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导看着夏听白不住摇头,似乎不这样不足以表示自己的失望。夏听白虽然这时根本听不进任何话,但却只能硬撑着精神,看着“少不经事”类的批评,从眼前那满是烟臭的大嘴里一句一句不断地倾泻出来。
不是猎人不聪明,而是狐狸太狡猾。
接电话的确实是黄启东的父亲黄大明,后来出言不逊的确实也是现在被认为傻不拉唧的某书站的总经理黄启西,而且他们还真不是在演戏,还真是自然感情流露,只不过夏听白绝对想不到的是,黄大明、黄启西口中的黄启东与她口中的黄启东说得并不是同一个人。
黄大明、黄启西口中的黄启东其实是吴安平,夏听白说得黄启东便真得是黄启东了,在电话线两端,这几个人只不过是各说各话,虽然一句跟一句很对应。
要说这是怎么回事,不得不说是于坤的功劳。
其实当时将黄启西和其父母接到北京,于坤和吴安平都知道这一点都不保险,根本不可能逃避警察的追查,只是当时并无其他办法,不得不先走了这一步棋。当吴安平带着陆建国和邢斌飞赴乌克兰后,于坤一直在思考如何多修补些漏洞,想着想着,这位前网管现总经理还真琢磨出一条路子。
于坤故意将多宝斋大老板也叫黄启东的事情透漏给了黄启西,黄启西和父母说起来也感觉很有趣,也很有缘分,没想到这个老板竟然和自己死去的家人重名。而于坤随后编造了一系列谎言,说吴安平知道黄启西竟有个也叫黄启东的哥哥后,惊讶之余,却因为自己孤儿的身世很伤感,说要提拔黄启西,好好对待黄启西父母,就当是自己弟弟和自己父母。
黄大明夫妇和黄启西痛失亲人,听到这样的话不免悲痛,但又感觉缘分使然,让另外一个黄启东出现在他们面前。而后于坤又不断买些保养品和时尚用品,假托吴安平之名送给黄大明夫妇和黄启西,更细致到说得了吴安平吩咐,在三人生日、节日时捎来礼物和问候,并每隔几天便殷勤询问下几人的情况,但有头疼脑热都声称吴安平紧张到不行,非得找名院名医解决才行。
当然于坤自然不会忘了说,如果不是因为忙于乌克兰的事情,吴安平肯定会亲自回来问候。
这样一段时间后,黄大明夫妇和黄启西似乎习惯了这位黄启东老板的存在,并真有了那种一家人的微妙感觉。而这时于坤便趁机将吴安平那张身份证复印件,修改了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后,装作疏忽故意遗落在三人面前。三人见这位出生廊坊的大老板,不但名字和死去亲人一样,长相竟也如此相似宛若一人,更是悲喜交加,说不出话来。
于坤这时趁热打铁,提出让吴安平拜黄大明夫妇为父母,以慰这位孤儿黄启东的孺慕之情,也算两老又多了个儿子,黄大明夫妇这时其实从情感上已经有了这种需求,所以当于坤派人假冒的吴安平通过电话叫出“爸妈”,并鼓捣出一大桶煽情的话,陪着两老痛苦流涕时,吴安平也就成了黄大明的儿子、黄启西的哥哥,成了真正的黄启东。
于坤也为可能的调查做了提前的遮掩,声称吴安平因为多宝斋突然崛起,影响了行业内其他人的既得利益,有人故意找警察要找他麻烦,要把他放到放大镜下面,一丝一毫也不放过那样抓他把柄,所以吴安平乌克兰之行也有逃避之意,并不是不想与父母欢聚。
黄启西正为自己书站成立到处乱扔钱引发行业众怒的事情上火,本就以为是受到既得利益者的打击报复,闻言更是同仇敌忾,声称绝不能让那些人的阴谋得逞,黄大明夫妇既然当了吴安平是自己儿子,也自然便偏向这个还没见过面的亲人。
当苏州警方询问黄启东的事情时,黄大明夫妇和黄启西根本就想不到,自己死去的那位老实巴交的真正的黄启东会和警方有什么牵扯,立刻便认为是找吴安平麻烦的,于是,夏听白和她的领导就这样挨了一顿黄家怒火,却没想到两方说得根本不是一个人。
黄大明夫妇和黄启西在于坤再次代吴安平前来问候时,将这件事说了,于坤脑门上全是汗,但心内却松了一口气,毕竟又过了一关。
不过于坤也觉得,以后歪门邪道的事情还是少搞为妙,整个玩得就是心跳,而且来回转圜太伤脑筋,为了再次失去音讯的吴安平,他这段时间可没少掉头发,那个叫洛夫娜的乌克兰小妞不知道怎么搞得,每天都要打电话过来逼人,她都已经和维克托、哈尔科夫市政府签订好战争主题公园的合租协议了,怎么还非得逼着吴安平露面呢?
