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力闵老脸一红,他确实是比照着挑得翡翠,在他自然希望以货抵货一块大洋也不出,不过这当然不能说出口,便支吾道:“小哥可挑好了?”吴安平笑道:“也罢,就是这些了,全都给我留着,明天我过来,咱们怀表换翡翠两不相欠。”
马力闵自是十分高兴,忙道:“一定恭候大驾!”他自己为算得精,却不知道真正算得精的是眼前这位。这些翡翠在2010年应该能卖个大几百万,而他买三十块怀表花了2100块人民币,这翻了三千多倍,要不是有d-7引擎在,做什么生意能有这么赚、敢赚这么狠?
说好明日见面时间,吴安平便出了隆兴阁。走几步,他突然转入一条无人小巷,再一转眼,小巷中也不见了人,原来他已发动d-7引擎回到了住所。
………………………………
第九章 发端
按照隆兴阁马力闵给得价格,所有五十块仿古怀表出手后,吴安平能得到两万大洋,除了买翡翠要花去一万多,还能剩九千左右的现钱。
九千大洋是一笔大钱。它可以在1925年的西北买到四百多亩上好农田,足够维持一百户北京普通五口之家的生活近一年,足够在广州买到五十多平米别墅式公寓二十多套。西峰镇吴家若不是因黎伯而有其他的收益,那几十亩田也不过值一千来块大洋。
但对吴安平未来的计划,九千大洋又是一笔微不足道的小钱,所以发财还未成功,安平更需努力。所以他换回于坤的衣服,匆忙又带着一些大洋回到了2010年的石家庄。
还是那个地下停车场,这次却正好有个车主在,被突然出现的吴安平吓得尖叫起来,吴安平记住以后注意隐秘,也不理会那哆哆嗦嗦看着他的车主,出停车场径直奔了藏品市场。因为不太好解释,他刻意没有知会于坤。
还是找到了上次买他袁大头的那家店主,很爽快,验过后,店主什么也没说就把七万五千块钱装在一个纸袋里给了他。
吴安平又奔卖怀表的那家店,将这家店的家底扫荡一番,七万五千块钱换了档次不一的各种怀表八百多块。老板给他找了个箱子装好封住,又慷慨送了一个简易手推车方便来回搬运,吴安在市场乱逛发现没有异常后,推着箱子进了角落的洗手间,硬挨到里面一个人也没有了,才发动d-7引擎用时空力场将自己连人带箱一起罩住,安全返回了1925年的西安。
这一次,他准备在西安一次将怀表的钱赚完。在两个时空,他都有许多事要做,没功夫做小打小闹的细水长流的买卖。
次日一早,吴安平带着二十七块怀表和隆兴阁的马掌柜先完成了交易。拿回翡翠后,他又带一些怀表进了其他当铺,做这种生意,保持进货门路的隐密性很重要,他不相信马力闵马掌柜会笨得到处宣扬。
就这么用了四五天功夫,他就将八百来块档次不一的怀表陆续在西安三十多家当铺出手,有得只收几块,有得一次要上百块,有的价高,有的价低,他也不挑不还价,最后一拢得到的银元券、现大洋和英镑、美元等外币,居然得出一个二十五万大洋的天文数字。
这种穿越时空的倒爷做起来真实太有前途了,短短一个星期,就让他成为了坐拥数十万财产的财主。
这些钱吴安平暂时并没有用来收购翡翠、古玩等东西,太过剧烈的变化对他在2010年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好处,何况他的主体计划要在这个时代开展,这里更需要钱。
有了足够的钱,吴安平立刻上门拜访了现在的房东,好说歹说总算用七百块大洋将这栋小院买了下来,房契过户后,他终于在西安有了自己的第一份产业,而且以后出入也会更具隐蔽性。
二十多万大洋怎样才能用好,这是吴安平不能不考虑的问题。
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必须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都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样发出的声音才会被人重视,才可以根据历史原本的历程,对国家发展做出合适的调整。而要加速中国复兴,就要最大限度发挥d-7引擎的功效,但是d-7引擎的存在却又恰恰使他无法依附于任何力量,他只有走**自主这条路。
走这条路,则意味着他首先必须要努力成为一个军阀。
很难接受,但是事实就是如此,除非他愿意把d-7引擎交给其他人主导,但这又意味着很可能在两个时空都引发不可预测的灾难。毕竟,相对于别人,他更愿意相信自己。
其实他不是没想过将d-7引擎的存在透露给广州革命政府,要是有了这个东西,应该三五年间就能横扫全中国,消灭所有的军阀势力,驱逐列强可能需要的时间久点,但也应该不在话下。不过话又说回来,广东的革命政府里也是各色人都有,各种势力渗透其中犬牙交错,难以厘清。要是真这么干了,估计第一时间他就得被干掉,第二时间列强就会动手发起争夺引擎的战争,中国还是改变不了宿命。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在这个时代d-7引擎只适合也只能由私人执掌,这样才能在稳定的局势下如春雨润物般悄然发挥它神奇的能力。而对于d-7引擎来说,巨大的时代差距,使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上,吴安平的资格并不比任何人差。
