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所谓的帝国,建立者就是当初汉武帝打跑的匈奴。”
这一点从来没有人知道过,但听了之后,却让所有人振奋。
“被我们汉族打跑的丧家之犬,在逃跑的时候,凭借着一只麋鹿指引,就在欧洲,建立了一个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再现了蒙元的辉煌。他们能,为什么你们不能?”
这样极富煽动的话,立刻让那些走投无路的投降者,不但看到了希望,更博发了野心。
建立一个辉煌的帝国,这是每一个男儿心中的梦想。即便是老者,也勃发了雄心。
第524章 祸水西引
建立一个辉煌的,属于自己族群的帝国,这是每一个男儿心中的梦想。即便是老者,也勃发了雄心。
那个为首的老者,谨慎的询问:“可是我们不知道去那里的路,我们更不知道我们的武器能不能和他们相抗。我们将怎么办呢?”
“我知道,那个莫尔我王朝,在大不列颠帝国2000士兵的打击下,就彻底的臣服。你们还有多少精壮男儿?”
一个年轻人脱口而出:“最少还有五十万。”
这样的话一出,让赵兴以及身边的所有人都感觉无比的震惊和恐惧。
有这样的实力和底蕴,那真是杀不完的。
而一旦赵兴这个杀神走了,天下还有谁能治他?
怪不得张慎言无能为力了。
赵兴强压住自己的震惊,云淡风轻的道:“你们有这50万男儿,去征服那片辽阔的平原,去征服那千百万的人口,让他们匍匐在你们的脚下,成为你们的奴隶。在那里,建立一个真正属于你们的大帝国,不比你们现在窝在大山之中,接受强大的大明帝国的打击,强太多了吗?”
那个老者也不再坚持原先,而是继续说着他的为难:“莽林丛林,没有道路,更不知道多少凶险。我怕这50万男人,几百万的家属,没有走到那里,就已经被这森林吞没了。”
这是实情,是不可避免的实情。
野人山的历史历历在目。
但野人山的悲剧,是匆忙没有准备,只要准备充分,那将不是人间地狱。
“不要担心,只要你们下定决心去做,作为汉人兄弟,是会全力帮助的。”赵兴立刻拿出了一家亲的嘴脸。
为了祸水西引,赵兴的口中,转眼间,屠夫就变成了兄弟。
“大人怎么能帮助我们?”老者试探的询问。
“首先,我将动员汉人兄弟,帮助你们走过这丛林大山,走到那个叫南亚次大陆的地方。然后,我将给你们军事援助,也就是说附带一点点条件的,武器装备的白给。”
然后敲着身边一个将军的盔甲:“我将最少装备你们2万这样的盔甲,然后装备你们2万碎发枪,教给你们军事科技,让你们在莫卧尔王朝所谓的军队面前,个个成为万人敌,成为刀枪不入的杀神。”
这样的装备,立刻让那个老者眼睛一亮:“您的条件是什么?”
“很简单,我唯一要求你们的就是,允许你们占领的地区,我派出的商人可以自由通商。而且你们必须保证这些商人的安全。”
“这一点绝无问题。”这个老者爽快的答应,神情中竟然有了一丝感激。
其实他们之所以叛乱,桀骜不驯的天性是一部分,但更多的是,大明朝廷对他们的物资封锁,让他们苦不堪言。
男人没有砍柴的刀具,女子没有缝制衣衫的物品,孩子们没有读书识字的工具,老人们没有延续生命的药品。他们为了这些,必须打破大明朝廷的封锁而拼命。
如果当初,大明就开市互通,也不至于这样的结局。
而既然到了那个地方,能够获得汉人自由的贸易,正是他们求之不得。
“第2个条件,就是你们必须聘用汉人做史官,沿用汉人的文字语言,记录你们的历史。”
这一点,与其说是条件,还不如说是恩赐。
现在在大明的周边国家,都以说汉话,穿汉服,识汉子为荣。向中原宗主朝廷申请,派出士子团,教化他们,却不可得。
现在赵兴主动的提出了这个条件,可以让他们的历史得以记录,可以让他们世世代代享受和感知祖宗的荣光。就为这一点,拼了命也要翻过那莽林重山。
再说了,那莽林重山,在汉人的眼中是危机四伏,重重危险,但在他们来说,那就是自己的家园,亲切熟悉无比。
“大人,您的条件我们都答应,只要你们给我们向导,只要你们帮我们武装军队,我们保证在今年秋天就出发。”
“我将动员10万匹牲口,十万个汉人百姓,全力的帮助你们搬家。到了莫尔王朝的边缘,我立刻将我答应的军事援助交给你们,绝不食言。为此我将发誓。”
刚刚还将誓言说的一文不值在呢,现在就再提誓言的重要。双标,绝对的双标啊。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绝对实力的人,才有双标的底气,而那些弱小者,只能接受双标。
那个老者和所有的投降者,立刻不再祈求投降,而是跃跃欲试。
“不过我那些民夫和牲口的工钱,必须你们出。”
“可是我们手中暂时没有那些金银啊?”