而吴安平这家伙也是,怎么干什么总是起个头就溜?不知道他到时候谈对象,会不会也是吃干抹净转头就走,真是作孽啊。
………………………………
第五十七章 物资大转移
吴安平其实也没有办法,他不但是个忙人,而且是个大忙人。
一切的战争准备已经展开,除了枪弹、手榴弹、火箭弹、炮弹早已经储备了无数,其他如安排挑出来的几百个通讯员学习使用军用电台、26式坦克和前锋战机秘密生产、步兵的合成演练、新兵的秘密招收、控制甘陕后的行政规划等等,他都得参与意见,甚至有时还得利用d-7引擎的功能做些前期准备,比如载重卡车他就又从美国购买并转移了一千多辆。
这里面耗费他最大精力的是两件事,其中一件是起事成功后,怎样治理甘陕和怎样应对国内其他军政势力,另一件是战事结束后,全面建设甘陕所需物资的筹备。
前者看似复杂却很简单,因为吴安平和他周围的人没有政治家,所以不会从政治家的角度看问题,而是立足于自身实力并站在普通庶民的立场来制定相应的计划。
后者看似简单却很复杂,这主要是就甘陕两省来说,地理范围比西峰镇不知扩大了多少倍,人口更高达两千余万,也是百倍与西峰新城,建设这么大的地方所需要的物资绝对是海量的,单纯在民国根本就不可能筹备完全。
这些物资中最重要的便是粮食。建设慢些可以忍受,如果吴安平控制了甘陕,却让百姓吃不饱肚子甚至饿死,那在他看来绝对是百死莫赎其咎。
据吴安平查阅后来资料得知,自民国肇立到1949年**中国建立,这期间中国累计饿死的人口可能要达到两亿,几乎每年都有三百万到七百万人要死于饥饿。两亿人,可不是老鼠蟑螂,即便是老鼠蟑螂,要是死上这大的数量,也是惊世骇俗的事情,何况于人。
中华民族是一个何等苦难而又坚强的民族!它总要一次次遭受巨大的灾祸,又总能从废墟中挺起胸膛!当初吴安平看到这一段资料时,心中涌动的悲痛和自豪是同样巨大到难以名状。你只有了解中华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你才能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人!
这些数字绝不是虚构!
