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205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205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一声令下,六千锦衣卫立刻下马,脱下了锦衣卫火红的飞鱼服,换上了皮岛的战甲头盔,腰带上,右面挂着锦衣卫的腰牌,左面挂着锦衣卫的绣春刀,这是锦衣卫的骄傲。肩上扛着燧发枪,燧发枪上卡着长长的钢制枪刺,迈开大步,铿锵的跨出了广西,跨进了云南。

    早就在云南交界迎接的张慎言和他带来的文武百官,看到这杀气腾腾的队伍,张慎言满意的点头,文武百官不由得瑟瑟发抖。而随着来的士绅代表,有的都吓尿了裤子。

    赵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赵兴大步走到张慎言面前,张慎言立刻率领百官撩袍跪倒:“万历三十八年进士,南京吏部尚书,太子太保,云贵川总督,张慎言恭请圣安。”

    赵兴立刻端正了身子,昂首挺胸,眼望前方面无表情:“圣躬安。”

    张慎言挺身站起,停顿一下再次拜倒大礼叩拜:“恭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兴再次郑重道:“天恩浩荡。”

    张慎言再次站起,然后第三次拜倒,“永服辞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赵兴再次道:“宜厉乃诚。”

    三拜之后,张慎言再次拱手:“下官——”

    赵兴赶紧避让谦逊:“小子何德何能,敢受老公祖礼,折杀了折杀啦。”

    赵兴别看出京就是钦差,见官大三级,但那得分是谁。张慎言今年已经七十了,让赵兴叫声爷爷也应该。同时此人是明末最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尤其书法,与董其昌齐名,自己要敢受了他的拜,天下士子的唾沫,就能立刻淹死他。

    而他拖着老迈残躯奔走在云贵川三省,指挥调度围剿奢安之乱从天启元年到现在,一共十一年,最终取得了现在的成就,可谓居功至伟,让赵兴深深的佩服。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赵兴都不敢受了他的礼。

    双方见罢了面,这才轮到李守一上前参拜这个真正的顶头上司。

    张慎言笑着直接搀扶起了他:“我早就知道了,放着好好富庶地方的县令不当,却贪图升那两级,跑这楚雄之地,当个知州。小子,为了升官,你亏了。”

    就这一句话,立刻让赵兴和李守一知道了这位三省总督,是一个随和人。

    李守一立刻露出了他的本性,嬉皮笑脸的道:“要想未来能早一步踏上朝堂,熬资历,那得是猴年马月的事,所以小子找了一个富贵险中求,现在,我已经是那次恩科五百同年里,前20名以内的。”

    张慎言笑着看着他:“枪打出头鸟,你可能是王庆一之后,第2个丢掉了性命的。”

    李守一再次嬉皮笑脸的道:“那在老公祖的保护下,万一我不死呢?我可就比别人提前了10年。”

    张慎言仔细的看了他一阵之后,笑知道:“油嘴滑舌,或许真能不死吧。”

    接官亭里,张慎言和赵兴细声细气的交谈,但说的这又都是无关紧要的闲话。刚开始就是询问赵兴,皇上的身体好不好,吃饭饮食好不好。等这一套问下来之后,就问皇后的身体好不好,皇子的身体好不好。然后就是先皇后的身体好不好,最后都问到了,连赵兴都不知道是哪个皇帝的后妃身体起居好不好。皇宫里面的问完了,就互相问候家里可好?然后是一路上的辛苦风波,再然后是吃得好睡得好不好。

    赵兴心急,但也只有耐着性子听着,小心翼翼的回答着,不敢展露半点的不耐烦,就这么东拉西扯,足足有一个半时辰。弄得跟随来的文武百官,一个个早就找树阴凉的地方,或坐或躺,有的都已经鼾声如雷了。

    虽然是11月份了,但云南的天气依旧闷热骄阳似火,实在是让人难受。

    结果张慎言刚问到赵兴早饭吃的好不好的时候,似乎是无意的看了一眼外面,就猛地拍手道:“大人的手下果然个个是虎将啊。”

    赵兴就被这个老头儿跳脱的话题,给弄晕了,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外面还有自己6000兄弟呢。他们可是全身披挂,走了十里路,然后又在这大太阳底下,足足站了一个半时辰,当时心疼的请求:“老公祖,咱们家长里短的,能不能先撂一下。让我下令,我的属下解甲休息?”