“这没有问题,只要你们在那个地方建立了帝国,沿用我们的钱币,可以慢慢的还。”
套路,绝对的套路。
但这样的套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赵兴懂。
于是,再以后的整整两年时间,大明帝国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动员了十万民夫,给予他们丰厚的工钱待遇,开始在熟悉地形的蛮夷人的配合下,开始向西,向西开疆拓土。
一条从云南,沿着古代的茶马古道开始,进行拓宽的道路,在艰难的,却是顽强的向西延伸。
为了修建这条道路,不知道多少汉家男儿命丧莽林,但他们却得到丰厚的报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知道有多少蛮夷的倒毙在路上,但他们心中有着一股顽强的,巨大的建立自己真正的帝国,不再受其他族群欺凌的美好前景,坚持,坚持着。
终于帮助西南的蛮夷,走到了莫尔王朝。
然后30万蛮夷大军,在2万装备精良,可谓是刀枪不入的勇士的率领下,用了不足三年时间,横扫了南亚次大陆,成为那里的真正主人。
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真正的,属于他们的伟大帝国。
随着就是大明的商队蜂拥而入。汉人的到来,立刻开展了文化教育,实现了圣人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
在几十年之后,在南亚次大陆,真正崛起和稳定了一个脱胎于中原文化的王朝,无论是文字语言,还是官僚制度,都是一模一样。
而在以后若干年,中原王朝发生了对外战争,在大明王朝的军队中,总活跃着这个帝国的一支军队。他们带着感恩和认祖归宗的心,为大明帝国立下了累累战功。
(
第525章 凯旋归来
赵兴凯旋,百官接到卢沟桥,崇祯虽然没有亲自驾临,但却派出了太子。今年的太子才4岁。
在卢沟桥外,赵兴下马,他依旧保持着对百官的尊重,不敢骑马而行。
踏上卢沟桥,对面立刻想起了庄严的乐曲。
乐曲庄严肃穆而华丽,赵兴听着新鲜,就对跟随左右的官员笑着道:“不愧是泱泱五千年,这音乐之美,盖古论今藐视世界啊。”
结果事先迎接的赵梓却突然拉了一下他的袍角。
赵兴扭头:“干什么?”
赵梓面色煞白:“大人回来,应奏将军凯旋乐,但这是畅音阁的雅乐,这只有天子才能享受。”
赵兴一惊,这绝对不是好兆头。
于是立刻止步于桥上,对着对面为首的温体仁和钱谦益大声道:“弄错了,弄错了,赶紧的换回来。不管什么音乐都行,实在不行,你弄段儿秧歌调也行。”
温体仁和钱谦益就对望了一眼:“百般的琢磨,还是让这个丘八没上套。赵兴身边有能人啊。”
于是两个人回身吩咐:“奏将军令。”
雄浑激昂的将军令奏响。赵兴这才举步过桥。
来到了太子面前,施礼参见之后,耐心的询问:“太子学业如何?”
赵兴是太子太师,考察学问这是他的职责,这也在礼仪之中。
太子扬起小脸儿,稚嫩的回答:“百家姓刚刚会背,但还不会写。”
赵兴就笑眯眯的转头,对太子伴读,自己的儿子赵洁道:“你到那一边,准备领10板子。”
太子立刻惊讶的问:“我学习不好,干嘛打哥哥?”
赵兴耐心的解释:“皇家身份尊贵,是不能打的,皇家有错,就要打臣子。历史上,汉朝的高阳公主犯罪,强项令杀了他的车夫,就是这个道理。”
赵兴这样解释,让围在周边的大臣们纷纷点头。
太子死死的抓住赵洁:“我不许你打哥哥,还是打我吧。”
“那怎么可以?”
“我们的祖爷爷曾经对当年教育太子的师傅说过,不打死,就行。我的父皇也这么说过的。”
赵兴心中欣慰,只有不护犊子的父亲,才能教育好儿子。还从这一点上看出,自己家的儿子和太子,是相处融洽的,他们已经是朋友了。
这个年纪的朋友是最纯真的,会将这份友谊一直保持到地老天荒。
这个程序走完了,温体仁和钱谦益首辅次铺上前,说了一番官样文章,然后百官上前。
这个过程很繁琐,这个夏天很闷热,站在卢沟桥那一面的六千锦衣卫虎狼,全副的装备,就在这闷热的天气里,汗流浃背。
太子看了看,就扬起脸问赵兴:“师傅,为什么不让他们解甲?”
赵兴就反问:“那为什么太子不下令?”
“我父皇说,师傅治军严谨,兵听将令。我不是他们的将军,我说了不算。”
群臣们再一次心中震惊,但将目光全部转向了赵兴。
赵兴弯着腰对太子郑重的道:“锦衣卫是皇家的亲军,是听皇上的,也是听太子的。你认为他不会听你的,那你为何不试试?”