在2010时空的几天,虽然没有系统地了解当时中国的社会形态,但报纸、电子屏幕、人们闲谈间流露的信息表明,当时**是执政党,国民党已经退往台湾,现在如日中天的广州革命政府早找不到半点痕迹。
这八十多年间,中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巨变,他还没来得及了解,但是就1925年的现实而言,他绝对无法接受等到局势明朗的那天才开始自己的复兴计划。吴安平注定会是一个搅局的,而这时空的未来,也注定将因他的加入走向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方向。
当前要壮大自己的力量,为这社会提早注入变革的因子,可以立刻着手的只有振兴教育和发展实业两条路,军事力量的组建还不到时候,也没有生存的空间。
而发展实业就要大办工厂,这件事要办好,还需要他对2010时空有进一步了解后才行,振兴教育也一样,要想让学生们接受远超这时代水平的教育,同样需要一些时间准备。不过这两件事的前期工作,现在倒是可以立即干起来。
吴安平在西安的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要招聘一些文化教员和建筑人才,这样可以先搭起一个学校和一个建筑公司的架子。学校自不必说,是为了培养新时代人才,建筑公司则是用来建学校、工厂和修路,同时也可以培养一批建筑工人。
吴安平给这些职位定得工资可不算低。按月薪算,初级文化教员每月六十元,中级八十元,高级也就是有大学老师水平的,则是一百二十元,建筑工程师每月一百二十元,技术人员每月八十元,熟练建筑工则是每月四十元。在西安,这已经是同等职位薪资的两倍水平了。
有道是,筑不下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现在梧桐树已经栽下,吴安平就安心静待金凤凰上门了。应聘的人很多,其中一个叫关岭东的引起了他的注意。
关岭东是应聘高级教员的,四十一岁,陕西同官人。他曾留学美国攻读经济方面的专业,回国后在上海创办了岭东商行,专门做进出口买卖,1919年岭东商行受洋行挤压倒闭,他身无分文回到了陕西。为养家糊口什么都做过,现在是西安一家小百货行的掌柜,这次为一百二十元的高薪才想辞职转做教员。
除了关岭东,还有一个叫陶玉山的建筑师也相对不错。这个陶玉山四十五岁,商洛人,很小就进木器店当学徒,后受雇于木器厂,利用晚间空暇自学英语,后曾受聘于美商中国营业公司,担任过木工翻样、工地监工、工地主任等职位。前年因老母病重收了材料商贿赂。美商公司发现后将他开除,现在他是自己在家为别人定做木器,收入很有限,供养母亲养病日渐艰难,这次见到高薪广告,立刻就奔了过来。
吴安平很高兴这两个人加入,不但立刻跟两人签定了合同,还将两人待遇提到了二百元每月,而且先给了一百大洋的安家费,相应两人的职位也发生了变化,关岭东将成为北方工业公司的总经理,而陶玉山也将成为西峰建筑工程公司的总经理,这也算得上人尽其位了。不过这两家公司都还在纸面上,是吴安平突然冒出的想法。
关岭东和陶玉山自然是欣喜若狂。
吴安平随即给两人安排了工作。关岭东负责继续招聘文化教员,陶玉山就要利用这次招聘,将西峰建筑工程公司的人员构架弄个差不多,而吴安平自己,则需要出门把北方和西峰两家停在纸面上的公司注册下来。
两天下来,新式文化教员只招了五个,陶玉山的西峰公司却已经基本组建完成,连熟练建筑工人在内有差不多七十来人。这时北方和西峰两家公司也注册完毕,吴安平因为手下多了两个总经理,便有人开始称呼他为吴董,不过吴安平还是乐意人叫他老板。
人员就位,但两位总经理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
吴安平很坦诚将目前的情况介绍了下,关岭东和陶玉山这才知道除了资金和这些个人员外,所谓的公司竟真什么都没有,两人内里怎么想不知道,不过看在大洋的面子上,还是认真负责随吴安平的设想,不住提醒他应该做什么准备。
第二天所有人到齐,便按照三人商议的结果分头出动,采购各种建工具、物资,林林总总买了十几车。随后,一干人浩浩荡荡离了西安,前往庆阳西峰镇。
抵达西峰镇时已经是五天之后。
小舅杜立奎见到车队时大吃一惊,又听所有人喊吴安平老板,更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如此,但同着外人在并不方便询问,只得按下疑惑热情招呼大家。
吴家是住不下这么多人的,杜立奎只能和许多乡邻商量,将人员分散住到了各家。东西都搬到屋内,那十几辆大车却实在是没地方安置,只能拴在门口的几棵歪脖树上。
将所有人的吃住安排好之后,杜立奎才有空找到吴安平问到底怎么回事。
吴安平回答之前先让杜立奎跟着,从那堆物资间把一个箱子抬回了房内,当着他面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是半箱子大洋和十几捆的银元券、美元。杜立奎被吓住了,他急忙问:“安平,这才十几天不见,你哪来这么多钱?”吴安平早有准备:“小舅,你就莫问了,这是黎伯临去前交给我的任务,实话对你说,这才刚刚开始,以后还要有更大的事业。”
杜立奎想想黎伯的神秘之处,顿时觉得这钱又没什么出奇,点点头又问道:“钱不用说,你怎么又找来这么多人?”