    张慎言不由得抚须大笑,然后跟着赵兴走出了接官厅,出来一看,锦衣卫的兄弟一个个大汗淋漓,但队形依旧不乱,拄着燧发枪依旧站的笔直。

    当时把赵兴心疼的什么似的。当时厉声叫过来吴三桂:“吴三桂,你为什么不让将士们解甲休息?”

    吴三桂上前一步,带着满脸大汗大声回答:“属下未得大人命令,不敢僭越。”

    赵兴怒道:“你个榆木脑袋,赶紧的,赶紧的,让兄弟们解甲休息,赶紧的抬上来凉水,记住,里面要放盐,让兄弟们不要多喝。啊,对了,再加上蜂蜜,给兄弟们补充盐分和糖分。”

    吴三桂大声接令执行。随着一声令下,六千将士一起解甲,然后按照小旗,有序的走到树林里,后面的民夫马上抬上来一桶一桶加了食盐和蜂蜜的水,给每一个兄弟分发一碗。

    赵兴直到大家都喝完了,才搀扶着张慎言重回接官厅,连连抱歉:“都是小子不会带兵,苛刻了属下,让老公祖见笑了。”

    张慎言哈哈大笑:“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我东拉西扯,就是要消耗时间,看一看你的属下,到底能给我装多久?”

    赵兴惊讶。

    张慎言郑重道:“咱们大明军队,保持标准的队形,走十里路而不乱,就已经是强兵了,在在这天气下,能坚持站到半个时辰,就已经是精锐了,占半个时辰以上而没有怨言,就是治军严明。你的兵,走了十里路而队行不乱,站了一个半时辰,没有怨言,而且队形依旧不乱,也没有晕倒的。就是这天下都绝对没有的强兵。有你这六千将士,可一举荡平十万流寇叛军,可摧毁任何一个敢于抵抗的武装,老夫放心啦。”

    赵兴这才恍然大悟,感情老爷子不是年老啰嗦,而是在考教自己啊。更从他的话里,听出了深意。

    于是虚心求教:“老公祖知道了皇上派在下来的目的了吧。”

    张慎言挥手打住了赵兴的话,对着身边参军吩咐:“命令出去,立刻摆开劳军宴席。请接官的百官在那面林子里开席。给我们爷两个在这里单开,然后都下去,有事我会叫你们。”

    赵兴一见,就明白了,张慎言要和自己说贴心话。

    于是就背着手,围着接官亭转圈儿,欣赏外面的江南峰景,等待酒宴上来,说实话,他刚刚真的饿了。但张慎言这样的举动,真让他没了一点食欲,在心中反反复复的推敲,张慎言要说什么。也就是说,他要成为自己的敌人,还是一个旁观者,或者是自己的盟友,就看未来他怎么说了。

    (

 第264章 一顿饭的胜败

    在这个年代,人生七十古来稀,人活到70岁还像张慎言这样身体硬郎,思维敏捷,简直就是异类。

    对于这样的异类,赵兴当然充满了好奇,而当所谓最精美的酒菜送上来的时候,赵兴总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张慎言会是这一类中的佼佼者。

    因为他出生北方,有着北方长寿的基因,而生活却大部分又是在南方,饮食以清淡为主,这样就少得了心脑血管疾病。

    作为三省总督,吃的当然是最精美的,这一桌菜肴,也的确非常精美。

    最精细上品的景德镇官窑的瓷器,雪白细腻的,让人不敢触碰,那精巧的盘子里,或者是翠绿翠绿的菜肴,或者是粉红的花心,更有那紫的,黄的,五彩缤纷的不知道名字的蔬菜,被巧手的厨师仔细的烹制,精心的摆放点缀,互相映衬之下,那就是一个又一个艺术品,让提着筷子的赵兴,都不忍下箸。

    张慎言不断的催促:“山野中的一些蔬菜,京城里你是吃不到的,赶紧的尝尝鲜,然后咱们好说正事。”

    赵兴就狠下心来加了一筷子,放在嘴里仔细的咀嚼,结果仔细品味之后,倒是让赵兴大感倒胃口。这哪里是菜?不过就是在开水里烫一下,半生不熟的,也不见油水;再换一个菜,依旧如此,哪里有北方的那种大鱼大肉的油腻?

