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194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94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俩个营二百门佛郎机炮,开始调整角度,十个子炮,也就是后世的炮弹,开始按照射程性能摆放。

    原本在行进中有些变形的阵型,在重新整理之后,再次变得严整,然后随着军令再次北进,每走五十步,就停下来,再次整顿。严整后就继续向北推进。

    马蹄声轰隆隆的轰响,建奴成半包围状态,堵住大军的去路。

    俩个大阵不得不停住。双方展开了对峙。

    对峙是不存在的,在相距三里的时候,赵兴的大炮开始发出了第一声轰鸣。

    巨大的后坐力,让炮身下上好榆木做的战车跳动了一下,发出痛苦的吱呀声,一颗珍贵的开花弹丸呼啸着飞出。

    这枚开花弹,不是真正的炸弹,是标靶烟雾弹。经过一段飞驰,在建奴的骑兵线前面两仗远的地方落地。

    随着这枚开花弹道炸裂,一股黄黄的浓烟在爆炸点升腾起来。

    观察的老炮兵,就大声的呼喊:“抬高两分,装实心弹。”

    开花弹的威力人所共知,但这个东西的造价实在是太贵了,工艺也实在太繁琐,即便东江镇这样,已经稍具后现代意义,有些家底的军队,也不能大量的采购装备。

    随着炮手们紧张的调整,黑洞洞的炮口高昂起来。

    而当第一枚炮弹在队伍前炸开的时候,阿济格和莽古尔泰,举起了腰刀,挺动身子,催动战马,第1个发起了冲锋。身后2万的将士,立刻发出一声呐喊,紧紧的跟随着主将的大旗,对敌人的大阵发动了冲锋。

    训练有素的战马,由小跑热身,到慢慢加速,最终飞驰起来,带起了毁天灭地的气势。女真人的进攻,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就是这样的简单粗暴,却是最直接有效,首先,在气势上就能让怕死的明军瞬间崩溃。

    但可惜他们遇到的不是普通的明军,他们遇到的,就是不怕死的明军。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建奴,炮手们没有恐惧,而是坚定的将一个个子炮,塞进炮膛,一批批炮弹呼啸飞向敌军,每一枚炮弹呼啸而出,都会带来一个战果,而弹丸落在坚硬的地面上,快速的弹跳起来,又能将一个个敌人连人带马打成肉酱,最终当势头尽了,才落地不起。

    当敌人冲到一半的时候,炮队队长大吼:“换霰弹。”将空了的子炮拉出,换上霰弹继续发射,八旗与无数铅子铁弹勇敢的相撞,即便是双层铠甲的白甲红甲也被打的一片血肉模糊。

    敌人冒着弹雨勇猛冲锋,更进了。炮队队长大吼:“开花弹,阻隔射击。”

    昂贵的开花弹不要钱一般的向敌人的队形里发射,将冲锋的队形中间炸成一片火海,将敌人的冲锋队形拦腰截断。

    子炮打光了,队长大吼:“弃炮,撤到阵后。”

    放弃的炮车,成为了冲锋敌人的第一道障碍。

    “火枪,两段射击。”毛有德大声下令。随着令下,火枪发威,将一排排的敌人打落马下。

    悍不畏死的八旗继续冲锋,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他们冲进了一箭之地,开始发挥他们的骑射功夫。

    一排羽箭飞出,他们的目标是最前面的打刀队。

    一排一人高的巨盾竖起,转眼间,盾牌上就长出了一蓬茂密如茅草一般的羽箭。

    更近了,八旗挥起了他们的弯刀。

    盾牌推倒,打刀挥起,对冲过火炮车障碍的建奴劈砍而出,每一轮打刀飞舞,都是一批建奴被一刀两段。滚滚打刀,迎着冲锋的建奴有韵律一般的飞舞着,每一刀都是一条生命的终结。

