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皇上能够这样问自己,却让赵兴的心中升起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那就是帮着他改变这个朝廷的命运。
他为自己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因为他自从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一直秉承的就是随遇而安,做个看客,然后一直想的就是带着一家老小逃到南方去,最坏的路程就是漂洋过海,逃到南洋去,然后带着娘和小妹,包括那只小奶狗,在南洋的一个小岛上,舒服的享受着夏日的阳光,生活的安逸,在与世无争之中,化作一堆尘土。
但是事情往往让人不可预料,就在不知不觉中,因为自己的——秀芬,不能够抽身走人,决定留在这里,然后正是因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却又出了这样那样的事情。
既然自己不能抽身走人,那就做一个穿越者应该做的事情吧。
至于被人鄙夷的这种没主意善变的原因,可不是自己贪恋权利。
其初衷吗,既然因为秀芬的原因自己必须留下,那自己还年轻,不想在有生之年做满清的狗,小妹还小,不能二十几岁就做鞑子的奴才,老娘会老,不能在动乱里不能颐养天年,小奶狗怎么的也得活个十七年呢,不想被蝗虫一样的流民当做腹中餐。
赵兴改变自己的想法,他认为这些理由足够了。
“陛下,锦衣卫真的不能裁撤,在小臣的思想里,并不是因为我这份工作,而是因为这个世界上,就不应该没有这个组织。”
当赵兴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踱步的崇祯皇帝听着这句话,站住了他的脚步,扭头看向了赵兴。他赵兴已经感觉到,因为自己的这句话,历史将从此而改变。这是一个和自己年纪相仿的人,他的想法到底和自己合不合拍?
“陛下,那一天咱们君臣之间问对,我给皇上举了明显的例子,但刚刚陛下已经说过,锦衣卫是皇家的亲军,唯一一个不和官员集团同流合污的,如果皇上把他们摒弃了,我不知道,陛下还能信任谁?从哪里得到最真实的消息?”
沉默,许久许久的沉默,最终崇祯皇帝还是问了一句:“难道诸位大臣之间的奏折,不能够让我明白是非吗?”
现在明悟了自己的机会,赵兴必须抓住,因为他在午门的广场上,他没有感受到这个皇城的辉煌,还有一种感悟,那就是这个皇城展现给自己的,唯独两个字——权利。
既然自己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关系逃离,那就必须要接受和自己死死绑在一起了的大明。
赵兴决定拼了。
既然已经决定,赵兴猛的抬起他一直低着的头,看着崇祯的背影,大声的道:“如果陛下想要励精图治,想要挽救这个大明,请相信您的亲军,相信您最贴心的人。”
崇祯脚步立刻停下了,被赵兴这一举震惊了,然后缓慢的转身,盯着赵兴的眼睛,缓慢的询问:“我有忠君爱国的群臣辅佐,他们都是我最贴心的人,难道东厂和锦衣卫就唯一吗?”
赵兴这时候,已经豁出去了,再次大声抗辩道:“群臣之间互相勾结,他们都将互相之间的利益看作至上,这才有了楚党,鲁党东林党,但是我知道,这些党派们是为国之争,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之争;皇上睿智,早已经乾纲独断,但是作为皇上,没有一个亲自体察到底下民情的,却容易被旁听旁信,难道这很正常吗?”
崇祯震惊之余,好久之后才回答他:“诸位爱卿也是为国为民的,难道有什么错误吗?”
赵兴直接道:“诸位大臣本心,我不否认是为国为民,但我冒昧的请问皇上,那既然相信大臣们的忠君爱国,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还设立御史言官?”
崇祯一窒,不由得顿住了脚步。
这才是根本关键啊。
“而设立御史言官,为什么就不能设立一个直接听命于皇家,听命于皇上的锦衣卫亲军?”赵兴小声,但却振聋发聩的提问。
崇祯转身面对赵兴。
赵兴不管,继续道:“洪武爷是天下没有的英明之主,蓝玉谋反,却没有一个御史上奏,最终还是锦衣卫严查了这事,才避免了大明江山异姓,难道洪武爷错了嘛?”