    端起一杯酒,浅浅的喝了一口,也不知道是黄酒,还是米酒,总而一句话,寡淡的就像凉水,若真要品味度数,也就是五六度的样子,连后世的啤酒度数都不如。这要是让武松喝这个酒,何止是十八碗,如果带上厕所的,80碗也不在话下。

    端起一碗米饭,吃了一口,是籼米,寡淡无味,哪里有真正稻米好吃?

    张慎言大笑的道:“刚刚来就吃不惯了吧,这里可不像咱们北方人,大鱼大肉大油的。一来是这里历来贫穷,食用油,那是珍贵之物,所以就形成了以清淡为主的饮食习惯,。还有就是这地方燥热,鱼肉食油用多了,每天就能热死你。老夫刚来的时候,也不适应,但是现在也就适应了。”

    看看也是吃的差不多了,放下筷子,对着赵兴道:“不要以为老夫远在边垂,对朝堂的事一无所知,就比如说你当上了百户之后,因为所作所为太过出类拔萃,老夫就开始关注你了。”

    赵兴也放下了筷子,习惯性的用纸巾擦了下嘴巴,油泥?连个油星都不见。当时尴尬的放下,拱手对张慎言道:“多谢老公祖在万里之外,还关心着小子。”

    张慎言再次开怀大笑:“你在心里没咒骂我盯着你就行了。”然后面容一整:“大明难得出来一个年轻俊杰,我这土埋脖子的人,怎么能不关注?不瞒你说,若是你年轻张狂,胡作非为。老夫我经营了这几十年,在朝堂上,也有一批门生故吏,说不得,我就算拼了这条老命,也被拼的与你同归于尽,为着大明铲除一个祸害。”

    赵兴坦然一笑:“以您老这位四朝原老,朝堂民间德高望重,弄死我这个小小的后辈,还不跟玩儿似的。”

    四朝元老不是资本,满朝里有的是,都怪万历之后的皇帝死的快。但有张慎言这种水平的,的确是凤毛麟角。

    张慎言微微点头:“你倒是有自知之明。就比如当初的魏忠贤,若不是老夫,看他还有理财之能,拼了命的堵着四处漏风的大明财政窟窿,他算个什么东西?”

    “那你认为小子是个什么东西?”

    “你不是个东西。啊不对,你是个东西,又不对。”

    在嘴皮子上占了上风的赵兴不由得开怀大笑:“小子我本以为老公祖刻板,却不想是一位风趣人。这下就好了,你我一老一小,就能和睦相处了。”

    张慎言笑眯眯的道:“从你冒头,剿灭白莲教开始的总总,职位火箭一般串升,我就死死的盯着你。好在让我欣慰的是,你做的每一件事,虽然手法越来越激进,但都是真正的为国为民,没有为自己,所以老夫就放了心了。”

    赵兴真诚的感谢,这位真正的国朝不多的一品重臣对自己的评价。但没有得意,依旧是平淡的听着。

    “我曾经听说过,你在和杨嗣昌和皇上冬暖阁奏对的时候,你和杨嗣昌对我这里的评判战局,有一番议论计较,有这事儿吧?”