采访过民国时期中国大饥荒的记者很多,其中有美国人斯诺、白修德、新西兰人路易·艾黎、英国人哈里森?福曼等人。而1949年以前,“每年都有三百万到七百万人要死于饥饿”这句话,正是后来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说的。
有人认为民国时期的战争是导致大饥荒的根本原因,其实不完全对。1929年斯诺采访过大饥荒的内蒙古萨拉齐,根本就没有兵燹,却饿殍满地。《斯诺的中国》一书中提到,“饥民的尸体经常在埋葬之前就消失了,在一些村庄,人肉公开售卖。”可见,饿死人不一定非得是战争造成的,民国时期的中国也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有战争。
而资料中吴安平记忆最清楚的大饥荒就有好几次。
已经发生的1920和1921年的华北四省区大饥荒,死了一千多万人,灾民有三千到五千万,而1925年川黔湘鄂赣五省大饥荒,死亡人数同样不下于前者。
还有在原来历史中会发生的,如1928年至1930年的北方八省大饥荒,死亡人数会达到一千三百多万;1931年长江水灾,会死三百万人;1934年全国大旱灾,又将饿死六百万人;而1936年和1937年发生的川甘大饥荒,很多县市饿死者竟然超过三成。
再往后数,1942年中原大饥荒,仅河南一省就将饿死三百万人,1942年,“水旱蝗汤”四大灾害轮番袭击中原地区的百多县,河南省又有三百万人饿死;1943年的广东大饥荒,将有三百万人冻饿而亡;最严重的是,在1946年和1947年爆发的南方大饥荒,仅粤桂湘三省饿死人数就将达到一千七百五十万人。
所有人看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而有了这样的了解,就会明白何自古至今,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粮食总会显得如此重要。
董志塬今年开垦的荒地已有一百万亩,加上新城粮食的库存,暂时一年内可以满足三百万人的需求,但这远远不够,必须找到另外的粮源,为此他不得不求助远在美国的罗家明。
吴安平去了旧金山,乔治公司的总部就在这里。
罗家明对于吴安平出现在美国旧金山很意外也很高兴,他在这边租住的家中招待了吴安平。他的妻子张秀雅这时候还在学英语,罗家明整日忙于工作,也没多少时间陪她,难免有些寂寞,吴安平的出现像老家来了亲人,让她也很是兴奋,亲自张罗着给吴安平做了一桌地道的中国菜。
吴安平说了自己的构想,希望罗家明能尽快完成。由于只能凑出三个道标位置,他需要罗家明能尽量在全美各地,通过先租后建的方法,建立起三片巨大的仓库区。这些仓库区所处位置最好比较隐蔽,但又不能引人怀疑。而每一个仓库都要求在门窗涂上油漆或染料,不能让人窥视到里边,而且还要有通道相连。
仓库区建立起来后,罗家明还需要组织一些人充当合格的守卫,当物资补满一个仓库,就将该仓库封闭起来,而当所有仓库补满时,守卫将整体轮换到下一仓库区,如此周而不断。仓库中各项物资,他宣称会派人隐秘运走,不会被守卫发现。
操作当中需要注意的是,三个仓库区物资的补充速度必须控制得很严格,要做到同时补满,同时轮换守卫。为保证仓库区不至于轮换时因没有守卫而无法接受物资,所以需要六组人,其中如何调派需要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要是万一没时间转运,仓库区物资补满后,罗家明必须立刻知道,然后据此调整采购进度。
购买物资的钱,他会交给罗家明,肯定充足,而且物资的采买不一定非得在美国,也可以向英、法及其他国家购买。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换不同的名义采购,而且也不能总是从一处采购。守卫也一样,每三个月就要全部换掉,不能老用一批人。
所以吴安平对罗家明说,最好能建立一个团体,不止是华人,美国人甚至其他各国人都可以聘用。而这不仅仅为应对当前的物资采购浪潮,日后也有很多用处,比方说,如果有可能的话,最好能设立或收购一些大小银行,这不是一个人能干成的活。
相对来说,罗家明的性子比吴安平要沉稳得多,思虑也更为周全,这些安排他要操作起来并不是不能完成,但他无法理解吴安平这种做法:“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何要弄得如此复杂?”