    一个又一个打刀手被撞飞,阵型出现了缺口,敌人从缺口蜂拥而入。

    刀盾手奋不顾身的冲向了,已经被多次阻挡降下了速度的八旗骑兵。刀盾翻飞,又是一场惨烈的厮杀。

    火枪兵已经失去了射击的距离,立刻上了刺刀,参加了肉搏。

    但不管战场如何惨烈,俩个营里总有一千火枪兵被四周的兄弟死死的保护着,他们也不参加战斗,就那么冷眼旁观一个个兄弟牺牲,看着一个个建奴死在兄弟们的刀下。

    阿济格砍倒一个小军官一样的明军,趁机观察,他发现,在俩个军阵之间,有着一条巨大的缝隙,他果断下令:“冲进去,割裂两阵,分割包围。”然后一马当先冲了过去。

    身后一队八旗嚎叫着冲进了那道巨大的缝隙漏洞。

    他们认为那是他们的胜利通道,但在毛仲明看来,他们掉进了自己的陷阱。

    阿济格如一支锋利的箭矢,冲进了那巨大的缝隙里。割裂两阵,形成对一阵的半包围,然后全歼他们,就是胜利。

    正在他为自己即将的胜利而准备欢呼的时候,敌人的俩个混战中那各自一千的火枪兵,动了。

    他们站到了这个空隙的两面,眼睛里充满了杀敌的渴望,扣动了他们的扳机。

    两面硝烟喷射,呼啸的铅子交叉而过,将它们碰到的所有物体全部撕碎,在缝隙里兴奋奔驰的阿济格立刻意思道,自己冲进来的,不是胜利的通道,而是死亡的陷阱。两面夹击,根本就没有一点回旋抵抗的机会。

    “撤退出去,撤退出去,快”阿济格立刻大声下令。

    等阿济格带着将士冲出了这条死亡间隙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带进去的勇士,回来的只有一半,而匆忙间杀伤的敌人,不到自己损失的五分之一。

    这时候,敌人大阵里的枪声又开始响起,冷却了枪管的燧发枪再次发威。

    这就是火器与冷兵器最本质的区别,节省体力。

    冷兵器互相厮杀,双方耗费体力极大,往往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的结束,并不是一方取得胜利,绝大部分都是双方拼杀的精疲力尽,最终不得不鸣金收兵。大伙儿回去睡一觉,恢复下体力,明天再战。若是双方都没恢复过来,大家就不妨默契的再多歇两天。反正古代是一个慢节奏的时代,时间有的是。

    但火器进入到战争之后,这一个巨大的弊端便被彻底的改变,只要枪管的热退掉了,就可以重新装填继续战斗。

    这一番连绵不断的厮杀,双方冷兵器的将士都已经筋疲力尽。但也就这短短的时间,第1批枪管冷却的火枪手,就再次加入了战斗。火枪继续轰鸣,骑在马上已经被人海困住的女真八旗,就成了固定的靶子,一阵阵枪声过后,一个又一个八旗勇士,惨叫的栽倒在马下。

    莽古尔泰一见大事不妙,果断的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转眼之间,只是在咬牙苦撑的八旗兵,就如潮水一般退去。

 第439章 坐困愁城祖大寿

    坐困愁城的祖大寿,站在西面的城头上,遥望着辽西的方向,心中越来越冷。

    围城十五天了,现在城里的粮食早已经吃光用尽,战马已经杀的剩下一半了,再也难以坚持了,而没有了战马,突围也变得越来越渺茫了。

    但是,祖大寿依旧一次又一次的拒绝皇太极的招降。而困在城中的百姓,也坚决拒绝出城。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他们一出城,他们就死定了,他们宁愿饿死在城中,也坚决不做建奴的刀下鬼。

    夕阳最终还是隐没在了西山之下,已经绝望了的祖大寿脚步踉跄的回到了自己的衙门,痛苦的决定,再杀一批战马。之所以他痛苦,因为他知道,只要每杀一匹战马,自己突出城的机会就少一分,依赖外面的救援就多一分。一旦战马杀光,自己就只能困死在这里,连一点主动突围的机会都没有了。

    而外面的救援,在十天前,吴镶溃败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其实,指望锦州对自己的救援,是指望不上的。不要说现在锦州城内,也仅仅有2万人马,面对相等数量的八旗,都不敢主动出击。即便主动出击,也不过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何况现在围困自己的,是五万建奴。要想救自己出去,唯一的希望,就是动员全部关宁铁骑十五万,还必须是在运筹得当的情况下,才有希望。

    那就是一场决战了。为一个小小的大凌河城,孙承宗也好张克利也罢,他们能下定这个决心吗?他们敢这么做吗?

