张大可骄傲的告诉他:“在这两年时间,我们在这一片大海上,真正战死的兄弟,不足两千人。而我按照你的办法,生豆芽,喝茶叶,生病而死的也不足一千。”
“那那些将士,到哪里去了”
张大可得意的道:“那帮兔崽子们,竟然在闲暇靠岸时间,和当地的女子们互相幽会,最终难过美人关,一个个都成了当地人家的上门女婿,我拦都拦不住。”
赵兴立刻拍手叫好:“人种的播种,文化的传播,这真是水到渠成啊。好好好。当未来,你就这样不断的出击,然后将你的将士,不断的变成别人的上门女婿。最终会有一天,凭借着咱们汉人的生育能力,会在那广袤的大洋周围,有一个又一个由咱们汉人主导的王国出现。到时候,你和你的舰队,行走在世界各地的时候,迎接你的将不再是敌人,而是一个又一个你的子侄儿女。”
被这样美好的前景所激励,张大可也从刚刚的黯然神伤中振作起来:“还是你的眼光远,我真的不如啊。你说的对,如果按照我的这个办法,那么在不久的将来,这个天下真的就是大同一家。”
然后走到船头前,迎着烈烈的海风,张开了双臂,对着苍穹大海大声疾呼:“我,张大可,做到了当年三宝太监没有做到的事,我将名垂青史。”
赵兴就走到了他的身边,和他并肩站立:“中国人最念念不忘的,只有两个:小民们念念不忘的是光宗耀祖,而有所作为者,念念不忘的就是留名青史。你已经做到了。”
张大可就双手扶着船帮,让自己袒露的胸膛,展露在这一片汪洋大海之前,迎接着6月份的南风,酣畅淋漓的呼吸。
现在他的胸膛内,正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
“兄弟,我现在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你完成你的夙愿,然后我就会带着我的舰队,继续向西,再向西,一直走到天的尽头。”
“地球是圆的,你不会走到天的尽头,最终,你依旧会走回你的父母之邦,你的家园故国。”
两个人就默默的站在船头,面对着那一片星辰大海。
第534章 考查
皮岛的码头,樯帆如林,针插不进,出来迎接的毛仲明,毛友德,毛克喜,以及知府刘光之,是在外海拜见的赵兴。
皮岛知府刘光之谢罪道:“这并不是毛总兵不让舰队靠岸,是属下怕惊扰了那些商船队,影响我们的信誉,还请大人原谅。”
“这有什么可以怪罪的呢?我们的皮岛,就是以商业兴岛。商业,是我们皮岛的根基,在不损伤国本的情况下,非万不得已,一切都要向商业让路。”
刘光之就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找一个僻静一点的港湾,我悄悄的登岛。不要你们给我进行汇报,我只相信我的眼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我自己亲自看到的,我心中才能有底,然后我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断。”
所有的人都躬身施礼,因为他们明白,这一次大人来,绝对是有天翻地覆的大动作。他先这样实地考察,是做到心里有数,然后做稳妥的部署。
在一个小小的简易码头,赵兴的小船儿靠了岸,带着几个随从,随随便便的走进了这个简易码头旁边的渔村。
渔村很安静,也很整洁,走在街道上,随随便便的找了一个院子,敲打了一下院门。
不大一会儿,一个苍老的声音在院子里响起:“来啦,来啦。”
院门开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就出现在了赵兴的面前。、
这个老人打量着赵兴这个陌生人,但同时,赵兴也在打量着这个老人。
白发苍苍,但面容虽然皱纹堆累,却不见菜色;身上穿的农家短打衣衫,虽然也有几块补丁,但还可以看见原先的本色,并且将洗的非常干净整洁。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贵客,小老儿有失远迎。”
赵兴一笑:“刚刚在海面上漂泊,停靠在了村子前面的简易码头上,口渴难耐,所以打扰了老伯,想进去讨口水喝。”
“哎呀呀,是远方的客人啊。赶紧的进屋,喝一杯茶。”
“难道这里家家能喝到茶吗?”
赵兴纳闷的问。
这个老者就笑:“都是普通人家,哪里有那么奢侈?不过是平时出海,如果不带上一包茶叶,就会得败血病的。而大家已经习惯了,如果有外地漂泊在海上的客人到家,一定要煮上一碗茶,给客人们补充身上缺乏的。”
屋子里的家具很简单,但依旧显示出来它的整洁。
几个粗瓷大碗放到了桌子上,老者提着茶壶,给几个人倒上:“茶叶不好喝,但是治病,还请远方来的客人包涵。”
赵兴笑着拉着他的手:“老人家不要忙了,坐下来说说话。”
“好好好。”老人就笑着坐下来:“远方的客人一定对这个地方不太熟悉,有什么想问的尽管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也尽管开口。你别看我老了,要是跑腿带路,我还是能胜任的。”
赵兴就感叹这里的民风淳朴,并没有因为这里浓厚的商业气息,而沾染了铜臭的味道。
“老人家原先是哪里的人?”