太子左右看了看,又看了一眼钱谦益,这些话是他教的。
然后迈着小步,走到了卢沟桥中,用稚嫩的声音对着那将士吩咐:“将士们脱下铠甲。到一边的树林里休息。”
就在群臣们万众瞩目之中,以吴三桂为首的锦衣卫一起单膝跪地,高声回答:“谢太子体恤。”然后站起,纷纷解下甲胄,退到两边的树林之中。
树林里,早已经有有司为将士们准备了食水。
小孩子得到了这样的回应,虚荣心爆棚,转身拉住赵兴:“师傅跟我坐车回京吧,父皇还在午门上等着呢。”
赵兴就看了看左右,看了看那一溜儿的席面,摸着鼻子嘿嘿笑:“我饿了,和同僚们吃完了再去面圣吧。”
太子道:“父皇今天早上就上了午门,还特意吩咐,已经叫御膳房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将师娘们也接进宫中了。说好了,两家一起吃一顿团圆饭的。”
这下是真震惊了百官,真感动了赵兴。
师徒两个共乘一车进京,在马车上,赵兴顺口问到:“您让将士们解甲是谁交给你的?”
太子就兴奋的回答:“是钱阁老教的,他说那很好玩儿。”
赵兴就噢了一声,这是钱谦益在给自己上眼药啊。
汉奸周廷儒死了,温体仁被自己架空了,表示加入了保皇党的钱谦益的野心又爆棚了。这帮东林党人啊,怎么这么死不改悔呢?非得要把我这个忠心耿耿保佑大明的人,除了吗?我碍着你们什么了?
车马来到了午门,果然看到崇祯皇帝,站在高高的城门楼上,翘首以盼。
赵兴赶紧下车,来到了午门广场正中间,恭恭敬敬的跪下:“臣赵兴,完成了推行新政,完成了西南剿匪。臣,交回圣旨尚方剑。”
其实赵兴已经获准了崇祯皇帝面君不跪的恩裳。
但赵兴坚决的拒绝了。
这并不是说赵兴喜欢给别人下跪,也不是说故意的,显示自己的忠心。原因是,每一天上殿朝会,自己站在第1排。别的文臣武将,舞拜磕头,就自己杵在那里,就好像是一群兔子里,站着一头驴般突兀。不但别扭,还招嫉妒,真的犯不上啊。
这个年代有这个年代的规矩,尤其是在上一次的事情之后,赵兴变得越来越谨慎小心,绝对不触碰这个时代的规矩了。
太监王承恩走了过来,接过了上方剑,方正化走了过来,接过了圣旨。曹化淳走了过来:“赵大人请起,我代替皇上为您解甲。”
接受了这一切的安排,宫中雅乐声起,午门大开。守卫的锦衣卫,都用疯狂的崇拜眼神,目送着自己家的大人走进了皇宫。
在金水桥头,崇祯负手而立迎接。
赵兴再拜。
崇祯一把拉起:“赶紧的,赶紧的,朕都饿坏了,咱们边吃边聊。”然后就这样拉着赵兴的手,直接赶奔了乾清宫。
第525章 总结未来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也是办公的地方。
这次不是赐宴,算做了家宴。
久不露面的先张皇后,被请来上座,边上的是赵兴的娘和周后,然后依次是田妃,翠艳和秀芬,赵兴的妹妹带着太子和赵洁,以及赵洁的妹妹。
赵兴拜见了张皇后和娘,参见了周后和田妃,再与妻儿示意之后,来到了外间,和崇祯同席而坐。
赵兴在席间汇报了自己在云南处置了蛮夷事后,崇祯满意的道:“按照你说的,祸乱咱们十三年的奢安之乱,提前五年解决了,这彻底的打破了我们三面受敌,四面楚歌的局面,你真的功不可没。”
“只是尽力罢了。”
“还是按照你说的,今年,田妃果然又得了一个大胖小子,真的国兴家兴旺啊。”
赵兴也为崇祯贺。
“但一样是你说的,袁可立老爱卿病逝在了任上,国家失去一个栋梁啊。”
赵兴就蔚然叹息。
“还是按照你说的,农民军承受不住卢象升孙传庭的打击,不是十一月二是就在四月,就进入了河南。现在,河南没有主事的人,就等着你回来,咱们商量商量,让何人做人选。”
然后看向赵兴:“你说的陈奇瑜能行,但你又说他最终降清,我很讨厌。”
赵兴笑道:“历史的大明,即将崩溃,有些人无奈做了汉奸,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原谅的。更是大明现在已经在皇上的手中改变啦,我们还是要看他现在的能力表现,最少,他已经没有接触满清的可能了,他现在是忠臣,能臣。只要您不听谗言,还有什么关系呢?”
一听这话,崇祯立刻精神振奋,有了一种自己改变了历史的成就感。
“那好,就用陈奇瑜做五省总督,围剿李自成。”
“但一定要告诉他,绝对不许接受李自成的诈降。”
“那明年的满清入寇京畿还会出现吗?”
上一次的入寇京畿,真的把崇祯吓到了,若不是当时有赵兴救火,如果再荼毒三月,大明可能真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而二一次入寇,也弄得崇祯鸡飞狗跳,一日三惊。如果这一次再来一次,按照赵兴告诉他的,建奴比上两次更加凶猛,那可能就将这大好局面再次打破,这个刚刚起步的大明,就有可能走回历史上的那样。
现在煤山上已经没有了歪脖树,但这故宫里房梁多啊。无论是从历史的宿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