吴安平自不能将引擎的事情说出,只能无奈道:“主要是为了避免麻烦。这样的采购将持续进行,而且数额将积累到难以想象的巨大,如果不采取些措施,很快就会被无数人关注,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罗家明想想便不再纠缠于此,直接问他准备采购些什么。吴安平道:“最主要是粮食,然后就是各类设备和钢铁、石油、水泥等各类物资,其次各种工业产品也要,几乎可以这样说,只要你觉得有用,什么都可以买来。”
罗家明感觉到诡异,不过吴安平随即把甘陕局势给他做了解说,连同西峰起事和为此所做的准备以及成功后将面临的问题,这些也都对罗家明全盘托出。罗家明已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但从没想到会如此之快,当大事临头,他也表现出了与性格不符的一些紧张和慌乱。
从口袋掏出一根香烟点上,他恶狠狠抽了一口道:“既然这样,那没问题。放心,这点事情难不倒我,能在这时候做点什么,我也会觉得欣慰。不过,如果真有你说的那种规模,如何将物资运出美国?还有资金充足吗?”
吴安平见他答应,笑着道:“物资转运的事情你不用担心,这方面虽不好明说,但绝对不成问题。至于钱嘛,我给你看些东西。”说着将几种外币掏出,递给了罗家明。
罗家明不懂他用意何在,仔细检查过洋钞,也看不出什么问题。吴安平这时道:“这样的外币,每种我都可以给你提供数亿之巨,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追加。”罗家明终于回过味来,大惊道:“你的意思是,我手中这些竟是假钞?”
吴安平含笑不语,罗家明又反复将各种外币拿在手中翻看、摩挲,奇道:“真不可思议,我竟然根本看不出假在哪里?”吴安平道:“这和真币完全一样,连发行机构都不可能辨别出来的。所以我才想着最好在国外弄些银行,这是最好的洗钱渠道。目前除购买物资之外,你最好也找些其他渠道将更多假钞洗白,当然,行动时必须谨慎再谨慎,万一暴露,后果不堪设想。”
罗家明又拿出几张真钞对比查验,发现果如吴安平所说,这才放下心来。吴安平又道:“如果还有精力,你可以买下大片的农场,雇佣美国人或在美华人耕种,民国太缺粮食了。”罗家明经验远比吴安平丰富,这类事情一点就透,脑子里立刻就构思起严密的方案,才几分钟,便有模有样与吴安平讨论起来。
两人的脑筋都很灵活,思维碰撞交流中,许多套路便有了雏形,只要操作时考虑周全,相信一些想法还是可以实现。尤其是在和美国华人团体接触上,由于需求及目的与国内很多势力不同,两人许多设想很有新意。
罗家明最后道:“你在美国停留多久?对了,目前乔治还没有什么异常,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预做防备,这方面你怎么打算的?”
吴安平组织半天语言,才缓缓道:“我此行许多事见不得光,你要找我,只要往西峰发越洋电报就行,只要我在美国,会很快赶来的。至于乔治,只要别让他在财务上搞鬼,其他没有什么可担心,只要他不想转行,我们就是他最好的合作者。”
这边事情定下,吴安平又回到西峰新城,悄悄在不远处利用引擎挖掘了许多极为庞大的地下粮库,然后告诉小舅杜立奎和陶玉山,要他们一方面赶紧将地下粮库整装好,另一方面在粮库地上,同样要建起足够多的大型仓库来,以便转运其他物资。在守卫的安排上,他也准备采取如在美国那般的做法。
就在西峰方面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之时,甘肃局势终于进一步恶化,战争还是不可避免爆发了。
5月上旬,陇东镇守使张兆钾派刘滔生部进军定西,与西北军梁冠英、戴靖宇部在西巩释、青岚山一带对峙,双方屡有摩擦和零星交火,而到13日,全面战斗终于打响。梁冠英的兵力不到一个旅,不足陇东刘滔生军队的三分之一,实力差距过大,只能勉强支撑防线,退败只在旦夕之间。
5月15日,张兆钾下达总攻击令,命令驻兰州附近阿甘镇的黄得贵部、驻固原的韩有禄部和驻狄道的宋