死寂,真正的死寂。
赵兴不是在为皇帝耳目说事,而是从根本老黄历说事,怎么不让人震惊?尤其是皇上?
好久之后,崇祯说道:“但现在东厂锦衣卫所做所为,的确被人诟病。”
赵兴已经从崇祯的话语里,听出了他的底气不足,于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当时大胆道:“诟病锦衣卫的是谁?不过是一些被抢夺了言路的御史,被打击的官员。”然后就是一番痛心疾首:“但是,先前皇上听到了民间的声音吗?”再拜,痛心疾首的再道“皇上体恤民情,白龙鱼服,才去民间体察,您也看到了,没了锦衣卫,街市宵小嚣张跋扈了,没有了锦衣卫,某些官员,竟敢当街阻塞言路了,竟敢对国公府放火杀人灭口了,难道,这不是眼前的真实,未来的大乱吗?”
崇祯听赵兴直言,不由得语塞了。
是的,从以前,就没有过这样的例子,但自己放出裁撤锦衣卫之后才一日,竟然出现这样的状况,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
“陛下,您深处深宫,听的只是所谓的东林君子的歌颂。”然后大胆的一指桌案上高高的案牍:“小臣敢断定,那些奏章里,那里,绝对没有山陕大旱已经三年,天灾人祸下遍地流民,就绝对没有陕西有王二,王家真等已经聚众上万造反,那里,要么是歌功颂德,要么就是相互攻击。但您微服私访,却听到了百姓的呼声。今日小臣斗胆,其实,百姓对锦衣卫是颂扬的,最少不是反感的,但却让百官忌惮的。但皇上日理万机,能有几次为国为民去微服私访,获得天下真实的声音?小臣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是说的得百官者得天下,百官不代表民心。”
赵兴已经豁出去了,他突然发觉,自己作为一个穿越人,既然不能成为帝王将相,但也应该抓住这难得的被皇上召对的机会,为民请命。
其实,更何尝不是为自己的命运,赌一把?
被赵兴这么直接斗胆询问,崇祯愣了,站住脚,慢慢的回身,然后盯着赵兴,好久之后,慢慢的问到:“难道,百官不是代表百姓?”
赵兴痛苦一笑:“圣人都曰‘肉食者鄙’,百官只代表他们脑袋上的纱帽。”
沉默,好久之后,崇祯低声道:“你偏激啦。”
赵兴倔强的反抗:“三百年承平,百官堕落啦。”
这话就没法子再说了,完全是俩个思想。
崇祯再次坐回自己的位置,拿起一个奏章开始看,再也不看赵兴。
赵兴就低眉顺眼的看着自己的脚尖,整个东暖阁再次陷入沉寂。
好久之后,崇祯长叹一声:“锦衣卫作用还是有的,但其权利太大啦,为彰显自己的能力,而刻意陷害官员也是有的,比如,东林六君子事,的确是太肆意妄为了。”
赵兴沉思了一下,低声回答:“锦衣卫作用有,六君子事的确不该,权利过大了,但这不是锦衣卫的过错,反倒是皇家的错。”
崇祯闻听,豁然站起,当时脸色大变,愤怒的呵斥:“浑话,怎么就是皇家的错?”
皇权不可挑衅更不可质疑,赵兴如此说,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怎么不让崇祯这个坚定的维护皇权者愤怒?
第038章 都是钱闹的
面对天子之怒,赵兴反倒没了患得患失,没了借着机会上位的想法,没有诚惶诚恐的跪倒,倔强的反问:“锦衣卫,皇家鹰犬,既然是皇家鹰犬,是谁给了他既侦办案情,又审问案情,自说自话的权利?还不是皇帝?那么,造成今日锦衣卫的权利泛滥,难道不是皇家还是谁?”