吴安平道:“这些人里有五个教员。前些天我离开时不是让你买些荒地建些房舍吗?那里我准备建一所学校让镇上的小子免费来读,另外再办几个工厂,瞧,我已经注册了两家公司,北方工业和西峰建筑,剩下的人基本上都是这个建筑公司的。”
杜立奎倒是没想到吴安平竟这么大抱负,不过想起黎伯,又觉得成功是板上钉钉的,于是点头道:“这样说倒都是自己人了。不过最好再起几栋房子,老住别人家总不是回事。”
吴安平道:“嗯,我明天就安排下去。”
在吴安平的设想中,小舅杜立奎最好能帮着管帐,这样才补上监督这一环,他自己毕竟是没时间的。小舅当然答应下来,这是外甥的事业,他有责任帮忙看护。
夜很深了,但小舅离开后,吴安平怎样也睡不着,他起身来到西厢房前,看着月光倾泻在白朗朗的纸窗上,心中默默暗念:“黎伯,看,我已经在张开稚嫩的翅膀。。。。。。”
………………………………
第十章 道标满额
天明之后,吴安平、杜立奎、关岭东、陶玉山四人先碰了个头,一是交待以后由小舅杜立奎掌管财权核销账目,二是商量一下职工宿舍和学校的建筑规划,建设工厂的土地也要提前预备下。
中间杜立奎提到一件事,这些若建在城里,靠着西峰商团百十来人枪,安全上基本还没什么问题,若是建在城外,地方倒是足够宽敞了,可要有土匪、乱兵怎么办?还有,既然决定在西峰镇兴建工厂,是不是要和城里的商团打声招呼,或者直接加入商团,官面上也好说话。
吴安平想了想,决定还是打声招呼,只是加入商团则不必了。这所谓的西峰商团只是陇东镇守使张兆钾的搞摊派敛财的工具,加入其中不是相当于把肥羊送进狼嘴里?要知道,张兆钾坐镇平凉,控制陇东17县,但肆意盘剥、坑商害民、横行乡里,百姓苦不堪言,正给他起了一个“张狼”的大号。
至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靠谁也不如靠自己,一旦时机成熟,吴安平就准备成立护卫队,到时候谁依靠谁还说不定。不过名目张胆在西峰镇搞这种准军事力量,很容易惹来麻烦,特别刚开始力量还小的时候,稍一不慎就是翻覆之局,所以还需要找一个隐秘的基地暗中壮大力量。
接着,四人出城去了杜立奎买得那块荒地。
这块地离城稍微远些,有十多里,面积四十多亩,周围林木稀疏,是大片的荒野。
吴安平看后摇摇头道:“地方有些偏,离城太远,日常往来采买物资百货会不方便。不过也不是没好处,这里荒地这么多,随我们怎么圈怎么建都行,到时候我们把附属的商业区建好,连西峰城都不用去了。”
杜立奎脸皮有些发红,解释道:“镇周边的地一是卖得人少,二是价格太高,我看这里离大路也不算远,就稀里糊涂定下来了。”
吴安平沉吟着道:“还是不错的。毕竟我们的摊子会铺很大,要是离城太近声势太大免不了惹人注目,这里僻静不沾是非,对我们发展更有利些。嗯,只是四十亩地还是太少,陆续还要买些,最起码得到一万亩,这里将来会成为我们的工业基地和教育基地。”
杜立奎咂舌道:“一万亩?”关岭东和陶玉山也是面面相觑不敢相信。
吴安平不去管小舅,他干脆对关岭东、陶玉山明白说道:“我知道你们还不能完全信任我,这没有什么,我们刚认识没几天,还缺乏了解,不过我希望你们能拿出专业的精神认真对待接下来的工作,用不了多久,你们就会发现我所说的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的。”
两人唯唯诺诺,心中并不深信,不过就算冲着大洋,也要使出浑身解数让老板满意才是。
吴安平也不奢望一句话就能产生什么效果,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利,相信过不了多长时间,等后面的计划完全启动,两人就会信服的。
吴安平决定这四十亩地先用来建造一些联排的二层小楼作为居住区,就由陶玉山负责的西峰建筑工程公司负责规划筹建,也算是先练练手,关岭东和小舅杜立奎先跟着帮忙准备物资、协调人力。办学的事可以先在吴家进行,招几十个人先教着,回头居住区建完就会开始建造学校和工厂,那时候环境就好多了。地还要多买,反正这里有得是荒地,先预备下再说。
说实话,他其实就是个甩手掌柜,只把意思说到,随关岭东、陶玉山和小舅怎么干都行他不参与,当然真插手反而是拖后腿了,他更没有经验。好在几个人能力不差,虽然面孔发苦,还是应承了下来。
要建楼只凭五十人显然不行,还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