老者就长叹一声:“我是辽东盖州人,崇祯三年的时候,听说赵大人重开东江镇,所以就抛家舍业,带着儿子老婆,逃到了这里。”
“一路上受了许多苦吧。”
老者就眼含泪花:“受一些苦算什么?总比我那些相邻,受了许多的苦,结果在最后时刻,却没有踏上这个大明的土地呀。”
当年从辽东逃到皮岛的辽东汉人,费尽千辛万苦,穿过城城的封锁,最终真正能踏上这个岛屿的,实在是10不存1。
伤感了一阵之后,老者抬起了头,又充满着幸福的说:“不管怎么说,我们总算是逃到了皮岛,毛大帅的地方。这里虽然地贫无产,但是官府给我安排了打鱼的活,每天打上来的鱼,就不愁卖。然后我的儿子,又到了兵工厂做工,每个月还给我赚了不少的钱。现在已经置办下了这个房子,而且还娶了儿媳妇。儿媳妇也是东北来的,大手大脚的能干。就到码头上,一家成衣铺里做工,又能赚了一份工钱。照这样下去,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刘光之就伸出头“然而现在辽东的野猪皮皇太极,不准备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啊。”
老人家就硬气的回答:“他倒是想,但咱们也得让他呀?不要说小毛帅,统领着千军万马,兵强马壮,就是我那儿子,白天做工,晚上还要参加村子里的民兵,抓紧训练呢。还有我的儿媳,也没有闲着,每天做工完了,还要参加政治上组织的运输队,训练运输的本领。”
赵兴就看了一眼钱千城。
钱千城就道:“现在各村都实行了民兵制度,一旦我们大军开赴前线,整个皮岛的守卫工作,就要交给那些预备役的壮士。然后,全岛的民兵加以配合,强壮的妇女负责生火做饭,照顾伤员,运输物资。”
老者就一捶大腿:“对,我们就要全民皆兵,就要这么做。他小野猪皮不还想进攻咱们的皮岛吗?那就让他来,我们还巴不得的呢。他要是来了,我们就将它消灭在皮岛,为我那死去的盖县相邻亲戚报仇雪恨。”
喝了老人家的茶,拒绝了老人家留饭,一行人就向不远处的兵工厂走去。
越靠近兵工厂,留守的锦衣卫排查的越严。还是原先的老规矩,虽然他们这些老人,都认识赵兴,但他们依旧严格的盘查,盘查之后,就带着看见娘家人的激动,跪地磕头参见。
“千城,你的防卫不错,不过你的人手够吗?”
“启禀大人,由于我的职责范围过广,原先的1000个兄弟根本就不够分配。所以属下前年,就向朱老打出报告申请,扩编我这里的队伍。”
赵兴这才恍惚的记得,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当时自己是批准了的。
“我忘记了,当时批准你扩编多少来着?”
钱千城赶紧如实的回答:“属下按照您吩咐的,将锦衣卫正式扩编为3000人,而同时,又招募了帮闲,也叫做协力两千。”
“这不少吗?但你这里不能执行收税,经费怎么出?”
刘光之上前:“这多出来的2000人的装备经费,一部分由各个工厂出,毕竟锦衣卫兄弟,也是在保护他们那些工厂吗。还有一部分就由我政府出。”
听到这里,赵兴不由得皱眉。这不好,这锦衣卫和地方的牵扯不清,真的不好。
(
第535章 大杀器
面对锦衣卫的一部分,拿着地方政府的薪俸,赵兴摇头:“锦衣卫是刻意维持着在官僚体系之外的势力。绝对不能和地方有任何利益上的牵连。原先的就不说了,从现在开始由于皮岛的特殊关系,这编外的两千人的开支,也列入锦衣卫范畴之内。”
然后叮嘱钱千城,但其实也是在给其他人听:“正所谓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我们必须保证锦衣卫是在官僚系统之外,对官僚系统的清廉加以监督。并不能因为一时之间的困难,和地方的体系混淆。”
钱千城躬身尊命。其他的人也就警惕谨记了。
进入到了兵工厂,这里又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形式。
兵工厂的厂督宫守一引领着赵兴,逐个的走过这些车间。
“现在,按照您的指导,进行了规范化流水线管理,在咱们这个工厂,每个月能完成五万支燧发枪的生产,足可以满足自己军队的装备,以及大量的订单。”
现在兵工厂的产品,不但满足了装备和储存,更远销到了外面。现在的朝鲜,日本,郑芝龙还有西欧许多国家,都在这里订购。出口的,反倒比大明内部订购的要多。这就保证了兵工厂巨大的利润。现在的兵工厂,每年最少可以给赵兴带来100万银子的纯利润。
“我安排你的火器一窝蜂改进工作,做的怎么样啦?”
大明的火器品种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还是那句话,后是有的,在这个年代都有,后世没有的,在这个年代也有。
按照正确的说法,后世上世界的各种武器,几乎是大明火器的延续,更可以说是盗版。
当然这个年代所有的各种各样的火器,都不过是后世火器的雏形,简陋的再一次令人发指。
就比如说后世被国人推崇的火箭炮,在这个世界上叫一窝蜂。就是一个木箱里,放上炮管,然后放上箭矢,箭矢的身上,捆绑着火药,点火之后,利用火药的推力,将箭矢泼洒向敌阵。
是的,是泼洒,只要放出去,鬼才知道这个东西跑到哪里去了。而他的杀伤部位,也仅仅是弓箭的箭头。给敌人造成杀伤,那只能看敌我双方的人品。
但这里却有一个后世的概念,那就是面杀伤。不求精度,只求大面积的覆盖。
然而这一种火器,在对付未来敌人骑兵的突击,却有着绝对重要的作用。所以,赵兴在上一次来皮岛的时候,就刻意的让这个兵器专家,自己的学生,组织攻关小组,进行突破性研究。
主要的攻关方向,就是将一窝蜂的箭头,改成能爆炸的。由在杀敌的时候,仅仅靠人品,而变成面杀伤,估计一个弹头,爆炸出几十上百的碎片,靠蒙也能蒙上一两个吧。
同时,尽量的增强他的打击距离。让敌人的骑兵在冲锋中,能够多遭受几次打击。
还有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