看着震惊的崇祯,赵兴语重心长的道:“锦衣卫也好皇宫里的太监也好,其实都是皇家鹰犬,既然大家都是皇家的鹰犬,所以,都是皇家一句话便是天上地狱。魏忠贤权利熏天,其实,何必铲除扩大化?还不是圣天子您,一句话?魏忠贤虽然看着是权倾天下,您派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太监,一道圣旨,还不是束手就擒,吊死客栈?”
这句话,对崇祯,真的是振聋发聩了。
因为从来没有人和他说过这样的道理。覆灭阉党的时候,所有的人包括崇祯在内,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毕竟是魏忠贤,这个阉党盘根错节,勾连了内外朝廷,看着势力庞大的很,打倒他们,简直是万分艰难。为此,崇祯皇帝准备了半年之久,试探性地撤掉了魏忠贤的左膀右臂,才最后拿下了魏忠贤。
结果是什么呢?不过是崇祯皇帝一句话,魏忠贤就乖乖的去了皇陵守墓,然后追加的一道圣旨,魏忠贤就在半路上上吊。
赵兴看看崇祯的脸色,才再次道:“其实灭掉阉党,不是东林党人的功劳,而是陛下您。因为根本没有像东林四处标榜的那样,那么必要大动干戈,只要当时你一道圣旨下去,魏忠贤以及他的狗,就乖乖的束手就擒。那些站在朝堂之上,搞个自己功劳的东林党人,和他什么关系呢?”
然后加了一句:“锦衣卫和东厂,就像魏忠贤一样,其实不过就是皇上您手下的一条狗,狗链子最终在皇上的手中,您让我们咬谁,我们就咬谁。至于放弃了我们,皇上没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只要现在皇上一句话,裁撤东厂和锦衣卫,东厂和锦衣卫敢反抗吗?”
话不能再说了,再说就过了,剩下的事情就让崇祯皇帝自己去思想吧。
再也不装模作样的看手中的案牍,崇祯就静静的看着自己的双手。
赵兴不说,只是等待。
“可是,天下十五万锦衣卫,数目实在太大了,每月的开销就有五十万,东厂有员十万,每月开销也不下三十万,现在内帑实在是吃不消了。”
赵兴明白了,其实以前自己说的,都是废话,因为裁撤锦衣卫,崇祯也知道那是自断臂膀的愚蠢事,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内帑吃不消了。
魏忠贤是个搂钱的能手,所以,天启的时候内帑很充裕,每年还有钱给厂卫和京营发放军饷,还能给饥寒交迫的边军,逢年过节的补贴些赏赐,还能源源不断的向辽西前线输送钱粮,还能疏浚下河道,赈济下各地灾荒,还能给各地沿街乞讨的朱家子孙们一点恩赏。
但现在的王承恩,一个是外臣打倒了魏忠贤后,就死死的盯着他,让他再不敢像魏忠贤那样,巧立名目的捞钱了。同时,王承恩也真没有魏忠贤的脸皮捞钱的能力手段。
而原先,皇室内帑的几项最大的收入,比如每年不下四百万的茶税,东林说了,那是坑害茶农的恶政,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就坑害小小茶农呢?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每年不下五百万的盐税,东林说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因此而推高了食盐的价格,从而使得百姓淡食,苦了百姓,恶政,必须停止。崇祯停止了。
接着就是海税,也就是市舶司,他们向皇帝提出应该恢复“禁海”,万历皇帝开海禁派太监收税是严重违反祖制,是一个极大地恶政,同时,这么多的好东西下海,当然便勾起了海盗的贪婪,也顺带着让沿海倭寇横行,这当然不好,你看看这连绵地天灾也证明了收海税地极端非正义性。
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引盗来袭呢,而那么多的大明好东西,都流到海外,不能让大明的百姓获得享受,是恶政,必须停止。崇祯认为对,于是崇祯元年,开始禁海。既然禁海了,市舶司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原本是内帑最大的一笔,每年五六百万的市舶司海商税,一文钱都没了。
还有,每年大明国库的三成税收分成,国库都穷到耗子都搬家了,做为要做圣明天子的你,怎么能为了单单满足皇室的需求,不为国家财政着想呢,这个,算了吧。崇祯认为国家困顿,自己当节俭,于是,这一笔也没了。
现在,就剩下皇庄的一点点收入了,还因为管理不善,年年亏空。
但是,支出呢?