    面对着人老成精,身后总是摇动一根尾巴,还是白了尖儿的那种,赵兴不敢隐瞒,点头称是。

    张慎言道:“当初杨嗣昌主张直接拨给我50万两银子的铜钱,然后用你锦衣卫押运到我这里来,这个倡议非常好。也正是这一笔没被7扣8扣最终所剩无几,而是足额的钱,解决了我大事情。因为这足可以抵得上,上面给我名义上拨付的二三百万银子的作用。也正是用了这笔钱,我才彻底的展开了手脚,将牵连十来年势均力敌的叛军主力,彻底歼灭,将残余的叛军,困在了大山之中。对云贵川,几乎再也没有威胁。这样的胜利,你和杨嗣昌当居首功。为此我还特意单独上表请皇上表彰”

    赵兴有些错愕,有这事?没听皇上提起啊。

    但一想就了然了,皇上最不愿意提人功劳,一来是他认为,这都是你该做的,二来,表彰就要动钱,哪怕是一袭袍子也是钱。和崇祯,别提钱,提前真的伤他的心。

    赵兴得意,因为这个提法是自己提出来的,所以代替杨嗣昌感谢道:“得老公祖如此评价,我代替杨嗣昌深表荣幸。”

    “而当时你也提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将我手下的兵,全部换上北方的兵。在你认为,大明的军队体系虽然已经糜烂不堪,但在体质上,还有彪悍的程度上,北方兵远远高过我的这些南方兵。如果用北方兵,当时你计算,用3万,就足可以顶替我10万之用,不但节约了大量的军费开支,而且能够速战速决,是不是这样?”

    赵兴毫不隐瞒的回答:“是这样。”

    “你知道为什么后来兵部的孙承宗,还有皇上根本就没同意你这个建议吗?”

    赵兴坦率的回答:“不知道,小子还一直为这件事耿耿于怀呢。”

    “是因为老夫上折,写信给皇上和孙老头,这是误国害人的混蛋办法。”

    赵兴实在没想到,自己有十足把握的办法,怎么就成了误国害人的办法呢?

    张慎言拿起一根筷子,敲打着桌子上的碗碟:“先不说气候和水土不服的问题,北方人,是绝对吃不来这样的菜,这样的米的,只要连续吃上三五天,他走路都会打晃。而你刚刚吃的稻米,最不抗饿,我刚刚看你吃了三大碗,很饱了吧?”

    “很饱了。”

    张慎言嘿嘿一笑:“我敢保证,半个时辰,两个响屁之后,你就饿得两眼发花。”

    赵兴愣愣地看着张慎言,猛地想起了一段往事,然后冷汗就下来了。

    在后世,千里跃进大别山,12万精兵强将出去对敌作战,在两位老帅的指挥下,每战必胜。可是最终还是没有站稳脚跟,白白的损失了6万最精锐的将士。后来刘帅的回忆录中,揭开了这个秘密。当时北方人就吃不惯这种大米。最终到了什么程度?由于吃不惯这种营养最少的大米,无数的战士因为身体虚弱而病倒。而更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不惧怕敌人,不惧怕牺牲,而是惧怕了这种大米,最终写了一个条子:“我回北方和白狗子拼命去了,绝不背叛革命”然后就开了小差儿。

    那是一只什么样的军队?那是吃草根,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用钢铁的意志武装起来的,打不垮,拖不烂的军队,那是天下真正无敌的军队。最终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

    而现在大明的军队,真要按照自己想当然的想法调到这里来,想一想那后果,就不由得让赵兴冷汗淋漓。

    张慎言看明白了赵兴的表情,这才郑重的道:“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要让你明白,你带着你的队伍,想要在这里有所作为,你第1个就要做到,赶紧的在北方采购面食小米,大量的采购肉食,雇请北方的厨师,否则,你这6000现在是天下无敌的强兵,在这里只要一个月,一个月之后,连条赖皮狗都打不过。”

    (

 第465章 为什么总是流改革者的血

    深深的感谢了张慎言的教导,赵兴毫不迟疑地叫过来智风。

    被叫过来的智风进来给张慎言施礼后,询问赵兴:“大人可有什么吩咐?”

    赵兴郑重的道:“我现在安排你一个重要的岗位,这个岗位关乎着咱们这支队伍的生死存亡,你一定要做好,绝对不能有半点纰漏。”

    一听有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智风没有畏惧,而是大声的接令:“只要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