    答案是无可置疑的让人绝望的。

    督粮参军刘天录再次进来,神情黯然的禀报:“将军,您出去看看吧。”

    祖大寿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最终还是决定出去看一看什么状况。

    走出衙门,原先的广场上,一片战马无力的站在那里,等待着被屠杀的命运,在广场的4周,密密麻麻占满了城内的百姓。

    祖大寿皱眉:“我不是已经下令了吗?每个人每天还是三两马肉,军民相同。”

    刘天录痛苦的回答:“这些百姓不是来分马肉的,而是想见你一面。”

    “有什么事?”

    刘天录道:“还是将军,您亲自问一问吧。”

    祖大寿对着百姓询问:“父老乡亲,是我将你们招募来这里修城的,却让你们深陷在这里。但我祖大寿保证,我和你们同甘共苦。今天杀的战马,还是老规矩,军民将士,每人二两,本总兵绝对和你们相同。”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饿的如皮包骨头般的女子和她的丈夫,拉着她的孩子,走到了祖大寿跟前跪下。

    那个女子看了下丈夫,丈夫狠狠的点头,然后她对祖大寿道:“将军,我们刚开始的时候,真的埋怨您。但我们慢慢的看见,您和您的子侄不为金钱所动,投降建奴,这让我们无比钦佩,您和您的一家,是真正的忠臣。”

    祖大寿获得了百姓这样的评价,心头不由得一热,含着热泪拱手:“过誉了,过誉了。”

    “而后来看见,您的两次突围,只要拼尽全力,是可以冲出去的。但每一次你都留下了一半人马保护我们,才让您屡次突围功亏一篑。”

    这是一句真正的良心话,在大连和城内的民军,都是祖大寿豢养的亲兵,队头,全是他祖家子侄,真要全军出动,丢下大凌河和这些百姓,杀透重围,是绝无问题的。

    但是,祖大寿没有这么做。丢掉大凌河城,他会获罪,他怕崇祯皇帝将这个罪和原先京畿之战,自己见袁崇焕下狱,就带兵逃跑的事连在一起,那就不是杀了自己,而会将自己的家族斩草除根。同时,也真的丢不下这些无辜的百姓。这才有皇太极,在书信里不断的向祖大寿承认当初自己屠杀汉人的罪过的说法。

    这个女子继续道:“您的所作所为,我们都看在心里。而外面再也没有救援的人马了,大凌河是守不住了,大人还是留下战马突围吧,为大明保住一位忠臣。”

    “我不能丢下你们,那样会让我的良心永远不得安宁。”

    这个女子站起来,将自己的孩子推上前:“留下战马,让将军骑着他突围,带上我的孩子,给我们家留条根,带上我的丈夫,让他替将军遮挡一下刀枪。”

    祖大寿咬牙不语。

    这女子再上一步:“我是一个女人,不能为将军出任何力,只能成为将军的累赘。”然后一脸决然的请求:“请将军吃了我,替换一下这匹战马。”

    此言一出,祖大寿一个踉跄,俩个儿子冲上扶住。

    这时候,一群老弱妇孺一起上前一步,大声请求:“请将军吃了我们,代替战马冲出包围,未来为我们报仇。”

    祖大寿嘴唇哆嗦着看着这群父老:“我祖大寿,我我”然后感觉喉头一甜,一口鲜血

    昏暗的油灯下,面色苍白的祖大寿看着聚拢在身边的两个儿子,还有几个将军,艰难的询问:“杀马了吗?”