十万宫女太监,和后宫老少皇妃嫔妃的供养,是笔不小的开销。
黄陵的修缮和每年的祭祀是必不可少。
边军和各级官吏逢年过节的赏赐,这是固定的开资,其实,现在边军已经从天启七年开始,不再发饷银了,就指望着这笔皇家的赏赐过日子了。
二十万禁军的饷银,这个国家不管,由皇上出的。
十五万锦衣卫的工资是必须发的。
十万东厂的俸禄必不可少的。
前面的辽西袁崇焕却每年需要四百万筑城和十五万关宁铁骑的军饷是绝对不能克扣的,可国库没钱,就只能由内帑垫付。
南方剿匪,河道的修缮,官吏的俸禄,等等,国库没钱,也只能由内帑支出了。
结果内帑里原先哥哥给崇祯留下的两千万银子,转眼间,就见了底儿。可是开源不成,东林看着呢,那就节流吧。
从哪里节流?算来算去,就是恶名昭彰,被百官上下抨击的东厂锦衣卫开刀吧。
这么一说,崇祯之所以不反对裁撤厂卫,但还是犹豫,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厂卫的作用,其实,都是钱闹的。
既然赵兴知道了原因,当然就要直言自己的办法。
第039章 就是一个白费钱粮的空架子
知道了根本,赵兴施礼,小心的启奏:“若单单是为了锦衣卫一个月五十万军饷的事,小臣以为大可不必因噎废食裁撤了锦衣卫,而让诸位大臣缺失了一点监督,让皇上耳目闭塞而不能掌握真正的天下真情,断了掌握外敌情报的事了。”
在明朝三个世纪的历史上,这活儿多分量重的锦衣卫,就是大明皇室最为贴心的军事力量。其每一个成员,都是优中选优,就以其最“出名”的情报工作来说,锦衣卫可不止会罗织冤狱害人,更常见不动声色干大事。比如明朝景泰年间的“北京保卫战”与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战争”时,就有许多锦衣卫出生入死,冒死为明朝一次次拿到重大情报,助大明打赢这些国运之战。
崇祯吃惊的看着赵兴,然后给这个似乎不大懂算账的小小莽汉算账,“区区每月五十万还是小数目?一年下来,就是六百万啊,还有各地锦衣卫的办公使费,每年也需二百万,这加起来,就是八百多万啦。若加上东厂每年不下五百万,合计最少是一千三百万啊,等于十五万个你的体重,这还是小数目吗?”
赵兴却没有被吓到,依旧淡淡从容的回答:“万岁,小臣有个不该询问的话。”
崇祯需要赵兴讲实话做参考,也就毫不犹豫的道:“问吧。”
“大明锦衣卫有员多少?”
崇祯直接告诉了他:“十五万多。”
赵兴点点头,然后再告罪:“小臣本不该说的,所以,为说明此事,请锦衣卫指挥使大人过来,向万岁实际禀明,请陛下俯允。”
崇祯就犹豫了一下,但摇摇头:“朕问你,就是想要得到实情至于你怕僭越而得罪你的上司,朕是理解的,今天就将话说在这里,若是因为今日事儿,在你的上司那里获罪,朕给你担着,你说。”
赵兴就苦笑一咧嘴,被皇上召对,就是这样,为了满足皇上的问对疑惑,就必须得罪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