    没有人回答他。

    祖大寿猛的坐起大吼:“刘天录,杀马了没有?”

    刘天录哆嗦了一下:“没有。”

    祖大寿仰天倒下,但立刻再次坐起,四处搜寻着自己的战刀。但他没有找到,当时大吼:“祖可法,杀了他,杀了他”

    但祖可法没有动,所有但将领都没有动。

    “为什么不杀了他?你们想要做什么?”

    祖可法磕头:“刘将军没有杀马,但也没有杀人。不过爹爹,我们真的还有守住这座城池,得到援军的希望吗?”再次磕头,已经是泪流满面:“爹爹,我们已经被大明抛弃了,不会再有人来救援我们了,最终我们会被饿死在这里。与其被饿死在这里,我们何不先投降?等待未来反正的机会。”

    听着这个干儿子的话,祖大寿猛烈的锤击着床沿:“你难道没有听见今天百姓的说吗?百姓们之所以甘心情愿的让我们吃了他们,是因为他们坚信我们是忠臣。”

    韩栋小声的驳斥:“一群草民说我们是忠臣有什么用?皇上从上次那件事,就一直不认为我们是忠臣。皇上不认为我们是忠臣,那煌煌史书,就一定写下我们不是忠臣,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

    面对这种诛心的言论,祖大寿黯然长叹,他的心中何尝不知道,自从上次那件事之后,皇上和朝臣们,已经对自己严防死守,虽然不断的加官进爵,表示宠,但不给自己添加一兵一卒,这一次,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困死在这里,却再也没有一兵一卒救援。这样的举动,不得不让人想到,朝廷是想借刀杀人。

    “不能吃人,不能投降,不能吃人,不能投降。我们父子就要战死在这里,难道你们还恐惧吗?”然后艰难的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良心还在。你们看看今天的百姓,然后再拍拍良心。我们投降了,因为还有利用价值,或许能保一条性命。但那些甘愿为我们突围,而愿意被我们吃掉的百姓,他们能活吗?”

    满堂无语。

    “算了,朝廷认为我是不是忠臣,我无所谓,但我和这些认同我的百姓,一起死,我就死而无憾。”

 第440章 阵前斩将

    “今天我们损失了多少将士?”赵兴询问这毛仲明。

    “三千。向北推进了五里。”然后抬头道:“但敌人是我们的数倍,按照这样的打法,我们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进大凌河的。”

    是的,用自己一方犀利的火器,只能自保,根本就突破不了对面敌人的防线。敌人的防线不过是两万建奴,而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三万建奴。而反观自己的身后,却再无一兵一卒。

    大家不怕死,但是根本就完不成任务,这才是最让大家沮丧的。

    走在战场上,那些被冲翻的火炮,正在被炮兵和民夫们扶正,重新架设起来,围成一个防御圈。

    “我当然明白,凭借我们现在的实力,想要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拯救大凌河是不现实的。”

    这时候,跟在赵鑫身边的一个东江镇的千总心怀不平的抱怨:“想当年,我们东江镇有难的时候,没有见过关宁拯救,而他们有难的时候,毛帅总是第1个出兵救援,到现在还是如此,我们为他们付出的已经足够多了,5000条汉子,足够表明了我们的诚意了。大人,我们撤吧。”

    赵兴转身,冷冷的看着他,然后对毛仲明道:“我命令你,杀了他。”

    毛仲明愣了一下:“叔叔,他可是百战余生的猛将。”其他将士也一起跪倒求情。

    但赵兴依旧冷冷的继续命令:“杀了他。”

    看到赵兴态度坚决,毛仲明略微犹豫了一下,一招手,几个亲兵冲上去,将这个千总按住,毛仲明痛苦的挥起了腰刀。

    “等一下。”赵兴却突然阻止了他。

    毛仲明松了口气,其他求情的人也一起松了一口气。

    “知道我为什么要杀了他吗?”

    众人不懂。

    赵兴就神色凝重的解释:“因为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